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这个士兵指着同样跪在地上的王管事说道,“就是这个人。”
“后来呢?”多尔衮继续问道。
“那个护院头领的汉话说得很快,奴才们都有些听不太明白,那人前后说了好多遍,直到最后奴才等才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然后那人把这个细作交给了奴才们,这才离开。”
“此人绝对不是什么好人!咳咳……”皇太极恨铁不成钢地看着这两个士兵,没好气地说了一句,说罢又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多尔衮连忙拍着皇太极的后背,帮他理顺了呼吸,然后又跟另外的士兵确认道,“他刚刚所说的,可是实情?”
“回大汗,回贝勒爷,确有此事,就是那个王登库王老板的护院头领,带着这个细作过来,跟奴才们反复啰嗦了半天。”
多尔衮问话还有那两个士兵回答用的都是女真语,王管事听不懂,但他看着那两个士兵对自己指指点点,不用想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他赶紧开口,抢着说道,“禀大汗,小人有重要情况禀报!”(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九八章 供述
(全本小说网,。)
王管事看着那两个守卫粮库的士兵都朝他这边指着,虽然听不太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但他的心里还是很清楚,那就是这两个人说的肯定不是什么好话,自己这条命很可能就要交代在这里了,王管事的大脑高速运转,想着活命的办法,同时也回想着自己怎么就会被牵扯到这件事情当中的。
求生的本能让他的头脑也变得灵活了起来,很快他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猜出了个七七八八——明明自己就是走出帐篷上个茅厕,后来看到了护院头领韩大柱还有一个叫王鹏的民夫在一起说着什么,再然后自己就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样看来,自己最后看到的韩大柱和王鹏很显然不是什么好人,肯定是这两个人把自己给坑了!
听到了王管事的话,皇太极和多尔衮的目光便转到了他的身上,被这么两个大人物盯着,王管事也不由感到有些紧张。
多尔衮开口问道,“你有什么情况要禀告,本贝勒先警告你,若是胆敢说谎,本贝勒定然不会轻饶了你!”
这次多尔衮说的是汉话,王管事可以很轻易地听懂,事实上像多尔衮这样的贝勒,努尔哈赤的儿子,从小的时候都要学习汉话,毕竟他们将来都是大金的骨干,很可能是各旗旗主的人物,在领兵作战的时候会说汉语对他们来说很显然是一项十分实用的技能。
“禀大汗,禀贝勒爷,小的本事王登库王老板手下一个管事,昨天夜里小的起来如厕,就看到王老板手下的护院头领还有一个民夫在窃窃私语……”
王管事把他昨晚看到的事情描述了一下,最后又加上了他的分析,“小人以为韩大柱还有那个叫王鹏的民夫肯定不是好人,他们肯定是明军的细作,专门来与我大金为敌的!”
虽然皇太极和多尔衮都不会轻易相信这样一个来历不明的汉人的话,不过王管事刚刚所说的跟那两个看守粮库的士兵的话结合起来,倒是能很合理地解释粮库昨晚起火的原因——一定是那个韩大柱带着晕倒的王管事去吸引了看守粮库兵将的注意,然后那个叫王鹏的民夫趁机溜进了仓库,放火点燃了粮食,顺便引燃了仓库里存放着的火药,或者这个王鹏干脆就知道仓库里放有火药,直接点燃了火药引爆了粮库。
总而言之,不管怎么看,这个韩大柱还有王鹏都是这次大火的罪魁祸首,而按照这样分析的话,这个王管事倒还真是一个躺枪的悲剧人物。
皇太极和多尔衮心里分析着事实的真相应该就是如此,但他们还是没有完全确定,而是打算再好好确认一下,而确认的方法也十分简单,派人到王登库他们商队的护院和民夫那里确认一下就可以了——虽说昨夜明军和后金双方战斗得十分激烈,但王登库还有其他商人们的民夫们倒是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毕竟只是一些泥腿子,他们本身没有钱,运的货也已经交给建奴,被一把火烧了,没有任何攻击的价值,对于这些民夫自己来说,整个夜里外面都是兵荒马乱,到处都在打仗,他们当然老老实实地躲在自己的营地里,心里祈祷着不会有军队打到他们的头上,当然不会有人会傻到到处乱跑,让乱军稀里糊涂地给杀了。
明军都忙着在建奴的大营杀敌搞破坏,后金的兵将们都忙着灭火救灾,所以那些商队的人都被明军和建奴双方忽略了,现在明军已经离开了,大火也被扑灭了,皇太极他们这才重新想起这些商队的存在。
很快他们派去核实的人就回来了,带回的结果也确实如王管事所说,那个叫韩大柱的护院头领还有那个叫王鹏的民夫都不见了,非但如此,他们还带回了一个新的情况,除了那个叫王鹏的民夫之外,还有一个叫曾胜的民夫也同样不见了。
跪在地上听到了“曾胜”这个名字的王管事立刻就精神了起来,大声地说道,“禀大汗,禀贝勒爷,这个‘曾胜’也十分可疑,他平日里到处拍我们这些管事还有护院的马屁,那个王鹏也是他介绍来当民夫的,以小人看,他们肯定都是一伙的!”
经过了这么一番调查,皇太极和多尔衮也基本能够确定,王管事并没有说谎,昨夜爆炸大火的原因应该就是那个叫韩大柱护院,还有王鹏、曾胜这两个民夫搞的鬼。
既然事情已经查明白了,那两个“幸存”的看守粮库的士兵也就没有了什么利用价值,得到了皇太极眼神授意的多尔衮很快就把大手一挥,对手下的亲兵说道,“来人呐,把这两个没用的奴才拉下去,给我砍了!”
然后王管事就看到几个如狼似虎的亲兵冲了上来,把那两个士兵拉出了营帐,随即又听到了两声惨叫——很显然,这两个“幸存者”躲过了爆炸,但却没有躲过皇太极和多尔衮愤怒的惩罚。
眼看着两条人命就这么没了,王管事心里也是紧张不已,生怕坐在自己面前的那两个大人物也同样把手一挥,把自己也给拉出去砍了,王管事都没有意识到此时的他浑身发抖,身体上下已经快要湿透了,而死不停地磕着头,口中说道“大汗,贝勒爷不要杀小人,小人愿当牛做马,为我大金出力!还望大汗饶小人一条性命。”
不过皇太极和多尔衮对王管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倒是十分满意,而且经过了这么一番的调查,他们也知道了这个王管事应该就是一个莫名其妙地被卷进这件事情的悲剧人物,再加上正是有了王管事的口供,他们才能这么快地查明粮库爆炸起火的原因,从这个角度来看,王管事似乎还有点功劳。
“你这人还算机灵,本汗这次就不杀你了,你以后就跟着范先生当一个奴才吧。”皇太极挥了挥手,便给王管事做好了安排。(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九九章 战损
(全本小说网,。)
“谢大汗不杀之恩!谢贝勒爷不杀之恩!”小命被留下来的王管事如同小鸡啄米一样地磕着头,千恩万谢地表达着他的感谢之情,但皇太极和多尔衮却并没有继续搭理他,毕竟他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去操心。
很快王管事就被一个看起来凶神恶煞的后金士兵带走了,此时的王管事也没有其他的办法,能保住性命就已经很不错了,对于皇太极给他的安排他当然没有办法选择接受或是拒绝,就算皇太极给他安排的是一个刷马桶的活,他也必须要笑着接下来。
不过还好最后的结果比王管事预想的要好很多,自己被安排到了范先生那里做事,这个范先生王管事还是知道的,因为之前范先生来到关内,跟王登库商谈过生意上的事情,王管事有机会远远地看上过一眼,总而言之,这个范先生的言行举止怎么也能归到比较“正常”的一类人里面的——毕竟同样是汉人,在范先生手下做事总好过给那些凶暴的女真老爷当奴才要好得多。
而且听刚才这架势,朝廷肯定已经知道了王登库他们在张家口做的生意了,明军既然连皇太极的大营都敢劫,那对付王登库他们这些商人就更是不在话下了,若是王登库这个老板被对付了,王管事同样面临这失业的遭遇,既然这样的话,还不如在范先生手下做事来得好些,毕竟王管事在关内也没有家室,属于典型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人,既然没有后顾之忧,回到关内又有可能作为王登库的手下被官府捉拿,那还不如留在这里,跟着范先生好好地做事,王管事觉得以自己的才能,怎么也能在范先生的手下混上一碗饭吃。
送走了王管事这个磕头虫,皇太极便不再去管这个汉人如何了,事实上他对王管事的安排也不过是随心而为,想来过上两天,连他自己都会忘了有这么回事了。尤其是现在明军刚刚来劫过营,大营的大火刚刚被扑灭,从兵力到物资都严重地损失的情况下,皇太极光是忙着处理正事都来不及,自然就不会去管王管事这样一个小人物了。
很快皇太极最不想听到,但也是最为关心的事情被呈报了上来,那就是此战的损失情况已经统计好了,一个亲兵统领进入大帐向皇太极禀报道,“禀大汗,此战我军战死两千三百人,重伤四百人。此前明国商人运来的粮食损失殆尽,铁器也大多融化变形无法使用,需要回炉再造,其他草料、帐篷等物资也损失大半,奴才们正在加紧统计。”
尽管心中早就有数,也做好了充分的心里准备,但听到了如此严重的损失,皇太极还是有些难以接受,毕竟大金的勇士们得来不易,整个大金总共也就十来万可以从军青壮,损失任何一个都让人十分心疼,更不用说这次一下就损失掉了两千多勇士,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大的一次损失。而且这还不仅仅是损失兵力的问题,此番大营之中的各种粮草物资也都损失大半,当本来就资源十分匮乏的大金更是捉襟见肘,这一年肯定不好过了。
若是这样的战斗再来上几次,不光是皇太极他这个大汗的位置不保,整个大金的前途都会一片灰暗,像明朝俯首投降也就是早晚的问题了。
所以此时听到了详细的损失情况之后,皇太极有些气血上涌,剧烈地咳嗽了起来,他原本肥胖的身躯也跟着剧烈地抖动着,看起来十分的痛苦。
多尔衮赶紧上前拍着皇太极的后背,递上一块手帕并出言安慰道,“大汗不必过于悲伤,那些大金勇士们死在战场之上也是死得其所,大汗千万要保重身体,将来还要考大汗带着我等打到明国去,给这些战死的勇士们报仇。”
皇太极终于止住了咳嗽,然而他使用过的手帕之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几道明显的血丝,皇太极赶紧把这条手帕收了起来,在确认了刚刚去给自己端茶漱口的多尔衮并没有看到之后,心里这才稍微放了心。
……
至于此时的张家口城,则是早已四门紧闭,不允许任何人进出,明眼的人都大概能够猜得出来,这次城里有不少的商人要完蛋了,事实也确实如此。
侯世禄已经奉了皇上的旨意出关追击,夺回商人们打算运给建奴的粮食物资去了,这说明皇上对张家口商人这种“资敌”的行为根本无法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