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132部分

大明1624-第132部分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具体的标准由户部来制定。

    那怕现在的朱由校声势正旺,他的摊丁入亩依然招来了众多人的反对。帝国的保守派更是在《大明儒报》上长篇累牍地大肆攻击摊丁入亩。朱由校的摊丁入亩不但废除了帝国贵族的特权,更是废除了帝国读书人的一些特权。

    对于《大明儒报》的攻击,《大明帝国报》立刻予以了反击,并且举了山西和河北的例子,用事实说话,一直是《大明帝国报》最有力的武器。自实行摊丁入亩之后,河北一地的税赋比之前已经增长了两倍,而山西一地税赋增长更是达到了三倍之多。

    对于特权阶级,普通百姓虽然大多都能理解,甚至有些认为是理所当然,但是看到能废除特权阶级的特权他们还是很乐意的。

    但让朱由校没想到的是,摊丁入亩居然获得了内阁认可。自从高攀龙和林尧俞请辞之后,朱由校忙于平乱,导致现在内阁依然还只有五人。得到了内阁的支持,又借助此次大胜的余威,朱由校的摊丁入亩虽然招到了反对,但是实行得还比较顺利。户部尚书郭允厚已经在准备绘制新的鱼鳞图册了。

    内阁人选出现空缺,这是朱由校也必须解决的问题。商议完摊丁入亩之事,自然就落到内阁空缺的事情之上。

    “臣举荐杨涟入阁。”韩爌首先说道。韩爌知道杨涟极受朱由校的重视,以为让杨涟入阁朱由校一定会同意。

    “督察院左都御史之职至关重要,目前杨涟是最合适的人选。”朱由校拒绝道。

    “臣举荐周应秋入阁。”魏广微说道。

    “吏部尚书周应秋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朕准了。”朱由校点头说道。魏广微现在也是小病不断,看来很快也要告病请辞了,朱由校决定在内阁放入一个听话的人。而魏广微和周应秋的关系不错,两人理念相同,所以就主动举荐了周应秋。

    “陛下,臣以为内阁需从尚书中挑选,以后当形成定制。”王绍徽建议道。

    “王爱卿所言极是,朕也以为当从各部尚书中挑选。”朱由校赞成道。

    “除吏部尚书周应秋之外,还有户部尚书郭允厚,礼部尚书薛三省,兵部尚书高第,刑部尚书徐兆魁,工部尚书董可威五人,剩下一名内阁成员当从五人中挑选。”王绍徽说道。

    王绍徽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打击东林党人,这五人中可没有一人是东林党人。而且王绍徽最近被“鬻官”案牵连,督察院正在追查此事,他已经有心请辞了。他在临走前还不往恶心一下东林党。

    “臣以为薛三省最为合适。”韩爌再次建议道。

    “既然是韩爱卿所举荐,朕准了。”朱由校点头说道。

    “既然内阁已经补缺,那吏部尚书一职可由谁来担任?”朱由校问道。

    “臣举荐右都御史房壮丽。”黄克缵说道。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朱由校问道。房壮丽,朱由校是知道的,据说在王恭厂大爆炸中,房壮丽的轿子被摧毁,但是人没事儿,一时传为奇闻。

    “臣附议。”众人齐声说道。

    “那朕准了,那礼部尚书一职由谁来担任?”朱由校接着问道。

    “臣以为李思诚最为合适。”黄克缵第一次举荐成功,似乎尝到了甜头,他再次说道。

    黄克缵的举荐再次获得了通过,黄克缵是中间派,是东林党和阉党都想争取的人,所以他的举荐获得了两方的支持。

    只是黄克缵的举荐是成功了,但是房壮丽和李思诚两人却都请辞了,两人的请辞与举荐发生在同一天,这让黄克缵始料未及。不知道是反感朱由校的新政,还是其他的原因,这段时间请辞的官员特别多,对于这样的情况,朱由校也完全也没放到心上,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官。

    最后吏部尚书一职给了王永光,王永光也是个中间派,历史上说他廉洁勤政,忠厚正直,敢于直谏。而礼部尚书一职却是给来宗道。

    朱由校没想到的是内阁刚刚补缺完成,黄克缵就请辞了,主要是他的举荐接连不成功,有欺君的嫌疑,现在成了御史弹劾的一个重要对象,魏广微也因身体的原因请辞了,而王绍徽受到“鬻官”的牵连也请辞了。刚刚补缺的七名内阁,一下又走了三个,朱由校不得不又要补充。

    这次董可威、郭允厚、来宗道三人被召入了内阁。来宗道在历史上因七次进阶,显赫一时,在这个时空,他又做到了。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两百四十二章 切磋姿势

    (全本小说网,。)

    ps:感谢书友1190483491的月票支持

    ……

    内阁在接连调整两次之后,终于稳定了下来。韩爌依然是内阁首辅,其他六名成员分别是李起元、周应秋、薛三省、董可威、郭允厚、来宗道,其中周应秋和董可威算是阉党的成员,而东林党现在只有韩爌一人而已。

    而工部尚书一职落到崔呈秀的身上,崔呈秀在历史上是魏忠贤的“五虎”之首。户部尚书一职由毕自严出任,毕自严长于理财,甚至可以夸张地说他用他的理财知识成功地为大明续过命。而礼部尚书一职由孟绍虞出任。关于孟绍虞的记载很少,只说他在明亡之后,忧愤而死。

    只是大明朝廷的官场波动还远没有停止。三王的叛乱虽然已经平定,但是三王叛乱案却是远没有完结,现在还只有福王和肃王被擒,庆王和韩王两人正在被押往京师的路上。

    林丹汗攻破鄂尔多斯的额璘臣之后,为了与大明重归于好,派遣使臣出使大明,并将俘虏的庆王和韩王一并送给了朱由校。

    福王被押倒京师之后,郑太皇太贵妃数次要找朱由校,请求朱由校赦免福王。朱由校一直避而不见,今天朱由校刚退朝,就被郑太皇太贵妃堵住了。

    “太皇太贵妃,朕只能答应您,不杀福王,但是削爵流放是肯定的,否则的话,朕何以治理天下?”朱由校面对郑太皇太贵妃的哀求,信誓旦旦地说道。其实朱由校从来就没想过要杀掉三位藩王,而是准备将他们流放到冷洲去。

    “谢陛下不杀之恩,我还请陛下,在流放常洵时,尽量不要将他流放得太远,常洵自小就没吃过苦,我怕他受不了。”郑太皇太贵妃含着泪水请求道。

    “这次流放,朕会派遣一万大军跟随一起前往流放之地,不会有任何危险。”朱由校说道。

    “陛下为何要派一万大军随常洵一起前往流放之地?”郑太皇太贵妃诧异地问道,她问完,又马上问道,“还请陛下告知要将常洵流放到哪里?”

    “朕只能保证此次流放不会有危险,如果太皇太贵妃担心的话,您可以跟随福王一起前去。”朱由校说道。

    “谢陛下隆恩!”郑太皇太贵妃客气说道。能随福王一起走,这对郑太皇太贵妃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恩赐。

    “朕还有事,先告退了。”朱由校说完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还请陛下告知流放地在哪里?”郑太皇太贵妃想起这个重要问题还没有答案,她又追了上来问道。

    “到时候太皇太贵妃自然会知道。”朱由校边走边说道。

    ……

    张嫣远远地就看到郑太皇太贵妃堵住了朱由校。见到郑太皇太贵妃,张嫣也没有靠近,她也知道郑太皇太贵妃找朱由校是为了什么事情?待郑太皇太贵妃走了之后,张嫣才走过来问道:“皇上,太皇太贵妃还是在为福王求情吧。”

    “嗯,朕已经答应不杀福王,只是流放福王。”朱由校说道。

    “皇上,您这是准备要将四位反王全部流放到冷洲去吗?”张嫣问道。

    “你怎么知道朕要将他们全部流放到冷洲去?”朱由校反问道。

    “您以前可说过,如果以后流放,就只流放到冷洲去。”张嫣说道。

    “朕是准备将他们全部流放至冷洲,而且此次朕还打算派遣一万大军前去,甚至朕会允许军队携带家属前往。”朱由校说道。

    “皇上似乎很看中冷洲。”张嫣说道。

    “是啊,冷洲下面可全都是值钱的矿产。这是上天所赐给帝国的宝地,不取,实在是有违天道。”朱由校点头说道。

    “皇上,慧贵妃求见!”

    “让她进来吧。”朱由校说道。

    “妾叩见皇上!叩见皇后娘娘!”范慧妃恭敬地说道。

    “慧贵妃,急着见朕有何事?”朱由校问道。

    “皇上前日所说的动作,妾已经领会了。不知皇上可有时间?”范慧妃轻声地说道。

    “慧贵妃真是聪明,晚上朕去试试,哦,去看看。”朱由校笑着说道。

    “那妾先告退了,妾晚上等皇上您过来。”范慧妃说道。

    张嫣见范慧妃说了一句话就走了,她忍不住好奇地问道:“皇上,慧贵妃的话是什么意思?妾怎么听不太明白?”

    “以色娱人,终非长久之计。”朱由校还没有回答,张妍抢先说道。

    “张选侍,你这话怎么讲?”张嫣瞪了一眼张妍说道。

    “皇上不是经常挂在口里说什么姿势全解锁,听慧贵妃的话,还不就是为娱乐皇上而已,皇后您蕙质兰心,自然不会去做这等事情的。”张妍说道。

    朱由校经常不在宫中,而且随着子嗣的增加,张嫣以前定的侍寝的规矩不知不觉中就被废掉。现在朱由校去哪儿,全凭的是朱由校的兴趣,他愿意夜宿哪里就是哪里。而朱由校又经常在后宫说什么姿势全解锁,开始妃嫔都听不明白,但很快大家就领会了,范慧妃有舞蹈底子,人也很聪明,举一反三,一点就透,弄得现在朱由校经常去跟范慧妃切磋姿势。

    “张选侍,这话是你能说的吗?”张嫣斥责道。

    “妾知错了。”张妍委屈地说道。

    “皇上,当以身体为重,皇上不经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吗?皇上要中兴大明,这才刚刚开始而已,后面的路还很长。”张嫣劝说道。

    “朕明白,朕今天就在坤宁宫了。”朱由校点头说道。

    “皇上今天还是去吧,这要是传到外面去,等下不知道还会说妾善妒了。”张嫣说道。

    “不去了,朕做事只要认为是对的,就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朕希望你也如此。”朱由校说道。

    张嫣点点头说道:“妾知道了。”

    ……

    范慧妃听说朱由校留在坤宁宫不来了,她虽然十分恼火,但也不敢有任何的不满流露出来。

    “范小霜现在倒哪里了?”范慧妃大声问道。

    “禀娘娘,按行程算,应该已经进入河北藩司了,最多再有十日应该就会到京师了。”

    “派人去催催,让她加快速度。本宫等不了了。”范慧妃不满地说道。

    “诺。”

    ……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两百四十三章 流放冷洲

    (全本小说网,。)

    十一月一日,第二代大明宝钞正式发行,这次新宝钞覆盖的地点已经扩展到了整个长江以北的省份,而纸钞的印制,目前依然只有京师的制钱局可以印制,其余的制钱局依然以铸造金属货币为主。

    朱由校首先只覆盖了北方的省份,这是考虑到北方省份缺少银子流通,纸钞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而且用纸钞就可以完成以前只能用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