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260部分

大明1624-第260部分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价移民的原因之一。”

    “臣一定会牢记于心。”

    “记着这本书除了继位的皇帝之外,其余的人都不能看,更不能出乾清宫,否则的话,真的会后患无穷。”朱由校再次叮嘱道。

    “诺。”

    ……

    太子已然选出,但帝国依然还在争论国本之事,只是争论的声音相比以前已经小了许多。而自从朱慈焾当选太子之后,每日来他府邸的访客便络绎不绝。就连荷兰人、英国人等西洋人都送来了贺礼。

    而朱慈炅最后同意前往大荒东洲出任都督一职。朱慈焾则现在每日都会去皇宫,参加朝会,协助处理政事以及看那本没有名字的书。

    五月,前往大荒东洲参加军屯的士兵全部集结完毕。而朱慈炅将会随这批士兵一起前往大荒东洲。

    “炅儿,此去大荒东洲路途遥远,不如让我随你一起去,万一有什么事情,我还能帮得上你。”任贵妃泪流满面地说。

    “大荒东洲不但路途遥远,而且是蛮荒之地,母妃都已过不惑之年,如果有任何闪失,孩儿万死难辞其咎。”朱慈炅劝说道。

    “你一个人去大荒东洲,我真的不放心,而且你和太子争了这么多年,今日太子得势,我怕……”任贵妃轻声道。

    “母妃不用担心,我明白父皇让我去大荒东洲的意思,去了大荒东洲,远离帝国本土,太子才会对我彻底放心,还有现在父皇还在,太子也不会对我怎么样。”

    “可是我还是不放心。”

    “母妃,我保证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去见见你父皇吧,你父皇还有话对你说。”

    “诺。”

    ……

    朱由校现在正在乾清宫里等着朱慈炅。见朱慈炅来了,朱由校也没有废话,而是指着身后的地图说:“这里便是大荒东洲,这里是帝国目前控制的范围,这是是满洲国的地方,这里是英国人的地方,这里……”

    朱由校将整个大荒东洲的势力介绍一遍,便没有继续说话。

    “臣记住了。”朱慈炅点头道。

    朱由校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挥挥手示意朱慈炅退下。

    待朱慈炅离开之后,任贵妃才到乾清宫觐见朱由校。

    “皇上,慈炅……”

    “最是无情帝王家,他既然选择了要争太子之位这条路,那么失败的后果也就只能自己来承担。从古到今皆是如此。只要还是皇权至上,就无法改变这种局面。朕也帮不他,剩下的一切都要靠他自己。”

    “皇上的话,妾明白,妾只求您能保住慈炅的性命。”任贵妃跪倒在地哀求道。

    “此事朕已经跟慈焾说过,慈焾也发誓也一定不会伤害慈炅的性命。”朱由校宽慰道。

    “可是……”任贵妃依然不放心。

    “你先下去吧,朕保证慈炅一定不会有性命之忧的。”

    ……

    六月,瑞典对波兰宣战,同时在波兰领土上和波罗的海海域采取军事行动,以阻止俄国进入波罗的海。而俄国人与波兰的战争也进入了关键时期。

    而明军也将注意力放在大荒东洲。月底,朱慈炅随同五万军屯的士兵一起出发,前往大荒东洲。而明军控制的范围依然维持在洛基山脉以西,明军与满洲军隔着洛基山脉形成了对峙,明军现在兵力薄弱,防守有余,进攻不足。满洲军却因武器装备差距太大也无力发动攻击,现在满洲军正试图从西洋人手里购买火器。

    当朱慈炅踏上大荒东洲的土地时,时间已经到了九月份中旬。明军自从从控制区域开始征税以来,到今年粮食已经完全能自给自足了。但突然增加五万人,让粮食陡然又变得紧张起来,解决过冬的粮食问题,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王爷,我军的粮食只能维持到十二月份,现在解决粮食问题至关重要,否则的话,我军将无法渡过整个冬天。”

    “大荒东洲本王第一次来,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第一是和西洋人交易,但西洋人肯定无法提供这么多粮食给我们,他们最多只能提供一万人的口粮;第二,便是抢,在我军控制的范围之内居住着上十万本地土著百姓,但缴税的人群不过一半,而且在我军控制范围之外,居住着更多的土著百姓,如果抢的话,我军不但可以渡过冬天,而且在明年还有能力东进。”

    “抢?!”朱慈炅自幼便受儒家文化教育,在成年之后,又很少离开京师,所以对于抢这样的事情有很大的顾虑。

    “不抢的话,大军无法渡过冬天,从帝国过来的补给船最快也要到春末才能抵达大荒东洲。”

    “本王考虑一下。”

    “王爷,如果不尽快动手的话,一旦冬季来临,想出兵都无法出兵了。”

    “十天之内,本王一定会做出决定。”

    ……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八十七章 对满洲国的夏季攻势

    (全本小说网,。)

    朱慈炅终于同意了众将的提议。为了寻找到足够的粮食,五万军屯的士兵分成了五十个千人队。

    而越过育空地区往南,当地土著人口数量剧增,这说明在这片土地上是有足够的粮食的,只要耐心寻找,就一定会有收获。果然在十月底,明军便收集到了足够多的粮食。

    而朱由校也决定在中俄的停战协定结束之前,让帝国在大荒东洲的战事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到时候如果双线作战,帝国肯定无法支撑。

    “朕决定在大荒东洲再增兵两万,确保在明年发动对满洲国的攻势中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彻底控制整个印第安地区。”

    “陛下,帝国今年才派去五万军屯的士兵,而军屯需要到明年年底才会有初步的结果,如果继续增兵,军粮供应是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孙传庭道。

    “越过洛基山,便能获得足够的粮食,据说洛基山以东有数十万人口。”

    “陛下,可是大都督府计划在明年派遣两万女兵前往大荒东洲。”洪承畴道。

    “明年先派遣一万女兵,后年再派遣一万女兵到大荒东洲,控制整个印第安地区对帝国在大荒东洲的战略极为重要,如果能控制整个印第安地区的话,以后帝国便能彻底解决粮食的问题。”

    “根据线报,满洲国已经从英国人手里购买了一批火器。”陈四道。

    “英国人?告诉英国人,如果再卖火器给满洲国,帝国将视同英国对帝国宣战。帝国虽不想卷入西洋人的战争,但并不代表帝国从来不害怕战争。”朱由校冷声道。

    “诺。”

    “另外大都督府这边要准备组建一支新的海军,这支海军的责任将是捍卫帝国在大荒东洲的利益。”朱由校说。

    “组建一支新的海军需要投入数千万两银元,现在国库恐怕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洪承畴道。

    “这支海军,朕不需要一步到位,朕可以给内阁和大都督府十年的时间来筹建这支海军。如果帝国能在大荒东洲拥有一支实力强大的海军,那么帝国在大荒东洲将更有话语权。”

    “诺。”

    ……

    天启三十六年春末,帝国再次派遣两万大军前往大荒东洲。

    李定国和朱慈炅此刻也在商议对满洲国用兵之事。朱慈炅和李定国在责权上有明确的划分,朱慈炅作为都督,他负责的是屯田的事务以及大荒东洲的政事,而李定国负责的是军事。

    李定国现在的兵力不足以发动对满洲国的攻势,而他并不知道帝国又派出了两万士兵增援大荒东洲,寒冷的冬季完全切断了大荒东洲与帝国本土的联系,所以他希望朱慈炅能从军屯士兵中抽调出一万人出来协助他。毕竟参加军屯的士兵都是老兵,也是即将要退役的士兵,论战力丝毫不逊于李定国统领了士兵。

    “调动军屯士兵参战,必须要有皇上以及大都督府的军令,如果无军令调动的话,帝国将会视为谋反。李提督,你也知道本王现在的处境,如果真的被人拿住这样的把柄,后果可想而知。”朱慈炅轻声道。朱慈炅现在是谨小慎微,不敢犯一丝原则性的错误。

    李定国也明白现在朱慈炅的处境非常尴尬,但他始终却弄不明白为什么朱由校一定要将朱慈炅派到大荒东洲来,“王爷,您负责军屯之事,而军屯区域包括整个印第安地区,末将不需要王爷直接派兵援助,只需要军屯士兵帮末将守住后路,不要让满洲军断了我军的后路。”

    “你准备在何时对满洲国继续用兵?”朱慈炅问道。朱慈炅也想弄明白朱由校为什么一定要让他来大荒东洲?不违反原则地试探一下,朱慈炅还是愿意的。

    “末将准备等到夏初,现在天气依然寒冷,要越过洛基山还非常困难。”李定国回答道。

    “本王在这个月之内便会安排五千士兵去洛基山下屯田。”朱慈炅点头道。

    “谢王爷隆恩!”

    ……

    只是没等到李定国出兵,他便收到了帝国增派两万大军到大荒东洲的消息,有了这两万大军,他便不需要从朱慈炅那里借兵了。

    但就在帝国准备对满洲国用兵之时,俄国的十万大军在北线,分北、中、南三路向白俄罗斯和斯摩棱斯克地区的波军发动进攻。俄波战争的第一阶段进入了尾声。

    七月,李定国率领三万明军越过洛基山对满洲国发起了夏季攻势。满洲国为了抵挡明军的攻势,动员了六万三千人投入这场战争之中。

    满洲军的统帅是豪格的长子齐正额。此时豪格早已经病死,满洲国的大权已经落在齐正额的手里。

    两军决战的地点选在洛基山脚,而此刻满洲军也已经有了一支五千人的装备天启枪的队伍,这也是齐正额最大的依仗。

    明军的阵型背靠着洛基山,而满洲军的阵型是面对着洛基山的。

    九点十分左右,满洲军率先对明军发起了攻势。双方的火器差距骤然被拉近,让明军非常不适应,以前都是明军吊打敌人,现在敌人突然有能力反击了,这让明军有些措手不及。但好在明军在火炮上的优势明显,否则的话,明军的中军极有可能会在第一天上午就会被满洲军击溃。

    第一天的战斗明军的中军打得非常不顺,但明军的左右两翼却依仗着火器的优势不但成功地压制住了满洲军的进攻,而且还稳稳地占据了上风。

    第一天的战斗让李定国非常憋屈,这也给明军提了个醒,习惯了顺风仗的明军,在势均力敌的时候,准备得不够充分。而满洲军却看到击溃明军希望了,齐正额决定两翼以防守为主,集中力量先击溃明军的中军。

    第二天,李定国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决定利用洛基山的掩护,将右翼放置到中军的位置,而将中军绕到满洲军的后方去。

    李定国的策略非常成功,满洲军并没有意识到明军的中军已经变成昨天的右翼,而右翼实际上已经只有空架子了。当明军在下午时分突然出现在满洲军身后的时候,齐正额甚至还以为是明军的援军来了。

    被明军前后夹击的满洲军很快就丢失了自己的阵型,失去了阵型的保护,满洲军迅速溃败。明军与满洲军最关键的一场战争,最后以明军的胜利而结束。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八十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