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梁柱 >

第275部分

梁柱-第275部分

小说: 梁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两天的战斗下来之后,虽然大明的城墙还立得很稳,皇太极的后金军队也没有能够撼动这个时空当中最为坚固的城池,但大明一方的损失同样不小。

    除了中看不中用的京营军队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之外——毕竟相当于跟着打酱油的存在,绝大多数时间都站在城头上看热闹,保证不帮倒忙就已经谢天谢地的军队,本来也没有机会受到什么实质的损失。袁崇焕他们的三路主力军队则是损失十分惨重,两天的战斗下来已经有很多士卒阵亡或者重伤,兵器、粮草全都继续补充,即便是萧木都可以判断得出来,战争按照现在的节奏再打上几天,京城现在所能够倚仗的这三支边军军队基本上就要丧失战斗力了。

    那样就意味着自己必须要下诏令全天下的兵马进京勤王,而大量的人马来到京城,就会带来大量军饷粮草的需求,让本来就已经十分空虚的国库更加无以为继——而且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即便萧木下令勤王,那些从全国各地赶来勤王的军队的兵员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无疑是没有办法跟袁崇焕他们的精锐边军相提并论的,那样也就意味着,萧木这个皇上还有朝廷需要花费大量的军饷粮草银子,来供给战斗力远远不如后金军队的,人数众多但又素质低下勤王军。

    事实上正是因为勤王军认输众多但又素质低下的这一点,才会给国库带来极其严重的负担,所以萧木从最开始就决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一定不能诏令天下兵马进京勤王,因为那无疑是透支大明将来的行为,即便是击退了皇太极,大明在未来的几年里可能都不会缓过气来。

    于是,既然眼下的形势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萧木便只好按照自己原本的打算,去执行那第二步的“冒险”计划,也就是亲自参与到战斗之中,用自己亲临前线的方式为前线战斗的士卒兵将提升士气,然后指望着士气得到振奋的大明军队能够击败皇太极的后金军队——当然具体做法自然不是萧木起码直接冲到敌人堆中像电视里面的猛将一样四处拼杀,毕竟萧木对自己的武力值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示意对于他来说,能够做的也就是像之前跟林檎说的那样,穿上厚厚的盔甲,然后在亲兵严密的保护之下站上京城的城头,看着前方的将士作战,仅此而已。

    但即便是这样“相对安全”的“冒险”行动,在其本质上来讲仍然是“冒险”行动,既然是冒险,那么萧木的这个打算无疑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当萧木把自己要亲临前线督战的时候,朝中所有的大臣就像是事先商量好了一般,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不同意见,所有人全都拧成了一股绳一样,齐齐下跪,先是表示他们没有能够为皇上分忧罪该万死,然后又是表示皇上万金之躯,天下万民江山社稷系于一身,万不可行此冒险之事。

    就在这个时候,朝中大臣之间仿佛全都是团结紧密、精诚合作的典范,就好像之前各种派别、党派之间的斗争一瞬间全都消失不见,无影无踪,每一个大臣都变成了无党无派,一心为了皇上,一心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的大公无私的人一样——在当今的大明,能够让所有的大臣达到如此团结的事情已经不多了,上一次他们这样团结的时候,恐怕还是之前在内书堂开课的时候,萧木坚持不让参与学习的小太监们跪拜孔夫子像的那次。

    那一次的事件最终以来宗道的辞官还有萧木的妥协而告终,不过这一次萧木却并不打算就这样因为朝中大臣的反对而妥协,因为亲临前线督战已经是他认定了的事——即便是林檎,此前都没有能够让他放弃这个念头。(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六六章 选择

    (全本小说网,。)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萧木并不想去做什么“开明君主”、也不想“从善如流”,亲临前线、站上城头亲自督战已经是他早就决定好了的事情,即便此刻他的面前跪满了年逾花甲的大臣,但萧木的决心没有收到丝毫的动摇。

    因为萧木十分清楚,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没有办法在战术战略的角度在这场战争之中起到任何正面、积极的作用,也没有办法提供任何帮助,想不出任何破敌之策——毕竟他之前唯一想出来的“天才计划”已经基本宣告破产,皇太极的后金军队并没有在他埋放过火药的地方扎营,而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后金的军队今后会在埋放过火药的地方扎营。

    所以萧木在这场战事之中虽然是大明一方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但却并没有任何能够真正给战争带来积极影响的能力和方法,只能被动地待在宫里,等着前方战事的最终结果,然后安心接受,事实上之前的两天萧木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但最后他等来的结果却都是令人失望的,而他已经受够了这种无法亲自决定自己命运的形式了。

    而想要亲自参与到这场能够决定自己还有林檎还有整个大明命运的战事之中,同时又避免成为那种“昏招频出”的猪队友,萧木自然没有办法在战术战法上对下面的大臣、将领进行过多的干涉,所以想来想去,萧木发现唯一能够让自己在这场战事当中发挥正面积极作用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至高无上的身份和地位。

    萧木决定不浪费掉自己这唯一能够读战事起到帮助的资本,把这项优势充分地利用起来——这样的话,即便是最后没有发挥出理想的效果,自己也不会有任何的遗憾了。

    毕竟开战两天一来,大明一方已经损失不小,每天产生的损失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眼下大明一方将士的士气低迷,而后金军队相反变得越发的骄横,双方在作战当中的优劣一目了然,在带着极其低落的士气作战的大明军队无疑将会承受更大的损失——而萧木显然不想眼睁睁地看着大明一方的士卒白白地牺牲,无法在明知道大明要承受超过正常水平的损失的情况下而无动于衷,对于萧木来说,自己只需要走到战场范围之内——即便是战场范围之内的最边缘地带也好,在层层的保护之下,让正在作战的大明将士知道了自己的存在,就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士气,避免掉因为士气低落而带来的很多无畏的伤亡和损失。

    而萧木自己由于只是出现在战场极其边缘的地带,同时有着严密的防护,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这种“相对安全”的“冒险”能够换回许许多多大明将士的生命,换回战场的主动权,萧木觉得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划算的买卖——自己付出的不过是不足万一的危险概率,却能实打实地挽救不知道多少士卒的生命,而每一个在战场上拼杀的士卒都是大明的宝贵财富,毕竟这种征战多年的精锐士卒根本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培养得出来的。

    但是很显然萧木的价值观念跟大明本土原住居民有着很大的分歧和不同,虽然已经穿越到大明成为了皇帝有了一段时间,但萧木从内心当中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命就比其他人的金贵多少,尤其是在自己的安全几乎没有可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挽救很多士卒的生命,这对萧木来说很显然是值得尝试的事情。

    但对于大明这个时空的原住居民,也就是眼下跪在萧木面前的这一大群大臣来说,他们的观念跟萧木相比几乎就是完全相反了。

    那就是皇上是大明的象征,整个江山社稷都系在皇上的身上,大明所有的臣子、将军、士卒还有百姓的命加在一起都没有皇上的生命来得重要——尽管这些大臣们都是饱读圣人文章的读书人,但“民为贵、君为轻”的道理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抽象的口号和概念,而不能成为他们日常当中做事的准则和依据。

    萧木当然也不是出于什么“民贵君轻”的高尚思想才做出的这个决定,因为即便是从利益、得失、赚还是亏这样赤裸裸的为人不齿的“低俗”角度去考虑,用自己那微乎其微的一点点的危险系数去换取大明全军上下的士气也绝对不是一件亏本的买卖,萧木付出的代价仅仅是那么一点点的危险的可能性,而收获的却是军队战斗力的提升,伤亡的减少——也同样也意味着大明国库的开支可以减少,也同样意味着萧木的皇位可以坐得比现在更加稳固一些。

    所以总而言之,即便所有的大臣对于此事全都不赞同,纷纷拿出最大的能力劝谏皇上,但他们心中一向“英明”的皇上这次却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而是十分固执地选择了一条冒险的路,把他自己,也就是整个大明的希望、寄托和象征暴露在了女真弓箭的射程之内。

    林檎同样可以理解萧木这个选择的初衷和目的,但对于他的这个决定本身却也是同样并不是毫无保留地完全支持,毕竟即便是萧木遇到危险的可能性很低,但毕竟不是零,而萧木一旦真的遇到了危险,那么对萧木自己,对林檎自己,对京城、对整个大明都将是灾难性的后果。

    不过林檎也十分清楚在这个问题上自己也没有办法能够让萧木改变主意,因为之前在跟萧木套路你这个问题的时候萧木就说过,如果自己跟他的角色和立场互换的话,自己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而林檎这两天也把自己带入到了萧木的立场思考了一番,发现事实也确实如此,那就是如果穿越道崇祯皇帝身上的是自己而不是萧木,自己也同样会亲临战场——既然自己也会去做出相同的选择的话,那么自己也就没有什么理由去阻止萧木的这个决定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六七章 行动

    (全本小说网,。)

    总而言之,萧木在整个京城当中仅一人弃权——也就是林檎,剩余所有人反对的情形之下,仍然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作为大明的皇帝,在这样一场可以决定大明生死存亡的战争之中,只能十分被动地躲在安全的大后方等消息,这对于萧木来说无疑是无法忍受的,无论如何,他都要想尽办法让自己能够在这场战争之中出上一份力,而不是仅仅当一个看客,毕竟萧木现在已经事大明这个时空的人了,战争的结果对于他自己来说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这样一个战争状态之下,萧木的皇帝权威无疑得到了加强,如果放在平日,即便是出宫这样的事情如果让大臣们知道了恐怕都会因为他们的阻扰而无法成行。但现在萧木要亲临前线,无疑是比出宫到街上溜达要危险得多的行为,却能够在所有大臣全都反对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得到实施,毕竟事关大明的生死存亡,不可能有人比作为大明皇帝的萧木更加关心和在意的了——说一句不好听的话,那就是如果京城被攻破,任何大臣,只要他愿意的话,都可以投降后金并且得到跟原来差不多的官职待遇,但作为大明皇帝的萧木,却是根本不可能得到相同的对待,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说的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或许是穿越之前除掉了魏忠贤的余威尚在,又或许是萧木平日里一直注意维护崇祯皇帝的良好名声的缘故,至少目前的他在大臣的心目当中还是十分英明同时威严的形象——作为一代英主,萧木做出的决定和判断一旦认准了,便不容其他人反对。

    于是,萧木向忠臣宣布了他的这一决定之后,便不再继续关心他们的劝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