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第7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巡无兵无威,郭子仪暂不可信。真正克敌主力是李光弼、哥舒翰!他们是我的旧部,对于他们,我很是了解。”
“李光弼此人用兵犹在郭子仪之上,只是性子孤高,为人过于死板,有股牛劲,不会做人,很容易与他人生出矛盾。”
“至于哥舒翰,草莽习性,仗义重诺是他的优点。然草莽气息过重,眼中只有自己与亲朋好友,而无大局,容易意气用事。”
“两人一个蛮牛,一个草莽。我若在,他们不敢放肆,只是朔方李亨坐拥十万军马挟天子以自立,我不可不去。我这一走,东方到底什么情况,算不准。长源身为监军,你自行把握。”
一路飞驰,李泌来到了颖桥西岸。
李光弼桀骜不驯,越是这种事关重大的地方,越无妥协退让的心思念头,不听辛京杲的劝说,打算让荔非元礼对付堵在颖桥上的剑南军。
李泌来的正是时候,以监军的身份,挡住了荔非元礼。
李光弼得到消息气急败坏的走出军营,冲着李泌喝道:“监军只有督察将帅之责,哪有权利掺合军事?”
也亏得监军是李泌,要是依照李隆基养成的惯例,以太监宦官为监军。心眼小的他们,让李光弼这一吼,梁子就结下了。
李泌才智无双,更是信奉道教,修身养性,涵养超凡,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让李光弼这劈头盖脸的叫喝,也不生气,只是微微笑道:“李将军说的不错,监军只有督察将帅之责,荔非元礼意图对友军不利,有为调度,在下管不管的得?”
李光弼铁青着脸,对答不上来。
李泌微微一笑道:“在下无权干涉将军用兵,只是将军可否听在下一言。之后若将军依旧打算一意孤行,在下绝不阻拦。”
李光弼也不说话,转身走回了军帐。
辛京杲暗自捏了一把冷汗,请李泌一同进入帅帐。
“监军说吧……”李光弼并没有因为李泌的到来而改变主意,只是不愿意跟李泌在这大庭广众下争吵起来,有伤军心,语气依旧生硬,而且不太将李泌这个监军看在眼里。
本来监军对于统兵大将来说就是不讨好的存在,尽管李泌并非惹人厌烦的宦官内侍,却也不讨李光弼喜欢。
李光弼不会做人,这喜怒都摆在脸上,一望可见。
李泌道:“将军在卢氏一战,打的确实漂亮,想必对于心急突围的安贼,有必胜把握。”
李光弼回答的毫不犹豫道:“这是自然。”
李泌微微一笑道:“诚然,将军今日一意孤行,但只要达到目的,即便日后裴帅问罪,也是值得的。因为将军清楚,裴帅不可能真的对将军下重手。可将军想过没有,如果将军失败了,放虎归山会是什么后果?到时候裴帅就算想保你,也难堵天下悠悠之口。将军今日的行为,只会让裴帅加倍的为难,难做。”
李光弼神情微动,裴旻对之有知遇之恩,他也不想令其为难。
李泌接着道:“将军能力毋庸置疑,在下也相信将军能胜安禄山。但是你一但与哥舒节度交恶,两者相互掣肘,相互拖累,将军真的确定在那种局面下,还能取得胜利?将军比我更懂军事,自然明白此间道理。”
李光弼不甘道:“现在的局面是我用命换来的。”
李泌笑道:“将军的功劳,某看在眼中,更瞒不过裴帅。在下有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洛阳史思明是叛军第二号人物,现在据守洛阳。将军不妨将安禄山让给哥舒节度,去取史思明。让裴帅看到了将军识大体的一面,也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李光弼瞬间心动。
李泌趁热打铁道:“安贼是为将军打残的,就算哥舒节度打赢了安禄山,这其中一半的功劳也是将军的。再添收复东都,擒拿史思明的功绩,此次平叛,无人能够撼动将军之功。将军以为如何?”
李光弼眼珠子转了转,说道:“也罢!安贼就便宜哥舒节度了,就依监军的吧!”
他说着毫不迟疑,兴冲冲的下令三军转道北上,对付盘踞在洛阳的史思明去了。
李泌也不迟疑停留,过了颖桥找哥舒翰去了。
哥舒翰对于李泌的到来,那是万分的热情,亲自拉着他的手,将他请入上座。
哥舒翰就是这种草莽脾气,李泌说退了李光弼,这在他眼中就是自己人的表示。
不过对于哥舒翰,李泌的态度却有些反常,并没有对李光弼时候的和颜悦色,反而一脸肃然,有些不领情,入座之后直接道:“节度此事干得有些丑了,李将军是自己人,节度就这样对待自己人的?”
哥舒翰还真不吃这一套,打心底的就没将李泌看在眼里,瓮声道:“监军说什么,在下不明白。”
李泌针尖对麦芒的应答道:“说什么节度心底清楚,在下劝退了李将军,也就意味着节度独自对付安贼。安贼实力不弱,还有五万强兵。在这里,我奉劝节度一句,此战节度最好取胜。不然节度这大好的脑袋,可就保不住了。”
哥舒翰哼道:“此事还不劳监军费心。”
正说着,杨景晖急冲冲的入帐,说道:“节度,成了,安禄山已经给我们引到夏邑去了。”
李泌略一沉吟,带着几分肃然的看了哥舒翰一眼。
骄兵悍将,桀骜不驯,不是没有缘由的。
有足够的实力,才有桀骜的资本。
李光弼如此,哥舒翰也是如此!
这一仗,李泌知道稳了。
第四十四章 横行河洛,六军辟易
夏邑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夏邑附近有一芒砀山,那里可大有说头。
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是千里豫东平原上唯一的山群、丘陵。
哥舒翰将安禄山往夏邑引,显是选择了芒砀丘陵作为主战场。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安禄山难逃一败了。
李泌才智超凡,只是听了一个夏邑,便将未来的战局猜了一个大概。
安禄山麾下的主力是八千曳落河。
曳落河突厥语是“壮士”的意思,每一个人都是安禄山一手选拔并养为假子,是从奚族、契丹之中选择出来的豪勇之士。
当年与信安郡王李祎一战。
李祎被逼出战,心存死志,激励将士与安禄山决死。
在战术上李祎一点不弱下风,反而压了安禄山一筹,他输就输在安禄山麾下的这八千曳落河之上。
李祎麾下的兵马挡不住曳落河的攻势,战术掩盖不了实力的差距,最终给冲破了中军,被逼得自尽。
曳落河擅骑善射,在这丘陵之中,却发挥不出自己因有的实力。
同时哥舒翰麾下的剑南军都是从川蜀本地招募的勇士。
川蜀之地,山林茂密,蜀中健儿,人多果劲,登山涉水如履平地,最善于徒步山林作战。
芒砀丘陵虽不是山林,地势却是险峻,适合徒步作战。
显然更加适合剑南军的发挥。
李泌放心离去,他离开了哥舒翰,去郭子仪所在的河内怀州。
郭子仪是阻击安禄山北去的最后防线,哪怕哥舒翰胜算极大,也不能掉以轻心。
何况哥舒翰即便胜了,也未必能够将安禄山这个贼首擒住。
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坐镇幽州,安禄山只要回到北地幽州,将会给天下带来更大的危害。
李泌乔装路人,乘船沿着黄河北上,在怀州与郭子仪会晤。
相比李光弼、哥舒翰,李泌发现郭子仪要好说话的多。他就如一个稳重睿智的长者,说话没有半点的骄躁,古井不波。
不贪功,不冒进,有自己的主见,还非常的听安排。
李泌顿感舒心,想着自己费尽心思以功利诱李光弼,绷着脸用敌视的态度激哥舒翰死战,瞬间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李泌在怀州呆了二十余日,忽然得到了裴旻的召见。
裴旻已经回到了长安!
李琰也移驾回朝!
李泌在郭子仪的护送下,乘船逆流而上,走水路抵达长安。
裴旻在第一时间接见了李泌,此次他西去朔方,最挂念的就是东方的战局了,也顾不得李泌的舟车劳顿。
李泌年富力强,这一路来回奔波,不显疲态,向裴旻汇报了东方的局面。
对于李光弼、哥舒翰的矛盾,李泌也不隐瞒,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裴旻也没有想到哥舒翰为了贪功,吃相居然如此难看,更加没有想到李光弼居然胆大妄为的意图攻打友军,怒道:“简直无法无天……也亏得长源对症下药,看出了光弼急于表现,以利诱之。知道哥舒翰这个蠢货好颜面,故意激怒他,一心对敌。不然他们真要碰撞在一起,怕是要出大事。”
他说道这里也是心有余悸,自己真是安排对人了。
除了李泌这个妖孽级别的谋士,他人想要调动李光弼、哥舒翰,绝非易事。
这李泌没有自己这样的威望,却能说动李光弼、哥舒翰这样的桀骜悍将,靠的正是那无双的智计。
裴旻不吝啬自己对李泌的夸赞:“长源化解了此次危机,功劳不亚于打赢一场胜战。”
李泌作揖表示感谢,却没有半点得色,淡然自若,继续说着在怀州得到了战报,首先说的就是李光弼。
“属下记得自己离开李将军去找哥舒节度的日子是九月十一日,就在当天夜里,李将军就传来了捷报。”
九月十一日夜,李光弼率兵北上,他先派人伪装成夜间赶路的商队,诱惑陈州宛丘的闵彦出城,一举攻占了陈州宛丘。
安禄山叛军达奚珣部驻汴州陈留,达奚珣麾下李庭望寇略宋州。
十二日,李光弼进兵太康,得当地豪绅陶元指路,率兵围而剿,破斩李庭望于惠济河,杀方奕、侯勇二将,救出宋州刺史令及其官吏。
十四日,李光弼兵临雍丘,雍丘守将谢元不敢与战,坚守不出。李光弼使计使谢元误以为达奚珣的援军赶到,待他出城接应时,四下里唐军军伏兵杀出,夺了雍丘。
十八日,汴州陈留内大街小巷都沸沸扬扬地传播着东部诸郡望风而降,安禄山惨败哥舒翰,逃入芒砀山的消息。
达奚珣觉得汴州大势已去,收缩战线,在李光弼尚未收拢对陈留的包围圈时,主动放弃陈留,向洛阳撤退。
李光弼却早已在达奚珣西退的路线上设下埋伏,达奚珣退至中牟,唐军四面杀出,斩首近乎两万,生擒达奚珣,兵不血刃夺取陈留。
“漂亮!”
听到这里,裴旻忍不住赞叹出声:这个达奚珣是司州洛阳人,进士及第,授河南县尉,累迁中书舍人,拜礼部侍郎,累迁吏部侍郎。后来出为滑州刺史,迁荆州长史,拜正议大夫、河南尹、上柱国,封南阳县开国子。
朝廷对于他不薄,但是在王晙、杜暹兵败之后,达奚珣惧死投降了安禄山。
达奚珣是投降安禄山身份地位最高的官员。
裴旻继续听着。
二十一日,李光弼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攻打郑州,却分兵从酸枣渡河攻打河阳。河阳守将猝不及防,为李光弼攻克。
二十三日,李光弼从河阳出兵攻打偃师。洛阳史思明无法坐视偃师失陷,率兵出城救援偃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