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14部分

大明1624-第14部分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国吗?在这样的环境下,将来瘟疫横行也不难理解了。周院正,你说朕说得对吗?”

    “陛下圣明,古人有云……”周健长篇大论了一番,为朱由校论证观点。

    朱由校等周健说完,他继续接着说道:“周院正言之有理,朕决定成立一个卫生局,由太医院管理,设局长一名,正九品,副局长两名,从九品,清扫人员数名。负责对京师每日的街道进行清扫和洒水,清扫人员每人每月五钱银子。而且朕准备颁发一条法令,每日的粪便严禁乱到,严禁随地大小便,违者处以五个铜钱的罚款,每日每户的粪便由卫生局统一收集,然后每日在天亮之前运出城外。”(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十五章 叶向高辞官

    (全本小说网,。)

    “诺。”周健回答道。

    “这件事情一个月之内办好。朕要求两个月之后,京师会是一个全新的京师。而且粪便是农家所必须使用的肥料,这些粪便是可以卖钱的,卖出的钱归卫生局统一支配,朕要求卫生局未来在京师修建上百所公用厕所,这些厕所的修建也将会是太医院官员京察大计的一个重要指标。”朱由校说道。

    ……

    原本要为难朱由校的大臣,听到朱由校这一系列举措之后,真的还真无法可说了。朱由校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让各位大臣认为朱由校真的是去体察民情了。

    当然就算朱由校是去体察民情,但皇帝也决不能去勾栏这样的场所,等朱由校全部说完之后,就有御史发难了。但朱由校对于这一切早有准备,他毫不在意在大殿上承认这次的确是做错了,并保证下不为例。

    这样的事情,朱由校前世做得太多,轻车熟路,反正又不会掉块肉。他也知道,就算自己承认了错误,大臣们最多也就口里谴责一下,难道会为了这个事情让他下罪己诏吗?更不可能对他喊打喊杀的,何况朱由校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已经让文官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散朝之后,叶向高主动跟朱由校申请告老还乡。这已经是叶向高二十多次乞求离职了。朱由校知道按史书记载叶向高三年多之后就会因病离世。不过现在魏忠贤倒了,东林党人并没有招到史书所说的那样的疯狂打压,叶向高应该会多挺过一段时间。

    “既然叶阁老去意已决,朕也不好多做挽留,但在离开之前,朕想问你,叶阁老觉得谁可继任首辅?”朱由校问道。

    “韩爌。”叶向高毫不犹豫地说道。

    “韩爌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朕准了,另外朕准备擢李宗延和王绍徽两人入阁。”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叶向高听到朱由校的话,立刻就明白朱由校有心制衡东林人,李宗延虽非东林人,现在是户部尚书,叶向高对李宗延入阁的意见不大,但王绍徽现在被罢官之后,一直赋闲在家,他对于王绍徽入阁还是有话要说的,“王绍徽以布衣入阁,实在是不和祖制。”

    “朕准备在两三年之内改革内阁,以内阁统领六部,新进的阁臣以后不再担任其他职务,入阁将会是从一品,未来政务之事会皆决于内阁,而王绍徽是此次必须要入阁的,他为官刚直不屈,品行清廉,原本是太仆寺少卿,这次朕一定要破格利用。”朱由校说道。

    王绍徽一直都是排挤攻击东林党的先锋,为了打击东林党,他甚至仿照《水浒传》编写了东林党的《点将录》。当然现在魏忠贤倒了,这部《点将录》应该是不会出世了。

    “圣意已决,臣无话可说。”叶向高无奈地说道。但让叶向高跟震惊的是,朱由校说的,阁臣将是从一品,政务之事决于内阁这句话,这句话包含的意思实在是太多了。他现在还来不及细想,但回去之后肯定要仔细揣摩这句话的。

    “还有朕想废除贱籍,不知叶阁老可愿帮朕?”朱由校说道。

    “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废除贱籍乃有德之事,自宣宗裁汰官妓起,皇家就有意废除贱籍,只是当时阻力太大,无法实行,现在臣愿帮陛下完成此事。”叶向高说道。

    “那有劳阁老了,今天所议之事,望阁老写成奏章。”朱由校说道。

    “诺。”

    朱由校点点头说道:“下旨加封叶阁老为太傅,赏白金百两,彩帛四件,表里大红坐蟒一件,另每月给米五石,轿夫八人,派遣行人护送叶阁老返乡。”

    “臣请辞太傅一职。”叶向高拒绝道。

    “叶阁老不用推脱,叶阁老为我大明殚精竭虑,尽忠职守,朕都是知道的。”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

    离开皇宫,叶向高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直接去了韩爌的府中。

    “皇上是否已经同意阁老的请辞?”韩爌问道。

    “已经同意,而且已经同意你出任首辅,但我今日来,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和阁老商议。”叶向高说道。

    “不知何事还需阁老亲自登门?”韩爌意识到朱由校应该是和叶向高说了什么。

    “此事非同小可,记得不可外传。”叶向高强调道,“今日皇上说道,他准备在两三年之内改革内阁,以内阁统领六部,新进的阁臣以后不再担任其他职务,入阁将会是从一品,未来政务之事会皆决于内阁。”叶向高对朱由校的这段话记得清清楚楚,一个字都没记错。

    “皇上的意思是……?”韩爌对朱由校的这段话也很震惊。

    “我也是不太明白皇上的意思,但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皇上要将对内阁放权,未来政务之事只需内阁决定即可。”叶向高轻声说道。

    “难道皇上准备裁汰司礼监?”韩爌惊讶地说道。现在内阁的权力已经跟以前宰相差不多了,但却一直受制于司礼监,如果真的裁汰司礼监,这对内阁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圣意难测,以后的内阁事情可全依仗韩阁老你了。”叶向高也只是想将这句话带给韩爌,至于其中的意思就全靠韩爌自己理解了,他毕竟马上就要离开庙堂了,他没有野心成为第二个顾宪成。

    韩爌完全陷入了沉思之中,就连叶向高离开他都不知道。

    而朱由校和叶向高谈事的时候,王礼乾就在边上侍候,刚开始内心还有些波澜,但很快他就平静下来了,自从朱由校裁撤阉人开始,他就预感到会有这么一天,魏逆的案子没有牵连到他,他对朱由校已经感恩戴德了。现在朱由校在针对内宫实行的仁政,也说明朱由校是个念旧的人,他相信朱由校一定会妥善安排内宫的这些老臣。

    ……

    当然知道这个信息的人屈指可数,反而引起更大波动的是,朝廷最近下的几道旨意。(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十六章 辽东对策

    (全本小说网,。)

    本着朱由校对勾栏的贡献,差点就成了勾栏的形象代言人,可谁都没想到,他转头就对勾栏课以重税。朝廷旨意下达的那天,帝国的整个勾栏业顿时炸锅了,这次的税真的收得太重了,规模就算小一点的勾栏,每年都要上缴近百两白银。

    勾栏的人可不敢骂朱由校,这个时代可没人权讲,骂皇帝可是十恶之一的大不敬,如果被抓到了可是要杀头的。朱由校不敢骂,可是骆思恭却是倒霉了,光荣地成为了背锅侠,被勾栏的人在背后骂惨了。

    这一条旨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整个勾栏场所都要涨价了,而且是要大幅涨价。间接的后果就是注定勾栏场所也将进入规模化产业化,以前的小场子在重税之下,要不倒闭,要不就只能偷偷摸摸地营业。

    中国人是很聪明的,这条旨意的下达的当天,就有勾栏场所在商量合并的事情。毕竟两家合成一家,就意味着一年要少缴百两白银。

    相对来说,废除贱籍的旨意在民间影响就小多了,毕竟贱籍影响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但这条旨意,却是让这一小部分人重新看到了人生的希望。要知道,在古代,贱籍的地位是很低下的,不但不能参加科举,而且很多职业都不能做,只能从事贱业,甚至都不能与普通百姓通婚。

    朱由校这条旨意,使得后来在招募新军上,招募进来了许多以前是贱籍的人,当然也有凭借军功名扬天下的。

    而在京师设立卫生局这样的事情,影响还没有出来,毕竟卫生局还在建立之中,老百姓都不知道意味着什么。

    在朝廷上影响最大就是,叶向高告老还乡,韩爌升任首铺,李宗延和王绍徽两人入阁。对于这个事情,阉党这边没人反对,而东林党这边这次也没人反对,表面上奏章是叶向高写的,皇上只是批准了叶向高的奏章,但外人看起来更像是一场交易,交易内容就是韩爌升任首铺换取王绍徽入阁。

    当然中间派有人上了几份奏章,反对王绍徽入阁,但一切都波澜不惊。

    二月底,顾秉谦的案子也已经结案,这次朱由校算是网开一面,顾秉谦被抄家,流了三千里。这次抄家,朱由校又获得了十多万两白银和一大批赃物。虽然抄顾秉谦的家这个举动被许多大臣反对,甚至包括有些东林党人都反对,但朱由校依然一意孤行将顾秉谦的家给抄了。

    朱由校作为一个现代人,根本就不在乎自己所谓的名声,文臣以前对付皇帝的那一套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作用,那怕是死谏也根本无法影响到朱由校的决定。

    比耍赖,谁怕谁?放马过来就是了。

    作为一个在现代社会混了三十多年的老油条,在享受权利上,朱由校会严格地以一个皇帝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承担义务上,朱由校会以一个无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谁让他是皇帝呢?而且还是一个脸皮厚过城墙的皇帝。这些文臣对于朱由校这样的表现也只能表示无奈,他们是不可能起来造反的。

    此时,满桂和孙承宗进京了。孙承宗在辽东回京师的路上就已经听说了朝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魏忠贤倒台,东林党却没有趁势崛起,只是勉强维持了现状,而内阁却是已经更换了两人,还多加了一人。

    “孙督师,您说皇上急着召见我等所为何事?”满桂策马赶上孙承宗的马车问道。

    “圣意岂能随意揣测,等你见到陛下自然明了。”孙承宗怒道。满桂虽是蒙古人,但忠诚勇敢,是孙承宗的爱将。满桂也十分敬重孙承宗,正是在孙承宗的手里,他才得到了重用。当然孙承宗也想不通朱由校召开他们所谓何事?

    听到孙承宗的话,满桂只得悻悻退下。

    ……

    孙承宗和满桂两人一进京,就得到了朱由校的召见。

    “吾师,辽东情况现在怎么样?”朱由校问道。

    “二月,满副总兵,尤总兵在大凌河击溃蒙古各部,彻底解除了宁远城的危险,而宁远城也即将修复,守备器械也已经建造完毕,臣此次还请陛下发饷二十四万两,确保在今年年中可以大举反击建虏。”孙承宗说道。

    “吾师,朕以为现在不是反击建虏的时机,朕希望你能帮朕先守住辽东,有吾师在,建虏不足为虑,而现在最重要的是內患,攘外必先安内,现在连年灾害,乱民四起,恐怕不等建虏进关,大明已亡于乱民之手。而且朕得上天启示,接下来的灾害会更加严重,如果不及时处理,恐会有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