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第5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舒翰立刻道:“裴帅……”
裴旻挥手拒绝他说下去,说道:“你知我脾气,我不搞什么派系,你是从我河西军出去的,并不意味着你永远要听我的。日后所有事情你自己做主,我既然举荐你,就相信你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南诏。南边的战事,就交给你了。”
哥舒翰闻言登时有些伤感,河西军的烙印早已刻在心底,哪有那么容易舍去。
“不过……”裴旻左右看了一眼,轻声道:“我这里有一个忙,需要你帮。”
哥舒翰肃然道:“裴帅请讲。”
裴旻道:“如果你真有这个机缘升任剑南节度使,你麾下应该会有一员大将,他叫鲜于仲通!”
南诏之败,给了李隆基狠狠的一个耳光。
李隆基盛怒之下,处罚了近乎所有南征的将官,就连节度使本人都不例外。
鲜于仲通与王克昭是唯二未受处罚,反而升官的人,便是因为军功出众。
“等我的消息,只要我确定了某些事情,我再告诉你怎么做。”
第二十七章 唯才是用
与哥舒翰分别之后,裴旻回到了姑臧,再一次将张九龄、李林甫、袁履谦、王昌龄、王之涣、牛仙客等人聚在一起,将自己全新的身份告诉了他们。
得知自己的上司再一次升官,晋升为可怕的陇右节度使、支度使、营田使,河西节度使、支度使、营田使,知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都忍不住惊呼出来。
张九龄一脸讶异,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李林甫则是一脸的羡慕,也有些激动。他在裴旻幕府的地位仅次于张九龄。在河西、陇右这一亩三分地,可谓两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裴旻的地位越高,他自身的权势也越足。
李林甫对于权势有着无止境的渴望。
至于袁履谦、王昌龄、王之涣、牛仙客等人结为裴旻感到高兴,却没有想那么多。
“我明日动身去西域,此去之后,子寿(张九龄)负责处理河西、陇右节度使的所有事物,他言如我令!”
裴旻直接开始安排任务。
听到裴旻再一次将重任交给张九龄,李林甫内心深处一丝的忌惮愤慨,又有些无奈。
裴旻完全看不出李林甫的心中所想,这位历史上十大奸相的城府,裴旻早已领会。
可凭借对于他这个人的了解,裴旻也能猜出他此刻的心情,随即说道:“林甫跟我一起去西域,此次在西域,我的重心将会用于跟阿拉伯的那头狮子博弈。西域诸国国王的往来,就由林甫待我负责。”
李林甫闻言,眼睛一亮,这在河西、陇右统筹全局,哪有在西域居于诸王之上更有成就感,大喜过望,道:“属下定不负裴帅器重。”
微微扫了张九龄、李林甫一眼,裴旻露出了高深莫测的表情。
张九龄、李林甫!
这两个历史上的庙堂对手,到了裴旻麾下依然不和。
他们就如矛与盾,先天的理念不同,天生就是死对头。
但是在裴旻这里,他们却没有如历史上那样相互攻讦,耽误国政。
而是相互争功,看谁干得更加出色。
张九龄那让人如沐春风的王道政治和李林甫那表面温和公正却不择手段的霸道手段。就如一正一邪,一阴一阳,相互合契的天衣无缝。
固然他们不是朋友,但再大的事情交给他们,他们终有一个能够处理的妥当。
也只有他们两个人,有能力接手裴旻走后的陇右、河西大局。
不过对于张九龄,裴旻很放心,可李林甫,在裴旻眼中,他就是一柄双刃剑,必需握在自己手上的双刃剑。
裴旻是不会让他离开自己掌控的范围之内的。
当了这些年的上位者,裴旻也渐渐明白了什么的用人唯才的道理。
只要有才,哪怕品行不佳,只要用的恰当,一样可堪大用。
李林甫最善于阴谋,勾心斗角,口蜜腹剑是他的拿手绝活,让他去跟西域诸国国王比心计算计,正是将这把好剑用在了最恰当的地方。
裴旻接下来吩咐的是自己的知己好友袁履谦:“履谦兄,你继续负责高昌仓的建设,就算现在用不上,将来也会派上大用场。高昌仓的存在,更加便利我朝对西方的开拓。”
袁履谦自然领命。
接下来裴旻叫了一声:“仙客!”
牛仙客出来领命。
看着面前这位有些虚胖的胖子,裴旻道:“跟了我那么多年,委屈你了。”
牛仙客不明所以道:“得国公器重,属下深感荣幸,何来委屈之说?”
裴旻也不细说,其实跟了裴旻有些人得到了实惠,有些人其实是给压制了。
就如牛仙客,历史上的牛仙客发展晋升的速度,远比在裴旻麾下快。
历史上牛仙客为河西节度使王君毚器重,被授为节度判官,成为王君毚的心腹。后来王君毚战死。萧嵩继任河西节度使,仍将军政事务托付给牛仙客。他工作勤勉,以诚信待人,深得军民爱戴。
萧嵩入朝之后,多次推荐牛仙客。牛仙客得以改任太仆少卿、凉州别驾,并代理河西节度留后。最后更是直接接替萧嵩,出任节度使,兼任凉州刺史,历加太仆卿、殿中监。
可谓平步青云。
而且牛仙客是开元朝第一位从边疆小吏因为军功而身为宰相的人。
不过牛仙客的能力严重偏科,他不擅于行军打仗,也不擅于文采治世,故而担任宰相期间,几乎一事无成。
但是他对于后勤粮草器械的管理,无人可比。
河西就在他的经营下,充实仓库,修理器械,令得仓库盈满,器械精劲,正是因为这功劳,才给身为六部尚书的。
裴旻麾下人才辈出,牛仙客这种严重偏科的人才就不显眼了,远不如历史上有那般机缘。
“从今日起,陇右、河西的粮草、军械皆有你负责,后勤要是出了问题,我唯你是问。”
牛仙客略微一怔,心底涌现一股暖流,这正是他最擅长的工作。
裴旻高高在上,又那么繁忙,居然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自是感动,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要是他知道,如果裴旻不出现,现在的他已经成为地方节度使了,不知还会不会有这种想法。
任命一点一点布下,整个节度使幕府所有的人,皆有重担在身。
裴旻双手撑着案几,身子前倾道:“此战关系我大唐在西域的未来,一步错则满盘皆输。诸公当全力助我,一并面对开元朝至今最大的军事考验。”
众幕府官员一并齐声应诺。
裴旻单独留下张九龄说话。
“子寿,可是担心节度使的权柄过重,不利于长远?”
张九龄见裴旻一语道破心中所想,惭愧道:“裴帅明鉴,属下惭愧。”
裴旻摇头道:“这有什么好惭愧的,你想的也是我想的。我从未有将军政一把抓的想法念头,跟了我怎么多年,你也应该清楚。”
张九龄深深作揖道:“裴帅的品行一直令属下佩服向往,自愧不及,不敢有半点怀疑。”
裴旻笑道:“所以此举是权宜之计,我已经跟陛下说了,只要目标一达成,什么乱七八糟的职位我都自己辞去,绝不让边将成为朝廷的危害,身为军人,只负责打仗就好了。”
人谁无情?
李隆基对裴旻这般器重,裴旻又不是安禄山这样狼心狗肺的存在,焉能有二心?
只要李唐不负他裴旻,他也绝不会负李唐。
第二十八章 大方的鲜于仲通
送走了张九龄。
裴旻着看吐蕃方面的地形图,看着青海湖的某一点,露出了一丝阴笑。
早在多年前,他就想干一件事情,只是时机不成熟。
现在完完全全可以送吐蕃一份大礼了。
这大礼一到,保证让吐蕃上下所有人都会傻眼震恐,然后一点办法也没有。
“只可惜,无法亲眼见到吐蕃一众气急败坏的模样……”
他摇头一脸可惜的,叫了一声:“摩诘,磨墨。”
裴旻取出纸笔,详细的写了一封密信,让人送给远在莫离驿的王忠嗣。
当天夜里裴旻与裴母、娇陈、公孙幽以及小七、小八做最后的相聚。
裴母、娇陈、公孙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固然不舍却也没有明显的表露出来。
小七、小八终究还小,忍不住伤感。
娇陈是望小七、小八成龙成凤,故而平素对他们的教导颇为严厉。
而裴旻却采用无为的方法教导自己的子女,不想给他们太大的负担,由着小七、小八的喜好来,培养他们的特长,平常的管教多是从德行上入手。
只要小七、小八不成为纨绔子弟,裴旻都能够接受。
毕竟儿孙自有儿孙福。
何况裴旻相信自己给小七、小八找的老师都是天下一等一的人物,还能教出两个废材不成?
都说严父慈母,但是在裴旻这里却是慈父严母。
故而小七、小八还是跟裴旻更亲,这也让娇陈很是吃味。
尤其是小七。
小八喜静,不怎么惹事。
小七却是好动,时不时惹些小麻烦,常惹娇陈生气。
裴旻有着中国人特有的习惯,觉得儿子是用来教训的,女儿是来疼爱的。
裴旻这里也成了小七最坚实的避风港。
听到裴旻要远去西域,一去就是几年,小丫头哭的稀里哗啦的。
裴旻安抚了好一阵才安抚下来,但依旧不舍的拉着裴旻的袖子。
即便到了深夜,也不舍得松开,小手拉得紧紧地,似乎一松手自己的爹爹就要跑了,不见了。
裴旻只好放弃陪娇陈、公孙幽的打算,用自己临行前的最后一夜,陪自己的小公主。
睡梦之中,小七还是不受控制的松开了手。
裴旻一早起身,小心翼翼的给小七盖好了被子,在那红嫩如苹果的脸上轻轻的一吻,踏上了西去之路。
裴旻并未宣告动兵,而是以军演的方式西去,掩人耳目。
裴旻最重视训练,军演早已是河西、陇右军家常便饭的事情。
对于军队的调集,也没有多少人觉得奇怪。
兼之陇右军、河西军的军纪天下闻名,不会干涉百姓生活,也无人重视,丝毫未有大战来临的那股压抑。
毕竟唐王朝也安逸了多年,即便是凉州这边陲之地,也许久未受兵灾影响了。
民心安逸。
在裴旻动身往西域的时候,哥舒翰与李隆基进行了第一次会晤。
哥舒翰作为将门之后,家族从哥舒沮降唐之后,族中数辈皆为唐王朝效力,从无叛心,无怨无悔。
仅从这点,哥舒翰在李隆基心底就加了不少的分。
加上有裴旻的举荐,哥舒翰自身的军事水平也毋庸置疑。
至关重要的还是李隆基就喜欢哥舒翰这样的异族大将。
李隆基的用人风格向来唯亲,只要得他信任器重,他能让一个蠢货身兼四十余要职。
但是能得他信任的人不多,余下的人尤其是边将边帅这类的权臣,他喜欢用寒族跟异族。
寒族家族势力弱,真有二心也掀不起风浪,而异族更是如此。
华夏民族骨子里就有一股傲气,异族想要起二心,绝不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