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战略。
更不用说罗明受的舰队还要巡卫长江,根本不能随意调出来,他手里几乎连一条像样的战船都没有。
不过好在和兰人没有选择冒险。毕竟他们在远东的力量实际非常薄弱,又要在世界范围内应付英国人的威胁,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也不愿和大明撕破脸。
朱琳渼看着和兰人的背影消失在门外,立刻叫人取来纸笔,写了一份书信递给石霖,令他派人以最快的速度送去龙南苏记铁场交予婵依。
他在信中吩咐婵依携乔千与澳门的走私商季良取得联系,告诉他可以用粮食交换钢或者仙石粉,甚至付现银也行。价格也比给和兰人的要低一些,说来他也算是老客户了,但只有一点,那便是速度要快!
而运粮船直接在福京最南部的诏安港停靠卸货,只是很可能会受到和兰人的骚扰,毕竟东印度公司一直视台湾海峡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过这也不算太大的问题。季良作为常年搞走私的海商,躲避海商巡逻舰队自有一套。此外可让他充做大明官船,甚至让礼部官员随船同行,万一被和兰人袭击,便由礼部的人出面应付。
随后,朱琳渼又令人备车,准备去一趟礼部。
他还未出大门,就见杨廷麟一脸焦虑地朝王府里面走。他不等杨廷麟发问,只让他上车同行,沿途又将自海外调粮之事讲了一遍。
杨廷麟闻知粮食有了着落,也是大喜,便要去闽南准备接粮及分派事宜。
朱琳渼忙将他拉住,仔细吩咐一番。
杨阁部只听得不住点头称是,末了,又禁不住赞叹道:“殿下运筹帷幄,谋断高绝,下官叹服!”
朱琳渼让人将他送走,自去礼部招来尚书朱继祚,令他派人携朝廷官文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吕宋,也就是后世的菲律宾一带。
吕宋眼下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朱琳渼交给朱继祚的任务同样是联系西班牙人,告诉他们可用粮食换龙南钢和仙石粉。
同时还要透漏给他们消息,说和兰人已经在准备粮食打算独吞这笔买卖。此外,可以暗示西班牙人,大明对现在和兰人形式上垄断福京对欧贸易的现状很不满,希望有更多的贸易伙伴前来月港做生意。
西班牙此时的国立正在走下坡路,本来已放弃了在远东对和兰人的挑战。但两国在欧洲的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如果有大明的支持,他们肯定不愿错过和东方帝国的贸易。
只是西班牙人的货船想在福京停靠却比较麻烦,和兰人肯定会攻击敌对国家的船只。
朱琳渼经过反复权衡,最后决定让西班牙人从西侧沿海绕行,最后在澄海县——也就是后世的汕头附近——停靠卸粮。之后再以民间小船分载,运往诏安港。澄海与诏安相隔不远,只要不遇到大的风浪,纵是小船应该也可安然抵达。
在下新人一枚,因为写作之路异常艰辛,特别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书友的厚爱与支持。请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荐票、收藏、点赞、打赏、书评、章评及五星好评给在下。能得到大家的反馈,我才能及时把握方向,将本书写得更好!
第275章 赚大钱!
(全本小说网,HTTPS://。)
这一日的朝廷之上,大部分时间皆是在商议闽南灾情。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朱琳渼又令江西西北各州县将所有库存粮米运至福京。虽将有海外的粮食入港,但多做准备总是没错。
此外,为了防止可能会发生的暴乱事件,他还调拨了两个营的龙卫军赶赴闽南。
随着原姜正希所部的四五千人返回天兴府,龙卫军的驻防压力已减轻了许多。
不过姜正希的这些兵大多是新近招募,操练及纪律性都显不足。加之朱琳渼的安排是以他们为试点,开始进行旧式军队警察化,这些人近来都在忙着转制,是以天兴府暂时还不能完全离开龙卫军。
刚散了早朝,朱琳渼人还没进文渊阁,便有内侍领了两名官员朝他快步而来,远看服侍当是地方官。
待两人到了近前,附身施礼,“下官张沧海(王克谦)拜见辅政王殿下。”
原是江西布政使张沧海和龙南知县王克谦。
朱琳渼招呼二人进了文渊阁,看他们脸上皆是掩不住的笑意,也是微笑道:“张大人和王大人可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
“回殿下,是有好消息!”张沧海立刻揖道,“先前下官按殿下吩咐,于龙南试种了四百多亩土豆和番薯,”他又回头看了眼王克谦,“后王知县自己筹银,又扩种了五百亩。
“眼下这些作物皆已成熟,大获丰收!一共不足千亩瘦田,竟收得土豆百万多斤,番薯四十万多斤!”
一百四十万斤便是近七千多石,这仅是九百多亩地的产量。朱琳渼虽知这两样作物产量高,但这数字仍令他甚为欣喜。须知同样九百亩地,即便是上好良田,至多也就二千多石的产量。
他又问道:“百姓对这土豆和番薯接纳得如何?”
张沧海忙道:“宣教府自去年起便开始宣扬这两物产量极高,入口绵软甜润,久食润肠清血,早有大批农户前来探问,意欲取种载种。”
王克谦一旁补充道:“下官与张大人自收获之日起,每日皆有一餐仅以土豆、番薯为食,至今已有近半月,与食稻米无异。
“此物立可作为主粮,其不挑地,兼产量极高,实为百姓之福!”
朱琳渼满意地点头,这两人做事倒是颇为认真负责,竟先自己尝试,方才确认可交予百姓种植。
张沧海接道:“殿下,如今赣州各地已开始大量载种土豆和番薯,且多为新辟之坡地、沙土地,估计当年可种万亩左右。
“下官此来还将这两物带了四十万斤入闽做种,以利殿下在福京推广。”
“做的不错!”朱琳渼赞道,福京沿海实已有人少量种植土豆和番薯,加上宣教府帮着宣扬,百姓们当能很快接受。
若能将这两种作物大量铺开,相信如此时闽南这般灾荒当再不会发生。他旋即又想到,这四十万斤土豆和番薯虽是预备做种子的,但情急之下充为口粮也可救急,于是吩咐张沧海道:“你与王知县此番功劳不小,但暂时还不能歇息。你们立即押运这批粮食赶赴南靖,暂交予户部调拨。”
“下官遵命。”两人屁股还没坐热,便即转身离去。
……
闽南。
漳州府府治所在,南靖城。
一名身着青衫的凹面年轻男子兴冲冲地跑入鲁记绸缎行,匆匆令下人栓好大门,便冲近后宅高声嚷道:“爹!糙米已涨到十两一石了!”
屋里一名同那年轻人样貌甚为相似的中年人面上闪过喜色,却重重地哼了一声,“禀朝,我说了多少次,稳重些!”
年轻人忙垂首应道:“是……爹。
“依您的吩咐,各米铺眼下存米不过五石,这价钱怕还要再涨。”
“嗯,”中年人点头道,“你去告诉赵家和刘家,可以少量出货了。”
“是,儿子这便去。”
待年轻人离去,那中年人忙从抽屉里拽出算盘,一阵噼里啪啦之后,露出喝了蜂蜜一般的表情,“好!涨得好!
“鲁家几辈人,做了几十年买卖,赚得也不如我这日多,哈哈!”
此人名为鲁元厚,乃是鲁记绸缎行的掌柜。这段时间最能令他开心的事情,便是听儿子报来米价,而后计算自己的身家。
他看着算盘上的数字,不禁又是一阵得意地大笑,一百八十万两,他鲁某人的身家已经涨到了这么多。
而且看这情况,米价上涨的势头还在继续,他库房里那十八万石的粮米说不定能生出三百万两以上!
鲁元厚简直有些崇拜自己了。当初他仅是在给一名户部官员送绸缎时,不经意听到朝廷要拨银赈灾一事,立刻便从中嗅到了“商机”。
于是他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汀州家中,将祖上传下的四处铺子全部低价抵押给了钱庄,兑出五十万两现银,将闽西市面上的粮食扫购一空。
他原本只是想抬个三五成的价格,捞上一笔便了,没想有一姓翟的江北商人找上了他,说其已联手四家极有实力的商贾,可将福京、江西东部以及广东北部的粮米买断!
而后大家统一提价,市面上但凡出现价格稍低的粮食,他们便出手全部收下,如此一来,这粮米价格便任由他们来定。
届时莫说赚个一两倍,便是十翻八翻也并非不可能。
他当时还有些担心,毕竟此类事情朝廷不可能袖手旁观,但那翟氏又教他如何分散收购、隐匿出货。最终,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他同意与其联手。
现在看来,当初的决定是多么明智!他心中盘算着,等眼下大灾过去,便用赚来的银子捐个爵位——据说前一阵天兴府还有人捐到了侯爵!
打这以后,他鲁家便非卑微的商贾,而是贵族了!
他正做着变为人上人的美梦,忽见他儿子鲁禀朝慌张推门而入,不禁心中一喜,难道米价又大涨了?
鲁禀朝用力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急道:“爹,不好了,不好了!”
“慌什么?稳重点。”鲁元厚白了他一眼,“到底什么事儿?”
“朝廷、朝廷在城北开铺售粮,只卖九两一石,且来者不拒……”
感谢:爱因斯坦、牛顿和霍金给我的打赏!谢谢你们给我的支持与厚爱,在下感激不尽,合十拜谢!
第276章 深谋远虑
(全本小说网,HTTPS://。)
“你说官仓在卖粮?”鲁元厚不禁皱眉疑惑道,“就他们那点儿粮,连赈灾都不够,怎会拿来售卖?”
他思索半晌,仍不得要领,摆手吩咐鲁禀朝道:“去,把你柳叔请来。(全本小说网,https://。)”
“是,爹。”
片刻后,一名年近四十的干瘦男子随鲁禀朝而来,正是鲁记绸缎行的总账房柳程。
他进了屋,先对鲁元厚躬身施礼,“东家,您找我?”
鲁元厚说了官仓售粮之事,柳程摸着下巴眯眼道:“东家,依小人来看,这或是官府中有人意趁粮价高涨之时,售官粮以中饱私囊。”
鲁禀朝急道:“柳叔,那狗官却比我们家卖得便宜!如此一来,众人皆去买他的粮不说,定会以为粮米霸盘做不下去了,这粮价如何还能继续涨起来?”
他所说的霸盘,便是垄断货源,控制市场价格之意。
柳程点头道:“少东家所言在理。不过官仓之中储粮本就不多,既只是想拿出来捞一笔,更不会将官仓卖空。是以流出来的粮米也定不会太多。”
他朝鲁元厚拱手道:“东家,咱们既然要做霸盘,便不应让人有其他购粮途径。否则会对粮价的涨速极为不利。
“小人建议,当出手将官仓所售的粮食全部买下,杜绝后患!”
鲁元厚向来将柳程倚为智囊,听他这么一说,心中也在盘算,自己以一石九两的价格买下官仓的粮米,转手便能十两以上卖掉。稳赚不赔,还能使自己的霸盘稳固。
他随即点头道:“那便买光这官粮。”他见鲁禀朝转身便要出门,忙将其叫住,“稳重点。记得,千万不能让咱们的人出面。对了,你去找三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