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第6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西诸事繁杂,但是李林甫品性虽差,但执政能力很强,将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
遇到突发事变,也能处理的很好。
王昌龄、位置、王维等高文化的诗人,对李林甫这个文盲有些排斥的。
但是对于李林甫的行政的能力他们也是不得不服,愿意听他安排。
李林甫也是得心应手。
这天处理好所有公务,李林甫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刚一入家门,管事便送上了一封私人信函。
李林甫看了信函的落款,眼中有一些讶异,对着管事点了点头,将信函收入袖中,走向了自己的书房。
依旧是那个狭小带着几分昏暗的书房,李林甫点燃了一根蜡烛,借着微弱的烛光,带着几分凝重的取出了信,目光落在了那落款上。
信的主人是迪瓦什蒂奇。
对于这个迪瓦什蒂奇,李林甫有着极深的印象。
西域昭武九国中,有一米国,国王就是迪瓦什蒂奇。
米国国王当初与裴旻还有过一段小小的恩怨。
米国的二王子看上了王忠嗣的老婆,让王忠嗣、李白两人教训了。
裴旻自然护着自己的弟弟、徒弟,将迪瓦什蒂奇赶出了河西、陇右。
恩怨也许就这么结下了。
裴旻没有这么将米国这小小的一个西域国家看在眼里,阿拉伯却将之视为一个突破口,成功将之拉拢。
之前的会战,莫斯雷马萨的底牌之一就是米国这颗内应的棋子。
只是莫斯雷马萨一直未能攻破裴旻布下的沿河防线,棋子未能发挥出功效,依旧隐藏着。
但其实李林甫奉裴旻的命令,与西域的四大古国,昭武九姓国往来的时候,这个擅于洞彻人心,精于鬼谋算计的千古奸相,通过多方接触发现了米国的异样,猜出了迪瓦什蒂奇为阿拉伯收买,意图在背后捅刀子这一情况。
李林甫并没有声张,并非他有异心,而是渴望更大的功绩。
将迪瓦什蒂奇揪出来,不过是抓住一个内应,无足轻重。但若能够利用迪瓦什蒂奇传递假消息,促成唐军大胜阿拉伯,这可就是一大奇功。
李林甫是何许人物?
威逼加恐吓,将迪瓦什蒂奇吓的险些失了禁,见李林甫就如见到魔鬼一样。
只是李林甫并不擅于军事,裴旻也不会与之商议军情,直到裴旻逼退了阿拉伯,迪瓦什蒂奇这颗棋子也没有机会用出来。
但是李林甫并没有忘记这颗棋子,时不时的打个“招呼”,“谈谈感情”,以便日后用得上。
迪瓦什蒂奇居然给他来信了?
李林甫将信拆开,看着信中所言之事,那对深黑色的眼眸露着几分炙热的光芒,缓缓的将信放于烛火之上,看着它一点点的燃烧着。
火光映照着他那带着几分阴骘的脸上,显得格外的严酷。
他慌慌的闭上了眼睛,想着张九龄已经去了长安,成为了尚书左丞,年纪轻轻的颜真卿更得重用,负责整个青海商道的事情。
自己呢?
虽深得重用,可李林甫觉得裴旻对自己的重用跟张九龄、颜真卿是有差别的,轻轻的念道:“要是不干些什么,只怕自己的前程就到尽头了!”
与其碌碌无为,何不搏上一搏?
第四章 针对李亨
天下风云际会,暗流涌动!
裴旻在长安却是干得风生水起。
宋璟为裴旻说动,负责庙堂的吏治。
宋璟原来的学生门客皆汇聚旗下,让裴旻较为薄弱的庙堂根基变得巩固。
李祎的心服,更让裴旻没有了后顾之忧。
而且李祎也如裴旻想的一样,这位名将并不适合处理门下省的琐事,军事方面的东西,才是他的长处。
这要想让中央军脱胎换骨并非一日之功,但李祎已经根据中央军的情况,拟定了一套有效的计划方案,并且拿着计划方案与裴旻做了商议。
裴旻看了李祎定下的计划很是满意,以他的军事水平,居然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裴旻记得当初看着计划表,便如见鬼了一样的看着李祎。
他不怀疑李祎的才敢,却想不到李祎有这种本事。
不过李祎也如实说明了原因,这份计划方案最大的功臣不是他,而是郭子仪。
裴旻用人识人的本事,早已传扬天下,郭子仪得裴旻多次推荐。
李祎对之很感兴趣,在与裴旻会晤的当天就去找了郭子仪聊天。
郭子仪的才华,那是毋庸置疑的。
那超凡的军事功底,与古之名将相比,都未有不如。至关重要的是郭子仪在京畿当了六年将军,固然因为性格使然,有些随波逐流,未能以一己之力改变中央军疲软的局面,却也对中央军的情况,了若指掌,从哪里入手,有了一定的想法。
郭子仪政治觉悟太高,以至于他做不到大刀阔斧的改革。
李祎却不一样,李祎有着李家人特有的魄力,与郭子仪一合计,就有了这份详细的方案。
裴旻自身更不缺乏改革的魄力,直接说道:“一切就依照这个计划来,出了什么问题我兜着。”
李祎自信满满的笑道:“郡王安心处理辽东事情即可,某治得了这些烂到骨子里的禁军。”
裴旻也放心了,李祎加郭子仪的组合,没有理由治不了禁军的问题。
至于源乾曜、李元纮两人。
源乾曜自是不用多虑,官场常青树,老好人,最不会得罪人。
李元纮也因为宇文融的明升暗降老实消停了,他本就忌惮裴旻,现在更是奈何裴旻不得,老老实实的当着自己的辅相。
李元纮自身的行政才略还是很不俗的,裴旻也有用得到他的时候,也不想动他。
东宫,太子府。
皇太子李琰看着让人头大的机要文件,满脑子的都是浆糊,浑浑噩噩的。
反倒是一旁的李亨看得津津有味。
不管李亨对于自己面前这个弟弟多少的敌视仇恨,在表面上却是一点也看不出来,反而如一个知心的兄长一样,为自己的弟弟排忧解难。
“太子,裴相来了!”
李琰忙道:“快,快快有请!”
李亨心底深恨,却也离开了李琰的那一桌,去到了下手的位置。
裴旻走进大殿,见一旁的李亨,眉头忍不住的跳了跳,“见过太子殿下,忠王!”
李琰亲昵的叫了一声:“姑夫!”
李亨心底不情愿,还是硬着头皮,上前叫了一声。
裴旻对两人略一颔首,说道:“在下要与太子殿上商议国政,还请忠王避让一二。”
李亨脸色一沉,忍不住道:“本王亦是皇子,难道听不得?”
裴旻毫不留情面的道:“正因为殿下是皇子,才更加听不得。人重之贵,贵在避嫌。殿下身为皇子,在这陛下病危之际,身为皇子,殿下理当为陛下祈福,或者尽长兄之责,照顾兄弟姐妹。而不是三番四次的往这东宫跑,过问政务,惹人多思。”
李亨占不住理,只能忍气妥协道:“本王并无此意!”
裴旻笑道:“或许,殿下并无别的意思,但天下悠悠之口,保不定传出什么不好的消息,希望殿下能够自重。”
李亨强忍着胸口爆裂而出的怒意,瞄了李琰一眼,见他一句话也不说,憋闷道:“本王日后会注意的,这便告辞了。”
他气冲冲的离去了。
李琰在李亨走后,才带着几分敬畏的说:“姑夫对三哥是不是太严苛了,孤王才智远不如三哥,很多事情不明白三哥都能一一解惑。”
裴旻说道:“殿下,此事并非臣下严苛,实在是于理不合。您想一下,您升任太子之后,可让忠王参与国事?陛下卧床之际,可有类似的嘱托?”
李琰摇了摇头,耿直的说道:“父皇没有说过类似的话,只是说诸事以姑夫的意见为先,姑夫是庙堂之上唯一一个最值得信任的人。”
裴旻听了也不知说什么好,呆了呆道:“那就这样吧,忠王议事,于理不合,殿下对于政务不熟,这也是问题,我回头安排一人指点殿下行政要务,以便殿下能够担负起国朝之重。”
李琰用力的点了点头,尽管他才能平庸之极,但是皇帝的位子是没有人不想坐。
哪怕李琰再平庸,也不会有放弃皇位的想法。
裴旻今日来是向李琰汇报东北局面的,李隆基不能主事,所有的朝政打算都是裴旻负责处理的。
李琰负责监国,裴旻不定时的将自己所处理政务的资料送来东宫。
如果有机要之事,裴旻会亲自来跟李琰说清楚。
裴旻今日要说的就是东北的事情。
裴旻派出的明暗两路使者已经先后抵达幽州了。
两人的第一手情报已经传到了裴旻手上。
御史台传来的消息都是明面的,但是已经透露了一些情况了,其中就有张守珪的失踪,张康总揽辽东军务。
这种情况是朝廷不知道的。
边帅的责任重大,如果边帅生病或有异样,无法处理政务,必须通报朝廷,再由朝廷定夺是由何人暂时接替张守珪的职务。
得到朝廷认可下令,张康才真正有资格总揽辽东军务,现在的情况东北显然违背了这一点。
而徐铭调查的更加透彻,他已经调查到张守珪失踪的原因。
因为跟着张守珪失踪的还有一个大夫,幽州最出名的大夫也跟着失踪了。
这一点细节让徐铭注意到了,然后以此调查成功查到了张守珪受伤一事。
再有此事入手,黑水之战,张守珪重伤,这个事实,铁证如山。
第五章 再会李持盈
裴旻将关键细说。
李琰却听得莫名其妙,说道:“这张节度受伤,由其子代为处理军务,这不是很正常的嘛?”
裴旻呆了呆,说道:“殿下,节度使权势过重,更要注意细节问题。依照规矩,张节度意外受伤,他因第一时间上疏表明情况,然后举荐自己的亲信,这才符合规矩。张节度隐瞒自己受伤,擅自将节度使的重权交给自己的义子,此举本就是蔑视朝廷法度。而且之前的黑水大捷,现在看来也有很严重的问题。主帅重伤,无法处理军务,在兵部的记录居然是大胜,这其中定有猫腻。”
听裴旻如此细细的说明,李琰才有些听懂了,很直白的说道:“那姑夫打算怎么处理?此事尤为严重,孤初次监国,不足以应对,全听姑夫的吧!”
裴旻再次呆了呆,不说话了,与他说起了一些庙堂事情。
李琰的才略,实在是平庸。
对于诸多事物,不能全部理解。
但裴旻发现在自己面前,李琰有些唯唯应诺,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一点也不会还嘴询问,哪怕听到不懂的,也不在乎。
裴旻有些尴尬,索性汇报了一切之后,直接告辞了。
李琰看都不看裴旻留下来的文件,哼着小曲儿,去东宫后院找自己的爱妾玩了。
裴旻想着李琰的表现,也是大感头疼。
李琰在行政上的天赋已经不能说是平庸了,甚至有些愚笨,让他忍不住嘀咕:“不会是一个付不起的阿斗吧!”
裴旻心底念叨着:李亨这个天坑还真是无孔不入,要不是自己今日意外与之碰上,还不知道他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