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刘光弼自广信过杉关给阿济格输粮,于我战局会有不利影响。”他犹豫了一下,接道,“再补上一句,若他战有余力,最好能派兵增防杉关。”
“是!”
“好了,其他的便先这么着,你先把这两件事安排下去。”朱琳渼拍了拍张家玉的肩膀,转身上马,“剩下的,就得要看咱们如何把阿济格堵在邵武吃掉了。这定是一场硬仗啊。”
“堵在邵武?”张家玉愣了一下,却见朱琳渼已驱马而去,只得自语道:“建虏已西去十日,我军便是行军速度再快,恐怕也只能追至江西灭敌了。殿下或是算错了里程?”
经过这大半天的战斗,龙卫军和破虏营的众将士皆已颇为疲倦,朱琳渼命令士兵们就用清军现成的营地略做修整。
而所有的高级军官连同三个工兵连的连总却仍不能休息,他们接到朱琳渼命令,均赶往原博洛的中军大帐参加全军作战会议。
“殿下,从南平至杉关,大军需得走二十多天。”邓山是个急性子,见人来得差不多了,便忙道,“虏军如今已走过一半路程,我们当尽早拔营,一路急行军方能……”
他想了想,忽又沮丧道,“也追不上啊……无妨,我们回江西老家收拾虏贼!”
“建奴入赣境,恐怕江西百姓又要受一番荼毒了。”顾炎武叹道,“此外,若阿济格在杉关留下重兵防守,我们想要夺下关隘,恐怕得付出不小代价。”
朱琳渼在上首坐下,却不搭话,只吩咐石霖和几名亲兵将硕大的军用地图在桌上铺开。
“殿下,我到是有个办法,或许便能让我们在阿济格之前赶到杉关。”甄真之前一直在低头沉思,此时突然蹦起来冒出这么一句,立刻吸引了帐中所有人的目光。
“哦?甄将军请讲。”朱琳渼也饶有兴趣道。
甄真指向桌上刚铺平的地图,“从南平至杉关,直行虽仅有七百里不到,但沿途要经绕过建溪、崇阳溪、富屯溪以及这几条溪水的支流,故而实际路程怕要增一倍。”
朱琳渼一旁望着甄真,不住赞许地点头,这让玉修罗的精神头更加足了。
她继续道:“阿济格深入客地作战,根本搞不到舟船,他带的又是北方兵,不习惯走水路,所以他只能绕河而行。
“但我们不同,江西人少有坐不惯船的。殿下再以朝廷的名义就近征调民船,我军乘船沿河而行,速度比步行快了许多,定能在建奴之前抵达光泽!”
光泽乃是杉关门户,距离杉关仅数十里之遥,在光泽的渡口下船,几乎便是到了杉关。
帐中诸将闻言皆是不住点头。
“甄将军好计策。”
“玉修罗这办法可行。”
“甄将军此法虽可加快行军迅速,”只有张家玉微微摇头,“但实行起来,却殊为不易。
“阿济格兵至杉关,加上攻打关隘的时间,恐怕不会超过十二三天。为稳妥起见,我军最好能在十日左右赶至。
“而若要从舟西行,首先便是征船。延平近来在建奴劫掠之下地方已经糜烂,须臾间哪里能寻得上千条船?此外,我军现在建溪下游,若走水路,当先往南绕道入富屯溪,再行西去。绕行倒也无妨,但两河交汇处水流颇急,行船极为危险。”
一旁施琅也想到了什么,插道:“还有,即便能及时征得舟船,定也是些渔家小船,辎重器具还有大炮如何携带?”
甄真闻言不禁泄气地坐回到椅子上,愁道:“这便如何是好?”
朱琳渼却微笑道:“办法其实是现成的,只是大家以往没太注意我们的工兵连,是以并未朝这方面去想。”
他又看了眼甄真,“方才甄将军的办法已说对了一大半。建虏皆北方兵,不谙水战,他为河道所阻,不得已绕行,我们却走直线。”
“直线?”众人不禁面面相觑。
“通常来说,自南平往光泽当先向北,绕过建溪,再向西北方去。而我们明日却直往西行,沿途并不绕路。”
“但西侧便是富屯溪下游,当如何渡河?”
朱琳渼望向陈逸,示意道:“行之,给大家详细说说吧。”
“是!”
……
范绍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逃出明军包围的。他只知道自己手臂中了一剑,而身旁的数十名亲兵侍卫此时也仅剩三人,而且个个带伤。
“将军,我们眼下当往何处去?”一名侍卫问他道。
“往南,”范绍祖咬牙道,“扮作难民,从上杭混出福建,再由广东乘舟去浙江。”
那侍卫正要应声,忽抬头惊道:“将军,有明军!”
曹宏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一路跑到这里的,他甚至不知道此时身在何处。他只知道自己一路换了三匹马,手下三千大军此时仅剩十多名亲兵侍卫还在跟着他。
“将军,我们眼下要怎么办?”有侍卫问他。
“姜正希这个匹夫!”曹宏祖恨道,“他竟言建虏已败,他娘的,老子昨晚至少被两三万虏兵围堵!我们即刻返回天兴府,老子要参他!”
他正忿忿不平,转头间就见不远处的丘陵下有几名建虏,他心中一颤,高声道:“速走,虏至!”
于是两拨人马几乎同时掉头,拼命朝相反的方向逃去。
第206章 稳妥为上
(全本小说网,HTTPS://。)
待跑出了二三十丈,曹宏祖的一名亲兵心有余悸地回头望去,却见建虏骑兵背向而去,相距越来越远了。//全本小说网,HTTPS://。)//
他忙对曹宏祖道:“将军,敌骑并未追来。”
曹宏祖闻言拉住缰绳,圈马回望范绍祖等人背影,猛然惊道:“不对,此三四骑应是建虏斥候。”
他自己的刀早已丢失,此时抓过身旁侍卫的马刀,向前一指,“随我去擒住虏骑,否则这几人片刻之后便会引大军而返!”
性命攸关之下,他手下的十多人再顾不得累,立刻拍马向“建虏斥候”围去。
范绍祖昨夜逃出包围之后一直未得换马,此时马力已至极限,故而须臾间便被追及,又架不住曹宏祖人多,仅几个照面之后既落马遭擒。
曹宏祖这才松了口气,正要吩咐侍卫将俘虏宰了,却忽见那为首的一名建虏甲胄鲜亮,不禁皱眉道:“还是个虏贼军官?”
“哼,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乃大清参领范绍祖是也。”
“参领?”曹宏祖闻言大喜,转对侍卫道,“速速绑好,随我带回天兴府去。老子要时来运转了!”
……
杨廷麟等最后一名军官看完,将陈王的密信交还给他,这才轻咳一声,对帐中诸将道:“福京邸报大家当已看过了。陈王殿下这封信是今晨刚送到的,是以招诸位来议一议,我军此番当如何部署为宜?”
吏部侍郎郭维经先揖道:“阁部大人,按邸报所言,福京大势已定,虏贼残部不日即将被肃清。”他环视在坐军官,“故而下官以为,刘光弼此时已是强弩之末。我军当以稳守为上。待陈王殿下击溃阿济格残兵,率军出关,刘光弼必不战自败。”
赵印选是见识过龙卫军实力的,当即点头道:“郭大人所言甚是。我军依白塔河沿线所筑防线已告完成,沙洲防线也已开始动工。我军抵挡月余当不成为题,届时福京大军来援,事可期矣。”
杨廷麟点了点头,又对戴修远微笑道:“亭轩七线连防之策果见成效,如今这第六道防线还未使用,虏贼便已现疲态。”
戴修远却未答话,又垂首片刻,方才拱手道:“禀阁部,属下以为,沙洲防线当可停下了。将士卒抽调至白塔河一带,若不出所料,建奴近期将会倾力前来死拼。”
“哦?亭轩何出此言?”
“陈王殿下密信之后附了延平战况,却有邸报之中未提之细节。”戴修远看了眼杨廷麟手中的信,接道,“属下若未记错,建虏有六万人马入闽。而陈王信中所言,延平一战击毙并俘获共一万两千余人,便是算上之前仙霞关及建安大捷毙敌数量,福京之内现仍有不下四万虏军。”
“是以眼下福京战事或并不轻松。属下判断,刘光弼定将与福京虏军同时发动,自东西两侧夹击杉关,以求合军。”
杨廷麟又拿起陈王密信看了一遍,点头道:“陈王殿下要我军务必挡住刘光弼,应是同亭轩一般想法。若是如此,沙洲防线当加快完成才是。”
戴修远摇头道:“大人可记得我军自信江退至白塔河,被刘光弼破我五道防线,共用了多久?”
杨廷麟一愣,下意识道:“不足一月。”
戴修远又道:“建虏携大炮二十多门,若真要鱼死网破一搏,便是算上沙洲防线,或数日即被攻破。”
朱由槙闻言皱眉道:“戴守备,当初就是你力荐杨阁部七线连防之策,如今却说抵挡不住?”
杨廷麟忙道:“永宁王殿下莫急,聚我两万将士死守白塔河,众志成城,必教虏月余不得过,以全陈王殿下所托!”
“大人,白塔河守之不善。”戴修远又对朱由槙拱手道,“殿下,下官当初提这七线连防,却不是为了固守。陈王临出江西之前便曾叮嘱下官,言不宜死守,或可扰地补给。
“下官请阁部大人连筑七道防线,便是为了今日。
“刘光弼自入广信以来,便见我日夜掘沟垒墙,每有虏贼来袭,我军皆是居远发铳抵御。不到一月间,我连退百余里,失五道防线。
“如今虏必以为我军怯弱不堪战,且临敌只会筑防以据。
“我军此时正当出奇兵,绕敌侧后袭之,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又何来余力进犯杉关?”
他说着指向地图,“下官建议,当弃白塔河。由郭侍郎所部退至新城驻防。永宁王殿下于正面疑敌,只需与其虚应,接战即退。
“赵总兵率军往铅山截敌粮草辎重,若有机会,当可北上扰敌徽州。
“辰总兵所部桂军则绕至贵溪而后南下,自敌后袭之。刘光弼这一个月来惯于压着我军打,对奇袭必无防备,正可一战破之!”
辰钊乃是广西狼兵出身,性格最为剽悍,听闻让自己负责敌后主攻,立刻对杨廷麟拱手道:“末将愿往!”
朱由槙却翻了翻白眼,心说你一个小小守备也敢在此指手画脚,凭得把自己当陈王不成?当下轻哼了一声,“弃关不守,却四处分兵,这若是有所闪失,谁负这个责?”
杨廷麟将众人皆望向自己,不禁心中思忖,新城?那是杉关门户,已到了杉关脚下,而且只用郭维经五千新兵防守,也太冒险了些。
他从戎以来受万元吉影响颇大,军事思路极为保守。当初戴修远让他大修防御工事,他自是极为乐意,眼下要分兵偷袭,他便犹豫起来。
“陈王殿下所托为重,”杨廷麟终是下定了决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能挡住刘光弼南下,我军便是全胜。”
他看了眼戴修远,“亭轩之策虽精妙,但眼下当以稳妥为上。
“故,着令沙洲防线继续修筑。全军集于白塔河严防,必不教一个虏贼走脱!”
戴修远又苦劝无果,只得对杨廷麟道:“大人,陈王殿下还请兵增守杉关,属下愿率军前往。”
杨廷麟想了想,陈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