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第3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摇头笑道:“就算朕弹的不好,你们会说不嘛?有些时候,朕会莫名羡慕李龟年他们,他们什么事情也不用做,一心研究音律。可朕却做不到……朕是皇帝,只能抽得一点点的空闲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得偷偷摸摸的,不能让满朝的谏官发现……”
他越说越是感慨,说着爱不释手的将桌上的曲谱拿起来,万分感慨的道:“不过这世上终究有几人懂朕,知道朕的爱好!”
他越说越上头,动容道:“杨爱卿送给朕的这些曲谱,比所有州府刺史更合朕的心意。更难得的是这个杨敬述才华横溢,朕拜读过他的诗作,‘山中别有神仙地,屈曲幽深碧涧垂。岩前暂驻黄金辇,席上还飞白玉卮。远近风泉俱合杂,高低云石共参差。林壑偏能留睿赏,长天莫遽下丹曦’,好诗好句。如此人才,可堪大用。”
说着,他又看向高力士道:“朕早有许他为河西节度使的用意,只是当初薛都督说杨爱卿不善军略,此事亦不了了之,或许薛都督这回是看走眼了!”
前阵子,杨敬述给李隆基进献了凉州布防图,将他所有的设想阐述纸上。
李隆基对于军事是七窍通了六窍,杨敬述头头是道的纸上谈兵,真将他给唬弄住了。
面面俱到,完美的找不出一点毛病的布防,让李隆基这军事看的小白是叹为观止。
只是河西节度使之位兹事体大,非常人不可担任,李隆基出于慎重,也不敢直接让杨敬述担任。
正好薛讷告病,无法理事,李隆基让杨敬述尝试尝试,看看是否合格……
从总总迹象来看,凉州确实相安无事。
李隆基是拿人家手软,心底直接将杨敬述视为小一号的裴旻了。
或许不及裴旻那般文武双全,却也是文武兼备的一号人物。
正如他所形容的,可堪大用。
若是裴旻知道,李隆基将杨敬述与他相提并论,保不定就气的英年早逝了。
“河西节度使这个位子重中之重,一直空闲着,实是没有遇到合适人选,宁缺毋滥。薛都督本是一个,只是他年事已高,朕不忍心让他担负节度使的重担。这河西要地,古来就是西北的军事重镇,丝路西去的咽喉。尤其是乌鞘岭山道的开通,将凉陇连在了一起,令得河西要地更为重要。朕以为,这个杨敬述,应该可以担此重任。”
武婕妤漫不经心的插嘴道:“陛下的眼光自然是准的,您将杨刺史夸到天上去了,妾身都觉得吃味了呢!都想见一见他了,如此文武双全的人物,我朝也只有裴国公一人了吧……”
杨敬述不只是讨得了李隆基的欢心,还巴结到了武婕妤身上。
希望李隆基的宠妃武婕妤,能够给他吹吹枕边风。
武婕妤继承了武家人特有的野心,对于权势有着无限热衷渴望,做梦都想将她的儿子寿王李瑁成为太子。
若能助杨敬述成为河西节度使,李瑁无疑有了一个强力的外援。
这一有机会,立刻不动声色的吹捧起来。
李隆基大感受用,颔首道:“比之静远,那是远远不如。但除静远之外,杨爱卿也算是一号人物。”
想了又想,李隆基给了高力士一个眼色。
高力士会意的取过一份诏书。
李隆基想也没想直接册封了杨敬述为河西节度使,让人送往尚书省复批盖印。
武婕妤想着自己的儿子即将多了一个外援,眼中也闪着一抹笑意。
李隆基心中事情以了,又开始研究起龟兹古曲。
杨敬述给他收刮来的龟兹古曲,仿佛打开了一道流行音乐的大门,让他大受启发,对于新曲的研究更进一步。
要说杨敬述在这世上唯一的功劳,就是促成《霓裳羽衣舞》的诞生了。
当天晚上李隆基自然沉迷在武婕妤的温柔乡里。
武家的女人野心勃勃,但无疑问论及侍奉男人,可是一绝。
就在两人你侬我侬的时候,急促的警钟响起。
军情直接传到了后宫!
李隆基神色大变,衣服也顾不得穿,直接披上了大衣,走出了温柔乡,只有发生十万火急的军情、灾情,才能直接传达后宫,扰他美梦清修。
看着裴旻传来的凉州情况,李隆基突然想到了今日对杨敬述的吹嘘,羞愧的真想找了地洞钻进去。
想着任命杨敬述为河西节度使的诏命,他脸色瞬间变了。
第十七章 小人得志
裴旻在信中将一切因果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对于那个什么所谓的万全布防,也辩驳的一无是处。
裴旻知道以杨敬述好权势的心态,一定不甘心被动让他告状,会找各种借口,理由来推卸责任。
所以为了防止这一招,他不嫌事多,将万全布防与薛讷的简单布防,做了详细的对比!
论文才裴旻两世为人,一世算得上是英杰,另一世也是中文系的高材生,加上有贺知章、张旭这样的良师益友,又收了李白这样的徒弟,文笔自是没的说。
他知道人无全人,李隆基堪称多才多艺,但是在军事上他的水平实在一般。
为了让他了解“万全布防”有多么的可笑,足足花了两张纸来介绍利弊。
瞧的李隆基羞愧的决定要抽时间翻几本兵书看看,免得跟一个傻子一唱一和,还以为对方了得,说出去实在丢人。
这因为杨敬述的关系,前线边防失守,李隆基却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反而任命他为河西节度使,这要是传出去,他这皇帝的脸,往哪里搁?
“快!”
李隆基慌张的叫喝着,让人去尚书省,将诏书截下来。
但是晚了一步,大唐王朝现在的宰相是宋璟。
宋璟最擅长治吏,在他执政期间,朝中文武一改姚崇时期的懒散,绝大部分官员都是精明干练。
尤其是宋璟主管的尚书省更是如此,当天的事情,当天必需完成。
允许加班,但不能拖到明天处理。
是以李隆基的诏书在下达的那一刻起,已经送到了诸位宰相手上了。
宰相是文人,对于一个文人能够荣获节度使如此高位,还是很高兴的。
李隆基以擅于用人著称,他们也没有横加干涉,盖上了宰相的印章,送了出去。
任命诏书一路传递,穿过了关中陇右直达杨敬述所在的凉州番禾城。
抵达番禾城的杨敬述,进一步的确定,他给架空孤立了。
依照身份而言,他杨敬述是正牌的检校凉州都督,统领凉州诸君事物。
这战事即来,他这个凉州最高军事统帅抵达最前线,赵颐贞、岑云、折虎臣三将竟无一人前来拜访,这明显已经不将他这个检校凉州都督看在眼里了。
杨敬述暗自生怒,也不召见他们,只是在府衙里自得其乐,想着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如何更加贴切的将罪过强加给三将,好保住自己的前程。
便在他苦思的时候,圣旨传达。
杨敬述脸色变得有些惨白,这个时候传达圣旨绝不是什么好的预兆。
十有八九是因为裴旻弹劾,然后上面下达的惩治命令。
带着忐忑的心,杨敬述作揖领旨。
“凉州刺史、检校凉州都督杨敬述,气实温厚,生于凉北,年始英妙,王佐所期,人师攸属。考彼扬历,多所献替。学以充其忠谠,才以运其清明,所谓许国忘身,立朝正色。有仲山甫之节,特提为河西节度使,全领陇右诸军,驻军姑臧,以报西北稳固……”
杨敬述本是一脸灰败,但随着令使一字一句的宣读旨意,表情有了巨大的转变,双眼炯炯有神,脸色红润充血。
这一上一下的变化实在太大,让他幸福的险些晕阙过去。
“谢,谢陛下,臣杨敬述,领旨谢恩……”他几乎都要哭出了来。
太幸福了!
“恭喜杨节度使,贺喜杨节度使!”负责传旨的太监,带着几分讨好的笑着。
随着裴旻严惩了传旨太监,太监们也吸取了教训,不敢过于嚣张了,放下了态度。
节度使作为位高权重的外臣,对于知道内事的太监也有一定的所求,通常都会大方的给予钱物。虽然没有以往剥削的多,但是你情我愿,安全的很。
杨敬述在这方面做的极其到位,让人赏赐了一大笔的喜钱给传旨太监。
传旨太监喜笑颜开,轻声的道:“节度使莫要忘记娘娘的功劳就好。”
杨敬述心领神会,原来是武婕妤的功劳,心底感动,想着定要为那位素未谋面的武婕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送传旨太监下去歇息,杨敬述的心腹瞬间笑逐颜开的围上来巴结,恭喜。
杨敬述也不客气,对着殷轩道:“长史就别干了,当我的幕府副职……”
殷轩笑着应诺。
杨敬述逐一给心腹安排了幕府职位,让他们递呈辞职。
随即威风八面的道:“来人,去将赵颐贞、岑云、折虎臣三军使请来!作为地方军使,不来拜见上官怎么合乎礼节?”
他大有吐气扬眉的感觉,双眼透着一丝丝的阴冷,嘲弄。
他迫切的想知道赵颐贞、岑云、折虎臣三人得知他继任为节度使后的反应,心情特别愉悦。
完全就是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磨磨唧唧,赵颐贞、岑云、折虎臣三人终于来到了番禾府衙。
“见过杨刺史……”
他们三人异口同声的说着。
他们的用意很明显,承认杨敬述刺史的身份,但是检校凉州都督绝不认,认了就得听他指挥。听他指挥,一切都玩蛋了。
杨敬述很装逼的没有说话,而是仰着头,轻捋着胡须。
殷轩上前一步怒喝道:“你们什么态度,怎么跟节度使说话的?”
赵颐贞、岑云、折虎臣三人神色骤变。
杨敬述挥了挥手道:“这不知者,不为怪嘛!三位军使军务繁忙,在下到了番禾那么些日子,连面也没见过,可见一般呐!他们那里知道陛下刚刚下来了旨意提拔我为河西节度使了?”
赵颐贞、岑云、折虎臣互望一眼,眼中闪着一丝丝的屈辱,一丝丝的愤慨愤怒,尤其是脾气最为暴躁的折虎臣,几乎要甩手就走了。
不想干了!
他们并不虚杨敬述检校都督的身份,检校都督有指挥他们的权力,但并不掌握他们的生杀大权。
节度使不一样,节度使有专杀的权力,掌控者他们的生杀大权!
一个无能之辈,一个害得边境失守,万余兵士阵亡的人,成了河西节度使……
谁能甘心?
赵颐贞、岑云、折虎臣三将不知用什么表情才能彰显他们的怒意……
杨敬述看着屈辱的三人,漫不经心的道:“你们快去守城,我以传令河西各军前来支援,务必要将突厥击退!”
“河西节度使,好威风啊!”
便在这时,另类的声音传来!
裴旻笑盈盈的走进了大堂。
第十八章 陇右道行军大总管
杨敬述见裴旻不告而入,脸色突地一变,有些心虚。
但转念一想,自己现在也是节度使了。虽说在衔位上裴旻有着国公的头衔,身份地位在他之上。但在职权上,两人是平级关系。而且这里是凉州,河西凉州,一切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