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第6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不承认张守珪战术是很高明的,也是很有效的。
但是诸葛亮的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很多事情不是想到就能做到的。
李隆基好大喜功,将张守珪这一次次试探性的攻击,都视为了大胜。
每次的抱功,都能获得奖赏。
张守珪本就功利心重,渐渐的就为利益熏心,加上张康等人的蛊惑,原本一个高明的战术,变成了养寇自重,也令得东北的战事变得糜烂。
黑水惨败发生于两年前,张守珪亲自率领两万兵马东征。
抵达黑水附近,张守珪、张康提议兵分两路,夹击渤海国的一个军事基地,以获取战功首级。
张康取得了胜利,张守珪却于黑水误中埋伏,以至于损兵八千余,还有一千沦为俘虏,张守珪身中毒箭,险死还生,是心腹白真陁拼死将他救出,后张康及时赶到救了他。
张守珪常胜不败,一时间接受不了自己大败的事实,鬼迷心窍之下谎报了军情,将自己的大败改为大胜,同时狠下心来,逼死了白真陁。
张守珪这一步错,就再也回不了头。
黑水惨败,损兵近万,想要完全隐瞒是瞒不住的。
朝廷也听到了一些风声,派了牛仙童、刘奉廷去辽东调查此事。
张守珪、张康用重金厚礼赂贿牛仙童、刘奉廷,两位内侍回到长安,也表示张守珪确是大捷。
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张守珪眼眶一红,让张康说道这个痛处,心中有愧居然不敢说话了。
张康说道:“父帅放心,这些将官都是异族,不会汉人的花花肠子,都是忠于父帅的可信之人,绝无二心。”
张守珪让说服了,又想到黑水的耻辱,厉声道:“有此雄兵,我儿何不提三军东征,报仇雪耻!”
张康长叹道:“不是孩儿不想给父亲报仇,实在是现在朝廷太可恨了。尤其是裴郡王成为大唐宰相之后就开始对我辽东多加干涉,现在他们甚至不顾这些年累计下来的血仇,意图跟渤海国议和……”
他说的是义愤填膺。
第二章 调虎离山、釜底抽薪
“岂有此理!”
张守珪厉声大叫,气得脸色都涨红了。
对于裴旻,张守珪心底很是嫉妒。
明明是唐王朝的双骄,凭什么裴旻就能身兼两任节度使、三任节度使?
凭什么裴旻的节度使就能兼按察使,权掌军政两端。
不管他表现的有多少好,不管世人将他们视为帝国双璧,他离裴旻都差几个等次。
现在裴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都成了庙堂宰相,自己依旧是一镇节度使,充其量也就是多加一个幽州都督,与裴旻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如今裴旻成了庙堂宰相,现在居然来干涉他们的内政?
张守珪气得哇哇大叫,“这里就交给你了,我这就上疏抗议,我就不信了,这大唐还没有王法了嘛。”
他气冲冲的离去。
张康给了阿史那崒干一个眼色,跟着张守珪一并离开。
阿史那崒干目送张守珪离开,往地下吐了一口唾沫。
阿史那崒干高喝道:“兄弟们,我们一起去雄武城快活去。”
一群狼一般的兵卒,嗷嗷叫的向东方去了。
张康跟着张守珪一并回到了范阳城,看着张守珪气急败坏的写着一封慷慨激昂的信,信上历数唐王朝这些年与渤海国的学海深仇,表示自己宁愿一死,也不愿意与渤海国说和,言辞格外激烈。
张康回到自己的屋舍,入门就扯着嗓子大叫:“猪儿,李猪儿,死哪去了,还不给大爷去甲。”
李猪儿连滚带爬的跑了过来,给张康褪去了衣甲。
“去,将暾欲谷、高尚给我叫来!”
张康大大咧咧的,语气里完全没有将暾欲谷、高尚放在心上。
过了一刻钟,暾欲谷、高尚一并来到了府中。
张康赤着脚露着身子,就跟一只笨重的企鹅一样,一蹦一跳来到暾欲谷、高尚的面前。
“军师大人,高先生……”他肥重的身躯,深深地作揖到底,他肥硕的身子注定弯不下去腰,但是他努力的将自己的腰弯下去。
滑稽的模样,却给人一种很隆重的感觉。
“少将军不必多礼!”
暾欲谷、高尚一并将张康扶起。
张康一脸严肃的将暾欲谷、高尚请入大殿,很不客气的叫了声:“猪儿,你看着,别让人靠近。”
张康在主位上坐下,看着暾欲谷、高尚,心事重重的说道:“军师,高先生,现在情况很不好,我这心底慌慌的,很不是滋味,裴旻可不不好糊弄,不是那几个没卵子的太监可比的。”
暾欲谷、高尚互望一眼。
暾欲谷先道:“张守珪的反应如何,是否如预料的一样?”
张康说道:“先生神算,果然,那老东西气急败坏的上疏表态,我看他的样子,要是朝廷不同意,他都要写血书示忠了。”
“呸!”
他很不客气的鄙夷道:“其实就是担心自己吃了败仗的事情暴露,嘿嘿嘿,他做梦也想不到,他的败绩都是我们的算计得,他不重伤,老子又怎么架空他?现在东北军一半都在我们的手上。只是我们手上的力量还不足,没办法跟裴旻哪个混蛋对抗。他现在安排人调查东北的事情,我们未必隐瞒的住,尤其是黑水之战,牵扯的人太多了,想要隐瞒,真的瞒不过去。而且裴旻派来的人,乱硬不吃,惹得老子火起来,干脆一刀杀了了账。”
暾欲谷笑道:“少将军不比焦急,也不必动怒。就算裴旻查到黑水之败,这过错也是由张守珪来背,与少将军无关。而且现在庙堂之上并不太平,陛下就吊着一口气,随时都可能驾崩。到时候裴旻身为首相,要负责新君的登基,以及庙堂的安稳,就算他真有对我们动手的心思。也要缓一缓,我们还有时间来谋划新的动向。”
张康对于庙堂的事情,那是了如指掌,裴旻已经成为首相并且封为辅政大臣的事情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而给坑的张守珪只以为裴旻还是尚书左仆射,李隆基的病,并没有严重到需要托孤的地步,故而才敢写那一封书信。
张康又看了高尚。
一直以来,张康对于暾欲谷都是言听计从,将他视为自己的军师。
直到遇到了高尚,张康才摆脱了对暾欲谷的依赖。
因为裴旻打残了突厥,联合回鹘灭了突厥。
暾欲谷对唐王朝,对裴旻的仇恨,深入骨髓。
张康是一位枭雄,尽管他今日的一切都归于暾欲谷的谋划,没有暾欲谷就没有他的今日。可他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全然不会去考虑暾欲谷的仇恨,不愿全听暾欲谷的了。
高尚就是那个自诩能比李儒、贾诩,唯恐天下不乱的谋士。
长安受裴旻算计,满盘皆输之后,本打算逃往海东谋生。途径平卢的时候,给张康的部下擒住了。
高尚看出了对方有杀良冒功的念头,惶恐之下,谎称自己海东巨商的独子,活着的自己可以换万贯钱财。这才免去一死,也见到了张康。
一番交谈,张康发现高尚心思谋略,格外出色,将之收为幕僚。
张康也在暾欲谷、高尚的帮助下,神不知鬼不觉的架空了张守珪。
张守珪的黑水之败以及重伤不死,还有假传捷报皆是高尚设计的。
高尚说道:“军师说的极是,轻重缓急,裴旻是知道的,他不会那么轻易的对我们下手。他也怕激发兵变,惹出兵祸。我们还有时间,不过这个时间并不充分。我们也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张康凌空挥舞着拳头,说道:“那有多少胜算?”
暾欲谷吐出了一句话:“不足一成!”
张康泄气道:“那怎么打?不是送死嘛?”
暾欲谷道:“裴旻的军略,还有河西、陇右的强兵,他能对抗阿拉伯、吐蕃两大强国。少将军的势力,大是不如。为今之计,唯有调虎离山,我们才有胜算。”
“还有釜底抽薪!”高尚说道:“派人去刺杀裴母,裴旻至孝,而且依照朝廷规矩,甭管他什么身份地位,必须去官,丁忧守孝。”
张康直接拍板,叫道:“那就一起来,咱们双手一起下!”
第三章 西域的来信
这个开文前先道个歉,前文出现的人物应该是严庄,我一下看错了资料,写成了高尚,已经修改,抱歉!
正文:
张康风风火火的,严庄却笑道:“少将军莫要急,越急越会坏事。现在陛下还没驾崩,以陛下对裴旻的宠爱,裴母真要出了意外,也不会让他丁忧守孝的。只要一纸诏书,夺情起复,我们即功亏一篑,还会将之激怒。”
“我们要在陛下驾崩之后动手……裴旻此人作风强硬,而陛下早年虽励精图治,可之前几年心态大变,沉迷享乐,朝中诸多大臣早已没有了那股锐气。”
“裴旻要改吏治之风,必将得罪一大批的朝臣。裴旻在朝,无人敢说,一但他出个意外,必然会有人落井下石。而且忠王李亨野性十足,对皇位格外热衷。皇太子李琰又是一个优柔寡断无作为之辈。让人几下一蛊惑,有极大可能不下夺情起复的诏书,那就是最完美的事情了。”
暾欲谷也补充道:“这一招可用,但一定要选择好时机,而且切勿小觑了公孙幽。裴旻在长安,顾不得凉州情况。但是公孙幽此人的剑术,仅亚于裴旻,不可小觑。一但刺杀失败,裴旻在朝廷的地位以及江湖的人脉,反而会让我们陷入被动之地。具体可参考之前的贺知章遇刺的例子,裴旻动用了全国的力量,不过个把月,便将刺客的祖宗十八代都给挖出来了。”
张康为人狡黠,并不似外表看着的那么粗鲁,搓着肥大的手道:“其实我觉得这些主意都是虚的,加强我们的实力才是关键。裴旻是我们必须要迈过去的石头,他河西、陇右有十五万强兵,要是在加上西域的兵马,二十余万。我们这里只有八万,如果加上奚族、契丹的联军,也不过十三四万而已。”
暾欲谷道:“少将军说的在理,现在我们很难再扩充自己的力量。拉强援是唯一的法子,虽然有些冒险,但是获利却是巨大。”
张康会意道:“你是说安思顺?”
暾欲谷点头道:“安思顺是朔方节度使,他手中握六万五千余兵马,要是能够将他拉拢,那大事可期。”
张康颔首道:“我可以试一试,安思顺细细说来还是我的兄弟,这兄弟哪有不帮兄弟的道理。反正张守珪这老东西,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不如我改回安姓,跟安思顺套套近乎。”
严庄说道:“可行,不过先别透露意图,探探口风,看看安思顺可不可靠,在与他商议大事。”
张康挥手道:“这点我知道的,高尚那里还没有消息嘛?”
暾欲谷说道:“还没有,没有那么快,他此去阿拉伯,数万里之遥,最快也要数个月,少将军还请耐心等待。”
**********
凉州姑臧。
裴旻离开凉州,河西事物,裴旻交由李林甫负责。
河西诸事繁杂,但是李林甫品性虽差,但执政能力很强,将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
遇到突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