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79部分

大明1624-第79部分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王,朕还答应你,从今天起,晋王一脉所有人都可以从官、从军或者从商,再无限制。朕相信太祖高皇帝的子孙都不会太差的,说不定数年之后就会将军或者机要大臣,重现晋王一脉的辉煌。另外这件事情,朕要你明日自己主动上奏要求朕按朕的意思来办。”朱由校说道。

    这件事情朱由校觉得让朱求桂自己提出来是最好的,这对大明其他藩王和朝廷官员算是有个交代,虽然这背后都是朱由校在操作。

    “臣明白,谢陛下隆恩!”朱求桂说道。

    现在朱由校说什么都没用,他都听不进去。

    按照朱由校的爵位降等承袭,晋王一脉数十年之后,许多人都会沦为普通百姓,再也享受不到皇家的优待了;不再享受俸禄,这对于晋王一脉才最致命的,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寻求新的谋生手段,而很多人都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缴出一半土地,这种惩罚对于朱求桂来说反而是最重的,朱求桂虽也是晋王一脉,但是这缴出来的土地大部分才是真正属于他的,相对于其他的那些晋王一脉,是生是死他并关心,俗话说得好:一代亲二代表。他们的死活,他并不是很关心。

    同时朱求桂也意识到朱由校要对藩王动手了,只不过他刚好撞到了他的枪口上。

    ……

    朱求桂好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回到了他在大同的府中。

    “父王,你这是怎么啦?”朱求桂的儿子朱审烜看到朱求桂的样子,就知道情况不太对。

    “哎,陛下……”朱求桂将整个事情跟朱审烜说了一遍。

    “父王,我晋王一脉,忠心为国,陛下就为了一点子虚乌有的事情,就这样对待我们晋王一脉,陛下难道一点都不顾及太祖高皇帝的情义吗?”朱审烜义愤填膺地说道。

    按照朱由校爵位降等承袭的制度,朱审烜继承爵位之时,他不可能再是亲王了,而是变成了郡王,还是没有俸禄的郡王。

    “难道你还没看出陛下这是要削藩啊?只是本王刚好撞到他枪口上了。”朱求桂冷声说道。

    “难道陛下不怕天下诸王反他?”朱审烜看了看周围,警惕地轻声说道。

    “陛下现在大权在握,手上的新军更是大明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就连蒙古人都无法与之抗衡。陛下要削藩,谁敢不服?”朱求桂轻声说道。

    “父王,我们明天真的要向陛下提请这样的削藩奏章?”朱审烜问道。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算本王不提请,陛下也会动手,如果让陛下先动手,我们晋王一脉最后的结果就是所存无几,不要说亲王了,就是你的郡王位置也不一定能保住。”朱求桂哀声说道。

    “欺人太甚,真是欺人太甚。”朱审烜气愤地说道。

    “你最近一段时间最好老实一点,不要再犯在陛下手里了,陛下说不定干脆会将你贬为平民,甚至会圈进起来。”朱求桂看到一脸愤怒的朱审烜冷声说道。

    “知道了,父王。”朱审烜说道。

    ……

    第二天,朱求桂就按照朱由校的意思提写了一封主动请求削藩的奏章。

    俗话说:演戏要演全套。

    朱由校收到朱求桂的奏章之后,在群臣面前大肆赞扬朱求桂忠君爱国的行为,特批准以后晋王一脉可以从官,从军或者从商。

    朱求桂的行为也获得一些不明所以的官员支持和赞扬,现在皇室的财政支出占了朝廷支出的一半以上,在1602年,皇室的财政支出达到了1526万两,这其中就不止包括俸禄,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这给朝廷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现在国库还欠着地方藩王的俸禄无法支付。

    但也有一些精明的官员嗅到了其中阴谋的味道,他们都不相信朱求桂有这么大方,尤其是在朱求桂见过朱由校的第二天就上一份这样的奏章,这分明就是受到了朱由校的指使。

    朱求桂对于这一切议论也都沉默不语,他见过朱由校之后,就闭门不出,对外称病不再见任何人。不过朱求桂真的是病了,朱由校这刮肉的刀让他痛得撕心裂肺,整个人都苍老了许多。

    ……

    田尔耕办事的速度非常快,仅仅两天的时间,就提供给了朱由校许多口供和证据。按照田尔耕的习惯,他一定是会用刑的,而且是大刑,锦衣卫的大刑他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整个大牢里都哀嚎一片,恍如人间地狱,进去的人就没几个能完整出来的。但朱由校已经顾忌不了这么许多了,他必须尽快了结此事。

    随着审讯的深入,牵涉的官员越来越多,山西一省近七成的官员都牵涉到了其中,其中大部分都与贪污受贿有关,而且还牵涉到了其他省份的官员以及京师的大臣,甚至连内阁的阁臣都有人牵涉到了其中。

    赵南星再次上奏希望朱由校能停止追查此案。

    “朕决定听取赵爱卿的意见,停止追查此案,赵爱卿巡按山西有功,加封太保,赏白金百两,彩帛四件,表里大红坐蟒一件,月米四石。”朱由校微笑着说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四十五章 只知东林,不知朝廷

    (全本小说网,。)

    “陛下……这……”朱由校此举分明是要将赵南星放在火上烤,查案之前是少保,案件结束就是太保了,这让其他人如何想,但赵南星又不知道该如何拒绝。

    赵南星犹豫了一会,才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东林党一脉结党营私,在朝廷势力太大,不利于朕治国,在现在这个时间,朕不会允许有任何人能挑战朕的权威,东林党的东林书院也必须解散。你是东林的领袖之一,自然知道应该如何处理。”朱由校坦白地说道。

    “臣明白,臣请告退。”赵南星哀声说道。

    ……

    朱由校终于要对东林党动手,这是赵南星的第一个想法。赵南星明白现在的朱由校一边要用东林人,一边又不想东林坐大。这就让朱由校产生了解散东林书院的想法。东林书院是东林人的精神象征,一旦解散势必对东林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次山西的锅,朱由校故意让赵南星来背,就是有意造成东林人与天下官绅阶层对立的局面。现在杨涟出任左都御史,依照杨涟的“眼睛里揉不进一粒沙子”性格,在朱由校的支持下,势必会掀起更大的官场地震。

    赵南星在离开大同之前,他决定一定要去见见杨涟。

    “大洪,你现在出任左都御史,掌管督察院,可谓是位高权重,其职之重要性不在六部尚书之下,你是如何看待的?”赵南星问道。

    “不知大人此话何意?”杨涟疑惑地问道。

    “督察院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可当今天下之势,正如陛下所言,官员贪污成风,非一朝一夕才能扭转,需要循序渐进,急切不得,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向前走两步。”赵南星劝说道。

    “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今陛下贤明,励精图治,诛奸邪,清吏治,据外虏,眼看我大明中兴有望,我等身为臣子,岂可畏首畏尾,涟只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今涟得陛下重用,涟自当为陛下先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杨涟慷慨说道。

    “大洪,可知陛下要解散东林书院?”赵南星轻声问道。

    “为何?”杨涟惊讶地问道。

    “东林势大,陛下以为东林人会威胁到皇权。”赵南星说道。

    “下官即刻去求见陛下,请求陛下收回成命。”杨涟说道。

    “你们去吧,我已经不在庙堂之上了,此事我就不参与了。”赵南星苦笑道。

    ……

    听到朱由校要解散东林书院的消息,杨涟、左光斗和黄尊素三人不敢有丝毫迟疑,他们立刻就去找朱由校求情,希望朱由校能收回成命。

    看着跪在地上给东林书院求情的三人,朱由校冷声说道:“世人都说‘东林势盛,众正盈朝’,朕一直不以为然,现在朕只是想解散东林书院,你等就立刻前来阻止,难道是朕错看了你们吗?”

    “东林人一直以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为己任,不敢有任何私心,还望陛下明鉴。”杨涟直言道。

    “那好朕问你,士农工商中,每年谁给国库缴得赋税最多?”朱由校问道。

    “农乃国之根本,自然缴税最多。”杨涟说道。

    “士农工商中,谁最有钱?”朱由校问道。

    “这……自然是商人。”杨涟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天下最穷的人承担了最重的赋税,最有钱的人却是少缴税,甚至不缴税,这是为什么?这是哪里来的道理?”朱由校问道。

    “这……”杨涟一下被朱由校问住了。

    “赵南星曾经说过‘士农工商,生人之本业’,这句话朕是认可的,李应升希望朕‘爱商恤民,上不妨工而下利于途’,朕也认可,但绝不是给商人免税,天下财富十之五六皆在商人之手,三十税一,如此低的税收,依然还有这么多人却是想尽办法不缴税,为这些人争辩的大多就是东林人,你以为朕不知道,许多东林人只知东林,而不知朝廷吗?”朱由校冷声说道。

    “陛下,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黄尊素刚说了一句就被朱由校打断了。

    “现在国库空虚,为什么国库空虚?你们总是在说不可与民争利,要朕节源,但节源也要开流,你们告诉朕怎么开流?”朱由校问道。

    朱由校见三人都不说话,他又说道:“朕养新军十万,每年所费就高达上百万两,养新军是贵,但是却有用,大同之战我们所有人也看到新军的厉害之处,朕如果有一百万这样的新军,别说建虏了,就算任何敌人朕都不怕,朕定可横扫六合,享万世之太平。可是养新军的钱应该从哪里来?你们告诉朕,难道一直要靠内努来支持吗?”

    “朕告诉你们,钱从哪里来?京师对商户征税以后,京师去年赋税就翻了一倍,今年朕预计最少可以翻三倍,如果全国的商人都缴税的话,那就意味着国库收入一年可以翻三倍。现在士人不缴税,商人少缴税,却只有最穷的农民在缴税,你们这是在逼着他们造反,如果明亡,百年之后定会有人说明亡在于对士人过宽,与庶民过严。你们以为朕说得有道理吗?”朱由校问道。

    “陛下,东林人中的确有部分人贪赃枉法,违背了东林当初的宗旨,但这一切绝对跟东林书院无关。”左光斗说道。

    “东林书院朕可以答应你们暂时不解散,但你们东林人必须得改,从今日起,左光斗出任陕西巡抚,黄尊素出任河北巡抚,杨涟协助你们两人,你们两人与徐光启治理的山西做一次比试,朕明年年初就要看到结果,如果你们都赢了,东林书院朕就不解散,如果你们两都输了,可见朕说的就是对的,东林书院就必须解散。”朱由校说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十五税一

    (全本小说网,。)

    “陛下,这一切似乎太过儿戏。”黄尊素说道。

    “儿戏?不,绝不是儿戏,你们东林人不是讲究求真务实、实学实用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