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剑圣 >

第545部分

盛唐剑圣-第545部分

小说: 盛唐剑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查士丁尼也知与唐王朝加固结盟是势在必行,突骑施内乱之后,他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他们还不知道,这个孤助无援的局面,正是裴旻一手布置的,等的就是他们的上门。

    **********

    东宫!

    “滚,滚,滚!”

    李嗣谦如疯了一样,叫着吼着,将身旁能够拿得动的东西,都丢向了在周边侍奉的太监侍婢。

    各种名贵的杯盏丢砸在地上门上,整个大殿充满了酒味。

    李嗣谦怒目圆睁,披头散发,哪里还有一国太子的样子。

    就如一个撒酒疯的醉汉,看什么东西都不顺眼,心中充满了莫名的戾气,只能通过打砸来发泄。

    就在这之前,久病康复的李隆基了解了一切。

    得知李嗣谦监国的这两个多月的“可怕”成绩,李隆基自然是勃然大怒。

    甚至特别将李嗣谦叫道病榻前,毫无顾忌的训斥了一通,罚他闭门思过。并且将国子博士郄恒通赶出了东宫,罢免了他教导太子的权力,罪名是教导不利。

    李嗣谦心底是委屈之极,他也知道自己这几个月干的确实不好,将大好的朝局,处理的动荡不堪,甚至出现人心惶惶的局面。

    但是他真的很用心很努力的去干,用自己一切努力来当好这一个太子。

    可是很多事情,不是努力了就一定干的好的,尤其是皇帝这样难度最高的职位……

    发泄的没有力气了,李嗣谦直接倒在了大殿的阶梯上,嘴里囔囔自语:“父皇,你当年身为太子,身旁有姚崇,有宋璟,有张说,有刘幽求……有一个个的贤臣名相,指点教导你怎么样当一个太子。我有什么,太宗皇帝为了锻炼太子,让魏征,让马周、褚遂良这样的大贤教导,我又有什么?你什么都不教,什么都不让学,你让我怎么治理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压得住,一个个的文武大臣?”

    “你骂我,训我,说我无能,可你想过没有。笨鸟,还有先飞的机会,我却连这一点点的机会都没有。又要我有太子的本事,又不放心我,你让我怎么办……”

    他嘟嘟囔囔的,生平第一次喝醉酒,将一切想说的,不能说的都说了。

    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顾,通通都说了……

    身在皇宫,至尊之处,也是最肮脏的地方。

    管得住嘴,才是活下去的方法。

    李嗣谦显然放了天大的忌讳。

    李隆基托着病体,处理着李嗣谦留下来的乱局。

    在兴庆宫里,李隆基接见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武大臣。

    或是宰相,或是尚书。

    这一个个与李嗣谦面前争斗的面红耳赤的朝堂大员,在带着病体,脸色苍白的李隆基面前,却如小猫一样乖巧。

    此时此刻,李隆基就是整个唐王朝的主心骨,即便他是病着的,甚至走不了路,说话都有气无力,一样能够镇住一切。

    原本懈怠的朝政,再一次运转起来。

    只是短短的三日,李隆基就处理了李嗣谦两个月累积下来的问题。

    但是因为过度的劳累,原本渐转的身体,又有加重的迹象。

    “陛下!请您保重龙体!”

    高力士跪伏在地上,重重的磕着头。

    李隆基亦觉得自己的呼吸有些不顺畅,心底很是慌乱。

    他们李家人虽是皇帝,号称上天之子,但是诸多人皆有气疾的病症。

    唐高祖、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统统患有“气疾”,还有长乐公主、晋阳公主,以及诸多皇室宗亲,都是因为气疾病故的。

    李隆基的二哥李成义,也是因为气疾早逝的。

    这个时代固然没有遗传一说,但是李家诸多人都有这病,都应这病而亡。

    不可避免,令得李家人有着强烈的心理阴影。

    李隆基之前并没有查出气疾史,但此刻气息不顺,大有气疾的预兆,也不敢在逞强了,顿了顿道:“高将军,传朕圣谕,宫中小事有你决断,大事在于朕商议,朝中政务,先由张说总揽,李元纮辅之。”

    此时此刻,李隆基也不敢再让李嗣谦监国了,直接将权力交给了行政能力更加出色的宰相。

    就在李隆基静心休养的时候,李嗣谦那发泄似的醉话也传到了李隆基的耳中。

    李隆基并没有震怒,亦没有表现出多少异样的表情,只是心底下了一个决定。

    废太子!

    废太子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大事,甚至能够轰动整个庙堂,引发一次动荡,一次清洗。

    可李隆基这里却没有半点的迹象,甚至都不打算急着处理,等自己病好了些再说。

    因为李嗣谦这个太子手中根本没有多少权力,他翻不起半点的风浪。

 第二章 西方之事,委于一人

    李隆基生病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姑臧,裴旻也略生担忧之念。但想着历史上的李隆基一直活到七十八岁,即便后来为李亨软禁控制,限制了自由,生活凄惨,也一样活了五六年,放宽了心。

    这人生在世,偶尔生病,也是理所当然的。

    即便体魄再强者,也会有身体不适的时候,何况是养尊处优的皇帝?

    裴旻并未在第一时间去问情况,而且等到他是时候知道的时候,写去了慰问信。

    在这方面,裴旻从来不大意。

    这一来一回的时间,李隆基的身体都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

    裴旻也适时得到了李隆基废太子的消息。

    虽早有所感,但初次得到这个消息,裴旻还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李嗣谦是没有资格当皇帝,从一开始裴旻就知道的。

    对于他给废,裴旻也没有一点异样情绪,但是李隆基对待太子的态度明显也是错的。

    当皇帝既简单,又困难。

    想当一个昏君很容易,就算是傻子都干得了。好比司马衷……

    但是相当好一个皇帝,绝非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华夏上千年的历史,真正能够称得上好皇帝的又有几人?

    几千年中,千古名君又有几个?

    治国是一项极为困难的事情,没有人天生懂得。

    哪怕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的君王,也是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加上一群名臣良相的辅佐才有日后成绩的。

    以上几位皇帝堪称中国史上最出色的帝王,他们天资卓越都是如此。

    才能天赋寻常者,不经过学习实践拿什么当好一个皇帝?

    李隆基完全不培养自己儿子的行政能力不说,还将他们当做牲口一样半圈养起来。

    就算有天才,也会培养成废材。

    何况就是个蠢材!

    故而李隆基历史上的几个儿子就没有一个能看的。

    唯一有能力的就是老三李亨,但他这种能力不要也罢。

    裴旻想到历史上诸多争权夺势的情况,莫不是因为皇帝的几个儿子皆有特长。

    不说有多出众,但至少值得人去追随。

    可是李隆基的儿子却全无这种情况,除了太子因自身的身份还有点地位,其他的皇子存在感极低,没有几个能够上得了台面的。

    唯一一个出名的还是李瑁,这也不是因为寿王李瑁有多出色,而是他悲催的娶了杨玉环,让李隆基强抢过去,在历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令得世人都知道,有一个叫李瑁的皇子,让自己的老子带了绿帽。

    裴旻绞尽脑汁,思前想后,观现在考历史,李家稍微出色的唯有下数第三代的李俶,也就是历史上的唐代宗李豫。

    李豫宇量弘深,宽而能断,未有回天之能,却有守成之才。

    历史上他平定了安史之乱,却姑息余孽留下了田承嗣、李宝臣、李怀仙等节度使,造成了藩镇独立的局面,但是他改革漕运、盐政、粮价并且提出“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令得唐王朝经济加快恢复,也算颇有功劳。

    裴旻记得《旧唐书》里在论述了代宗一生中的作为之后,竟然得出了“古之贤君,未能及此”的结论。

    但裴旻觉得《旧唐书》这方面的评价太过夸张,反倒是欧阳修的《新唐书》里的评价,较为中肯。

    “代宗之时,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

    中材之主确实贴切。

    裴旻发现自己想来想去,居然就选出这么一个枣,还是李亨的儿子。

    实在寒碜。

    裴旻原来一直觉得只要李隆基不变,盛唐会一直繁华下去,成为真正的帝国,不在是历史上的昙花一现。

    而今李嗣谦给废,裴旻却发现了后继无力的情况。

    李隆基将近三十个儿子,历史上居然没有一个表现出色的。

    别说是优秀的君王才,连中材都没有。

    “也许,有漏网之鱼也不一定!”

    裴旻带着几分苦笑的摇着头,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过于操心了。

    李隆基正当壮年,而自己也是年富力强,再奋斗个三四十年,绝无问题,

    那个时候,别说李家第三代,第四代都出来了。

    真不信找不出一个出色的继承人?

    裴旻也不再多想。

    不过关心时事的并非是裴旻一人,张九龄亦是其中之一。

    张九龄在京多年,也有诸多好友,得知了太子李嗣谦给废,特地找上了裴旻。

    “裴帅,你可知长安太子被废一事?”

    看着自己的这位心腹,裴旻也点了点头道:“自然知道,理由是无才不修德。”

    废太子当然需要理由,李隆基的理由正是李嗣谦监国时期的差劲表现,兼之他给训斥后,非但不虚心受教改过,反而满口抱怨,不认识自己的错误,也就是不修德的由来。

    张九龄道:“属下觉得此事有待商议,前太子固然不堪大任,真正的缘由……属下却以为是太子未能得到很好的培训,要是陛下能够多给太子一些机会,让他早些接触政务,未必会如此。就如昔年太宗皇帝一样,当年恒山王承乾十三岁监国,固然品性不佳,但其监国期间却也颇识大体,干得尤为出色。高宗李治更是如此,太宗皇帝临朝行政,皆令高宗在旁学习,让高宗观看自己决断各种政务,甚至让他参加议事,询问他的意见。原先高宗性子软弱,但经培养,一样成为少见的英主。”

    “陛下完全不给太子学习的机会,太子又如何有那个能力掌天下之舵?”

    张九龄忧心忡忡。

    裴旻想不到张九龄已经看破原因了,但是李隆基又如何跟李世民相比?

    李隆基很像李世民,他果断而神勇,善于任用人才,与李世民一般无二,可细究起来,两人是天差地别。

    李世民、李隆基都是在斗争中成长的,二人都是多疑,但是李世民是自信式多疑,而李隆基是毫无根据的多疑。

    李世民是能掌控一切,哪怕李承乾真的叛乱想上位,李世民还是千方百计保住他的性命。

    而李隆基面对自己给诬陷背叛的儿子,没有调查,没有审问,直接废为庶民,并且一下杀了三个儿子。

    对于自己的亲骨肉说杀就杀,可见李隆基在这方面的感情是何等的淡薄。

    裴旻沉声问道:“九龄以为如何?陛下睿智神武,你真当他不知道缘由?”

    张九龄闻言一脸震撼,眼中闪过一丝惊惧。

    裴旻看着自己的这位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