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剑圣 >

第654部分

盛唐剑圣-第654部分

小说: 盛唐剑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早裴旻成为尚书左仆射的时候,就有重整中央军的想法,但是他将重心放在了东北的事情上,无暇他顾。

    当时朝堂上并没有可以值得大用之人,裴旻不放心将这种事情交给不通兵事的文人,也就暂时压着。

    现今却多了一个李祎,李祎的军事水平还是值得一说的,让他训练中央军,正好能够让他施展才华。

    裴旻直接去了门下省。

    门下省的官员得知裴旻到来,兴高采烈的通知源乾曜去了。

    源乾曜匆匆来迎,见只有自己,赶忙挥了挥手,让人去请李祎。

    源乾曜是个老好人!

    而且是一个当了十数年宰相的老好人,在唐王朝是第一人。

    老好人与世无争,他的人脉最是可怕。

    李祎的存在威胁到了源乾曜的地位,源乾曜并无敌视之意,他的部下已经主动将之排除在外了。

 第八十九章 天地之别

    裴旻与源乾曜一并进入门下省的大殿,送上茶水之后。

    裴旻也不隐瞒自己的来意,说了要找李祎商议中央军的事情。

    源乾曜笑道:“某以让人去请李相,裴相可稍等片刻。”

    正说间李祎从屋外而入,上前见礼。

    这也是首相的好处,除了皇帝、太子,谁见了他都要见礼问好。

    裴旻挥了挥手,让他在一旁入座。

    源乾曜最是识趣,借口离开了。

    大殿里就剩裴旻与李祎两人。

    李祎只觉得有些不自在,自从听到李亨的话,他就有一种不知如何面对裴旻的感觉。

    裴旻没有想那么多,看着精神有些疲累的李祎,只以为他是不适应门下省的环境,说道:“在这门下省,有些浑身不自在吧!”

    李祎确实也待得难受,颔首道:“一下子未能适应……”

    裴旻不难猜各种细节原因,说道:“源相是我朝担任宰相时间最久的一位,尽管不太有存在感,但就是他这种谁也不得罪的性格,庙堂文武都愿意跟其为友,无人会与之为敌。十数年下来,或许威望一般,可朋友故交遍布朝野。对你的出现,有所排斥,也在情理之中。”

    李祎见裴旻都将话挑明了,也不隐瞒,苦笑道:“我也能够理解,只是陛下任命我为左散骑常侍,执掌门下省事务,总不能不理会吧?说实话,某还是很羡慕裴相的,这才不足数月,已经控住了庙堂局面,进入了状态。”

    要不是李亨的那些话,他早就登门请教了。

    裴旻摇头道:“这就是郡王太耿直了,在三省创立之初,确实泾渭分明,分工确立。但是三省分权,不可避免的造成相互牵制、效率低下等弊端。到了现在三省合署议事、办公,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没有那么多讲究。你没有必要揪着门下省事务不放,说实话,某觉得门下省的琐事并不适合郡王,不去过问也可避免了正面冲突。等郡王干出了成绩,门下省的官员自然就会接受你的。待源相告老之日,郡王自然理所当然的顺势而上。”

    李祎又想到了李亨的话,心底有些疑乎,一瞬间觉得裴旻有些不怀好意,有一种给之下套的感觉,当即不动声色的道:“那在下也不能什么也不干吧?”

    “当然!”裴旻没有想那么多,对于李祎他没有任何的戒心,说道:“今日某来找郡王,就是有一份美差给郡王的。中央禁军的情况郡王可了解?就算不了解,郡王也是知兵之人,肉眼都能看出来中央禁军的熊样。不知郡王看不看得过眼,反正我是看不过意,得好好治治。北衙禁军不归我们管,暂时顾不上,日后再说。但是南衙十二卫禁军,却在你我等宰相之手,就拿他们开刀。”

    李祎惊愕了半响,才道:“郡王这是让在下负责南衙禁军的整治?”

    “是啊!”裴旻毫不犹豫的说道:“此事我一人定下了,不打算在政事堂商议。这兵事方面,与其听文人嚼碎各种问题,不如我独断专行。不是某小觑他们,就算让他们商议上一年,还不如我一个灵机想出来的主意高明呢。”

    李祎深有体会的笑了起来,历史上不是没有精于兵事的文臣,但是纸上谈兵的绝对是多数。

    裴旻继续说道:“本来此事我是打算在处理好辽东的事情之后自己干的,郡王来的正是时候,你的军事干略并不逊于在下,由你来负责我也能够放心,可以将心思用在东北的乱局上。对了……”

    他又想到了郭子仪,问道:“李相入手的时候,定会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我给你介绍一人郭子仪,此人才华自不用说。只是命途多舛,一直未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值得大用。”

    李祎深深的看着裴旻,一时间甚至都不知如何说了,心中纠结挣扎:依照忠王的说法,陛下以自己为相,执掌门下省,是为了制衡裴相,免得他一家独大。

    可现在他却将中央禁军的训练大权交给了自己?

    李祎自那日与李亨拜别之后,不止一次的想着他的话。

    越想越觉得李亨说的极有道理,李隆基将他提拔为辅政大臣,当真有制衡裴旻的意思。

    也就是说,自己与裴旻应该处于敌对敌视的双方。

    但李祎心底深处并不愿意与裴旻为敌,他跟裴旻没有半点恩怨,反而敬佩他的军事成就,故而很是为难。

    裴旻现在又这般的推心置腹,甚至让他负责南衙禁军的训练。

    李祎焉能不知道,只要自己完成南衙禁军的训练,不说全新的南衙禁军都听自己的号令,却明显会与自己更加亲昵一些,若自己在一些要职上安插几个自己人,不亚于将南衙禁军掌控在自己的手上。

    在这京师的一亩三分地,能够掌控禁军是多大的便利?

    裴旻居然将这种好事让给了自己?

    “怎么了?”

    裴旻见李祎呆呆的,似乎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怎么说,讶异道:“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为难?”

    李祎摇了摇头道:“只是有些不知所措……”他顿了顿道:“陛下,以你我二人辅政大臣,郡王就未曾多想?”

    裴旻心底恍然,大悟道:“原来郡王是顾念这个?陛下却有让你我相互制衡的意思,这是帝王心术,在情理之中,不足为怪。可我以为制衡不是为敌,没必要没有矛盾,无故生出矛盾来,傻兮兮的斗个你死我活,败坏国事!我觉得在你我没有那个意图的之前,各行其事,一并为大唐效力才是正事。有朝一日,你我二人有一个变了,那才是敌对之时。”

    “这未来的事情,我裴旻不敢保证,至少此时此刻,我问心无愧!”

    李祎动容起身长拜,无地自容道:“李祎惭愧,完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里向郡王赔罪了。”

    想着李亨那话不说全,处处暗指的小人做派,再看裴旻今日风采气度,人格魅力,岂是天地之别?

    裴旻起身搀扶道:“郡王还给某一个答案呢!”

    李祎心结已解,恭声道:“郡王大可放心处理东北机要,南衙禁军放心交给某便是。”

 第一章 东北之事

    北风呼啸!

    荒芜的北地,固然人迹罕至,却也尽显男儿的豪情壮志。

    一支支精锐的兵卒在荒原中汇聚,急促的马蹄声宛若战鼓一般,威武的战士排列着整齐的队列。

    黑甲骑军,赤甲步卒,布甲弓弩手,三万大军整齐的列队,遍布原野!

    一个威武的大胖子高举着弯刀,叫喝道:“嗷呜!”

    一瞬之间,五万兵马齐声狼嚎,凶煞的气势,激荡四方。

    威武的大胖子便如领头的狼王一般,满意的点了点头,停住了呼喝。

    狼嚎声瞬间停下!

    大胖子回头见一对兵事簇拥着一个病怏怏的消瘦男子远远而来,眼中闪过一丝嘲弄,他无视自己肥硕的身子,麻溜的翻身下马,跑着迎了过去。

    来到消瘦男子面前,大胖子“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重重的磕了三个头,道:“孩儿拜见父帅!”

    消瘦男子居然是与裴旻齐名的大唐东北名帅张守珪。

    张守珪笑着让大胖子齐声,带着几分有气无力的说道:“我儿辛苦了,若非吾儿,为父怕是要给朝廷罢免了。”

    大胖子道:“孩儿虽不是父帅亲生的,却得父帅赐名张康,在孩儿的心底,父帅就是生生父亲,您的事就是孩儿的事,为自己的父亲效力,那是孩儿的本份。”

    张守珪扶起了自己因为一时兴起的干儿子,忍不住感慨,比起自己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这个干儿子才是自己的福星,比亲儿子还亲一些。

    “快,扶为父过去,看看我的兵马!”

    张守珪看着威武雄壮的军队,忍不住心情激荡。

    走上点将台,张守珪由高向下眺望,心中燃起了复仇的火焰,切齿道:“有如此雄兵,何愁大仇报不得!”

    说着又看向自己的义子,再次长叹道:“短短两年,我儿就筹齐了一支如此强劲的兵事,我儿之能,半点不逊裴郡王。”

    张康一句话也不说,但眼底下却闪过丝丝忌惮与杀意,他挥了挥手,十余位大将越众而出。

    张守珪发现自己居然一个都不认识,但是这十数人一个个虎背熊腰,身上透着彪悍之气。

    张康指着为首一人道:“父帅,这位是李归仁将军,力大无穷,堪称我军第一力士,都说西北李嗣业神力无敌,天下人鲜有险他一合之人。孩儿却认为,他是没有遇上我军的李归仁将军……”

    他有指着另外一个秃头将军道:“这位是阿史那崒干将军,父帅别看他瘦小,其貌不扬,但是他在战场上那不要命的劲头连孩儿也要虚上三分,更兼此人智勇兼备,打仗尤为灵活,我大唐未来名将,必有他的一席之地。他还是孩儿的兄弟,绝对的可靠可信。”

    张守珪多看了这个阿史那崒干两眼,见他秃着顶,鼻子也不正,还有些驼背,心底有些不喜,但见他那双眼睛,心底莫名的一寒,那眼睛就如恶狼一般,他居然给看得心底慌慌的。

    张康接下来又跟张守珪介绍了蔡希德、牛庭玠、向润客、崔乾祐等大将。

    张守珪意外发现这一个个凶神恶煞的猛将几乎全部都是异族的,鲜有汉族的,而且自己居然一个都不认识,忍不住问道:“康儿,怎么都是他族人,我原来的将官呢?”

    张康一脸难受的道:“父帅,黑水惨败,我军损兵八千,此事影响极大,有一些将官都惶恐不安。对于父帅的行为大不认同,孩儿是无奈,只能用非常手段,将他们贬罚了。”

    张守珪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忍不住长叹了一声。

    原来张守珪一直与渤海国作战,渤海国山穷地西险,不宜进攻。

    张守珪很理智的选择了袭扰战术,不断的派出小股部队与渤海国作战。

    张守珪的用意目的有三:第一、通过不断的袭扰了解渤海国的地形地貌;第二、不断的进攻还消耗渤海国的国力,制造他们内部的经济危机;第三、离间他们激化他们的内部矛盾,内外齐攻,一举歼灭渤海国。

    不能不承认张守珪战术是很高明的,也是很有效的。

    但是诸葛亮的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很多事情不是想到就能做到的。

    李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