大明略-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不出所料,此次与魏申的对战将会是此次北征的一个段落,无论能否攻下黄沙城,只要魏申所带出城的这两万多兵马被歼灭,就一切都都结束了。
三城之中,总共兵力八万之余,如今只有城中的两万多兵力,即便黄沙城不丢,魏申与阿帖木儿性命难保。
然而这些都不是仲逸的真正目的,那怕是攻下黄沙城,又能如何?北方之患,不止在鞑靼,还有东北的女真,若能一起解决,或借此牵扯出朝廷对女真一族的重视,将是仲逸所期望的。
如此看来,这盘棋,还远远没有下完,接下来的棋路,或许更难走,才是真正棘手的开始。
还是那句话:再等等、再看看……
忙活一通,晚饭过后,程默与南栖原也纷纷回了西沙城,他们二人见仲逸房中灯还亮着,便知道今晚必是有事,有大事儿。
“黄沙城,出兵了吧?兵力应该在一万以上,目前正朝南而来,并未去东沙城吧?”。
进屋之后,二人看到仲逸才离开祈盼,不由的愣了一下,倒是仲逸先开口了。
如此淡然一问,二人立刻惊呆了。
短暂的沉默中……
“是的,仲大人,黄沙城的兵马肯定过万了,沿路的兄弟们仔细核对过,不会有错的”,缓过神来后,还是程默先开口了。
这时,南栖原紧接着说了一句:“看样子,他们倒好像是要与西南方向的那一万人马回合的,这倒是有些怪了”。
仲逸微微一笑:“那你们说说,他们这是要干什么?”。
程默与南栖原相视一笑,而后说出了之前的想法:“不管怎么说,魏申难道就不知道:他如此调动兵力,我们的人一定会知道吗?”。
因为黄沙城北打开,敌军几次出兵的缘故,黄沙城外不可能再有林宗派出的暗哨,连同锦衣卫的暗哨也必须要后撤。但从黄沙城到东沙城,这一路之上,魏申也无法保证做到沿路的胡杨林中难免会有大明的军士潜伏,更何况是在夜晚呢?
这样的疑惑,在仲逸看来,已经不再是疑惑。
“魏申当然知道,他如此调动兵马,必然会被我们知道,可是现在即便我知道了,还有用吗?”。
仲逸笑道:“在西沙、东沙,还有南边的驻军大营,这三处已无法相互增援,因为中间夹杂着三万至于的敌军,而且,他们还有重型兵器,如火炮、投石器、强弩机等……”。
“对啊,对啊,这正是我要说的,西南方向的那一万兵马,携带的兵器异常精良,甚至都超越了攻打东沙城的那支人马”。
程默不解道:“难道?他们是要轮番攻打东沙城吗?”。
南栖原没有说话,但明显能看的出来:他并不赞同程默的说法。
一直在一个消息,如今这个消息已经得到印证:程默带的人,与锦衣卫南栖原的人,本是互不隶属的两队人马,而得到的消息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明消息确定无疑。
“他们的目的当然不在东沙城了,既然人家都出黄沙城了,那怎么也不能再闲着了”。
仲逸吩咐道:‘咱们西沙城的将士都休息了一天一夜了,今晚,怎么着也是应该活动活动了……’。
之后,仲逸传唤西沙城中所有千户以上将领,说是要紧急议事。
与此同时,程默与南栖原再次领了新的任务。他们二人却没有参与议事,而是悄悄出了屋子。
一场真正的较量即将开始……
第520章 虚虚实实(下)
夜幕下,西沙城沉浸在一片安静之中,安静的可怕。/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城墙之上,灯笼、火把,远远望去,有规律、整齐的哨兵站岗,与之相应的,是一旁的建筑,如垛口、或炮台、箭楼,看上去十分威严,足见防守还算严密。
透过城墙,远远可见一片火光,想必应是城中发出,将士们当是准时巡逻执勤、警戒。
这样的防守情况,在西沙城看来,已经相当不错了,但相比东沙城而言,则明显松懈了许多。
魏申所率的一万之余的兵力驻扎在东沙城外,林宗武便命城中将士轮流防守,尤其城墙一带,几乎时时刻刻都有军士走过。而一旁的火炮、箭楼更是严阵以待。
东城区的防守更加紧密,这架势:似乎只要敌军一出动,火炮立刻就会被发射,与西沙城截然不同。
而在更南侧的驻军大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远远望去,营帐依旧,灯光依旧,英勇千户所的标志依旧,战马依旧,巡视、执勤的军士一如往常,似乎战事与他们无关。
“启禀大人,东沙、西沙、驻军大营,这三处的兵力部署大致就是如此:林宗武所在的东沙城防守最为严密,西沙城与驻军大营,几乎与往常一样,并无多少异常”。
魏申派出刺探军情的军士从三路返回,汇总之后,一名将领向他禀报道:“尤其是西沙城,感觉几乎城中的人都要睡着了,只是他们在城外撒了很多铁蒺藜,听说还有一些机关,所以我们没有走的太近”。
听属下如此一说,魏申依旧不放心,他是一个多疑的人,一个非常谨慎的‘军师’,相比阿帖木尔,魏申几乎从不冒险,即便之前战事中的贸然出击,那都是阿帖木尔武断或擅断,他本身是并不同意的。
“那么……,林宗武呢,还有……,仲逸与英勇千户所千户谭辽呢?”。
魏申压低了声音,刻意问了一句:“我们派往那边的人,难道就没有什么新的消息吗?”。
那名将领略略沉默一番,而后快速移步上前,向魏申附耳道:“东沙城里的兄弟说,城内防守异常森严,林宗武本人更是亲力亲为,对属下也破例的严格要求,看样子今晚是睡不成了”。
魏申点点头,二人缓缓向营中走去,看样子还有话要说。
“西沙城外,布满了铁蒺藜,还有不少铁链锁,有人说那是机关,我们的人虽没有被伤到,但也不敢太靠近,西沙城动静很小,就怕打草惊蛇”。
来到营中,那名将领解释半天,继续他的话题:“故此,我们在西沙城中的潜伏的兄弟并未接上头,明日再看看,有机会的话,再问问那位‘仲大人’的情况”。
魏申微微摇摇头:‘你有所不知,这位监军仲大人,比那林宗武还要难对付,一定要小心,务必要当心,不过……’。
“你再说说,驻军大营那边,英勇千户所”,魏申继续道。
那名将领一听驻军大营,不假思索道:‘大人,你难道忘了?驻军大营中,咱们派去潜伏的那几个兄弟,早就因为戎一昶的事儿,全部被他们做掉了……’。
“哦,是是是……”,魏申意味深长的应了几句,然后慢慢转身望着营外,双眉稍稍有些弯曲,脸上的表情渐渐阴沉下来。
一旁的将领不在言语,默默下头,在他心里,特别同意魏申刚才说的一句话,是关于林宗武与仲逸的。不过,他可以将这句话转换一下:相比阿帖木尔,属下们更怕魏申。
其中的缘故,就不用说了吧?
“告诉将士们,抓紧时间休息,随时待命……”。
良久之后,魏申才不紧不慢的说了这么一句,之后便是一阵异样的叹气声,如同不满之中夹杂着心有不甘,很奇怪的样子。
“得令,末将马上去安排”,那名将领说完便领命而去,屋中只剩魏申一人。
今晚月色不错,只是在这三城两地中,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有心思赏月,战事才是关键。
在鞑靼中,魏申一直有个外号叫“精通明”,这称号大致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他这人比较精明,而且还博通古今,是个很难的的人才。
还有一层意思,那便是他对大明朝的了解,在整个鞑靼中,他都是最‘精通’的。
此事,说来话长。
早年间,魏申是在大明生活的,就在北直隶一带,奔走与个州府之间,算是个很有难耐的人物,买卖做的挺大,而且都是与有名望的人交往,出手大方,善于结交,包括在京城,也有些朋友、兄弟之类的人物。
后来,不知为什么,那年秋天,魏申突然去了北漠,之后便再没了消息。
再后来,他就出现在鞑靼俺答汗的左右,经常出入的地方也都是鞑靼方面的大头领,参与重要议事,做重要决定,而且他的很多建议都被俺答汗采纳。
这几年以来,魏申更是参与到战事之中,尤其是阿帖木尔搭档之后,几乎掌握了军中后方粮草、将领任免的大权,就连深受俺答汗器重的阿帖木尔自比不如,不过他不计较这些:一文一武,没有可比性。
也正是因为此,阿帖木尔与魏申的‘合作’才能得以长久,而且很是融洽,这既成就了阿帖木尔,更让魏申在军中的威望高了许多。
那么?魏申为何会经历如此非凡的‘经历’呢?
对此,当初还确实有过不少说法:譬如说魏申本就是被派到大明去的‘卧底’,吃在大明、住在大明,为的就是了解大明的风土人情、兵力部署,更有甚者:是有关朝中之事,或各衙门中鲜为人知的门门道道之类……
还有人说,这个魏申本就是大明人,只是后来不知得罪了什么人,还是什么人得罪了他,他才狠下心来来到北漠。
投靠了鞑靼,而且要一心帮助鞑靼对付大明:无论朝廷命官,还是军中将士,那怕是寻常百姓,能整则整,复仇来了……
说法多了,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各个说法之间时而会相互矛盾,时而又会相互印证,这简直是一件非常的奇葩、奇妙的事情。
比如说,有人还说了:魏申本就是鞑靼人,只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大明中,所以才起了这个‘魏申’名字,一听就是大明的子民,而与北漠基本不沾边。
那么他为什么后来还继续用这个名字呢?主要是因为那个名字叫的时间太久了。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鞑靼头领想说明一个问题:在北漠,也有人很了解大明的情况,就比如说‘魏申’他堪比大明任何一人。
这是说魏申是本就是鞑靼派来的‘卧底’。
而说他原本就是大明子民的,也会这样解释:魏申之所不改名,就是想告诉得罪他的人,或他得罪的人,一个道理:有本事来找我,我现在就是这么厉害,得罪我,后果很严重的……
听听,说法这东西,简直开可怕了。好在经过了这么多年,关于这位神秘而又颇有‘争议’的魏申话题,是越来越少了。
不过,现在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在鞑靼看来,魏申就是他们的‘大军师’,至于名字,已经不重要了。
同样,在大明将士看来:魏申就是敌人,至于名字,已经不重要了。
从一点讲,这个人还是很厉害的:用事实推翻了关于自己的一切流言蜚语。同时,用事实让所有的人对自己的看法一致。
厉害的人,他往往在很多方面厉害,很多地方、很多行业,唤来换去,人家都是厉害的角色。
这样的厉害,才是真正的厉害……
“林宗武、东沙城;仲逸、西沙城;至于驻军大营嘛,呵呵,毕竟只有数千的兵马,若是离开大营,就只是一个个移动的身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