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第6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经由他嘴,说出来的却不一样:“某也觉得安思顺有些危言耸听了,那张康不过一个契丹莽夫,凭什么造反?我倒是觉得安思顺居心不良,意图逼反张康,这样他好立平叛之功。”
吉温哼了一声,说道:“真是如此,当某这个御史中丞是吃软饭的不成?”
送走了吉温,李亨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
长安驿馆。
张守珪在长安的日子过得并不舒服。
能够混迹京畿的大员,大多都有一定的眼力目光。
作为唐王朝威名赫赫的边帅,张守珪落入今日的田地,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裴旻在治他。
身为唐王朝的尚书令、辅政大臣,文武第一把手,裴旻的权势几乎到了人臣之极,与历史上的周公旦、伊尹、霍光相比。
他要对付的人,长安谁敢与之往来?
张守珪此次入京,带了大批东北的土特产,意图送礼巴结,为自己说情。
但时至今时今日,长安大大小小的官员,没有一个敢接受他的礼物。
非但如此,即便他舔着脸求见套近乎,也无人敢接见。
张守珪也大有落魄的凤凰不如鸡的感慨,回想自己昔年,与裴旻并称双壁,那是何等风光,哪里想到这才多久,自己就落地这幅田地。
“张大帅!”
张守珪看着面前的刘骆谷,自嘲道:“大帅?现在哪来的大帅,不过是刀板上的鱼肉而已。”
刘骆谷一通安慰,正待要说,突然得屋外护卫来报,说是陛下召见。
张守珪精神一震,来到长安已经月余了,除了初到长安时,李琰见了他一次,就不曾见过龙颜。
今日招自己相见,莫非是事情有了转机?
张守珪大喜说道:“我这便更衣入朝!”
刘骆谷起身道:“大帅此去不知道多久,先将药喝了吧,免得过了时辰……”他说着去给张守珪取药汤了。
张守珪换好了衣裳,喝了刘骆谷端来的药汤。
药汤比往日喝的略苦一些,张守珪也没去在意。
张守珪急急匆匆的进宫,本以为会有什么好事,却不想等待他的却是一场对峙。
皇帝李琰、李祎、王晙、杜暹、源乾曜、李元纮五相外从朔方奉诏而来的安思顺。
安思顺将自身的怀疑一五一十的向朝廷细说。
张守珪这才知道今日召见他入宫,居然存着审问之意。
张守珪在义子张康的鼓动下,确实因为热衷权势,干了一些非法之事,但真没谋反的心思想法,惶恐之下,赶忙跪伏在地辩解。
张守珪太信他的义子了,也为张康打着包票,说他对朝廷是赤胆忠心。
张守珪越说呼吸越急促,脸色越来越涨红,突然一口血喷在了殿前,一头栽倒下去。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堂上堂下的李琰、诸相都惊呼出来。
“快,快传太医!”
李祎见惯了生死,反应最是迅捷,高吼着传召御医。
但张守珪所服用的毒药是慢性药,一点一点的在不知不觉中变深入脏腑,尤其是激动时候的辩解,加速了身体血液的循环流动,促进的毒性的并发,已经无力回天。
李琰六神无主,李祎、王晙、杜暹、源乾曜、李元纮五相也想不到会是这种局面,一时间也只能将此事搁置。
李祎、王晙、杜暹三人聚在了一起。
“你们以为安节度所言之事,几分真几分假?”
王晙道:“不好说,但裴相的态度,你我皆知,不排除他们孤注一掷的可能!”
杜暹也说道:“某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李祎沉默半响道:“我以郭子仪为常山郡守,你们以为如何?”
王晙、杜暹皆是知兵之人,眼中各自一亮,齐声道道:“大妙!”
常山郡地处南北咽喉,东北军真要叛乱,常山首当其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便在他们拟定应对之策的时候,意外得到了一个消息。
安思顺给罢官问罪:御史中丞吉温弹劾了安思顺,说安思顺陷害忠良,为了自己一己私利,诬陷辽东将帅心存反意,逼迫张守珪以死明志。
李琰听信谗言,直接罢了安思顺的官职,将他交给了御史台处置。
第四十二章 造反
午时刚过,校场周围已经人山人海。
十万东北军整装待发,士早已静静地站在校场的中央。风吹拂着旗帜和战袍,战士们手持兵刃,纹丝不动,显示出良好的训练和纪律。
尤其是最中央的一支军队,他们数量在两万之间,人人身披黑色衣甲,手中握着漆黑的大刀,身上闪发着暴戾的野性。
这是安禄山最依仗的部队,所有兵士都是他从奚族、契丹招募来的好手,取名为狼牙。
远处肥硕如山,魁梧如塔一样的张康,披着一身麻衣,骑着自己的爱驹,在严庄、张通儒、平冽、李史鱼、独孤问俗等人的簇拥下来到战士们的面前。
张康浓眉紧有着着一对鹰隼般的锐眼,这双眼睛里有种东西,仿佛在凝视,却又仿佛在沉思,呈现出远远超越其模样的坚毅和沉稳。
看着浩浩兵马,张康马不停蹄,直接来到战士们面前,缓缓从他们面前经过,一个个地仔细看过去。
感受到自己统帅对自己的重视,一个个的无名兵卒都激动的挺起了胸膛。
不管在外人怎么看,至少在东北军中,张康的威望是无人可及的。
张康骁勇无匹,又慷慨大方,他纵横大东北,几乎没有输过,而且每次都会将自己掠夺来的财富不取分文的让给兵士。
在张康麾下当兵一年,只要不是逃兵,大多都能娶上媳妇,过上舒适的日子。
故而东北军莫不以能够入张康麾下效力为荣。
这让赫赫有名的东北少帅看了一眼,兵卒身体都暖洋洋的,有着一股自豪感觉。
张康在部将的簇拥下大步登台,先向下面的人群伸手致意,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兄弟们,你们一定好奇,我为什么要穿这一身……是啊,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张康早就没有生身父母了,想戴孝都没有对象。可是,你们知不知道,在我的心里,你们的大帅就是我的父亲,他待我就如亲生儿子一样,我有今日的一切都是他给的。”
他说道动情之处,嚎啕大哭,继续说道:“你们的大帅,我的父亲,为大唐尽心尽力的戍守边防,他来东北之前,东北是何景象?奚族、契丹为祸不断,渤海国跟是连年挑衅入侵。是父帅,父帅他足智多谋、胆略过人、英勇善战、治军有方,组织留存的军民修筑州城,修复官舍,收集流亡的人,使地方百姓恢复旧业。”
“契丹牙官可突干有勇有谋,经常侵唐边境,在父帅之前的赵含章、薛楚玉皆对之毫无办法。父帅到任之后出击契丹,频频取得胜利。最后更是斩杀可突干,取得他的首级,献给先帝……”
“父亲护住了我朝北疆,功劳与守卫西疆的裴帅相当……”
张康说这话的时候,嘴里就跟吃了屎一样恶心。
没有人比他更加讨厌裴旻,但是此刻他却不得不将裴旻提出来。
裴旻身为燕云人氏,他的那显赫的事迹,即便是东北也有着莫大的人望。
“先帝不止一次对满朝文武说,‘朕有静远,元宝,天下无忧!’有此足见,你们大帅的盖世功绩,父亲对我大唐的贡献……可是……”
他咆哮道:“自先帝去世,新皇登基,一切都变了。新皇怀疑父亲的忠诚,断了我们的军备。更加可气的是朝廷要跟我们的仇敌渤海国议和?”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这岂有此理,十数年来,渤海国杀了我多少兄弟同胞,伤了我多少百姓?这血海深仇,你们能忍嘛?”
绝大多数台下的士兵都红了眼睛,漫长的岁月,聚少成多之下,唐军的损耗也不是一笔小数。多多少少都有兄弟朋友死于兵祸。
“不能,不能!”
兵卒撕心裂肺的吼叫着。
“父亲也不愿,他要为你们报仇。可是新皇却质疑他的忠心,将他软禁入长安。就在昨日,我得到消息,他们逼死了我的父亲,逼死了你们的统帅!”
说到这里,张康目眦尽裂:“我恨苍天不公,我畏朝廷不平!”
张康突然在台上单膝跪倒,身后诸将也都跟着拜倒。台下士兵一同下拜,骑兵也都下马跪地
“苍天在上,非我张康无好生之德,更非我意欲启动兵事。我就是去长安问一问陛下,我父亲到底犯了什么罪,为何要逼死他?只为讨个说法,要个公道。哪怕最终丢了性命,也无怨无愧!”
张康表现的大义凛然。
张守珪却是是一员大将,只是私心颇重,又受到张康的蛊惑。
但是他自身的军事水平还是有的,在东北军深得信任。
面对张守珪的不公待遇,兵卒心底也窝着火。
这时那些早已经有异心的兵将更是声势浩大的起身高呼
战鼓被擂响,威武雄壮,充满了杀伐之气。至此全场气氛达到了,“讨个说法”、“要个公道”,在场数万人群的怒吼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张康满意的看着这些,伸手点了自己的大儿子张庆宗道:“庆宗某给你一万五千兵卒,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常山郡,切记,我们此次动兵,以讨公道为上,不可妄造杀戮。”
张康的儿子张庆宗是一个英武的少年,一点也没有安禄山的肥胖,反而有着突厥人特有的威武粗犷。
张庆宗高声道:“父亲大人放心,孩儿一定谨记教诲,不让父亲大人失望。”
他十四岁就跟着张康上战场杀敌,对于自己的武勇军略有着足够的自信。
张康也对自己的儿子有着足够的自信,而且他谋划已久,对于常山郡的情况了如指掌。
常山郡虽地处要冲,可是常山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经历战事了,布防早已松散,军中兵士一个个都跟做梦一样。
而他麾下的兵士都是经过这些年的战场磨炼,一个个身经百战。
以精锐之师,对战毫无防备的弱旅,哪有不胜的道理。
而且这个开门红,必须拿到。
此番他是被逼造反,实力压根不足以撼动唐王朝,必须要有一个漂亮的开始,才能坚持的下去。
第四十三章 开门红,真的见红
利用了张守珪的死,张康煽动了东北军将士的气势之后,开始了第一轮的军事会议。
暾欲谷、严庄、张通儒、平冽、李史鱼、独孤问俗,李归仁、阿史那崒干、蔡希德、牛庭玠、向润客、崔乾祐、尹子奇几乎所有的骨干文武大臣皆在此列之中。
会议的气氛有些凝重,并没有多少之前的慷慨激烈。
那些煽动人心的话,骗骗兵卒倒是可以,真正的核心成员是骗不了的。
张康是天生的反骨仔,自私自利,一切以自己为核心,这叛逆的心一早有了。
从认张守珪为义父的那一天起,张康就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取而代之。
多年谋划,张康成功架空了张守珪,正打算更进一步,缓缓图之的时候,所谋之事,东窗事发。
临时临急之间,张康只能选择造反。
这个时候的张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