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158部分

大明1624-第158部分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在大举修筑驰道之后才发现修筑驰道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在这个时代在山区修建驰道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云贵川三地的驰道修建,简直就是用命在换,朱由校也才明白为什么从木邦到云南府的这一条驰道十万战俘死完了还没有修通。

    现在帝国的土地持续扩展,在《大明帝国报》的宣传之下,帝国境内的百姓现在情愿背井离乡参加移民也不愿意去山区修驰道,这就导致出现了用工荒,朱由校到了朝鲜之后,想到了使用朝鲜的劳力。

    “陛下,这……”李倧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你们可以先考虑,修建驰道每年可有数十万两银元的工钱。”朱由校说道。

    “陛下,不用考虑了,为帝国效力,是朝鲜理所当然要做的事情。”一听有这么多银元,所有人都不再犹豫了。现在的朝鲜也可以说国库空虚,也需要钱,何况谁也不会嫌弃钱多了。

    “那朕有言在先,修筑驰道是非常辛苦的事情,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管理朝鲜劳工由你们自己亲自负责,朕不希望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朱由校叮嘱道。

    “这是当然,此事臣会善加处理的,保证不会给陛下增添任何麻烦。”李倧感激道。

    “待朕返回帝国之后会立刻派人来商议此事,至于工钱朕会按月支付。”朱由校说道。

    “诺。”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两百八十九章 松江府

    (全本小说网,。)

    再次不落小子、三叶学坊桥大学士的打赏!

    ……

    看到朝鲜朝廷的态度,朱由校现在已经在考虑修通从成都府到缅挝省的驰道了,只有交通便利了,才能有效地统治缅挝省,南征东吁王朝。

    “下次北伐,朕要求朝鲜国也派出军队参与,同时朝鲜国派出的军队,朕依然会按帝国军人的饷银标准提供饷银,战死者同样享受帝国的抚恤,帝国也会统一支付银元给你们。”朱由校说道。

    “谢陛下隆恩!”以前朝鲜出兵都是义务出兵的,这次不但提供俸禄还有抚恤让朝鲜人好感倍增。朱由校此举就是希望朝鲜能派出更多的军队参战。

    “不知陛下准备何时北伐?需要多少兵马?”李倧问道。

    “北伐时间并不确定,兵马当然是越多越好,但绝不可滥竽充数,朕会再送一批武器给你们,你们一定要勤家操练。”朱由校说道。收了李倧这么多礼物,朱由校决定将辽东淘汰下来的火器全部送给朝鲜。

    “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李倧说道。

    “如此甚好。”朱由校满意地说道。这次北伐后金让朱由校最心疼的不是金钱,而是人员的损失,这使得朱由校意识有必要借用他人的力量,减少自己的人员牺牲。

    ……

    1631年,天启十一年,朱由校在朝鲜渡过了新元。

    正月初三,朱由校便从仁川起航前往上海。朱由校离开之时,将李倧送来的宫女以及所有的东西全部都带走了。

    “朕在景福宫住得非常满意,在海上有诸多的不便,朕决定将景福宫的物品带走,方便在海上使用。”朱由校临走时对李倧微笑着说道。

    李倧刚开始对朱由校的这个决定还非常的高兴,朱由校能喜欢朝鲜的物品让他感到非常荣幸。待李倧送完朱由校之后,回到景福宫之时才发现景福宫像被洗劫了一样,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朱由校拿走了。

    李倧原本打算等朱由校回大明之后,搬到景福宫来住的,他也想沾沾朱由校的龙气,但看现在景福宫的惨状,他只得又无奈地回到了昌德宫。

    回大明的路上,一路都是顺风顺水的,初八便到达了上海。

    经过几年的时间,上海从一个小县已经发展成了帝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为了迎接朱由校的到来,上海港暂时严禁其他船只在上海港靠岸。虽然朱由校没有机会见证海上的繁华,但朱由校有机会见识到了这个时代上海的繁华。

    朱由校巡幸过大明的许多的城市,上海绝对是他去过的城市中最为繁华的一个城市,朱由校甚至感觉与京师也不相上下。

    朱由校没有另外修建行宫,而是住到江南富商江演的府中。现在江演极力参与大明的海贸,他不但参与了张国纪的商队,而且还组建了一支自己的商队,现在江演已经是江南一带最有名的商人之一,他在上海的府邸,也是当地最有名的园林建筑——谷阳园。

    园林布局以一泓池水为中心,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园内古木葱笼,亭台密布,朱由校也甚是喜欢这样的江南园林建筑。

    在到达上海的第二天,朱由校就接见了江南一地的官员。

    “松江府的发展让朕非常的满意,可见当年的开埠政策是正确的,接下来朕会允许帝国之内所有的海港城市开埠。”朱由微笑着校说道。

    “陛下圣明!”众官员一起高呼道。朱由校挟大胜后金的余威,使得他的决定现在无人敢反对。

    “朕决定从明年起顺天府,应天府,松江府三府由中央的直接管辖,属于中央的直辖府,与各承宣布政使司平级,三府的知府均为从二品,用银印。”朱由校说道。

    对于这个朱由校的决定,众官员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顺天府、应天府两府知府原本都是正三品,用银印,这就只提了一级还好说,但是松江府知府原本可只有正四品,这一下行政级别可就提了三级。

    “应天府从南直划出来之后,南直应该如何处理?”来宗道问道。内阁七名成员有三名此刻也已经赶到了上海。

    “南直可以分为江苏承宣布政使司以及安徽承宣布政使司。”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臣以为江苏藩司的治所可设在苏州,安徽藩司的治所可设在凤阳。”周应秋赞成道。

    “臣附议。”此时立刻就有人赞成道。

    ……

    朱由校的这个决定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至此南直这个全帝国的最大省被一分为四。

    “杨涟在此事上极有经验,朕会让督察院来协助处理此事的。”朱由校接着说道。

    听到朱由校的这个决定,在场的许多官员都倒吸了一口冷气,杨涟现在在官场上有“屠夫”的恶名,犯在他手上的官员已经是数以百计了,凡是他去的地方肯定都会引起官场的地震。

    朱由校的这句话,让接下来的聊天就有点沉闷了。

    “职方郎中李继贞上疏延绥一带连年灾荒,请求赈灾。”郭允厚说道。

    “此事不是由内阁负责的吗?”朱由校疑惑地问道。

    “为了支持北伐后金,国库这两年的积蓄已经耗空,赈灾之事迫在眉睫,臣请陛下动用彩票局的储备金以及公益金进行赈灾。”郭允厚说道。

    “彩票局的储备金不能动,如果万一兑现不了势必让彩票失去公信力,公益金之事可以召小小前来商议,待会朕带你去找小小商议此事。”朱由校说道。

    “如此甚好。”郭允厚点头说道。

    “帝国去年国库收入达到多少银元?”朱由校问道。

    “具体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预计可以达到三千五百万两银元,但可以肯定没有任何盈余,而且就今年来说,一定是会入不敷出的,光是北伐后金前后共计花费近五百万两银元。”郭允厚说道。

    “五百万两能击败后金也是值得的。”朱由校说道。朱由校在辽东说的三百万两,和郭允厚说的五百万两是没有区别的,朱由校的数据是直接花费,而郭允厚说的数据包括了战前和战后所有的开支。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两百九十章 吉林乌拉

    (全本小说网,。)

    “陛下,臣以为可以暂缓移民和修筑驰道,这两项国策每年需花费数百万两银元,一直是帝国最大的负担。”郭允厚建议道。

    “这两项国策绝不能停,它们关系到整个帝国的未来,现在虽然花费巨大,但后人肯定会因为这两项国策持续受益的。”朱由校说道。

    “陛下,冷洲刘有福总督上疏请求将帝国境内所有的囚犯全部流放至冷洲。”周应秋说道。刘有福到达冷洲之后发现他最需要的就是人,冷洲实在是太大了,他知道现在移民冷洲不太现实,他只得剑走偏锋,请求将囚犯流放到冷洲去。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朱由校问道。

    “臣以为这个建议可以考虑,虽然将这些囚犯运送到冷洲去会有所耗费,但是相比关押这些囚犯而言,反而能节省一大笔开支。”郭允厚赞成道。

    “臣附议,正如郭阁老所言,将这些囚犯流放至冷洲不但可以节省国库开支,而且还能解决冷洲移民的问题。”周应秋也赞成道。

    “那就按刘有福的意见来处理,天启十一年之前的囚犯,除死刑犯外,其余人等全部流放至冷洲,如果有愿意携带家属者均可携带家属。”朱由校说道。至于流放至冷洲之后,这些囚犯再如何处理,此事就交给冷洲的地方官员来处理。

    ……

    朱由校离开京师数月,有一大堆政务需要朱由校来处理,朱由校在松江府忙了三天才基本整理清楚。关于延绥赈灾,最后确定由帝国公益金出资进行赈灾,但实际上帝国公益金现有的资金并不足以完成此次赈灾,小小私人还捐助了十万两银元才筹足赈灾所需的资金。

    朱由校在松江府待的最后一天,便是接见松江府一地的商贾。

    “朕这次召大家前来是想听听你们关于海贸的意见。”朱由校说道。

    “陛下,这几年海贸虽然发展极快,但我们依然无法与西洋人竞争,我们商队最远只能到达巴达维亚,无法再往西前进一步,其实越往西走利润越大,可惜我们无法获得这部分利润。”江演说道。

    “是不是因为海盗的原因?”朱由校问道。

    “的确是因为海盗的原因。”江演回答道。

    “暂时帝国的势力无法投射到西洋,但帝国会在未来两三年之内会逐步放开对武装商队的控制,允许商人组建自己的武装商队。”朱由校说道。

    朱由校的这个说法,让现场顿时热闹起来。在帝国严禁私人拥有武装,现在帝国突然放开让私人拥有武装船只,一时之间,让商人显得即兴奋又担忧。

    “当然私人拥有武装商队是有要求的,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其实可以做的生意还有很多,在帝国的吕宋省和冷洲两地蕴藏了大量金、银、铜、铁等矿,朕准备放开对在这两个省的矿产开发控制,凡是这两个地方开发矿产的,均可以免税五年。”朱由校说道。

    对于朱由校的这个政策,感兴趣的商人并不多,去吕宋开矿,商人都觉得有点远,而冷洲距离帝国就更远了,开矿的难度更大。

    朱由校见商人们兴趣似乎不大,朱由校想了想,又说道:“将从南美带来金鸡纳树给朕拿来。”

    “诺。”王礼乾说道。对于金鸡纳树,这个时代大部分人还都不了解用途,在大明,除了朱由校之外,更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它的用途,所以所有的人都不理解朱由校为什么要花重金从南洋买来金鸡纳树?

    朱由校指着金鸡纳树说道:“此树是朕从南美花重金买来的,此树有一个很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