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要塞之贼主天下 >

第192部分

要塞之贼主天下-第192部分

小说: 要塞之贼主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期间出现了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但是最终在十天的征兵日期内,仅仅广宁一地,就招收到了符合条件的六千多人。

    广宁这边征兵开始的时候,辽阳那边也同时在进行征兵。

    因为辽阳是最先被光复的,而且江川还在辽阳施行了简易版的土地改革,所以辽阳的百姓基础更好,在辽阳竟然招收到了一万多人。

    盖州那边刚刚占领,很多安民措施都还没来得及展开,所以暂时没有实施征兵。

    “不错,短短十来日,辽阳和广宁就能招收到一万六千多人,这实在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军师那边的工作做的也很不错。”

    知府衙门的签押房之中,江川看着中军司马牧毅统计的公文,心情很是愉悦,拍着面前的材料欣喜的道。

    “这还是咱们严格按照侯爷列出的条件筛选出来的。只要十六岁到三十岁之间,身体健全的壮丁。若是咱们再放开一些限制,这个人数肯定能够翻倍。”

    桌子对面的牧毅也是一脸兴奋的道。

    “这你就有点天真了。就目前招收到的这些人当中其实也有很多虚报年龄的。你以为都是青壮男子,其中肯定还有不少不满十六岁或者大于三十岁的人。”江川摇摇头,拍了拍桌面上的材料笑道。

    “侯爷是说这里面有很多人故意欺瞒我们?”牧毅一愣,一脸的不可思议道。

    在他看来,这些百姓这不是可以欺骗官府吗,而且还是刻意欺骗军方,这胆子也有点太大了。

    “你们这些官二代,自然不懂何不食肉糜的道理。这些百姓被鞑子统治搜刮多年,很多人都是维持在一个活不好也死不了的状态。如今有了当兵吃粮还能拿军饷的好机会,谁不愿意拼命的往里面挤啊。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你以后多历练慢慢就知道了。”江川道。

    牧毅现出一些惭愧之意:“多谢侯爷教诲,牧毅知错了。只是这些百姓谎报年龄参军,就不怕我们时候核查吗?”

    江川笑笑,用指头点了点牧毅道:“说你不经世事,果然不懂民间疾苦。这些百姓常年饭都吃不饱,几乎人人都是营养不良。很多人十七八岁了,看身形却像十二三岁。很多人明明只有二十多岁,却因为长期劳碌,久经风霜,所以看起来像三四十岁。”

    “这种事情比比皆是,你说我们该如何核实?而且有核实的必要吗?”

    江川起身,从桌案后面转出来走到旁边的茶几上端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呷了一口后看着一脸茫然的牧毅接着道:“我理解他们的做法,都是为了活着。如果换做是我,我就算年龄不符合,我也会隐瞒年龄去当兵的。人只有活下去,才能谈到其他的。对于这些百姓来说,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你说的也没错。我们是军队,我们是要和敌人浴血厮杀的军队。我们招兵当然要去核实他们的条件。但是这种核实却不是靠着严厉询问或者说拿着官府的黄册一个一个去核实。我们有最好的办法也是最简单的办法来核实。”

    牧毅看着有点明白了,下意识的追问道:“什么办法?”

    “很简单,那就是训练。我们所谓的年龄范围那其实是一条假的合格线。真正的合格线就是训练,严格的训练。只要能够经受住我们三个月新兵营训练的人,不管他真正的年龄是多少,那都是合格的。如果不能经受训练的人,那自然就是不合格的。就这么简单。”

    牧毅恍然大悟:“还是主公睿智,牧毅鲁钝了。训练的确是一块最好的试金石,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清楚了。”

    “不错,看来是真明白了。征兵的事情先告一段落,下来就是要进入训练阶段了。新兵营的训练我就交给你总负责,你和关虎,苏定方你们三人协作,一起搞好这件事。另外,我把关豹豹伢子也交给你使唤,接下来的三个月,新兵训练就是你的主要任务了。”

    “可是侯爷,属下要是负责新兵训练,您身边都没有一个得用的人手了啊。”牧毅着急道。

    “你放心。我自有安排。你安心训练好这些新兵就好了,当然,你主要负责协调,具体的训练还是由关虎和苏定方两个人把握。”江川交代道。

    “诺!属下定然不负使命,一定为侯爷训练出一支精兵来。”牧毅抱拳大声道。

    “别吹牛,三个月可不能把一群百姓训练成精兵。精兵都是战场上磨砺出来的。我对你们的要求不高,就是三个月后这些人有基本的队列意识和纪律意识就行。我可没打算让他们直接上战场。”江川笑道。

    牧毅有点摸不着头了,不过也没再多问,只好领命执行。

 第一百八十章 灭国之战即将开始

    广宁和辽阳两地展开轰轰烈烈的留发易服和征兵的时候,苏秦在大同的说服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这种成功也是在必然之中。毕竟苏秦可是华夏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纵横家之一。除了他的师弟张仪,在辩才之上,无人能出其由。

    昔日苏秦从洛阳出发,孤身一人开始走遍关东六国,成功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抗秦,腰悬六国相印,靠的就是他的三寸不烂之舌。

    积怨深厚,矛盾重重的六国君主尚且都能被苏秦说服,组成统一战线共同抗秦,更何况一个其实已经没有多少选择的地方镇将了,那更是手到擒来。

    苏秦到了大同之后,先是在大同待了两天,除了跟白锦绣见面之外,就再也没有跟任何人见面。

    第三天,他只带着一个随从就进了李永年的府中。

    一个时辰之后,等到再出来的时候后面相送竟然是恭敬无比的李永年。

    第二天的时候,李永年的投诚书信就到了苏秦手中,一同送来的还有五万两的银票和大同驻军兵力的花名册以及钱粮的总账目。

    苏秦的使命完成之后并没有立刻的返程,而是在大同待了好几日,四处微服走访,跟市井百姓交谈,甚至还曾经带着几名亲卫策马跑到了距离山海关十里之外的一座山丘上观察了半日才回城。

    白锦绣对于苏秦这位突然出现的大才虽然也是满心疑惑,但是却也没有多问,只是派人在暗中保护好他的安全。

    其实,苏秦这种大才并不是后来那些读书人一样文弱的手无缚鸡之力,而是一个文武双修的全才。

    他和张仪的老师鬼谷子本就是一个真正的天才,而且好像还是那种生来知之的全才。

    没有人知道鬼谷子的真名,没有人知道他从何处而来,更没有人知道他的学问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他好像就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全知全能的智者一般,走遍天下为自己选择学生。

    他最著名的学生有五个人,那就是庞涓、孙膑、商鞅,苏秦和张仪五人。

    据说鬼谷子自己精通天下各门各派的学问,授徒的时候根据徒弟的意向和资质来选择一项教授。

    譬如说庞涓和孙膑学习的就是兵家,商鞅选择的就是法家,而苏秦和张仪选择的就是纵横术。

    但是无论是修习哪一家的学问,搏杀剑术都是必修的一项技能。

    据说昔日苏秦出山之后先是去的秦国,在路上曾经遇到了一群强盗,苏秦一人一剑击退强盗全身而退。

    张仪也有曾经在战场上斩首的传说。

    商鞅更是剑术高手,曾经在秦国刚开始变法的时候被墨家当成了施行暴政之人而进行刺杀,商鞅凭借高明身手躲过刺杀。

    庞涓和孙膑就不用说了,庞涓出山之后当上了魏国的上将军,一身武力也是不俗。

    孙膑在后世的印象中都是以智谋著名的,那是因为他遭到庞涓嫉妒,导致惨遭膑刑而双腿残疾,所以只能坐在轮椅上为齐国上将军田忌当军师了。

    所以,苏秦其实本身的武力值并不低,虽然不能跟骑士这种高阶兵种相提并论,但是却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对付的。

    一直在大同盘桓了七八日之久,苏秦这才派人带着李永年的表忠心的信和相关账目回广宁复命,而自己却带着几个亲卫去了二龙谷。

    没错,二龙谷之中还有两个人等待着苏秦去搞定。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边苏秦说服李永年彻底归顺江川,又去二龙谷说服曹变蛟和洪承畴两人的时候,由胡宗宪为帅进攻盛京的六万大军也已经抵达了盛京城下。

    盖州城有山甲带人防守,成为了北征大军物资钱粮的中转站。

    狄青带着两万先锋先行五十里。胡宗宪和冉武带着四万中军则逶迤后行。

    期间,满清也曾派出多支小股军队进行骚扰拦截,都被狄青的前锋大军给击溃赶跑。

    此时的满清内部在皇太极病死之后,多尔衮又重伤昏迷,内部的矛盾变逐渐的明朗化了。

    最重要的矛盾就是被满清用武力征服的蒙古各部,汉八旗各部,以及朝鲜三国在失去了强力压制之后都开始了反弹。

    尤其是察哈尔部率先投降了江家军之后,蒙古其他各部落也都是蠢蠢欲动,甚至有人已经开始私底下联系格尔丹,希望他能为自己牵线搭桥。

    更有甚至更是直接起兵反叛,比如说蒙古杜尔伯特部的可汗就起兵反清自立,打出了要恢复祖先成吉思汗的荣光的旗帜,自称天都汗,对其他部落和满清村寨开始烧杀抢掠,并且引诱翁牛特部和土默特部也相继反叛。

    朝鲜半岛上也不太平。

    满清留在朝鲜用来震慑的数万大军也被调回来了一大半用来防守盛京。剩下的人马根本不足以震慑朝鲜三国,因此三国也开始用各种方式来恶心试探这些留守清军,不断的有各种小冲突发生,清军士兵失踪的消息时而发生。

    一开始,满清另一个辅政王郑亲王济尔哈朗还派兵弹压,但是如今满清就像是一个到处漏水的破船,往往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这边刚安定,那边又开始闹腾了。

    而且满清真正的敌人江家军正在汹汹而来,他们只能把大部分兵力用来留守盛京,能够派出去平叛的兵力根本没有多少。

    如今人心惶惶,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得出来满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所以济尔哈朗也不敢再派蒙古八旗和汉八旗的人出去平叛了,生怕他们去了不仅没有平叛,反而成为了叛军的帮凶。

    他唯一可信任的只有满洲兵。

    可是满洲人口本就不多,所有人口加起来也就十万左右。要不是靠着战力强悍压服了一盘散沙的蒙古各部,收编了很多明军俘虏,这才能够有足够的兵力纵横辽东。

    如今既然蒙古人和汉人都不值得再信任了,他们只能信任满洲兵。

    可是满洲兵本就只有五六万之多,而且这还算的是所有能够上战场的男丁,不是指的常备的各旗的护军。

    这五六万人在和江家军的历次作战之中已经损失了超过一大半,剩下的有一部分还分布在老城赫图阿拉,那里是努尔哈赤起兵的老巢。

    剩下的能够在盛京防守的也就不到两万人了,这两万人既要防备蒙古八旗和汉八旗,还要防守盛京,准备跟江家军死磕,可行而知他们的兵力有多么的捉襟见肘。

    就在这种情况下,江家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终于陈兵盛京城下。

    一场决定满清国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