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之贼主天下-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江家军给的饭食让他们虽热饿不死,但是也吃不饱,还能有多少力气闹腾。
而且江家军也明确给了俘虏们出路,凡是表现好的俘虏可以提前解除俘虏身份,根据个人意愿重新当老百姓还是继续当兵。
如果当兵的话必须先进入新兵营训练三个月之后再分配到正式的作战部队。
江川的政策一直很清楚,就是要走精兵和强兵路线。
以后他麾下的各方人马会越来越多,这些人自然素质良莠不齐,要想以后不出大乱子,就必须让他们先学会守规矩,守江家军的规矩,守江川的规矩。
学规矩最好的地方自然就是新兵营了。
如果不经过新兵营的训练,就让这些人随便加入江家军的话,那么不仅会对江家军的战斗力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会极大的影响江家军的声誉,他自己的声誉也会大受影响。
在登顶这个世界的过程当中,他要的是他的敌人们一个个彻底的臣服,而不是像历史上的蒙古军队一样只是靠着屠杀而去征服世界。
那样得来的天下,其兴也忽,其亡也忽,根本长久不了。
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支军队的声誉是非常重要的。
他要打造的是一支威武之师,虎狼之师,让敌人闻之心惊胆战毫无战意之师,而不是一支魔鬼之师,屠夫之师。
昔日蒙古人征服世界的时候,最喜欢搞得就是屠城。一旦哪个城池稍有抵抗,坡城之后就会屠城。
他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震慑敌人,让所有的被征服者都敢对他们生起抵抗之心。
这样做的效果的确很明显,从蒙古高原一直打到多瑙河畔,多少民族,多少国家,多少政权都是闻风而逃,让蒙古人的铁蹄踏遍了半个世界。
但是这样做的负面效果也非常明显,那就是也会彻底激起敌人的拼死抵抗。
最出名的例子就是蒙古大汗蒙哥亲征南宋的时候率领几十万大军亲自进攻钓鱼城的时候。
蒙哥扬言,若是破城定然屠杀全城军民百姓,因此激起了全城军民百姓的死战之心。
既然抵抗是死,投降也是死,那么就抵抗到底吧。
因此,才有了后来蒙哥在钓鱼城下被击伤身亡,蒙古大军围困攻击钓鱼城长达三十六年却无法攻克,死伤惨重。
并且因为蒙哥之死导致了蒙古的西征脚步停了下来,让另外半个世界免遭了黄祸之灾。
最后还是继任的蒙古大汗忽必烈承诺,不伤城内百姓一条性命,最终钓鱼城才开城投降的。
蒙古人靠着屠杀征服的天下最终怎样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可能他们对于世界最多的贡献就是让蒙古人的基因遍布了半个世界,以至于现在整个西亚,中亚,甚至南亚,以及半个欧洲都有蒙古后裔。
第三十七章 攻城前夕(牛吹大了)
从俘虏营离开之后,回到王帐,江川就让人找来了狄青,山甲,白山等人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叫你们来,是议一议下一步的计划。李自成败的太快,咱们之前的计划肯定是用不上了,现在必然是要重新调整的。都说说吧。”江川坐在帅案后面沉声道。
三位大将沉吟了一番后,狄青先开口道:“主公,李自成既然已经大败而逃,大顺军主力不在,天津卫的守军自然不足为患。天津卫可是囤积着大量的粮草辎重以及财货。若是我们动作慢了,城中的守军极有可能放火破坏,所以咱们要尽快拿下天津卫。”
江川点点头,沉思了一下问道:“知道天津卫的守将谁吗?”
狄青道:“末将问过好几个俘虏,确认天津卫的守将是李自成心腹将领刘芳亮。而且李自成的妻子高氏等大顺军将领女眷都在天津卫。”
对于刘芳亮江川是没有什么印象的,只是对于这个高氏曾在书上看到过一些,说高氏精悍聪慧,李自成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事情经常会找高氏商量。
按照原本那个时空的历史记载,李自成原来第一个老婆并非高氏,而是邢氏。这个邢氏也是了厉害角色,帮着李自成管后勤。只是后来这个邢氏跟李自成的部将高杰搞到了一起。
两人奸情暴露,高杰害怕李自成杀了自己,所以带着邢氏投奔了明军,投到了大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麾下,摇身一变成了大明将领。
只是不知道这个似是而非的世界,李自成手下还有没有一个高杰给他带原谅帽。
不过这都是八卦,江川可没有那些闲心去打听这个,而是继续问道:“天津卫守军有多少兵力?”
狄青道:“原来有两万多人,后来与咱们决战前,李自成又给调拨了三万人,现在就是五万多人。”
天津卫是天津古时候的叫法。天津作为军事重地,于大明成祖二年正式设卫,翌年设天津左卫,转年又增设天津右卫。
“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
卫的建制虽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数量较多的民众(屯田的军士及军属)和政事(军政及屯政)。
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事务繁多,词讼纠纷发生,卫所已不能治理这个军民混杂的商业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陆续因事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再加上天津卫的位置非常重要,是多条河流的交汇之处,又处于一条大河的入海口,而且还是从越州连通京畿的大运河的北端,因此现在的天津卫已经成为一个交通枢纽之地,而且也成了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了。
天津卫城墙高大,而且因为有多条河流经过,所以还挖了很深的护城河,所以城防还是很坚固的。
江川听完狄青的介绍之后起身走到地图前面看了起来,狄青也起身走过来指着地图上天津卫的位置沉声道:“主公,天津卫的城池除了东南西北四门之外,还有一个水门。这个水门下面下面有大运河直接通往城中。”
“我军若是明日打算攻城的话,陆上四门都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这个水门。若是敌人要从水门沿着运河坐船逃跑的话,我们既没有办法阻截,也没有办法追击。”
这的确是个问题。
江川沉吟片刻后问道:“现在可知道城中的守军手中有多少船只?这些船只是货船或客船,有没有具有威胁的武装船只?”
狄青道:“这个末将也询问过俘虏了,可以确认城中守军手中的船只都是货船和客船,他们沿着运河北上的时候,这些船只都是用来运输粮草和财货以及运送那些女眷的。”
听到这里,江川就心中有数了,大笑了起来:“看来这天津卫是很快就是我军囊中之物了。”
众人不解,都疑惑的看着江川,白山却是心思灵动,急声道:“主公,可是我军水师已成?”
众人这才恍然,都看向江川,等着他宣布答案。
江川点点头笑道:“虽然距离本王期待的规模还差点,可是却也足够执行这一次水上拦截任务了,确保敌人无法从水路逃跑。”
江川说的正是如今在山海港建造的水师船队。按照每天三艘的速度,如今六天已经过去,整个水师已经拥有了十八艘武装运输船。
这十八艘武装运输船吃水量小,只有几百吨的排水量。虽然在海洋上无法航行,因为无法抵御海洋的大风大浪,但是也能在近海沿着海岸线勉强使用。
如果要在内河行驶的话,那是最合适不过了。这些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而且上面都安装有二十门小型火炮,用来对付那些没有武装的货船或者客船简直不要太好用了。
而且运河河面也不算很宽,十八艘武装运输船却是足够封锁拦截河面了。
江川把情况说了之后,狄青三人也大为兴奋起来,纷纷都道明日的攻城之战总算是万无一失了。
白山还提议,在武装运输船上装载精锐部队,到时候一旦攻破天津卫的水门之后便可沿着运河长驱直入,直接攻进城内,与城外的大军里应外合。
江川考虑了之后觉得可行,因为水师的人马毕竟水站可以,陆战厮杀的话不仅人数太少,而且也不擅长。
江川在地图上仔细搜索一番后确定在运河上距离天津卫二十里外的一处码头上让亲卫营登船,然后随水师进攻。
几人又商议了一下一些相关细节之后便各自回归本部安排明日之事去了。
江川也招来白牧,让他带几个人连夜赶回山海港,安排已经下水的武装运输船沿海岸线通过其他内河然后转入运河,逼近天津卫。
白牧领命之后立刻带着几个亲卫打着火把连夜出发了。
第三十八章 人心惶惶
李自成主力的失败让驻守在天津卫的大顺军惊愕之余便是人心惶惶。
在所有人看来,大顺国将这腐朽的大明朝取而代之那就是顺理成章,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是现实却给了所有人一个大大的巴掌,一向高歌猛进的大顺军竟然败了,而且还是败的一塌糊涂,一败涂地,败的不能再败的那种。
大顺国的皇帝李自成仓皇逃命,大顺国稍微有点分量的文武大臣不是被杀,就是被俘,要么就下落不明。
一桩桩坏消息传来,让天津卫的守军的士气不断的下降。
已经开始有士兵开小差了,不断的有人逃跑。先是一两个,然后十几个,最后几十个,上百个都开始,最后甚至发展到一个营的士兵集体逃跑。
这些守军除了守将刘芳亮手下的几千老营兵还算是精锐之外,其他的都是被裹挟的流民或者投降的明军,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的。
这些士兵不仅开始逃跑,而且还有人将目光盯上了大顺军屯在天津卫城中的那些财货物资。
若非刘芳亮见机的早,派了自己的副将带着人亲自在码头上看守的话,那些乱兵早就得手了。
双方厮杀了一阵之后,乱兵们无法得手终于才退却了。
现在李自成生死不明,其他文武大臣更是指望不上,刘芳亮虽然面上一直在鼓励士兵,说大顺皇帝李自成安然无恙,过两日就带着西路军打回来了,好歹暂时稳住了局面,没有让局面更加的糜烂。
不过他心里却已经是忧心如焚了。
若是他自己话,倒是好说话。只是这城中除了大量的粮草物资和财货之外,还有大顺国的皇后娘娘高氏,以及其他将领的家眷。
这些财货和人无论哪一个他都不能不管,若是出了差错,日后见到李自成根本没法交代了啊。
刘芳亮一方面派人四处镇压乱兵,守住各处城门,一面在自己的行辕之中焦急的思考这出路。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李自成的死活。
若是李自成死了,他再顽抗下去,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只能趁着城外的江家军还没有开始进攻先护着皇后高氏等人逃出去。
若是李自成还活着,他那就就有了坚守的必要了。他知道李自成对于高氏的感情很深,而且也不绝对不会轻易的丢下这么多的财货的。
只要他能够坚持几日,说不定就能等到援军的到来。
可是,现在关键问题是李自成到底是活着还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