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旻给薛讷介绍了夏珊、仆固怀恩等将。
诸将见了薛讷也极为激动,一方面薛讷是当前大唐最年长的宿将,论及资历无人可比,另一方面也因是薛仁贵的儿子,在大唐军方,谁能不崇拜苏定方、薛仁贵?
薛讷看了二将一眼,也友善的与他们打着招呼,招呼众人入都督府大殿说话。
李翼德、夏珊、仆固怀恩并未久待,将叙旧的时间留给了他们祖孙。
薛讷也没有继续在大殿接待裴旻,而是与他如散步一般,走在都督府的后院说着家常,天南地北的聊着。
裴旻还将他得到李靖、苏定方、裴行俭的兵法承传一事,告诉了薛讷知晓。
薛讷听了大感高兴,道:“卫公、邢国公、闻喜公还有我父亲,皆是我大唐最了不起的将帅,你一人得他们四人承传,那可真是了不得……不过也须知贪多而不烂的道理。切记,先辈的承传是借鉴是学习是领会,而非模仿。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长处,用兵的方式也大不一样。一味的模仿,反而失去了本心。”
“太公所言极是!”裴旻听而受教道:“孙儿就是孙儿,研习他们的兵法,只是为了学习他们的知识,以充实自己,让自己懂得更多,更加的出色。以便日后在战场上能有惊才绝艳的表现,打越发漂亮的战役,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不会狂妄的以为得了他们的承传,便能成为他们任何一人……”
薛讷欣慰的点着头道:“不错,旻儿就是旻儿,在太公眼中,未来的你,并不逊于他们。你能有此领会,再好没有了。”
裴旻笑道:“不若孙儿也将三公的兵书拓写一份,送给太公?”
薛讷眼睛先是一亮,随即摇了摇头道:“不用了,太公都这个年纪了,想学也学不进去。至于太公的子孙……哼哼……”一说到这里,他就心头有火,道:“还是免了吧,留给他们,太暴殄天物,糟蹋先辈的知识。”
裴旻微微皱了皱眉,在他的记忆中薛讷可是从不服老的。你要是叫他“老将军”或者“老都督”,绝对跟你急眼。
要是文官还好,要是武将,他非得拉你去校场练练,让你见识一下天下无双的薛家方天戟的厉害。
但是先前薛讷那话,却大有英雄迟暮的感觉,让他听了很不是滋味,于是道:“姜太公八十挂帅,尚可灭商。太公不过六十八九,还是当打之年呢。”
薛讷摇头微叹道:“旻儿还不知吧,震兄已经病故了!”
裴旻面色一僵,也明白薛讷为何如此了。
薛讷口中的“震兄”,正是代国公郭元振。
那个在先天政变中指挥若定,那个用反间计诛杀吐蕃军神,纵横西方的大唐宿将居然病故了!
郭元振可以说是薛讷时期,唯一一个同辈中人,如今他都去世了,军中硕果仅剩薛讷一人。
第五十章 莫名感伤
身为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身旁的好友一个个去世,直至孤零零的一人。
即便薛讷再不服老,难免心生英雄迟暮的感慨。
裴旻也想不到那个待他不错的长辈竟然就这样去世了,不免也带了几分黯然道:“什么时候的事情?郭公病故,我大唐少了一位宿老。”
薛讷道:“就在你深入大漠追击的叛军的时候,长安传来了噩耗。震兄走的极为安详,他的儿女让我们莫要过于伤心。”
裴旻长吐了口气,缓了缓精神,笑道:“郭公走的安详,太公也别过于伤怀。原是因为郭公病故,孙儿还以为太公这就服老了呢!”
薛讷瞪着眼睛道:“太公一餐能吃一斗米,十斤肉,哪里老了!”
裴旻也笑道:“就是说嘛!您说话跟打雷似的,谁说你老,孙儿第一个就饶不得他?”
他们岔开了这个话题,说到了未来。
薛讷也问了一句道:“旻儿素来有远见,对于大唐未来,你有什么想法?”
“短期内稳定发展吧!”裴旻略一沉吟,给出了答案,道:“近年我大唐屡经战事,又受旱灾影响,收复的河西九曲地也需用心打理。国力有些吃紧,理应好好发展几年,待国力恢复,再行战事。”
薛讷点头道:“我们意见一致,一个国家的强大,战争不可避免,我们武将不能只顾自己的功绩而枉顾天下百姓。战争必需建立在国力能够支持的情况下,方才是正道,否则劳民伤财,会重蹈昔年隋朝覆辙。”
“至于以后!”裴旻对于薛讷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道:“这两年,孙儿打算修葺石堡城,加强莫离驿的防线。让莫离驿与河西九曲地的防区连在一起,彻底解决吐蕃之患。逼迫吐蕃,不敢在西线发动战争。”
薛讷眼中一亮,赞许道:“果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旻儿好眼光。无怪你对莫离驿如此重视了。”
莫离驿就如一根钉子插进了青海湖,成为了吐蕃的芒刺。
吐蕃不可能不想拔除,但是他们绝不敢轻易动手。
因为战事一起,最先受灾的必然是青海湖。
青海湖对于吐蕃的意义不言而喻。一但青海湖陷入战乱,吐蕃的经济,将会大受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就算他们做梦都想夺回莫离驿,也不敢轻易的发动战争。尤其是面对唐军的严密防线,但开战事意味着将青海湖拉进战争泥潭。
在吐蕃未拥有壮士断腕打残青海湖的勇气决心之前,莫离驿一代不太会有大战事发生,至多是一些不可避免的摩擦。
“只要这一目的达到,应该会将吐蕃目标逼向西域!”裴旻眼中闪着睿智的光芒,这些日子不断的研究李靖、苏定方、裴行俭的用兵心得,让他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尤其是李靖的兵法!
李靖这军神之名是当之无愧,论及用兵,他确实更在苏定方、裴行俭之上。李靖胜于两者的关键在于战略,他的战略眼光惊为天人。以战术辅以战略对敌,永远能够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所以不管是水战、步战、骑战、小部队奇袭、大军团调兵,他都能完全掌控。
通过研习李靖的军略,裴旻在战略眼见上有了十足的进步,加上本来他就知道历史的大致走向。两相结合,对于敌我事态的分析,当今世上堪称无人可比。
“吐蕃袭扰我陇右,主要目的便是为了截断大唐与西域的联系,好让他们重新夺回西域的控制权,以弥补吐蕃地势上的不足。现在陇右他们无望,将重心回归西域是理所当然之事。”
听裴旻如此分析,薛讷沉吟了半响道:“依照你的想法,那未来的西域可就热闹了!”
“可不是!”裴旻神采飞扬的说着:“两年前,突厥可汗为什么去找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的麻烦?不就是因为他们在东面战场胜不过我们大唐,想向西域发展嘛!刚刚孙儿还得到可靠消息,说突厥拉拢了西域的马贼首领秃鹰张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至于突骑施,向来不是善男信女。我们通过拂菻国与他们定了不战盟约,归根究底,还是因不想成为吐蕃的刀,也因我大唐的实力让他们忌惮之故。只要遇到什么事情,彼此撕开了这个颜面,战事即来,毋庸置疑。”
说道这里,他嘿嘿一笑:“吐蕃、大食国、突骑施、突厥加上我大唐,五个国家盯着西域这块肥肉,那可不是一般的热闹!”
薛讷知道裴旻向往西域之心,忍不住笑道:“热闹是热闹,只是你现在可不只是陇右的节度使,还是按察使。太公或许能凑个热闹,你远在陇右,又能如何?”
裴旻无所谓的道:“这点太公不必为我担心,西域我还非去不可了。至多放弃陇右呗,申请转去西域。”
薛讷意外的看了裴旻一眼道:“你真放得下陇右的基业?”
裴旻耸着双肩笑道:“有什么放得下放不下的?再说了去西域也未必就要放弃陇右!”
薛讷忍不住笑道:“你还想兼任安西节度使不成?”
“也许呢!”裴旻知道薛讷是玩笑话,也跟着开玩笑似地回应。
换做别的皇帝,想要身兼两人节度使,那是做梦。
给你一任节度使都要当做贼一样的防范了……
但是李隆基是个异类皇帝,只要他开心,两镇三镇四镇都不是事。
给军权不够,还会给政权,心情好再给个财权什么的,直接将你提拔为一片区域的无冕之王。
安史之乱不就是这么来的嘛!
若不是李隆基无度的放权,将天下三分之一的军权给安禄山这一个胡人,就凭安禄山怎么可能挑起安史之乱这样的大动荡。
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也不求王忠嗣那般配四镇帅印,手握大唐一半兵权,也不跟安禄山的三镇节度使比。
当一个两镇节度使,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反正现在他是瞧上西域这一亩三分地了,谁跟他抢,他就跟谁急。
当然这话是不能跟薛讷说的,只是在心里想想。
薛讷道:“真到那个时候,太公这里出把力,看看能不能将你调来河西,当任河西节度使,怎么样也好比去安西!”
裴旻动容道:“太公无需如此!”
河西节度使统辖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七州,现在空置着,一但有人继任,意味着地位更在薛讷之上。而且河西节度使管兵七万三千,与陇右相差无几,但安西节度使只有两万四千,薛讷此举显是不想让裴旻吃亏。
“未来的天下,是你们年轻人的,太公毕竟这个年纪了,又能再干多久?”薛讷宽慰的笑着。
裴旻听了,顿觉无比刺耳,心中莫名感伤。
第五十一章 王昌龄的崇拜
裴旻并未在姑臧久待,康待宾、何黑奴掀起的叛逆已经结束,后续工作还需他这个节度使来处理,来看薛讷与之聊会儿天,吃顿饭,以是抽挤出来的时间。
离开了鄯州,裴旻想着此次与薛讷的相聚,想着离别时薛讷脸上的那几分不舍,也不由感慨万千。
一瞬间裴旻突然能够体会为什么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类堪称举世无双的盖世君王,到了迟暮之年,都会愚蠢的追求长生之道。
他们并非真的怕死,而是想多活几年而已。如他们这样身怀万丈雄心的君王,人生短短的数十载,如何能够实现他们的抱负?
就如后世的那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一样,人生太短,即便在强的人,也逃脱不开生老病死的宿命。
申时一刻,到了约定的时间。
楼凡、贺梓、贝利夫以及李翼德、夏珊、仆固怀恩等人依约前来汇合,一并往鄯州而去。
在裴旻追击康待宾、何黑奴的时候,月亮湖的史彦、张景顺已经带兵回到了鄯州附近军营待命。
裴旻也没有直接进鄯州,先一步到了军营,口头表扬了所有将士,让他们回去听候封赏。身为节度使,他是有权力嘉奖提拔有功将士的。
不过论功行赏之事,重中之重。如何安排才能合情合理,如何奖赏让诸将心服口服,这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能不能令行禁止,让军中诸将心服口服,赏罚分明尤为重要。
裴旻深通兵事,在这方面也不敢小觑,论功行赏之事还需细细思量而定,同时也安排兵士将康待宾、何黑奴押送上京,交由李隆基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