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大明星 >

第68部分

汉末大明星-第68部分

小说: 汉末大明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烈循着声音回头看去,却气的脸都歪了。原来出声的不是别人,正是前番因盖勋之事与他作对,处处呛他,导致他颜面扫地的议郎傅變。傅變这一番话连消带打,歪曲他话中的意思,不仅将他所说的不妥变了味道,更可恶的是还直接要将董卓置于皇甫嵩麾下。

    这让崔烈如何能忍,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开口道:“傅變大人你休要歪曲我的意思,我是说。。。。。。”

    “你是说破虏将军怕是难以平定西凉,还是让皇甫将军出马才更可靠。”不待崔烈说完,傅變便抢白道。

    “你。。。你。。。你。。。”崔烈气急,连番被傅變抢白挤兑,脸被憋的通红,指着傅變结巴着说不出话来,良久才缓了口气,“傅變,休要血口胡言,我是说平定西凉,只需破虏将军一人足矣。”

    “哦?”傅變一脸惊奇的看着崔烈,“如此说来,崔大人是承认破虏将军不如皇甫将军喽?”

    崔烈一甩袖子,瞪了傅變一眼说道:“我何时说过此话?”

    “崔大人您这记性不好啊,刚刚说过的话就忘得一干二净。你刚才分明说平定西凉之用破虏将军一人足矣,那不就是在说杀鸡焉用牛刀?如此说来,崔大人你心中定是觉得破虏将军不如皇甫将军的。”

    崔烈胸口剧烈起伏几下,被傅變这句胡搅蛮缠的话气的胸中憋闷,差点吐出血来,指着傅變,“傅變,休要巧言善变、信口雌黄,我只是说破虏将军一人足矣平叛,不需皇甫将军费心。”

    “啧啧啧,”傅變砸吧着嘴,“崔大人,你对破虏将军知之甚详啊,不知你与他是什么关系,对破虏将军如此有信心,如此为他说话?据我所知,好像崔他人你与他并无姻亲关系吧,那你这是。。。。。。”傅變虽然没有明说,但其意思不言自明,句句都在指崔烈结党营私。要知道这可是大罪,更何况坐上上首的皇帝陛下最恨结党,前番两次党锢可是前车之鉴,这若是被坐实了,崔烈可是死无葬身之地。

    崔烈瞬间冷汗就流了下来,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再次被小小的议郎傅變挤兑到如此境地,让他狼狈不堪。崔烈狠狠的瞪了傅變一眼,转身向灵帝跪倒,“禀陛下,臣与破虏将军董卓绝无私情,臣不过是欣赏董将军之才干,为国选贤,不忍我大汉将军受命征战在外,拼死奋战、牺牲流血,为国家尽忠尽责,却被朝堂内的小人所构陷,平白的被污,失了功劳,让效死的将士们寒心,让牺牲的勇士们泉下不安。反倒是。。。”说到这,崔烈抬起头来,回头瞪了傅變一眼,“反倒是傅變傅大人一届文官,却如此回护皇甫将军,只怕是。。。。。。”

    “住嘴,”只听前方的杨赐真开眼睛,面有愠色的怒喝一声,打断了崔烈的话。杨赐的这声爆喝虽然声音不大,却中气十足,带着多年积蓄的威势,直将崔烈震的心惊胆颤,到嘴边的话怎么也说不出来。

    “陛下,此番西凉之乱日久,还当以迅雷之势将其平定,不然迟则生变,北方鲜卑、匈奴、胡人虎视眈眈,盯着我大汉,就盼着我大汉有一丝松懈,便会扑将上来,从我大汉身上咬下一块肉去。因此,此番西凉羌人之乱,若是不尽快平定,怕是来年鲜卑、匈奴、胡人必效仿之。到那时我大汉便要四面受敌,而我大汉近些年年年灾祸不断,国力势微,到那时必然疲于应付,稍有不慎,更会有败亡之险,不得不防。”杨赐毕竟年岁已高,一口气说了如此大一段,不由得有些喘不过气,胸口剧烈的起伏几下。看的张平一阵不忍。

    张平刚想上前帮杨赐拍拍背,却见杨赐瞪他一眼,摆了摆手,眼神略带反感。张平好心好意却没想到糟了白眼,心中腹诽一句,便不再管他。

    上首的灵帝听了杨赐的话,面色也不再如起出那般平和,收起了嘴角的笑意,面容稍显凝重,静静的看着杨赐,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杨赐缓过一口起来,继续说道:“陛下,臣恳请陛下命皇甫嵩为将,统兵往剿西凉叛乱,臣不才,请陛下准许老臣往西凉一行,随行监军。”说完,杨赐向灵帝拱手拜倒。

    在场诸人听到杨赐要亲往西凉皆是一惊,西凉偏僻苦寒,人烟罕至,如今更是已经进入寒冬腊月,普通亲壮前往,怕都是支撑不住,难敌西北之寒冬。而杨赐业已七十余岁高龄,此番前去,怕是有去无回啊。

    众人想到这里,都怔怔的看着站在阶下,躬着腰拱着手的杨赐,这个看起来垂垂老矣的干瘦老者,在这朝堂上都在争权夺利,为一点私欲便吵的你死我活的时候,这个老者是如何能够不顾自身的安危,做出如此惊人的决定的。有的人不由得流露出了愧色,有的人则看着这个坚强的背影心中暗自钦佩,也有的人暗暗撇嘴不耻杨赐如此做作。(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十一章 朝会之议(四)

    (全本小说网,。)

    就连在上方一直稳坐的灵帝刘宏都差点为其感动,灵帝微微皱眉,神色复杂的看着杨赐,,手指不自觉的敲打着椅子扶手,想要分辨其所言的真实意图。

    右首太尉邓盛嘴巴大张,面露惊讶,双眼直愣愣的看着杨赐,仿佛不认识他一样。

    大将军何进已经收起了招牌式的笑容,微眯的双眼中闪烁着摄人的光芒,如一头择人而噬的猛虎,窥视着猎物。

    张平闻言转过头微感惊讶的看着杨赐,心中不由的感叹其狠辣。对于杨赐来说若此做,绝对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以他的身份,完全无需如此冒险,对于杨赐来说,此去西凉,十死无生。对于一个已经完全可以安享晚年的老人,却要选择这样做,需要莫大的勇气,他由衷的感到佩服。

    站在后方刚才一直和张平争执的王朗,听到自己恩师所言,惊在当场,不由高声呼道:“恩师,不可啊。”

    杨赐回过头瞪了他一眼,王朗立刻收声闭嘴,但脸上却无比焦急,四处张望,看到站在自己不远处的傅變和王允,不由对其直使眼色。

    傅變见了王朗的神色,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底下头去。

    王允也见了王朗的眼色,他抬起头来看了眼站在前方的杨赐的背影,脸上略有犹豫,眼里闪过挣扎之色,片刻后,闭上了眼睛,低下头去,负手不语。

    王朗看着二人都不上去说话,脸上失望之色溢于言表,但也越发焦急,然而他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切的发生。

    这时,站在杨赐身后一直没有说话的司空张温开口说道:“司徒大人,西凉苦寒,您年事已高,怕是难以支撑,我看还是。。。。。。”

    “司空大人莫不是看不起我杨某人?”不待司空张温说完,杨赐便打断道。

    “非也,非也,我怎么会看不起老大人呢?老大人历经朝堂数十载,经验丰富,睿智无方,老大人乃是我大汉之瑰宝,朝堂还需有老大人您坐阵,只有您在中枢,才能让我大汉这驾马车行驶的稳稳当当,你与我大汉而言不可或缺,朝堂离不了您啊。”张温一脸诚恳,闻言劝导着。

    杨赐却丝毫不领情,狠狠的瞪了张温一眼,其中夹杂着一丝怨毒。张温这分明是捧杀,看似拍马屁一般鼓吹他在朝堂中的重要性,虽然说得也都是实话,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若是在私下里倒也没什么,可是此时朝堂之上,张温如此说,让在场的灵帝怎么想他?让灵帝如何看他?让本就对他颇为忌惮得灵帝更加忌惮与他。

    好一个张温,藏的如此之深,他本想借此机会让自己从纷乱的漩涡中心中脱离出来,暂避锋芒。可这张温却分明是要置他于死地啊。杨赐心中暗恨,千算万算,却算露了一个张温。

    上首的灵帝本已略微有些许动容的面色在听了张温的话后又沉了下来。

    大将军何进看了看杨赐的脸色,此时也不甘寂寞的开口道:“司徒大人,您虽然老当益壮,但西北之苦寒绝非易与,老大人您还是在朝中安享太平吧,这等粗活还是交给我等武人去好了。”

    杨赐看也不看何进一眼,闭上了眼睛,对何进的话充耳不闻。

    “杨爱卿,”上首的灵帝看着杨赐,缓缓的开口道:“杨爱卿一心为国之心,朕深为感动,爱卿不亏为国之栋梁,朝臣之楷模,然爱卿毕竟年事已高,不宜轻动,此事还是交由他人吧。”

    杨赐抬起头看了一眼灵帝,本还想辩驳争取,在看到灵帝严正的面色后,想要说的话都吞了下去,只化作一个“喏。”字。但谁也没看见,杨赐藏在袖中的手狠狠的握成了拳头。

    “诸位爱卿,今日既然说起,那便好好议一议,对皇甫将军的封赏以及西凉叛乱之事,诸位可还有何建议啊?”灵帝安抚完杨赐,又开口问道,毕竟这事被杨赐提了出来,确实也是需要解决的。

    下面一众大臣互相看看,面面相觑,如此明显的朝堂纷争,他们若是再看不出来就白在朝堂上厮混这么多年了,这分明是大佬们在搞事情。此时上去发言,一个不好就会遭到大佬们的针对,成了炮灰。别说没有好建议,就是有好的建议,此时哪还有人敢发言,一个个都低着头,数着自己脚下的地砖。

    灵帝看着一帮低着头,一眼不发的大臣们,不由有些恼怒。这些人一个个拉帮结派,尸位素餐,平时天下太平时,这些人就跳将出来,指手画脚;如今需要他们为国效力的时候,一个个却都成了哑巴,真真可恨。

    灵帝环视了一圈,等了许久却没人说话。他又看了看站在他近前的几人。

    太尉邓盛低着头,一副听凭吩咐的样子,一看就是没主意的。

    大将军何进挠着头,眉头皱成一个“川”字,看起来像是在苦思,估计问了也是白问。

    司徒杨赐低眉垂手,刚刚否了他的提议,此时也不好再问,况且也不想再问他。

    司空张温也是低着头,看不到表情,估计也没主意。

    最后灵帝终于将目光定在了张平身上。此时的张平既没有如何进般皱眉苦思,也没有一副深怕被问询的担心,他转着头四下打量着,看看这,看看那,一脸得平淡,似乎完全没有为此事发愁。

    灵帝不由心中一动,“张爱卿,不知你可有什么好的主意?”

    张平还在四下里观察着,根本没觉得灵帝时在叫他。

    灵帝见他毫无反应,又再次问了一遍。张平这才反应过来。

    他完全没有想到灵帝会问到他的头上。他对这件事情根本就不关心,他也无心参与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因为他心里明白,这个大汉王朝已经日薄西山了,无论怎样的经营,到最后都是诸侯割据,分崩离析,与其在这朝堂上争权夺利,还不如实实在在的为自己以后经营势力打下点基础。(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十二章 朝会之议(五)

    (全本小说网,。)

    因此张平毫不关心,自然表现平淡。可是万万没想到,灵帝却因为他这副平淡的样子点了他的名。

    张平赶忙说道:“回禀陛下,臣乃一介文人,对兵事所知甚少,实在没有更好的建议。”

    灵帝笑着摇了摇头,用手指点着张平,“张爱卿过谦了,以你能与我大汉第一名将皇甫嵩交手还能不败的战绩,绝非不知兵事之人。如今国事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