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第6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这一调命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显然不只是让裴旻挂上尚书省大佬的头衔,而是跟侍中源乾曜、中书令李元纮平起平坐的宰相。
这军功入相开元朝不是没有前例,现任的宰相之一杜暹的就是这个例子。
杜暹便是昔年的安西副大都护,为西域威望极高。
与突骑施一战也是因为杜暹突然丧母,离开了西域,导致西域群龙无首,引起了突骑施的觊觎。
三年守孝期过,杜暹凭借昔年的军功,身为宰相。
但是杜暹是因为卸去了一身官职,手中无半点实权。
裴旻现在还握着西北的二十万大军,这又将他调入庙堂升任宰相,西北局面又如何?
李隆基继续说道:“至于其他职位,改为遥领,一切如常。朕身体异样,大唐的未来,就交给静远了。”
“臣领旨!”
在这种情况,裴旻只能应诺下来。
李隆基长吐了口气,说道:“静远来了,朕也安心了。太子年少,又极少参与政务,静远日后多多担待。”
这话说得,显然有那么一点托孤的意思。
裴旻忙道:“陛下言重了,您洪福齐天,一定会康复的。”
李隆基道:“但愿如此,你先回去,一路远来辛苦,朕也有些乏了,待朕精神好一些,再与你说话。”
裴旻躬身道:“臣告退……”他刚想走,又顿住了脚步道:“我凉州有一名医,也是昔年孙药王的徒弟,医术与刘神医在伯仲之间,他们所擅长的领域不同,也许为陛下治疗病症。”
李隆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忙道:“神医在哪?”
裴旻道:“梨老也上了年岁,比不上臣可以日夜飞驰而来。不过臣已经用做好最快的马车将之接来,要不了几日,便可抵达长安。”
裴旻说完,先一步退了下去。
李隆基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这有一点点的动向,高力士已经凑到了近前。
“水!”
李隆基虚弱的叫了声。
高力士快速的将水送上。
喝了些水,李隆基精神好了一些,眉宇间不再紧锁,有着一点点的释然,说道:“旨意传下去了?”
高力士道:“已经传给三省以及诸位宰相了。”
“很意外吧!”李隆基难得开启了玩笑,算得上苦中作乐。
高力士也跟着高兴道:“陛下神算,一切都如陛下说的那样,诸多宰相都瞠目结舌,估计满朝文武都炸开了花,不过皆未拒绝,提出异议。”
“哼!”李隆基亲哼了声,表示一切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即便是病了,他依然有着迷之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完全的左右一切。
高力士忙道:“郡王入朝,陛下就可以完全的宽心休养了。陛下现在精神大好,老奴见了实在高兴。”
他说着,眼泪水都挂了下来。
“朕也高兴,静远,能来,朕是真的高兴。”
李隆基咧嘴笑着,他最担心的就是裴旻不来。
裴旻要是不来,那就意味着唐王朝将会陷入内乱,他这些年的努力将会付之一炬。
裴旻来了,一切就不一样了。
李隆基很清楚裴旻的才智本事,如此了得的一个人物,焉能看不出今时今日长安的凶险?
可是裴旻依然来了,还来的如此迅速,而且不带任何兵卒入京,随身的护卫只有四人。
由此可见,裴旻是真的重视他们这段君臣情义,愿意不顾生死的奉召入京,值得托付大任。
这些日子时不时的清醒,李隆基一直在想唐王朝的未来如何。
太子李琰的能力,李隆基是清楚的,过于软弱无主见。
反倒是忠王李亨,颇有才智能耐,还很有野心。
为了拉拢王忠嗣,特地去坟地里探望王海宾,有足够的手段。
原本李亨不为李隆基所喜。
是因为李亨野心太大,李隆基不放心他,现在他躺在病床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了,反过来觉得李亨比李琰更加适合担任唐王朝的皇帝。
只是此时改换太子,只会让不安的局面更加动荡,故而不好开这个口。
今日他说这话,明摆的就是告诉裴旻。自己有另选太子之意,而且太子的人选是李亨。
裴旻而今也是宰相之一,有权力提出易储的建议。
如此一来,李亨是因为裴旻的举荐而即位的,君臣之间不会有什么矛盾,相互依存。
这样也能再续贤君、名臣的事迹,就如昔年的周武王与姜尚一样……
唐王朝也会蒸蒸日上。
不得不说,想法很是美好!
第五十八章 二相上门
裴府!
裴旻躺在床上,想着长安的一切。
裴旻对李隆基的了解仅次于高力士。
李隆基这开口询问他忠王“忠王”如何的时候,裴旻就已经知道李隆基动了改太子的意思,只是故意装作不知而已。
对于李隆基的意图,裴旻是能够理解的。
李隆基几个儿子,那些没长大的不算,真正成年的,没有一个能看的。
老大郯王李琮,先天元年,李隆基即位,晋封郯王。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生平一点事迹也没有浑浑噩噩的,就是靠着自己是皇子的身份,混了一身官职。他唯一的事迹就是因为打猎时面部为豽所伤,破了相,导致了未能继承太子之位。
豽也就是猴子,也足见李琮个人的能力了。
老二也就是废太子李瑛,老实实在,说什么都不怀疑,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半点心眼!
老四李琰,也就是现任太子,优柔寡断,胆小怕事,半点魄力也没有。历史上对他唯一的记载就是妻妾内斗……
老五李瑶,跟李瑛一个德行,让武惠妃随手摆平的主。
老六李琬,倒是有些能耐,素有雅称,风格秀整,有些文采,但文采跟治国根本连不在一起……
老八李琚倒是有些才力,善骑射,深得李隆基的宠爱,但跟老二、老五一样,实在。因为仇人被武惠妃的一句话,穿着一身铠甲拿着兵器“气势汹汹”的进宫……
其他的还未成人……
如此挨个分析,还真只有老三李亨有君王之气。李亨命途多舛,忍功无双。不管别人怎么陷害,他都是忍,也不反击。为此他曾经两次休妻,以获得自己父亲的信任。
忍他人所不能忍之事,就是一种本事。
李亨决定不忍的时候,一出手就是马嵬驿之变,险些弄死李隆基,随即又强制称帝,再未得到李隆基允许的情况下自立,成为唐王朝的新皇,打算与李隆基两朝并立。
足见李亨确实有非常的本事,可以说是李隆基唯一的选择。
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有才有能力,就能干好事情的。
往往越是有才之人,对于天下的祸害越大。
杨广有没有才?
那是大大的天才,各种事迹彰显出了自身超凡的远见?
但是隋朝新定,民心思定,需要的是安稳,而不是这个大动作,那个大工程。
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一个平庸之辈,接受了杨坚遗留下来那些丰厚的政治财富,凭借着这些资本,都不至于灭国。
历史上最愚蠢的皇帝之一司马衷,他远不及杨广的资本丰厚,都没有灭国。
偏偏杨广就灭国了……
就是因为杨广太有才了,自己却没有分寸,导致了隋末大动荡的发生。
在裴旻的眼中李亨跟杨广是一路人,李亨是聪明,有才有能力精于权谋,可是他的才华都用在了歪路上,他跟李隆基是两个极端。
李隆基的缺点是太过相信人,而李亨则是太不信人。
两者皆有危害,但显然裴旻更接受前者。
要是李隆基跟李亨一样,自己领大军出征,还没有遇到敌人,就已经开始怀疑你是不是要造反了。特别派个监军来指手画脚,然后让能打赢的战硬生生打输了……
裴旻相信自己肯定受不了这个气,不是反了,就是撂挑子不干了。
不管李隆基此刻的用意如何,裴旻心底却拿定了主意,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李亨成为未来的皇帝。
以李亨的尿性,裴旻甚至能够笃定,他要是当了皇帝,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而且现在自己的地位,就算是选择韬光养晦,李亨都未必会容纳得下自己。
除非如范蠡一样,直接归隐江湖,隐姓埋名。
这个选择,裴旻却也不乐意。
自己奋斗一生,不说好好享受,却要偷偷摸摸的过着下半辈子。
扪心自问,裴旻还真没有那么豁达。
“老子宁愿扶持一个智商低的,也不能用李亨这样聪明的。”
裴旻嘴里叨念着,带着这个想法意图,迷迷糊糊的睡去了。
毕竟这一路而来,他着实睡的少。
翌日一早,裴旻还是在生物钟可怕的影响下,鸡鸣时分醒来。
固然还有着深深的睡意,没有睡足,还是受不住心底的谴责起床。
看了看胯下伤,他体魄强健,用的药也是上等的金疮药,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已经渐渐的结痂,正常行走没有多少问题,不用如昨日一样,整一个卓别林附身。
为了养伤,裴旻也没有去剑阁练剑而是在书房看书。
这还没有想好看什么书,管事宁泽已经找上门来。
“公子,屋外来了两辆马车,分别是侍中源乾曜、中书令李元纮,他们说在屋外等公子……”
裴旻闻言一怔,瞬间一拍脑袋,现在他的身份又多加了一等,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省的大佬之一。
这他昨日刚刚得到任命,还未正式收到通知,并没有打算立刻去尚书省报道,却不想侍中源乾曜、中书令李元纮居然亲自找上门了。
赶忙出了书房,快步前去迎接。
“裴旻见过源相,李相!”
裴旻很理性的将源乾曜排在了李元纮的前面。
大多人都知道李元纮是庙堂的第一把手首相,也有人这么称呼他的。但是在唐王朝源乾曜才是真正首相。
只是这为首相仁兄有些悲剧!
宋璟去位后,源乾曜以侍中为首相,张嘉贞以中书令为次相,张嘉贞是一个政治强人,能力强,党羽多,而源乾曜是一个老实人,所以情况完全反了过来:张嘉贞成了实际上的首相,而源这位名义上的首相实际上只是一个陪衬。
随后张说上位,为中书令,情况依旧,源乾曜依旧坐在首相的位置上而少有管事。
而今到了李元纮时代,源乾曜还是首相,但李元纮依旧喧宾夺主,成为了主要管事人。
源乾曜干了八年首相,但是他的八年老大的生涯,却干着老二的事情……
十足的老好人,和稀泥的老油条!
第五十九章 一虎持两羊
源乾曜无愧是公认的老好人,热心的说道:“我等已经收到了陛下的任命,诸位宰相也同意所请。从今日起,裴相就跟我们这伙老头子同事了。裴相还是首次为相,平素也未接触此列事物,想必纵有经纬大才,一时半会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