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要塞之贼主天下 >

第94部分

要塞之贼主天下-第94部分

小说: 要塞之贼主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的事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看着是乱子,其实是一次整治内部,给民政司,也是给刘基立威,更是确定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好机会。

    没想到,第二天的时候,刘基递过来的处理文书放在了江川的案头。

    处理意见很简单,也很残酷:凡是参与这次械斗的七百零二人,全部斩首。两个村子的一千两百三十二人根据法令,全部连坐。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全部发往后山服苦役,为期一年。十五岁之下的人口每日口粮减少三成,为期一年。若是不愿服苦役者,全部驱逐出谷。而且挑起械斗的那个归化蒙古人的村子全部处罚加重一倍。

    看到这份处理意见,就是江川都是有些吃惊,没想到刘基一介文人竟然也能这么狠下心来,这比他自己心中所想的还要狠。

    本来他想着只是把那些参与械斗并且造成死伤的人全部斩首,其他的没有造成人命的就连坐罚苦役,没想到刘基的手笔更大,处置更加果断,连坐范围更广。

    江川看到这份处理意见的时候就知道刘基肯定也经过了心中的煎熬和犹豫纠结,毕竟那是七百多条人命,但是他最重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显然不是只是为了给自己看,而是他真正的意识到了这次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够果断不够狠将会造成多大的恶劣影响。

    可以说,不光是江川自己在等着看刘基怎么处理,就是两万多名百姓也在等着看民政司如何处理。

    江川上次在辽阳城立木为信,来换取百姓的信任。这次则必须高举法刃,来使得民心畏服。

    治理天下,不光要让百姓怀德,使百姓畏威同样重要。这个威不是江川之威,也不是刘基之威,而是法令之威。

    要让所有人都清楚知道,在法令允许的范围内行事,一切皆可。若是胆敢犯法,那必然要付出惨重代价。

    江川看着面前这份文稿,觉得字字如刀,重如千钧,迟迟没有拿起旁边的笔。他知道自己这一笔下去之后可是七百多人就要人头落地了。

    虽然他对于杀人已经没有了心理负担,而且也知道这些人罪有应得,但是心中却依然有点下不了决心。

    之前杀的成千上万的人那都是鞑子,是他的敌人。可是现在要杀的却是他治下的百姓,这两个的概念是不同的。

    无论他经历了多少次战阵厮杀,无论他已经心肠硬到了什么程度,他的内心之中还存着一些一个和平年代出生的现代灵魂对于生命的敬畏。

    这让他心中此刻异常沉重,缓缓闭上了眼睛。

    不知道过了多久,江川终于睁开了眼睛,眼神之中已经是一片清明,决然之色异常清晰。他拿起手边的鹅翎笔,在面前的手稿上郑重无比的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准!”字。

 第十四章 湖畔大刑场

    这一次械斗的事情在谷内民众之中引起了议论纷纷。自古以来,百姓之间因为争夺土地,争夺水源等各种矛盾纷争引起的械斗多的数不胜数,边境之上这些彪悍的边民也不例外,甚至频率更多一些。

    像这次发生这种规模的械斗虽然不多,但是也不算太少,所以很多百姓都有些见怪不怪。大家议论的重点就是看着将军府和民政司会如何处置这件事。

    毕竟江川之前的刀锋都是向外的,对于百姓们来说江川的形象就是一个大善人,给他们庇护不说还给他们房子住,粮食吃,还给他们分配土地,这件事就是超级大善人。

    所以很多人心中都不觉得江川会下重手处置这次的犯人,最多是杀几个首犯而已。虽然当初法令颁布的时候都是由民政司的小吏到每一个村子让里长把百姓们全部召集起来,一条一条的宣布并且解释过的。

    但是很多百姓还都不以为然,心中没把法令当回事。毕竟打架这种事情,人家都欺负到头上来了,自己肯定不能怂啊,肯定跟他干啊。

    而且很多人都觉得这次是那些归化蒙古人先挑衅的,所以肯定另一方不会有太大的事情,最多意思意思,将军大人肯定还是向着咱们明人的。

    当然也有小部分人觉得肯定江大人肯定不会那么心慈手软的,毕竟这些人都触犯了法令,按律当斩。

    而且这些人对于半个多月之前在谷外的那场斩俘仪式还是印象深刻,那一次杀了三百多个鞑子俘虏,杀的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而且更是车裂了满清大将鳌拜,那些鞑子的人头现在还在城门口的旗杆上挂着呢,都变成了一个个骷髅了。

    但是这少部分的议论很快就被忽视了,大部分人都没太把这当回事。就连那两个犯事的村子里的人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该干嘛干嘛,丝毫没有一点大祸临头的觉悟。

    一直到了民政司的护法校尉带着两千甲士来这两个村子拿人的时候,他们这才惊慌失措起来,一个个哭爹喊娘,哀哀告饶。

    那些甲士都是江川从军中临时调拨给刘基的,让他专门用来处理这次事件的。

    甲士们神情冷酷,根本不为所动,按照名单,将那待斩的七百零二人全部五花大绑押解到了山谷深处湖畔的一座临时搭建起来的牢狱之中看押了起来。

    那两个村子的剩余人员也在一队甲士的看管之下不得四处走动,形同监禁。

    此时,民政司衙门也贴出了布告,宣布三日之后在湖畔处决械斗人犯,各村都要组织百姓前来观刑。

    到了现在,很多百姓才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太过于简单和幼稚了,一个个都心惊胆战起来,惶恐不安,觉得要出大事了。

    一些人还指望着将军府这边能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结果将军府一言不发,好像江大人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一样。

    如此一来,百姓们终于意识到了这次要发生天大的事情了。舆论再一次的沸腾起来。

    大家终于意识到看着斯文儒雅的刘大人这次是要大开杀戒了。

    刘基已经整整三天没有睡好了,整个人看着憔悴不堪,眼睛之中布满了血丝,唯有一双眼睛闪闪发亮,显露这他心中的决然和果断。

    之所以这样,不仅仅是因为做出了这么一个沉重的决定,更主要的原因是累的。

    虽然这些人全部按律该杀,但是却也不能随便就杀,该有的程序一个都不能少。

    他带着两千甲士在湖畔搭建起来一排大帐,这几天就住在这里,忙得几乎是彻夜不眠。

    在处决人犯之前,有很多事情都要去做。他带着民政司的一班小吏以及江川派过来帮忙的军中校尉等连续提升所有罪犯,对他们进行清理甄别,按照主谋,主凶,死人,伤人,鼓噪将犯人分为五类分别关押,并且一一录下口供。

    光这些事情整整就做了三天。

    这些事情做完之后,他又发布了一道命令,命令民政司小吏每人带着一队甲士前去各村宣布命令,要求各村里正行刑之日必须带着各村族老,甲长等前来观刑,不到者一律笞刑五十。

    此令一出,整个山谷都沸腾起来了。

    很多人终于意识到了这一次是来真的了,一些里正村老出自于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心理,跑来找刘基求情,都一律被守卫在大帐门口的甲士给挡了回去。

    这些人不放弃,又跑去将军府找江川,觉得江川可能更好说话,但是却都被白牧给挡了回去,说将军大人在军营视察去了。

    这些人最终谁也没有见到,只好偃旗息鼓不敢再生风波。

    到了行刑之日,太阳还未升起,无数的人就来到了湖畔刑场,看着湖畔搭建起来的那一座又高又大的刑台,上面树立着密密麻麻的几百根木柱,许多人倒吸一口凉气,噤若寒蝉,不敢多言。

    刑场四周,两千铁甲卫士单列围出了一个巨大的法场,将前来观刑的人群隔离在外围。但是四周也有一些巨石高地,上面也都站满了观刑的百姓,从这里看下去,刑场之中一切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铁甲骑士之内,七百零二名从军中精选的行刑手头包红布,手持后背宽刃短刀,整肃排列。

    在刑台对面,有一座临时搭建的木台,作者威严冷峻的刘基,身旁站着两名护法校尉。

    木台下面两侧一边站着身着黑衣的民政司小吏,另一面则站着各村来观刑的村老里正们。

    所有人都沉默着,偌大的法场之中只能听见风吹幡旗的啪啪响声。

    一个小吏匆匆赶来走到木台前低声禀告:“大人,人犯亲属要来活祭。”

    刘基面色沉肃道:“命令人犯亲属远离法场,不许滋扰生事,否则以扰刑问罪。”

    那些人犯的亲属们,之前虽然被看管限制在了村子之中,但是今日却撤掉了看押的甲士,所以他们都跑来了法场要见亲人们最后一面。

    小吏又匆匆走到法场外宣告刘基的命令,法场外的罪犯亲属们第一次露出了惊恐的神色,垂头伏在草地上无声的哭泣起来。

    历来法场刑杀,都不禁止亲友活祭,没想打这个刘基刘大人却如此心狠,竟然连半点仁义之心都不讲了吗?未免太过无情。

    很多人又想找将军大人求情,结果根本就没有找到江川的影子,心中更是绝望。

    其余看热闹的百姓,全然没有了上次看斩杀鞑子俘虏时候的议论纷纷,此刻也都一片寂静。

    人们在如此巨大威严的刑场面前,第一次感受到了法令的威严,感受到了这个平日里看着仙风道骨,斯文儒雅的刘基刘大人的强硬与无情,竟然全然不若人们原先议论想象之中的那般软弱,竟敢摆出如此骇人的刑场。

    很多人想起了入谷之后的种种好处,不禁相顾点头,低声叹息:“咳,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太阳升起三竿时,刘基点点头,身后的护法校尉高声下令:“将人犯押进法场。”

    下面的一个千夫长一摆手中令旗,两千甲士让出一个门户,一队长矛甲士分列夹持着将长长的人犯队伍押进刑场。

    人犯们穿着红褐色的粗布衣裤,粗大的麻绳拴着他们的手脚,每百人一串,缓缓蠕动着走向法场中央。

 第十五章 大仁不仁,至仁无亲

    四野高地的百姓们鸦雀无声,他们第一次看见如此成群结队的“赭衣”,第一次看见战场方阵一般的红巾短刀行刑手,每个人的心都不禁簌簌颤抖起来。

    赭衣囚犯们再也没有了狂妄浮躁,个个垂头丧气面色煞白。

    走在最前面的是械斗的两个村子的里长和村老,他们都是六十岁上下的老人,一片须发灰白的头颅在秋日的阳光下瑟瑟抖动。

    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狩猎过凶猛的野兽,曾经驯服过最烈的骏马,他们逃过了鞑子的祸害,他们也没有死在战场上,他们就这么有惊无险的走到了今日。

    直到昨天,他们还对自己晚年的生命充满了希望,相信那个爱民如子的年轻将军一定会赦免他们,相信那个儒雅斯文的刘大人不会对他们大开杀戒,不相信仅仅会因为一场普通的械斗就会让他们人头落地。

    但是此刻,当他们从一片死一样沉寂的人山人海中穿过,走进杀气弥漫的法场,他们才第一次感到了这种叫做“法”的东西的威严,感到了个人生命在法令面前的渺小。

    当他们走到了巨大的刑台下面的时候,面前展现出一片密密麻麻的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