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23部分

大明1624-第23部分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军将会在三个半月之后出征,新军将会迎来第一场检验,也是第一场真正的战争考验。”朱由校说道。

    “三个半月?!陛下难道准备将新军派往辽东?”熊廷弼问道。

    “现在的新军都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还不够建虏看的,只有训练,没有实战经验,到时候一见血脚都会发软,先拉出去练练再说。”朱由校现在也在考虑将新军派往何处,在朱由校的心中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派往西南参加对缅甸的战争,另外一个是剿匪。

    “臣会抓紧训练新军的。”熊廷弼也没有再问了,依他的判断,新军应该是被派出剿匪。毕竟现在对缅甸的作战已经基本结束了。

    “毕局正,关于燧发枪的制作,朕命你将整个流程记录在册,列为绝密文件,除了制作局的负责制作的人员可以学习之外,其他人等一律不允许参阅,违令者或者泄密者以叛国罪论处,斩立决。”朱由校冷冷地说道。

    “诺。”制造局一干人等一起回答道。

    “还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以后无论是谁,只要对目前的火器提出的改进建议切实可行,并且通过改进能得到军队认可,朕就有重赏;同时朕还要求制作局能研制出一种能用骡马拉的野外作战大炮,最好能携带着翻山越岭的,无论是谁,如果制作成功了,朕也有重赏。”朱由校说道。朱由校要建立一支机动性很强的骡马化炮队。这在18世纪才出现的骡马化炮队,朱由校准备现在就开始筹建,现在虽然各个方面的都不成熟,但朱由校准备用人命和资源来换取技术的进步。

    战争是科学技术最好的催化剂。

    “诺。”虽然朱由校说有重赏,但很多工匠都并不抱太大的希望,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但这个问题朱由校暂时没有意识到。这个时候一个普通工匠就算是改进了技术,他也不一定能得到皇上的赏赐,这是肯定的。

    ……

    冯梦龙的报社在王礼乾在帮助下,两天就办好了,只是人员的招聘的工作却是进行的非常缓慢,到大明的第一张《大明帝国报》办好,所谓的记者,冯梦龙还一个都没招到。冯梦龙要办报要招人,根本就是分身乏术,而现在这个时间,读书的人本来就不多,而读书的人大部分又都是为了功名,对于这个新鲜事物全无兴趣。

    “招募记者的事情不急,我们可以慢慢来,等将来这份报纸被大家认可之后,招募的工作就会容易许多。只是现在你的工作可能重一点。”朱由校安慰道。

    “臣明白,其实这点苦不算什么,臣就怕耽误了陛下的正事。”冯梦龙恭敬地回答道。

    “只要用心,就耽误不了。待朕先看看你这份报纸。”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报纸极其富有这个时期的特色,这个时期的报纸并不像后世那样是十六开或者是a3纸那样的,而是线订成册,简单地说就是有点像后世的杂志。(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十二章 思想管制

    (全本小说网,。)

    朱由校很认真地将整本报纸都看了一遍,然后说道:“报纸整体来说还不错,但是我们每期报纸都要突出重点,这期的重点就是要讲币制改革的事情,要有如何识别新币、新币的兑换比例以及在哪里兑换,还有要强调使用新币缴税,可以免除火耗一事,更重要的是,朕允许帝国报发表自己对新币制的看法,这点很重要。”

    “陛下,这可是议政。”冯梦龙担忧地说道。

    现在可不是所谓的民主社会,妄议朝廷可是违法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可大可小,大到杀头也是可以的。

    “《大明帝国报》是朕的口舌,当然有议政的权力,所谓的口舌,并不是简单地传达朕的旨意,而是要站在百姓的角度或者官员的角度来支持朕的旨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朕的口舌,而且朕还允许其他人投稿,只要是支持朕的,都可以刊登,并且朕还可以给稿费,哦,就是给点润笔费。”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臣明白了。”冯梦龙说道。

    “《大明帝国报》虽然是朝廷的体面,但是这报纸成本太高了,必须要降低成本,最好是一个铜元就能买一份,朕希望大多数的人都能看到或者听到这份报纸,毕竟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眼前的报纸,光纸张都值几两银子,王礼乾居然将贡品拿给了冯梦龙印报纸,看到这么奢侈的报纸,朱由校也是无语了!

    “陛下,这可能有点困难。”朱由校的要求,对冯梦龙来说实在是太高了。一个铜元指的就是新币制中的半钱铜元一个。

    “朕知道难度有点大,但要朝这个目标努力,你们可以在纸张,印刷等方面多想点办法,但朕最后要求报纸的价格绝不能超过一元铜元。”朱由校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有点理想化了,毕竟现在还没有广告这个概念,在报纸登广告似乎不太现实。

    “想想办法,一元铜元应该是没问题的。”冯梦龙点头说道。

    ……

    朱由校现在正在逐步地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明帝国报》是他的口舌,可他不希望出现一份妄议变法的报纸出来,现阶段的思想管制朱由校觉得是有必要的。

    “传骆思恭见驾。”朱由校一想到这些,他就立刻决定动用国家暴力机关来处理这些事情。

    “臣骆思恭叩见陛下。”

    “骆指挥使,《大明帝国报》即将刊印,朕要求加强对京报等民间报纸的管控,除了《大明帝国报》之外,其余的京报一律不允许妄议朝政,否则一律查封,并令各地锦衣卫严查此事。”朱由校严厉地命令道。

    “诺。”骆思恭回答道。

    “还有,每份《大明帝国报》刊印之后,帝国境内的各地的说书人一份报纸必须要在茶楼说三次,如果茶楼不执行,查封茶楼,说书人不执行,关押说书人,此令必须严格执行。”朱由校说道。

    大明不识字的人占据着绝大多数,既然大部分的百姓都看不懂报纸,那就要让百姓能听懂报纸。不能看,总会听,这样也能初步达到朱由校的目的。

    “诺。”

    ……

    张辉得到王礼乾的五万两银子之后,心中一直很忐忑,他知道王礼乾绝对是他得罪不起的大人物,这五万两银子他一直一分都不敢动。

    “张辉,我们手中的钱可只能维持三天了,如果再不动用这笔钱的话,我们可就支撑不下去了。”全元其实是一个职业骗子,是张辉在江南的时候,偶然认识的,这次实行这个计划,张辉第一个就想到了全元。全元的胆子可比张辉大多了。

    “可是送这笔钱来的公公看来来头不小,我怕我们用了到时候补不上的话,可是小命都会丢了去。”张辉郁闷地说道。

    “这个公公不但送来了这笔银子,还送来李大一个人,可是李大现在人在哪里?难道你没发现李大根本就不在乎我们做什么?李大只有我们需要他的时候他才会出现,我有个感觉这个公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保驾护航的,好让他赚上一大笔银子。”全元解释道。多年的行骗的经验,让他这个方面有优于常人的直觉,这是张辉无法比拟的。

    全元常年行骗,警觉性也不是张辉能够比拟的,也是他发现他们被人盯梢的,而且他还发现盯梢的人还是官府的人。当他警示张辉之后,只是张辉对他说一切都是暗中保护他们的,这时他已经知道在这个骗局背后应该还有一张大手,因为张辉根本没有这样的实力,只是这张大手是谁,他并不清楚。

    全元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张辉将整件事情连起来看,这时也能大概的明白了,以前无法解释的地方也能解释了。这个骗局不可能是张天师来主持的,正一教是大明的道教之首,根本不需要去做这样自毁长城的事情,除非是张天师的脑袋抽筋了。张辉现在可以断定的是有人逼着张天师这么去做的,而且这个人势力绝对远远超过正一教的,否则张天师不会这么容易就就范了。

    “那你说现在怎么办?”张辉犹豫了一会才问道。张辉现在脑子里全是问题,但是全元不是一个好的询问对象,何况张天师多次暗示他,这件事情他只管去做,其他的事情一律不要问,不要管,否则的话,谁都保不住他,更会害了正一教。

    “有了这笔银子,首先要把我们排场要摆出来,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是真的有钱,而且是很钱,花天酒地,挥金如土,接下来就是请人要在京师散布我们的消息,要让京师乃至北直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消息。”看到张辉终于动摇了,全元才得意的说道。

    “如果给我们出钱的人太多的话,我们哪里来的那么多钱给他们付利钱?”张辉问道。这个也是他一直都放不开手脚的原因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朱由校没有明说,张天师也没有明说,张辉却是一直没想通,一直也没找到解决的办法。(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十三章 金山

    (全本小说网,。)

    “这个还不简单,给我们出钱的人越多,我们就越有钱来给他们付利钱,所有的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一起出钱给我们,肯定有先后的,而付利钱的时间自然也有先后,何况我们是每个月的利钱是一钱五分,所得的钱肯定够我们支撑二三个月的。简而言之,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全元解释道。

    全元的价值这时候就完全体现出来了,自从收了王礼乾的五万两白银之后,他就恍然大悟,他瞬间就清楚地知道这个骗局的关键所在。

    张辉大概明白了全元的意思,“可是钱用完之后我们怎么办?”

    “我们两三个月之后就换个地方,只要给上面留够了钱,有人保驾护航,我们可以换个地方继续骗,天下这么大,有钱的人多了去了,每个地方待一两个月,足够我们骗好几年的了。”全元兴奋地说道。

    对于全元的提议,张辉也是想了许久,他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全元的意见,在这方面,他远远不如全元这个职业骗子,“就按你说的办。”

    “放心吧,这件事就交给我,我绝对办得让你满意。”全元拍着胸脯说道。

    全元说完,又说道:“现在我们去最好的勾栏院,去找最好的女人,吃最好的饭菜,要把排场摆足,要一掷千金。”

    ……

    陈四在新兵营的训练是很刻苦的,当然这里每个人都很刻苦,当所有的人在努力,如果其中有一个人不努力就会显得特别的另类,而新兵营决不允许这样的人存在。就连新兵营的阉人也在拼命,但阉人几乎不会和招募进来的新兵待在一起,他们互相之间似乎都有些看不起对方。

    在明朝,军队编制有很多种,显得有些混乱,例如有五五为队的,有三什为队的。朱由校首先要做的事情肯定是将军队的编制统一,他决定结合现代的军制同时结合熊廷弼的意见,将新军重新整编。

    十人为一队,设正副队长各一名,三队为一旗,设正副旗长各一名,每一百人为一连,每哨设正副正副连长各一名,每三百人为一营,设正副把总各一人,每一千人为一团,设正副千总各一人,每三千人为一旅,设正副参将各一人,每五千人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