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25部分

大明之崛起1646-第25部分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3章 指导使

    (全本小说网,HTTPS://。)

    “在下是一营三连一排的指导使,张志清。(全本小说网,https://。)”某个营房里,一名身着军服的年轻人文质彬彬地一揖,但旋即想到了什么,立刻双手下垂立正道,“由于指导使人手不足,今晚由我负责三连一排和二排的军纪条例教授。”

    其他各营房也有类似的指导使出现,捧着《军纪条例》给士卒们逐条讲解。这些内容连日来苏承羽已经给他们讲过数遍,让他们背得滚瓜烂熟。

    但面对满营房的大头兵,这些秀才出身的指导使还是有些紧张的。

    这些指导使以黄道周的弟子门生为核心。除了陈雄飞、夏孚先这两个能打仗的和头脑最灵活的洪思之外,其他二十多名秀才都做了指导使。

    此外苏承羽从上次参加宣教府招考的生员中共挑出了三十一人。经过面试,其中十八人去了宣教府,而其余的十三人则加入龙卫新军成为了指导使。

    说实话,为了说服这十多人从军,苏承羽还是费了不少工夫的。不过朝廷同意授予这些人文官品级,外加军饷优渥,他们最终还是动心了。

    他们大多是对国家、民族有责任感,满腔热血的读书人。加上儒家天生擅长思想工作,苏承羽只是对这些人简单培训了一下,他们便很快成为了合格的思想教育工作者。

    不过由于人手较少,这些指导使只能分到排一级,均为上士军阶,和排副平级。暂由应天祥负责所有指导使的召集、管理。

    苏承羽的目标是等以后人手充裕了再逐渐增设连、营级的指导使,形成完整的军队思想教育系统。现代军队和封建军队最大的不同绝非武器装备,而是人的思想意识。

    有理想、有使命感、有荣誉感,知道自己为什么打仗,这样的士兵才面对迫于主子淫威或是为了抢钱抢女人而参战的敌人,怎么可能打不赢?

    而指导使是主要任务,就是依照苏承羽的训练对士兵进行思想教育、军队政策宣传等工作。

    理想、使命感、荣誉感这些东西不会凭空出现,必须要有要外界的引导、教育才会产生。指导使就是这些引导者。

    次日的训练内容是稍息、跨立等动作。

    由于经常加练,军官此时的表现明显超出普通士兵,并开始分担起训练工作,其实训练别人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训练

    苏承羽依然走不开,毕竟马塞多等人虽然有标准制度下训练经验,但在苏承羽面前他们的很多理念还是陈旧了些,需要他经常提醒才行。

    至一天操练结束,苏承羽返回将营,发现洪思带着田壮飞等人已等在那里。

    洪思行礼后禀报道:“殿下……哦,指挥大人,《血溅扬州》已写成,请您过目。”

    田壮飞立刻将一叠手稿递过来,正是前几日苏承羽吩咐他们完成的那部关于史可法抗清殉国的剧目。

    要说这四名新晋宣教府主笔官确实够拼的,只用了不到五天工夫,就从头编写了一部全新的戏曲剧目。几人差不多一直都没怎么睡过觉。

    苏承羽虽对很多唱词看不太懂,但基本的故事情节还是没问题的。整部戏从史可法劝高杰北讨开始,一直到扬州十日惨剧结束,剧情悲壮凄惨催人泪下,总的来说是部非常不错的戏本。

    当他看到“时马士英、阮大铖两名奸贼将明军主力调往上江,留下扬州千里空营。史可法只有三千士卒,面对数万围城清军,形势危如累卵。扬州一丢,首都南京再无险可守。”这一段时,忽然想起电影《桃花扇》里那些经典台词。

    于是他提笔在史可法扬州誓师那一段加了几行字。“‘清兵入关,势如破竹,封疆大吏,非逃即降。扬州虽小,我们要为天地之间留下一股正气!’史阁部言道,‘众位请听我号令。你们三千人,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

    洪思、田壮飞等人在一旁看到这短短数句话,只觉得血涌上头,浑身剧震,恨不能自己回到那时的扬州,作为史阁部那三千士卒中的一个誓守扬州!

    好一会洪思才回过神来,由衷道:“大人这几句真可谓全戏点睛之笔。”

    苏承羽心里一阵惭愧,暗自对《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同志说声抱歉,赶紧收拾情绪,吩咐洪思,“等众宣带人教返回宣教府,便将这《血溅扬州》誊抄给他们,尽快在各地上演。”

    他又从案上取来几张纸,“最上面一张是我刚拟好的募兵告示,让宣教们在戏结束后宣读。后面几张是你们接下来需要编写的剧目,主要是关于近来赣州战事的,要让百姓知道,前线都发生了些什么,官兵们是如何死战清虏的。”

    “遵命!”洪思等人揖礼退下。

    龙南各地最近跟过年似的。几日来本地的、外地的戏班子或说书匠到处免费演出。这些几年都难得看一回戏的百姓们无不将戏台围得水泄不通,比后世那些偶像演唱会不遑多让。

    王柯带着戏班子五天时间走了八个村寨,演出了十多场。现在宣教府在百姓心中已经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

    而此时他正带人赶往黑沟村。这两天他带的戏班子刚排完《血溅扬州》。戏,他看过几遍了,但每次再看,都还会激动异常。

    黑沟村全村无论贫富贵贱几乎都齐聚于此,他们前几天刚看过宣教府别的免费戏,没想到今天又来了。临时戏台上拉起硕大的红布,上面一行大字:宣教府惠民演出。

    按照苏承羽安排的流程,王柯率先走上台,高声宣读了一些朝廷的新政策,然后又念了近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大事,最后,在村民期盼的目光之下,宣布大戏开始。

    听到戏名,村民们更加期待了——这是从没听过的新戏!

    众人很快就明白,戏中唱的正是不久前史可法史阁部守扬州的事情。

    感谢:飞&;影同学,mr g同学,*伍俤*同学,林志姗幻想同学,爱在那一天同学,为我投的推荐票!非常感谢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躬身致谢!

 第44章 从军

    (全本小说网,HTTPS://。)

    当台上的戏唱到江北四镇军阀坐拥几十万大军却争相降清时,台下的目光中充满了愤怒和鄙夷。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随后,便是史可法率领三千人马死守扬州,当他那句“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的戏词说完,戏台下已经哭成一片,以至于戏台上不得不暂停下来。

    还有不少人自发地遥望扬州方向,跪拜史阁部。

    谁说明代这些不识字的农民们就是愚昧的?只是没人告诉他们事情的详细经过,没人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讲述天下时事,没人愿意花时间引导他们的爱国热情。其实他们对大明的感情比那些饱读诗书的士绅官吏们更真挚深厚!

    过了好一阵,戏台上才又开锣,接下来扬州十日的惨状再次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怒火。王柯适时地高喊一声:“杀灭建虏,报仇雪恨!”

    村民们听到这一句,眼睛瞬间就红了。

    “杀灭建虏,报仇雪恨!”的喊声顿时响彻云霄。

    “王知县上个月不是说那个龙卫军要募兵吗?我要去从军,杀建虏!”

    “对,从军去!”

    “杀建奴,为史大人报仇!”

    但年轻人的冲动立刻就被他们的长辈强压下来。

    “从什么军?傻了你?一旦从军等你再回家的时候怕就五六十岁了!”

    “兵员越多,提编就越多,我们哪儿还有余粮来缴?”

    提编就是从当地百姓中征收特别税,用以养活当地军队。明末的农民税赋本来就重,哪里还能再承受更多盘剥。

    这时戏已唱完,王柯再次回到台上,大声宣读苏承羽写的募兵告示,“……故募兵数千以御清虏……凡此次从军者,不入军籍,最短三年便可退伍还乡……饷银全部由朝廷播发,不取当地分毫。军饷上等兵每月三两五钱,一等兵三两,二等兵二两一钱,三等兵一两四钱。入伍五年者,可分良田一亩半,十年者,可再分两亩……”

    告示念完,村民立刻炸了锅。

    “三年就能回家了?”

    “每月三两五钱银子?!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三两五钱银子是啥样哪!”

    “不征提编?这我就放心了。”

    “不入军户竟然还分地?十年就有三亩半良田?!”

    “宣教大人,这不会是诓我们的吧?”

    王柯微笑着大声道:“宣教府从不说假话!关于刚才所言募兵之事,诸位尽可以放心,估计这两天王知县就会发放同样内容的告示,用了知县大印,张贴各村。”

    村民们又热烈议论起来。

    不多时,“杀建虏”,“为史大人报仇”之类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服役时间短,饷银又高,还能分地,家中没有长辈掣肘的年轻人当下便朝里长家跑去。通常募兵都是由里长负责的。

    但年龄大些的村民还是死按住自家后辈,打算等确认消息之后再说。

    王柯以前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如此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他没在黑沟村多耽搁,趁天色还早,令戏班子收拾辎重,风风火火地赶往下一个村子。

    同样的一幕在龙南各村寨上演,关于史可法的新戏触动了无数人的心。

    宣教府派出的十几路宣教带着他们的戏班子、说书匠在龙南各处凝聚着民心民意。当天,就有各地里长将数百志愿从军的年轻人送至龙卫营。

    龙卫营里,新兵登记造册的事情忙得几名军官满头大汗。d26 8。26

    晚上,余新将几张名册交给苏承羽,“指挥大人,这是今日来投军之人。经过简单筛选,共有三百一十一名。”

    “严格挑选,只留下身体强健的年轻人,以后兵源会非常充足的。”苏承羽吩咐道,“另外,一个月之内,现龙卫军中仍达不到三等兵标准的,要逐渐安排退役。”

    “是!”余新立正道。

    根据龙卫新军《训练作战手册》上的口令规则,现在对上级指示要统一回答“是”。

    宣教府的工作开始出现成效了,苏承羽心中暗自点头,不枉自己每月投给宣教府的三百多两银子。他相信,随着宣传不断增加,舆论会对朝廷对明军越来越有利,募兵不过是开胃菜而已。

    而且眼下宣教府的活动还仅在龙南及周边,但整个江西乃至整个江南都会纳入宣教府影响范围。

    以后各种朝廷新政策能毫无阻力地实施,敌方谣言根本无从流传,大明上下万众一心,甚至用舆论战影响到敌人的稳定和士气,这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同一日,龙卫营纠察队也正式成立了。一共只有十二人,大半是由亲兵连的下级军官及士官担任的。

    晚饭过后,每个营房都将面临一次纠察队的“洗礼”。

    早在几天前苏承羽便专门召集军官开会,强调了《军纪条例》上规定的内务问题,并亲自指导军官们将被子叠成“豆腐块”。

    不过距离他上次去部队做项目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他叠被子的功夫忘了大半。即便如此,那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