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梁柱 >

第242部分

梁柱-第242部分

小说: 梁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已经找了郎中去诊治,但还无法保证一定能救回他的性命。”

    “这是两天之前的消息了,算上路上还要花掉一定的时间。”林檎大概估算道,“到了现在,应该已经是三天的时间过去了,你就一直没有收到新的消息吗?”

    “还没有,这也是我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安心出题的原因之一,只要想到明明没有任何过错,明明连续九次向朝廷上疏奏请发饷的毕自肃仍然有性命之虞,我虽然尝试着去看《论语》之类的书本,却又根本看不进去。”

    “没有消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算是一种好消息。”林檎只好这样安慰着萧木说道,“最起码在最新的消息到来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最后的结果还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毕自肃就还有被救活的希望和可能。”

    林檎的话让萧木想起了他后世的自然科学当中的一个经典理论:也就是“薛定谔的猫”的概念,但这想法也只是在他的心里一闪而过,他并没有把这个说出来给林檎听——若是在往常,他是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在林檎面前炫耀的机会的。

    “希望如此吧。”萧木说道,“我现在十分矛盾,越是没有消息我就越是提心吊胆,越想赶紧知道毕自肃的情况到底如何了,但要是现在就要告诉我结果,我又有点不敢去听,生怕最后是一个令人失望的坏结果。”

    “你已经尽力了。”林檎说道,“你穿越过来也并没有多长时间,毕自肃连续九次上疏当中,至少前六次都是在你穿越之前发生的,这个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或许原本的历史上毕自肃就已经是因此而死,而且这次你抄没了范永斗、王登库他们的家财,最后还是及时地跟宁远前线送去了军饷,现在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表明毕自肃已经死了。所以说,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没有什么再去自责的了。”

    虽然林檎刚刚说的只是一个猜想,因为她对于原本历史上这次宁远兵变的结果是怎样的也并不清楚,但她的猜测却是跟真相十分吻合——那就是在原本的历史之上,毕自肃就是因为这次兵变而死的。

    “或许你说的有道理,我应该看得开一点。”萧木答道,“但是毕竟是一个奉公守法、清廉无私的官员就要因为朝廷的过失而很可能失去性命,而我作为大明的皇帝,一国之君竟然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见证可能的悲剧的到来……”

    “大明的皇帝也不是万能的,不然的话,大明又怎么会灭亡呢?”林檎继续说道,“你已经把能够做的都已经做了,这场宁远兵变的善后已经很到位了,现在你能做的也就只能是在心里祈祷,希望毕自肃能够挺过这一关吧。”

    “这就是所谓的‘尽人事,听天命’吧?”萧木答道,事实上这是在短短几天之内,又一个让萧木重新深刻认识和理解的熟语了,毕竟在穿越之前,萧木根本没有经历过一个能让他真正理解这些成语的事件和环境,而眼下的大明,则到处都是这样的机会。(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零三章 争执

    (全本小说网,。)

    就在这一天的傍晚,萧木终于收到了宁远最新的消息——毕竟距离上一次收到消息已经过去了两天,皇帝对于那边的情况又十分重视,不管毕自肃的情况如何,哪怕是没有任何变化,宁远那边怎么也应该有新消息传过来了。

    当然事实上并不是没有任何变化,经过整座城里最好的郎中们的全力救治,毕自肃的性命总算是保住了,但也仅仅是保住了性命而已,昏迷了将近三天的毕自肃虽然醒了过来,但他的身体已经是极其虚弱,进食走路全都需要他人协助,而且似乎头脑也没有原来那样灵活,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都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能领会,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继续理事了。

    很明显,这次的事件对他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创伤,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他现在的状况到底是可以通过休养得到恢复的暂时症状,还是某种后遗症。

    让前来报信的人赶紧把情况再去向户部尚书毕自严转告一下之后,萧木的心情并没有因为毕自肃的性命保住了而特别的高兴,因为既然毕自肃的性命保住了,萧木自然而然地就开始把这件已知的事情当做理所当然,然后便开始希望起来,希望毕自肃的身体也能恢复如初——简而言之,就是萧木的一个愿望得到了满足之后又萌生了新的愿望,或者说是得到了一个最低限度的满足之后便开始追求起更加尽善尽美的结果。

    当然这对萧木而言很显然并不是不知满足,事实上萧木也并没有那种特别不切实际的愿望,比方说皇太极等后金贝勒们不战而降之类的,他所希望的,也只不过是让毕自肃这个对朝廷、对军队、对百姓全都没有任何亏欠的称职官员不要承受命运不公的安排而已。

    但很显然毕自肃最后能恢复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还需要假日时日的调养才能得见分晓,萧木一个人着急也是没有用,所以在一个人想了半天之后,他终于决定先不再去想关于宁远兵变的后遗症,而是简单地关心一下今天会试的情况如何。

    于是萧木便命王承恩把骆养性给叫过来,因为在会试开始之前,萧木便交代过骆养性,要他严密关注会试的动态,自己随时会加以过问。既然自己这样交代过骆养性,萧木觉得还是有必要“过问”一下的。

    很快,王承恩便带着骆养性来到了萧木的面前,然后还是老一套——骆养性要大礼跪拜,然后被萧木给制止了。

    “今天会试的情况如何?你可有发现作奸犯科,抄袭舞弊的情形?”萧木对骆养性问道。

    “回皇上,微臣名人严密关注着会试考场的一举一动,并未发现有舞弊的情况。”骆养性的回答让萧木感到十分满意,毕竟这些天以来,萧木就没有听说过什么好消息,传到他耳朵里的全都是一些十分棘手的烦心事,任何一件解决不好就会有几万几十万百姓饿肚子的那种。

    所以在他过问了一句会试情况之后,骆养性干脆利落地回答的这句“没有发现舞弊的情况”,实在是让萧木感到浑身舒爽,而且他此前为了避免考题泄露而采取的重重措施终于没有白费,也是着实让他感到十分欣慰。

    “除了开考之前发生了一点小状况。”然而紧接着骆养性的下一句话就让萧木刚刚的欣慰之感顿时烟消云散,然后又变成了紧张不已。

    “开考前出了什么事?”萧木关切地问道,“朕明明一直在场,怎么不知道?”

    “回皇上,参考考生昨夜凌晨便来贡院门前等候。”骆养性解释了一句,表达的意思也十分委婉——大概就是考生早早地就连夜去考场外面等着了,发生状况的时候皇上您还在睡大觉呢!

    然后骆养性继续说道,“其中一名举子跟微臣手下的胡云起了争执。”

    “哦?他为何与胡云发生争执?今日开考前为何没有奏报于朕?”萧木对于胡云这个名字简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听说有一个考生跟他发生了争执,这让萧木也顿时十分感兴趣起来,刚刚的紧张感也消散了不少,萧木隐隐地觉得,这件事应该就是骆养性口中的“小状况”,完全可以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而并不是什么值得担心的。

    “回皇上,因此事并不碍大局,且开考之前皇上十分繁忙,因此微臣便没有奏报。”接下来骆养性的讲述也确实印证了萧木的这个想法,“今日清晨时分,胡云身着便装,在考生队伍之中探访有无夹带、作弊之情状之时,突然被一个年轻举子给抓住了衣服。”

    “哦?这是为何啊?”萧木此时的心情也是彻底放松了下来,很明显骆养性讲的这个事应该就是开考前的一个无伤大雅的小插曲,说不定还很可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所以萧木也是来了兴致,催促着骆养性继续讲下去。

    于是骆养性继续答道,“回皇上,微臣后来过问得知那名年轻举子姓史,名唤史可法。前些天胡云在便装售卖会试考题之时,曾经与其有过一面之缘……”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正值会试大比之日,骆养性似乎都受到了影响,说起话都变得含蓄起来了,还用气了“一面之缘”这种文绉绉的说法。不过好在萧木理解了骆养性话中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胡云前些天在奉自己的命令到大街上兜售会试考题的时候,遇到了这个叫史可法的举子,然后他们两个人可能发生了什么不快。

    “然后呢?”虽然心里猜测出了一个大概,但萧木还是继续问道,生怕错过了这个可能是这些天来唯一的一个有点乐趣的事情的任何一个微小细节。

    “然后在今日清晨,那个年轻举子又见到了胡云,便认定了胡运是跑到贡院门口来兜售考题,或者是帮其他人作弊来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零四章 嚣张

    (全本小说网,。)

    终于,萧木听骆养性讲完了整个故事,顺便连带着把之前的一些事情的原委也全都给弄明白了——就比方说胡云之前在大街上兜售考题的时候为什么会被顺天府的人给抓了去等等。

    原来就是王静远和宋应星兄弟在那间小酒馆当中见到胡云和史可法的那一天,在试图想史可法兜售考题被对方顿然拒绝了之后,可能是由于受到了杨韬、骆振兴他们立功的刺激,实在太想立功的胡云仍然不甘放弃,继续在那一带转悠,试图向其他的会试考生兜售考题。

    然而十分不巧的是当史可法吃完了饭从那家小酒馆出来之后,又一次地看到了到处“拉生意”的胡云,见这个“考题贩子”竟然如此嚣张,被自己呵斥一顿之后仍然不知悔改,史可法也是顿时怒不可遏,正巧此时他的身边走过了一队顺天府的衙役,于是史可法就拦下了他们,把胡云这个丧心病狂地大肆兜售考题的无耻之徒给他们说了一遍,让他们赶快去把这个考题贩子给抓了,也好为民除害。

    当然,若是史可法是一个普通平头百姓,那一队顺天府的差役可能根本就不会搭理他,但史可法亮出了自己举人的身份,也表明了就是进京参加会试的,那队衙役领头的胡捕头——也就是胡云后来口中的那个“本家”,权衡了一下之后也觉得还是给眼前这个年轻举人一份面子为好。

    毕竟能够进京来参加会试,那就已经是举人身份,理论上都是可以直接做官的人物了,胡捕头虽说在京城当差多年,也算是见多识广,但也毕竟只是一个捕头,跟史可法这个举人身份比起来还是差得太远。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事,胡捕头打量着史可法的年纪估摸着也就二十多岁,这么年轻就已经是举人,这次会试要是再更进一步,高中了进士,那将来的前途肯定是不可限量,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在这种小事上得罪一个将来可能的大官。

    而且,除了考虑到自己和史可法的身份、前途这些问题之外,还有一点原因也更加坚定了胡捕头要把胡云这个“考题贩子”给捉拿回去的决心——那就是不远处的这个考题贩子实在是太过于嚣张了,简直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胡捕头觉得即便自己是顺天府的衙役,普通百姓见了都要吓得哆嗦的存在,平日里在街上也没有那个考题贩子来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