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第6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伯,一直为阿拉伯出力。此次阿拉伯能够奇袭拓折城,吐火罗也是出力不小。”
李林甫道:“据属下了解,阿拉伯所有的粮草辎重皆由吐火罗运达前线。”
裴旻说道:“这是自然,我们有粮草之忧,他们又岂会没有?二十万大军的后勤辎重,那是天文数字。没有一条安稳的粮道,怎么行?为了避免拜占庭袭扰粮道,从吐火罗境内运送,是唯一的办法,安全也快捷……”
李林甫接话道:“换而言之,那只要吐火罗投降我大唐,岂不等于断绝了阿拉伯二十万大军的粮道?”
裴旻早已想过这点,摇头道:“不现实,吐火罗与阿拉伯关系非常密切,要断绝他们的往来不容易……除非有特别的办法!”
他若有所思的看着李林甫……
第三十章 第二十九章 林甫奇谋
李林甫对上裴旻的目光,说道:“吐火罗的国王叫做乌莫甘,此人属下特别了解过。为人并没有什么大志,是那种安于现状的国王,很是古板,带着顽固不化的性格,守着吐火罗的一亩三分之地。当年我朝选择突骑施而非吐火罗,也有这个原因。”
这也是裴旻最头痛的问题。
乌莫甘要是重利,有壮志雄心,裴旻还可以从中操作,以谋略利诱。
但乌莫甘就是一块顽石,认着死道理。
阿拉伯当初援助他们,他们理所当然的站在阿拉伯一方。
而且乌莫甘没有野心,只要阿拉伯不亏待于他,他即无怨无悔的跟着阿拉伯摇旗呐喊。
乌莫甘的重要,裴旻了解,莫斯雷马萨又岂会不知?
莫斯雷马萨哪里会短视到亏待吐火罗,亏待乌莫甘?
故而阿拉伯、吐火罗的联盟,是铁板一块,难以撼动。
裴旻也不隐瞒,说道:“我有心挑唆阿拉伯、吐火罗的关系,可面对乌莫甘这种顽固的性格,无从下手。至于阿拉伯那边,他们理都不成理会……所以我这里很好奇,你,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吐火罗反阿拉伯,归顺我大唐。”
李林甫道:“裴帅都做不到的事情,属下哪有那个本事做到。只是属下察觉到了一个细节,可以利用。经过属下的调查,吐火罗以畜牧为主,数百年来,皆是如此。”
裴旻颔首道:“吐火罗的居民大多都是古大宛、乌孙后裔,皆是擅于养马畜牧的族部。《隋书》中也又所记载:吐火罗国,都葱岭西五百里,与挹怛杂居。在大宛西南,居妫水之南。大月氏分其地,居妫水北,地肥饶,其山穴中有神马,每岁牧牝马于穴所,必产名驹。说来也好笑,西域诸国皆因西域商途而发家富足,唯独吐火罗依旧无动于衷,独善其身。是傻,还是坚持?想守着老祖宗的一点东西?”
裴旻有些不屑吐火罗这种闭门造车的行事风格。
相比吐火罗,裴旻很是欣赏石国的魄力。
石国本是大宛故地,也是一个畜牧之所,可他们的国王却放弃了老祖宗的东西,鼓励全国百姓从商,以至于国家富足,百姓人人安居乐业。
石国之富,冠绝西域。
当然也是因为如此,历史上高仙芝才会财迷心窍的洗劫石国……
李林甫接着说道:“不管乌莫甘怀着什么心思,他这种风格,就是我们的可趁之机。属下这日子研究过阿拉伯军队的风气,他们的军纪远比不上我们军,不但如此,很多时候很是散漫。”
裴旻点头赞同,军纪差,并不代表战斗力差。
裴旻记得自己当年就成分析过这方面的细节。
一直强大的军队,通常大多具备两个因素之一。
其一是军纪。
令行禁止,军纪严苛的军队,战斗力都不会差。
陇右、河西军就是典范。
另外一个因素是兵贼,披着军队皮囊的贼,他们无恶不作,但只要上了战场就是不惧死的亡命之徒。
阿拉伯四方征战,以战养战,大发战争财,靠的就是这种兵贼的风气。
打败了,什么都没有,但是打胜了,钱、女人,应有尽有。
李林甫续道:“属下斗胆问一句,此次阿拉伯大军共计多少兵马,多少战马,多少牲口?”
裴旻早已背的滚瓜烂熟,道:“大军目前二十万不到一些,军马大约八万多匹,驮马十三万左右,还有两万骆驼骑兵,还有五十多头战象……据我所知,阿拉伯也就两万匹战斗骆驼。他这是将自己的老底都调来了……”
李林甫提醒道:“那裴帅可知道,二十一万匹马所需的草料是多少?两万匹骆驼消耗的草料几何?五十多头战象一日又要吃掉多少草料?”
猛然间!
裴旻霍然起身,带着几分震撼的看着李林甫,霍然开朗。
李林甫见裴旻表情,也知他想通了前后关键,说道:“游牧游牧,为何游牧民族要追随水草而居?水草,就是他们的命脉,为了争一条河,一块草地,草原上的那些蛮夷,拼斗的可比我们要凶狠的多。裴帅想必知道,很多时候,游牧人他们宁愿受冻挨饿,也不愿意将草地的草食用干净。他们是要为来年做准备,要是将一地的草吃得干净,未来几年牧草的成长,都会大受影响。属下记得,裴帅用了‘生态环境’这四个字来形容这种情况。”
最为一个后世人,裴旻比谁都清楚:人类的进步,很多时候都在自我作死。
裴旻对于河西九曲之地的管制就特别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让牧马监负责培养军马之余,也要做好对草原的保护,而不是透支河西九曲地的未来。
“属下相信,阿拉伯不会注意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他们的牲口,兵士将会给吐火罗的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如果说吐火罗的国王乌莫甘是一个目光长远之辈,自不会计较这些。偏偏乌莫甘就是一个顽石,待他发觉吐火罗的河水为阿拉伯污染,吐火罗的牧场受到阿拉伯的致命摧残……乌莫甘还会无怨无悔的支持阿拉伯?属下不信,人皆有私心,一但触及乌莫甘的底线。阿拉伯、吐火罗,再稳固的联盟,亦将破裂。届时,裴帅对症下药,吐火罗焉有不为裴帅效力的道理?”
裴旻闭上眼睛想着李林甫这一计,越想越觉得可行。
李林甫或许不会兵事,但是他洞察人心的本事,委实可怕。
将吐火罗国王乌莫甘的性格吃得透彻……
真要到那一步,裴旻完全相信乌莫甘为了自己国家的未来,有很大的可能反阿拉伯。那个时候,他们保守估计都能减少数万伤亡……
只是……
裴旻脸上浮现一丝痛苦,李林甫这一计可谓奇谋,但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施行。
拓折城在阿拉伯的包围之下,城中到底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
有多少粮食,有多少兵马,封常清、颜杲卿还能坚持多久,这都是未知之数。
一但采用李林甫这一计,几乎等于是要放弃拓折城里的封常清、颜杲卿……
一方面是数万将士的性命,一方面是自己的爱将,最好知己!
如何抉择!
第三十一章 豪情壮志 视死如归
裴旻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多年,也做了诸多艰难的抉择。
裴旻不敢说自己的抉择一定就是对的,但至少到今日为止,问心无愧。
可之前的所有决定,皆没有如今日这般,让他为难。
封常清是跟随他的第一位名将,助他良多。
而颜杲卿是他来到这个世界最早遇到的知己好友,情若兄弟。
放弃他们,裴旻如何狠的下这个心思?
但是当前之局,也只有李林甫这剑走偏锋一策可用,而且成功率极高。
见裴旻不说话,李林甫也很知趣的一句话也不说。
任由裴旻做自我的心里挣扎。
许久许久,裴旻长叹一声,说道:“你退下吧!此事我已有了决断……来人!”他让屋外的护卫,准备一个营帐让李林甫休息……
他并没有说明到底选择那一边,李林甫也没有问,恭身告辞了。
来到裴旻为自己安排的营帐,李林甫并没有急着入内,而是微微作揖,说道:“请问孙周,孙先生的营帐在何处?他是我至交好友,此来营中,正好与之会晤畅谈。”
李林甫是裴旻麾下的第三号人物,是仅次于张九龄的存在。
护卫也不敢怠慢,直接告知了孙周的营帐所在。
李林甫本想让护卫带路,眼珠子一转,笑了笑,说道:“还是算了,孙先生公务繁忙,某就不以私事叨唠了。”
他说着走进了军帐,大帐简洁干净。
这位千古奸相直接躺上了睡榻,看着顶上帐幕,眼中深邃还带着几分的疯狂,嘴里轻轻的嘟哝着,发出细弱蚊蝇的声响。
“李琰、李亨、张康,你们也别让某失望……不闹个天翻地覆,可对不起某为你们赌上了一切!”
**********
长夜漫漫!
耳边尽是风的低吼,呼噜呼噜的,封常清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绵延数十里的敌军,舔着有些干裂的嘴唇,脑中不知想着什么。
“节度使为何不睡?”
颜杲卿信步来到身侧,将一壶水递给了封常清。
封常清接过水壶,小心翼翼的痛饮了几口,舔了舔口盖残留的水渍,将壶盖拧紧,还给了颜杲卿:早在两月前,阿拉伯已经断绝了拓折城的水源。
原本拓折城的赖以生存的河渠,早已干涩。
也幸亏石国富裕,与唐王朝关系极好,早些年重金聘请了唐朝的大匠于城中关键几处要地打了六口水井。
而今拓折城里的所有水资源供给全赖这六口水井。
拓折城全城用水过于巨大,谁也不知道六口水井能够坚持多久。
人可以三日不吃,却不能一日不喝。
水的重要,不言而喻,尤其是如此酷热的夏日,一但断了水,一天都支持不了。
城中早已开始控制水资源,以避免奢靡浪费。
便是封常清也是以身作则,珍惜着每一滴水。
封常清先不答话,而是挥了挥手,让身旁的护卫都四散周边。确保此间话语,仅入两人之耳的时候,才道:“以后还怕没有睡的机会?不如趁此机会,看一看这最后的山河景象……”
颜杲卿负手笑道:“能与节度使共死,某此生无憾!”
作为拓折城的文武主心骨,聚在一起居然不是商议如何破敌,而是共同赴死,若是让第三人听了去,非引起轩然大波不可。
这带着几分丧志放弃的话语,由他们两人说出来,却别有一股豪情。
石国富庶,国却不大,而且国中人人经商,唯有极少部分耕牧,以至于国内所需粮食,皆从他国购买。
石国国富,这有钱,自然不缺食物。但现如今拓折城四面皆敌,有再多的财富也换取不来食物,而且石国国中不产粮,也意味着粮食储备不足。
支撑到今日,拓折城已经出现了断粮的危机了。
在这紧要关头,断粮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并非封常清、颜杲卿不坚持,而是无力坚持下去。
给围困了几个月,两人做了自己能做的因做的一切。
“粮食还能坚持几日?”封常清看着远处,淡淡的询问着。
“十一日,如果控制粮食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