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亲临险境,石成似乎嗅出一丝杀气,以他的身后,自然不惧,但毕竟此处只有他一人,人生地不熟。
况且,这个里长,还是本案极为重要的证人。
“走,此刻,随我去县衙”,石成收起利刃,转身向里长说道。
“大人?这么晚了?再说县衙也进不去啊,要不明日?”,里长还欲辩解,却见石成一手伸向刀柄。
“好好好,小民这便去,去县衙……”,里长摸摸脖子,再也不敢耍花样了。
……
初秋之际,晚风袭来,自有阵阵凉意。山野间,不知什么虫子偶尔发出几声鸣叫,伴随着月光正明,如此赶夜路,也算的上‘待遇’不错了。
里长战战兢兢立于马背之上,胯下那匹马儿似乎也意识到主人的心境,走起路来时快时慢,似乎不知去向在何处。
石成快马一匹,紧紧尾随其后,他并未刻意催促,只是双眼对周围的一草一木、格外留心。
他至今不明白:严元桥毕竟作为县丞,即便与里长沾亲带故,也用不着专程来鄱家庄看他,而且还不止一次。
临走之时,仲逸再三叮嘱:这个里长至关重要,千万不能出现闪失。
一阵风过,石成本能单臂挡脸,却见前面的马匹突然加快脚步,急速向前驰去。
“站住……”,石成立刻策马追去。
这时,一柄长剑随风而来,直逼不远处的里长后背。
胯下马儿一声嘶鸣,石成腾空而起:利刃现、寒光出,刀鞘却顺势脱手。
“哐当”一声,那柄暗剑与刀鞘相撞,一阵清脆之声后,掉在草木之中。
石成紧握刀柄,却见四名黑衣人正迎面袭来,他们手持利剑,步伐轻快,如同饿狼捕羔羊,目不斜视,心无杂念。
直面扑来、杀气腾腾。
方才那把暗剑直指里长,而此次四人所对的正是石成。
……
次日清晨,才刚刚用过早饭,却听门外传来靳睿的说话声。仲逸与樊文予急忙走出门外。
“见过樊大人、仲大人”。
院中,罗勇等十名差役正向仲逸与樊文予施礼。
“罗勇兄弟,是你啊”,见蠡县县衙的熟人,樊文予和仲逸急忙迎了上去。
“樊大人、仲大人,这些兄弟都是沈捕头亲自挑选,个个忠勇可靠,有什么差遣,尽管吩咐”,罗勇这幅架势,俨然上阵杀敌的壮举。
仲逸放眼望去,这十人皆在蠡县见过,彼此十分熟悉,叫他们前来,自然是最可靠不过了。
“好啊,果真是蠡县的好兄弟,事成之后,本官定有重赏”。
见到昔日属下,樊文予喜出望外:‘不过,这个赏赐,是本官自己掏腰包啊’。
哈哈哈……
这时,罗勇凑上前来,向仲逸附耳道:“仲大人,接到你的书信,沈捕头立刻带人去了大牧村,那繆家人果真都在,按照你的吩咐,他们已全部被带到蠡县县衙,由沈捕头亲自看管”。
“太好了”,仲逸心中暗暗道:“如此一来,繆小虎再也没有后顾之忧,而若有人真对他的家人动过心思,又何尝不是一条线索?只要对繆小虎的家人询问便知”。
如今他们都在蠡县县衙,由沈尘亲自看管,自然万无一失。
“罗勇带五名兄弟,去城门把守:只准进,不许出。剩下四人在县衙前后门、各守两名”,仲逸向众人吩咐道:“同样:只准进,不许出”。
“靳大哥,你继续跟着本官,让这位送信的兄弟跟着樊大人”,仲逸向靳睿叮嘱道:“衙门中若有人轻举妄动,立刻拿下”。
末了,他补充道:“若是城中百姓确有事,可酌情放行,但县衙官、吏、役,还有鄱家庄村民,皆不可出城。门口其他差役,自会核实进出之人的身份”。
“是”,罗勇等立刻领命。
……
“仲大人,仲大人”,众人寻声望去,却见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昨晚被派去鄱家庄的……………………石成。
“仲大人,那个里长已被带回县城,此刻正与繆连、大牙、小苞米等在一起,有我们两个兄弟看着,万无一失。”
石成补充道:“大人放心,我早已叮嘱过,他们不会乱说一句。都是些耕农,不会惹事的”。
“你受伤了?”,一旁的靳睿看到石成手臂上的伤痕,立刻上前一步。
“靳大哥、二位大人,请借一步说话”,石成拉下衣袖,示意众人向屋中走去。
第236章 初见端倪(上)
“站住!今日只准进,不许出,快回去吧”,博野县城门口,罗勇正带众差役把守通道。//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盘问来往之人,也就成了他今日的差事。
博野县衙原本是守门头领的,不过如今的博野城不是祁知县说了算,偏偏仲逸这位‘钦差’大人下令:杜绝县衙的官吏进出城门。
这样的差事,本县守门的差役自然不愿出面:县衙的官吏抬头不见低头见,无论得罪了那一个,日后必定没有好果子吃。
可这位仲大人的吩咐也不得不执行,怎么办?
“哎呀,兄弟们早就听说罗勇兄弟办差十分了得,又是仲大人与樊大人的旧属,所以,这守门的差事非兄弟你莫属”。
博野县守城头领立刻率众人道:“今日,罗勇兄弟就是我们守城的头儿:但凡来往之人,他说出,必须出。他说进,就一定要放进来”。
“是,头儿”,其他差役果真十分配合。
虽是临时当差,也知道眼前这些人心里打的什么算盘。但罗勇对这个场面还是很受用:虽然只是个‘城门头儿’,但毕竟也是一把首,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挣得这个称呼。
此刻,罗勇的举止神态与把守蠡县城门的刘三儿,倒真有几分相似。
“站住,干什么的?”。
罗勇又开始忙他的差事了。
……
博野县衙内,仲逸与樊文予双双落座,石成立于一旁,正将昨晚发生之事细细说来。
“什么?那四人都被你杀了?”,樊文予不由的着急起来:“这些人可都是证人啊,怎么都给杀了?”。
末了,他喃喃一句:‘不过,你的身手倒是了得,想必那四人也不是等闲之辈,竟被你一人所杀,厉害……’。
“樊大人不必担心,我石成虽不喜刀下留人,但作证一事还是略知一二,最后一人被点了穴道,如今已被带回城中,交给那两名兄弟看管”。
一向不苟言笑的石成,竟和大家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这叫先抑后扬:“据他交代,正是严元桥派他们来跟踪我,杀里长不成,这才对我下手”
“县丞严元桥?昨日在县衙还见他了”,靳睿笑道:“这小子胆子真大,竟然还敢抛头露面?”。
“县丞为县衙佐贰官,若是突然离去,势必会引起众人非议。况且事发这么久以来,大家一致认为繆小虎就是凶手,这个严元桥也不必躲藏,否则就是欲盖弥彰了”。
樊文予继续道:“只是,那个叫马良的差役就不好说了”。
“从昨晚至今,县衙中所有的人都未外出,想必那个马良也在,量他也不敢离开这里”,从审完繆小虎之后,靳睿便格外留心衙中之人。
其中,也包括那名贾姓书吏。
这时,仲逸突然起身而立:“事不宜迟,快将县丞严元桥、贾书吏、差役马良,缉拿于大堂之上”。
“是……”,靳睿与石成立刻领命而去。
“仲老弟,这样,会不会太仓促些了?”,见房中再无他人,樊文予终于不用再拘束,这才将心中疑惑说出来。
“樊大哥,事已至此,我们也不必畏手畏脚,况且缉拿这三人只是过堂,是否有罪,待过完堂再说”。
“樊大哥,一会你这样……”,仲逸立刻向樊文予附耳一番。
……
果真不出所料,所有的人皆以为繆小虎是凶手必定无疑,他们也无须遮掩,否则欲盖弥彰,落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场。
昨日,仲逸与樊文予在大庭广众之下一番训斥,却说不到半点关键之处,大家皆不以为然。
今日清早,城门被打开之后,罗勇等一行十人已来到县衙,之后便很快把守城门。
恐怕那四名被派出的杀手,还未来得及复命,仲逸已在县衙增加人手。
此时,再要出县衙的大门,恐怕就那么简单了。
更何况,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县丞呢?
县丞不动,其他人又如何轻举妄动?
片刻的功夫,县丞严元桥,贾书吏,还有马良,悉数被带到大堂之下。
当时,这位堂堂的县丞大人还在悠悠品茶,而贾书吏与马良竟打盹偷懒呢。
“威武……”,堂上一声拍木声,堂下立刻安静下来。
这次,祁知县连在一旁观审的机会都没有了。而底下‘威武’之人,也是从蠡县抽调的差役。
“堂下之人,报上名来”,樊文予立刻发话。
“小的贾才,是本县书吏”。
“小的马良,本县杂役”。
堂上所问,堂下二人立刻应道。
“你呢?说话”,樊文予继续道。
“在下严元桥,是本县县丞”,问及第二遍时,严元桥这才懒懒回道。
仲逸细细打量一番,只见这位严县丞中等个子,体态有些发福,脸上却白白净净,虽说不上是‘小白脸’,但也绝非老实憨厚之相。
作为县衙二号,又自恃仲逸并无实据,严元桥此刻一副不屑之情,只是碍于堂上之人是朝廷所派,这才有所收敛,否则恐怕要拂袖而去了。
“严士桥,你可知罪?”,稍顿片刻后,樊文予竟如此发问。
“这话从何说起?过堂才问一句姓氏、官职,就要认罪?”,严元桥皮笑肉不笑:“二位大人既是朝廷所派,想必对这刑狱之事……”。
“来人,上刑”,樊文予并不理会,而是抽出一支令牌。
“我是朝廷命官,你们不得用刑,如此胡乱断案,与屈打成招有何异?”,言语间,严元桥显出一丝惊恐,但很快被那强打的欢笑而掩盖。
站班的差役是从蠡县所调,他们只听仲逸与樊文予二之命,莫说是一个县丞,就是博野的祁知县被押于堂下,他们照打不误。
“哎呀”,堂上话音刚落,严元桥立刻被压倒在地,紧接着就是一板子。
“没天理啊,草菅人命啊,如此痛打朝廷命官,有失官体啊”,严元桥简直泪流满面。
真不经打,才挨了几下,就这幅怂样,还有脸说:有失官体?
堂下叫声连连,堂上的仲逸却并无言语。
他心中再明白不过:此案,现场皆已被毁,最重要的两个人:繆大柱、繆杨氏皆已毙命。证人繆小虎当时又不在屋内,且他对严元桥的相貌又无法指认。
此种情势,若要尽快结案,也只能动点别的心思了。
况且,根据繆连、繆小虎,还有里长所言,这个严元桥确实有嫌疑。
“别打了,求求别打了,我招,我招还不行吗?”,不到十板子,这位八品县丞竟松口了。
一旁的贾书吏与马良早已吓得面如土色、呆若木鸡。
这是那门子的断案之法啊?
第237章 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