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第6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这话的时候,突然想到,裴旻比他,比他的几个儿子,都还年轻……
……
第四十五章 阵容豪华
针对裴旻不到二十字的来信,承宗让自己的儿子,恭恭敬敬的回了一封五千余字的长篇,述说着自己对唐王朝的忠心,并且表明与李忠献的矛盾,只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小问道,他们已经自行解决,不用裴旻多多挂心。
同时也在信中表达了对裴旻的尊敬之意,敬仰之语,可谓层出不穷。
不只是如此,还让人给裴旻送来了十匹宝马良驹。
裴旻看信也为之一笑,既为伏帝难的文采感慨,也对承宗的知进晓退觉得满意。
回纥就是回纥,吸取了突厥、薛延陀的教训,在进退上很是得当。
尊敬,裴旻这里看出了惧怕的意思。
回纥身为草原民族,尊敬他一个唐王朝的大将?
裴旻可不信。
只是用尊敬这个美好的词语来替代惧怕形容出来而已,他们有多惊惧,就会表现的多尊敬。
看着架势,自己给他们留下的阴影不小呢?
只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他们是都不敢再跳了吧?
裴旻将信收了起来。
至于身后之事,他也不去多想。
百年之后,唐王朝真要给回纥欺负,那也是后人无能,愧对他们这些先人的付出。
这世上就不存在永恒不落的王朝,裴旻确实想华夏王朝世世代代昌盛下去,不会再有满金、蒙元那种屠戮之祸,但很多时候现实就是残酷的。
再伟大的人,也顾不上死后的一切……
裴旻在自己这一辈子,做到问心无愧,亦足够了。
回纥的识趣,让裴旻再次将心思用在了军备的整理上。
针对之前与阿拉伯的大战,裴旻体会到唐军面临的一些不足。
阿拉伯的兵种战术另呈体系,也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唐军之前以对付吐蕃、突厥、突骑施等异族或者内战磨练出来的战法应对,个别时候会有一种牛头不搭马嘴的感觉,有必要做全新的战术配合。
上一次是抢滩登陆战,阿拉伯的杀手锏骆驼骑兵未派上用场。
下一次阿拉伯定会改变方略,不会给唐王朝可趁之机。
必需要事先做好应对准备。
人无远谋,必有近忧。
李靖的兵法中也有这个道理,真正的统帅想得不应该是想打赢当前的胜利,而是下一场战役。
下一场战役什么时候来,裴旻不清楚。
但毫无疑问,裴旻已经为之入手准备了。
现今裴旻身为陇右、河西节度使,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手中握有陇右、河西、北庭、安西四镇兵马。
其中河西军七万三千人,陇右军八万人,安西军两万五千人,北庭军两万五千人。
也即是说而今,裴旻已经握着大西北二十万兵权了。
这还不包括西域诸国的兵马,身为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裴旻是有权力调用西域诸国的兵卒的。
身为武威郡王,裴旻这第一边帅的宝座无人能够撼动。
在东北与裴旻齐名的张守珪,现在也不过是幽州大都督,平卢节度使而已,握着三万七千的平卢军以及三万幽州军,与裴旻相去甚远。
裴旻看着四方送上来的情况。
王忠嗣在青海湖,干得有模有样,在各处要害都布置了兵马,建立城寨堡垒,他麾下的兵卒都是裴旻最早训练出来的陇右军,军事素质过硬。
“将肯德里克调出来,再将浑释之调往青海湖。肯德里克熟悉西方战术,留在我身旁我有大用,浑释之自幼生活在青海湖,他与他麾下的兵士皆是吐谷浑人,无惧青海湖上的高原反应,更适合在青海湖驻军。”
河西是裴旻亲自控制的地域,无需做任何更改,陇右裴旻也放心,陇右军都是身经百战的骁勇之士,个别老兵跟随裴旻都十数年了,战斗力冠绝天下。
至于安西、北庭……
安西军由封常清接手,亦无大碍,他跟了自己多年,也从自己这里学了不少的东西,可以掌控局面。
这时裴旻又想到了李光弼,念道:“有李光弼这个强力的潜力股加入,安西军的未来,局面也不用我操心了。唯有北庭,仙芝那里需要多多在意。”
北庭确也实值得关注注意。
原先的北庭节度使是盖嘉运,此人也算是个人物,一步步凭着战功崛起的西方大将,功劳不菲。只是他为人定性不足,功成名就之后,就开始沉迷享乐,松懈军务。
高仙芝原先就是盖嘉运的部下,正是嫌弃盖嘉运这点,才转投裴旻麾下的。
盖嘉运已经为李隆基邀请入朝,打算提拔重用,将之调往河东任职。
结果盖嘉运沉迷享乐,却自恃屡立边功,沉溺酒色,不思防务,一再拖延赴任时间,流连于长安的繁华,受到了宇文融的弹劾。
李隆基对于边帅的宠溺再一次体现,没有惩罚盖嘉运,而是亲自修书催促盖嘉运去河东赴任。
盖嘉运这才不得不动身前往河东。
盖嘉运留下来的北庭节度使位子由抵定战局的高仙芝接任。
高仙芝跟随裴旻时日不长,固然本人干略非凡,可面对盖嘉运留下来的兵卒,他的压力是最大的。
北庭军也是当前裴旻麾下战斗力最薄弱的一支军队。
当然这个“薄弱”是相对河西、陇右、以及阿拉伯这样的强兵而言。
裴旻取过纸笔,在调军状上一划,将自己麾下的安忠敬、安重璋父子调往北庭,相助高仙芝重整北庭军。
看着地图上自己掌控区域重新安排的布局规划,裴旻满意的点了点头:
偌大的西方给他分成了一个中心,四个分区。
青海湖由王忠嗣负责,陇右区由仆固怀恩负责,北庭区是高仙芝,安西区是封常清。
四分区围绕着河西这个中心地,裴旻亲自坐镇唐王朝的第三经济中心地,掌控四方调度。
哪边有难,哪边发生战事,他都能在第一时间做好准备。
王忠嗣、封常清、高仙芝、仆固怀恩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现在由他们坐镇四方,自己居中策应,这布局,简直完美。
裴旻都有些沾沾自喜了,这豪华的阵容,要是再打不赢阿拉伯,那自己就可以买块豆腐一头撞死了。
第四十六章 师爹
裴旻根据自己手上的豪华阵容,完成了人员的调配。
这日忙里偷闲,裴旻早早的回到后院,还未走进院落,却听后院琴琵琶和鸣,大为惊异。
娇陈琴艺天下无对,这点裴旻深有体会。
昔年曲水流觞初见之时,娇陈还需刻意的压着自己的琴技。不然她能将群奏,弹成个人独奏,将其他青楼姑娘压下,成为她的伴奏。
当今世上能够跟上她音律节奏的不多,依照裴旻的眼力来看,也只有梨园的几位大佬有这本事。
却不想自己的府邸后院,居然有人用琵琶与娇陈和鸣?
裴旻想不出何人有着本事。
快步走进院子,却见公孙幽正在飘逸的舞着剑。
此时正是春季,桃花盛开的时节。
公孙幽伴随着飘逸的桃花起舞,人走剑舞之际,伴随着粉红花瓣的飞舞。
此情此景令人大有赏心悦目之感。
在离公孙幽不远的桃花树下,一大一小的两美女正在忘情的奏乐。
大的那位正是娇陈,她斜腿坐在树下,七弦古琴稳稳当当的平放于大腿,纤细的双手如跳动的精灵,优美的曲调经由她那巧夺天工的小手弹奏出来。
几片花瓣掉落在娇陈的鬓发与肩上,更添了几分如画卷一般的滋味。
在她身旁的小美女居然是杨玉娘。
十二岁的杨玉娘,因为发育良好的原因,出落的越发水灵,一头秀发黑亮亮的,梳理得一丝不乱,挽着可爱的双丫髻,头上没有首饰,只用两根不知什么漂亮的花丝绳儿系着,元宝般小巧可爱的耳朵,没有扎耳孔缀耳环,那肌肤白皙润泽,彷佛光滑的象牙透出粉润的血色,吹弹得破,还带着点点的婴儿肥。鼻如腻脂,挺直小巧,弯睫大眼,瞳如点漆。
大有杨家有女初长成的即视感。
此刻这位小美女儿怀抱着琵琶,手指轻巧的拨动着。
琵琶音色尖锐干脆,由杨玉娘的小手拨弄起来,充满金石之音。
在配合公孙幽的剑舞,音色交错,剑舞光寒,便如画卷一般。
裴旻认真的观赏着三人的表演,直至结束,方才有感而叹:“只恨我不会作画,若是精于绘画,必将此情此景绘于纸上。”
公孙幽收剑回鞘,娇陈也将古琴放在一旁。
两人上前问好。
而杨玉娘跟在她们身后,怀中抱着一把精致的琵琶,怯生生的行了一礼:“见过郡王……”
也不知杨家女是不是都是狐狸精转世,杨玉娘年纪小小居然媚态十足。如她这模样,怕是长大以后,裴杨氏都比她不上。
难怪李隆基那个老色批会不顾了廉耻的抢自己儿媳了。
裴旻对着杨玉娘,点了点头,然后才对自己的两个夫人说道:“二位夫人今天为何有这般雅兴?”
娇陈现在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第一要务,公孙幽也日夜照顾裴家小三,很少将她们一起乐舞合奏了。
娇陈笑道:“妾身收了一个徒弟呢,玉娘在音律上的天赋比昔年妾身由高一筹,她的琵琶弹奏的绝佳,妾身可没有放水,玉娘完全跟上了节奏,还配合的极好,委实令人刮目相看。”
公孙幽也道:“还不只如此,玉娘并不瘦弱,但是她体态柔软轻盈,毫不亚于十三娘,也是练舞的奇才。妾身看了也是心动,只是她不适合习剑舞,要不然真的得跟妹妹抢了。”
剑舞是武舞的一种,在汉以前是男子舞蹈,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
但剑舞女子长相必需帅气,英姿飒爽。
这一点公孙幽、公孙曦皆有,但杨玉娘自小就是狐媚胚子,可没有半点英姿可言。
“妾身也是见猎心喜,就玉娘这天资,假以时日必定在歌舞一道有非凡的成就!”娇陈酷爱音乐,小七、小八不擅此道,也令她有些忧伤。杨玉娘那得天独厚的天赋,令她大动爱才的念头。
裴旻毫不怀疑,身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杨玉环的歌舞天份何用多言?
相传杨玉环虽体态丰腴,但是她的《霓裳羽衣舞》天下无对,还擅长《胡旋舞》,跳起来的时候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
李隆基的艺术细胞是中国古代君王里最好的,如他这样的君王都给杨玉环迷得失了魂,可见一般。
“夫人喜欢就好!”
裴旻巴不得跟杨家拉近一些关系,以免阴差阳错的杨家李家又莫名其妙的牵扯到了一起去。
天晓得不按常理出牌的李隆基,又会耍什么昏招。
见裴旻颔首点头,杨玉娘这一次大大方方的叫了一声:“师爹!”
裴旻笑赞道:“你的琵琶声如若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悦耳动人,想来下了一番苦功吧。不过你的小弦还有待加强,因是剑舞,锵锵音重,察觉不出来,换做其他曲子,可就高下立判了。”
琵琶的特点是大弦嘈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