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剑圣 >

第733部分

盛唐剑圣-第733部分

小说: 盛唐剑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给客人满上一碗凉茶,徐长贵看着桌上抖动的茶水,眉头有些奇怪,难不成地龙翻身?

    正想着但听得蹄声如雷,百余乘马疾风般卷由远及近,马上乘客一色都是玄色薄毡大氅,里面玄色布衣,但见人似虎,马如龙,雄伟非常。

    长安的百姓见惯了禁军的熊样,也就近年来裴旻领着神策军入京,他们才见识到什么是天下精锐。

    但飞驰而来的这伙骑士不过百人,气势之壮,却似有如千军万马一般,似乎较之神策军都要更胜一筹。

    “怕是只有裴相的亲卫兵能与之相比了吧……”

    徐长贵在长安生活的半辈子,别的没有就是眼见高,见多识广,心底疑惑,谁能有如此风采?

    百骑来到近处为首一人红马白袍,马背上挂着一个硕大无朋的方天画戟,在他们的茶摊前一瞬而过。

    徐长贵突然惊呼道:“是青海郡王,青海郡王回来了!”

    若说天下最传奇的人物,莫过于庙堂上的裴旻。

    他这些年的事迹,堪称奇迹,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青海郡王王忠嗣却是仅次于裴旻的存在,他的身世较之裴旻更加传奇。作为英雄王海宾之后,年少时就得先皇李隆基看中,赐予忠嗣之名,裴旻更是将他接入府中用心培养。

    王忠嗣少年为将,屡立战功,护卫莫离驿的时候,吐蕃于大非川阅兵。

    王忠嗣两百人大闹大非川,险些生擒吐蕃赞普,之后勇夺青海湖,长驱直入直取大马士革城,无不证明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忠嗣的军威在唐王朝那是仅次于裴旻的存在。

    徐长贵话音一落,周边顾客一个个都霍然而起,翘首眺望。

    王忠嗣看着近在咫尺的长安,归心似箭,在不危及行人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快速前行。

    穿过西市,直接来到了裴府。

    王忠嗣将马鞭一丢,跑进了府中,自己家无需通传,入府拜会了自己的母亲与裴母。

    得知王忠嗣归来,裴旻也早早的下朝回家。

    兄弟相聚,不胜欣喜。

    王忠嗣给裴旻说着西方的详情。

    裴旻听的不住点头,王忠嗣、高仙芝、封常清皆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将西方的战局完全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上,拜占庭有心耍花样,也让他们破解了。

    裴旻端起酒杯说道:“西方长期内不会有战事了,我打算将你调回长安,你怎么看。”

    王忠嗣毫不犹豫的说道:“这事旻哥说的算,去哪儿,弟并不在乎,只要能帮着旻哥就够了。只是旻哥不打算经营西方了?”

    他是唯一知道裴旻最终打算的。

    裴旻带着几分苦笑的说道:“我也不清楚,走一步看一步吧。现在陛下不足以服众,我大权在握,庙堂离我不得。再说以高仙芝、封常清的能力,不出意外是足以应对西方变故的。就算有个万一,以他们的能力也不足以崩盘,有支援的时间。现在我手上无人,你来给我当兵部尚书,管理兵部。我要将京畿的兵好好练练。外强中干这个弊端,必须要清除。兵部,交给你,我放心。”

    王忠嗣颔首道:“也好,这样弟也能侍奉母亲、义母,尽孝膝前。”

    裴旻道:“明天陛下会召见你,表彰你的功绩,任命就会下达了。晚上我带你见两个人,你好好的跟他们打好关系,他们与你一样,是我最得力的臂膀。一个你应该见过颜真卿,还有一个,你就不知道了,叫李泌。”

    裴旻作为后世人,时常听什么初汉三杰,五子良将,五虎上将,云台十八将之类的组合,心血来潮也自己给麾下的人才评了三杰六帅十二将。

    三杰是效仿汉初三杰,韩信、张良、萧何。

    韩信军事无双,张良谋略盖世,萧何一代贤相政务水平出类拔萃,对应了军、谋、政三个绝世人物。

    王忠嗣、李泌、颜真卿正好也对应了军、谋、政三方。

    王忠嗣勇谋俱全,作为盛唐第一将,或许达不到韩信那个高度,但在这个时代也只有李光弼或许能够与之对抗,郭子仪都要逊色稍许。

    李泌作为这个时代的妖孽,才智绝对是张良、诸葛亮一个级别的。

    至于颜真卿亦是当之无愧的王佐之才。

    三杰之名,一点不虚。

    六帅自然就是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封常清、高仙芝、张巡六人。

    对于他们六人,裴旻打算让张巡负责西南六诏,李光弼负责朔方北地,郭子仪负责辽东,哥舒翰负责江南,四将轮流换防,而西域、阿拉伯因为情况特殊由封常清、高仙芝常驻负责。

    裴旻相信自己的这番安排,举目四方,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威胁到大唐。

    不过现在的大唐有些畸形,军事实力所向无敌,政治经济却堪称千疮百孔。

    受到对外战事以及安史之乱的拖累,唐王朝的账目上满满的都上赤字。

    这也是裴旻将王忠嗣招回长安的原因,他们需要漫长的时间缓解战争带来的影响。

    未来的五年,甚至十年,裴旻都不打算发动战事,除非有不长眼的自己挑衅上门。

    王忠嗣忽然想到了自己当初的兄弟玩伴,说道:“不知太白兄现在如何了?”

    裴旻忍不住笑了起来道:“你不说,我还忘记了。太白,似乎有些坐不住了,打算来拜会我这个师傅了。他这没良心的,这些年作了不少的诗,也碰了不少钉子,这一次八成放下面子求官来了。”

    王忠嗣摇头道:“说实话,旻哥,太白兄入朝为官,实在太屈才。却不知为何如他那般神仙人物,对于官职如此在乎。旻哥不如就成全了他罢。”

    裴旻颔首道:“我已经想好了,让他当监察御史,继续满天下作诗去。我这个当师傅的,不介意他将监察当做副业。”

    王忠嗣忍不住笑了起来:“旻哥果然思虑周到。”

 第六十三章 杨家有女初长成(全书完)

    长安李府!

    李林甫也得到了封赏,而且封赏厚重,正三品御史大夫,监察机构最高长官。不只是如此,他的儿子李岫、李崿也得到了极高的赏赐。

    李岫进入了户部为户部郎中,李崿进入了工部将作监,担任甄官,可谓恩宠之极。

    李林甫左手拿着一壶酒,右手拿着一个酒杯,独自一人自斟自饮,一路来到后院,漫步于后院池塘附近,带着几分留恋的看着这一草一木,最终化作一声长叹,大灌了口酒,道:“裴帅,不饶你动手了。”言罢纵身跳下了池塘。

    李林甫醉酒淹死自家池塘的事情传到裴旻耳中。

    裴旻也忍不住的一声长叹,有些复杂,有些难受,高声对王维道:“替我修书一封,表彰林甫之功绩,赠封他为凉州大都督。”

    他说着回到了府上,将自己手中关于李林甫不为人知的一些事情一并烧了。

    所有的事,都随着他的死,烟消云散。

    唐王朝经过连翻征战,打下了华夏王朝有史以来最大的疆域,也到了尘埃落定,发展休养的时候。

    乱后必有大治!

    这话并不虚假。

    经过安禄山的肆虐,天下民心思定。

    裴旻暂息兵戈,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正对了天下百姓心中所想。

    各种发展政策改善民生的制度颁布下去,皆得到了地方豪绅与百姓的支持,效果卓然。

    广德五年。

    经过五年的发展,唐王朝有了全新的气象,全新的风貌。

    国家财政收入稳定,裴旻甚至还清了从哥舒翰那里借来的巨资。

    境内的商业十分发达,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复辟的波斯、阿拉伯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是杜甫的诗句,现在的唐王朝已经重现此景。

    尚书省政事堂。

    政事堂原本是在中书省的,但是裴旻为了方便,将政事堂搬到了尚书省。

    政事堂会议理所当然的在尚书省举行了。

    “裴相!好消息,渤海国发生了内乱,渤海王大钦茂的弟弟大元义与大臣毕君柔暗谋,发动了兵变,处死了渤海王大钦茂,打算请立大门艺为渤海王,使者正在前来的路上。”

    说话的是李泌,这位裴旻说器重的三杰之一,经过五年来的磨练,越发的成熟稳重,表现出来的才智也满朝文武敬服。

    李泌话音一落,政事堂一片欢呼。

    “太好了!”

    诸多宰相大佬都脸带喜色。

    已经晋升为宰辅的颜杲卿,激动的说道:“兵不血刃,兵不血刃啊!裴相,经济制裁,果然有用。渤海国,归我大唐矣。”

    裴旻也露出了几分自得,经济制裁是后世国与国之间,相互掣肘最常用的手段。但在古代,却不多见。

    早在五年前,东北渤海王大武艺趁着奚族、契丹为郭子仪打残之后,收编了两族残部,实力大涨。

    渤海国向来与唐王朝交恶,张守珪养寇自重,十年彼此征伐,双方仇恨累计难消,边境多有摩擦。

    不过因为负责东北方面的是郭子仪,渤海国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那个时候,裴旻不愿为了一个小小的渤海国劳师动众,尤其是渤海国多山多林,大军无法展开,但是渤海国的存在截断了新罗与唐朝的商道,又不能不管。

    经过深思熟虑,裴旻提出了经济制裁这一方法,派使者与渤海国止战说和。

    大武艺也惧唐王朝的力量,双方达成一致。

    渤海国境内多山,盛产药材、木材,裴旻让商人无限收购渤海国的药材、木材,令得渤海国国民疯狂的投入药材、木材行业。

    渤海国经济之盛,远超以往。

    国内百姓富足,过上了奢靡的生活。

    裴旻见时机已到,找个借口对渤海国展开经济制裁,停止收购渤海国药材、木材。

    适时渤海国七成国民从事药材、木材生意,只是一个月繁华的经济崩塌。

    大武艺盛怒之下,起兵攻打辽东。

    只是渤海国原是渔猎民族,百姓善战,军事力量不俗,现今因为从事药材木材生意,渔猎老本行早已荒废。

    他们对上的正是换防的李光弼。

    不过李光弼还不知道情况,仅仅是辽东的守将郝廷玉,他直接以麾下的五千劲卒主动出击,在渤海军还未进入大唐境内的时候,便将来犯的五万渤海兵打的溃不成军,逃回了山林去了,气得想大干一场的李光弼是牙痒痒的。

    渤海国经济崩溃,又逢大败,境内百姓怨声载道,反叛四起。

    最终大武艺为大臣所杀,派人来请大门艺回国。

    大门艺是大武艺的弟弟,是第一代渤海国王大祚荣之子,大武艺同母弟。唐中宗初年,大门艺入唐,留侍宿卫。

    开元初年返回渤海,在唐朝生活期间,大门艺受到唐文化熏染、哺育,已经将自己视为一个唐人了。

    大祚荣死后,原本意图将渤海国一分为二,分别赐予大武艺、大门艺。

    但是大武艺不服,强行侵占了大门艺的领地,还派人刺杀大门艺。

    大门艺本就不想当山大王,索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