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119部分

大明1624-第119部分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官送给读卷官评阅。读卷官有两天的阅卷时间,为了预防作弊,读卷官的阅卷地点设在东阁,中间不得离开,只能夜宿礼部。

    而在选定一甲三名也有一套完成的程序。朱由校须到文华殿,由读卷官向皇帝汇报阅卷情况,这也是皇帝亲阅考卷,并决定一甲三名的名次的过程。读卷可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读卷官须在御前跪读,读完之后,王礼乾再将试卷放到朱由校的御案上。第一个读卷官读完之后,就轮到第二个读卷官读第二份试卷。

    前两次殿试,读完三卷之后,朱由校就没有要求再读了,但这次他听到了一个汉奸的名字,居然还是探花。朱由校毫不客气地要求再读。

    第四份试卷是管绍宁的,管绍宁朱由校是听说过的,此人长相奇丑,但是他极有民族气节,拒不剃发降清,后被清人斩了。

    “何瑞征此人夸夸其谈,难堪大用,放置到三甲末位。”朱由校冷声说道。何瑞征此人降过李自成,后又降清,朱由校一看到这样的人就气不打一处来。

    “诺。”

    “召刘若宰、曹勋、管绍宁三人来文华殿奏对。”朱由校下旨道。

    朱由校前两次都没有行召对,也就是面试,这次朱由校是想见见这三人。这三个人根据历史记载,口碑都不错。历史上史可法就是得到了刘若宰的举荐,而且据说《金瓶梅》一书最早的雏形就是来自他的手。曹勋在历史也有素有清名。

    ……

    三人来的速度非常快。刘若宰和曹勋两人还算是一表人才,只有管绍宁长得真是有点惨不忍睹。

    “朕需要一人担任开平府知府一职,可有人愿意?”朱由校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就准备将他们外放。

    朱由校这个问题的确有点冷,三人一时半会还没反应过来。朱由校见状,不耐烦地说道:“怎么没人愿意吗?”

    “臣愿意。”管绍宁躬身说道。

    “很好,先去地方历练历练。开平府刚刚平定,地域极大,但人口极少,改土归流有许多事情要做,做出成绩来。朕只论结果。”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诺。”管绍宁说道。

    “孟养、孟密两地也需要知府,你们二选一吧。”朱由校说道。

    “全凭陛下吩咐。”刘若宰和曹勋两人躬身说道。

    “刘若宰去孟密,曹勋去孟养,这两地的情况和开平府的情况差不多,朕也只看结果。”朱由校说道。

    “诺。”

    ……

    见完三人,朱由校直接就在管绍宁的试卷右上角批上了“第一甲第一名”,刘若宰为第二名,曹勋为第三名。

    朱由校御批完第一甲三卷之后,所有的试卷由内阁领收,随诣东阁将二、三甲试卷拆卷填榜。但在张榜公布之前,还要举行传胪仪式,这次皇帝是要去奉天殿接见一甲三名的。传制官唱名完毕之后,执事官捧黄榜案出,至长安左门外张挂。

    殿试发榜之后,殿试还没有结束,还有恩荣宴。恩荣宴上才有后世电视上看到的鼎甲游街。只不过这次的状元郎的长相让人不敢恭维,游街的时候,反而被刘若宰和曹勋抢走了不少的风头。

    这也是个看脸的时代!

    殿试的第五日便是皇帝赐赏,朱由校比较小气,就赐了状元的冠带朝服,其余人等就稍微赏赐了一点。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两百一十八章 血雨腥风

    (全本小说网,。)

    殿试第六日,状元要率诸进士上表谢恩。第七日便是到国子监拜先师庙,举行释菜礼。最后便是题名立碑、编制登科录、授官等。整个殿试一共有九日。至于建坊一事,被朱由校因钱钞紧缺缩减到只建状元坊,而建立进士坊一事都被废除了。

    此时锦衣卫的第一批使者携带孟养、孟密土司的家信抵达了缅挝省。相对于袁化中的温和改土归流,锦衣卫的抵达就预示着以前的温和的改土归流将会被彻底地抛弃。

    第一批来的锦衣卫的任务只是宣导要将各地土司的家眷送往京师,同时暗查土司家眷们的反应。一个月之后,孙云鹤和帕雅揽章携带朱由校的圣旨抵达了缅挝省。

    孙云鹤的到来使得缅挝省的血雨腥风拉开了序幕。孙云鹤在历史上就是魏忠贤的“五彪”之一,做事心狠手辣。田尔耕升任锦衣卫指挥使之后,孙云鹤也得到重用,此次田尔耕特派他最得力的助手来缅挝处理此事。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孙云鹤就在缅挝省杀了上万人。孙云鹤完全奉行“留地不留人”的策略,一时间,缅挝省不停出现暴乱的事情。袁化中、魏大中、甚至孙传庭都上奏弹劾孙云鹤。但都被朱由校留中不发。

    “袁抚台,你为官多年,难道还不明白圣意吗?陛下要的是土地,陛下曾言帝国的每一寸土地也不允许丢失,此地的乱民不除,何日才能出兵东吁?东吁不灭,缅挝不安。袁抚台要当好人,那恶人就只能由我来当了,待我犁过一遍之后,袁抚台的改土归流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大乱之后才有大治!”孙云鹤微笑着说道。

    “你……”袁化中被孙云鹤气得都说不出话了,过了好一会才说道,“本官一定会再次上奏的。”

    “哈哈……”孙云鹤大笑道,“袁抚台,我就在等圣旨好了,可不要等我回了京师,圣旨还没到。”

    “孙提督,本官希望你暂时能阻止孙云鹤调动军队。”袁化中现在暂时只有寄希望于孙传庭了。

    “抚台大人,孙佥事手持陛下的圣旨,末将真的无能为力。乞活军军规规定,抗旨不遵者,立斩。”孙传庭无奈地说道。

    ……

    朱由校的纵容,使得孙云鹤手段更加凶狠,投毒,放火,连坐等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仅仅半年时间,孟养、孟密两地人口就缩减了一半。缅挝的百姓谈孙云鹤色变,小儿闻之不敢夜啼。孙云鹤手持圣旨办事,袁化中根本拿他没有办法,而且现在缅挝、山西、河北三地的巡抚都已经没有了兵权。袁化中见事不可为,甚至向朱由校请辞。

    袁化中的手段太过温和,的确不适合治理缅挝省这样的地方,袁化中的请辞,朱由校毫不犹豫就同意了。缪昌期被派出接任缅挝巡抚一职。缪昌期东林后七君子之一,在五十三岁才考中进士,后与东林党人来往密切,成为东林党中的一员。在历史上,缪昌期在监狱中受尽酷刑而死,其死状在明朝两百七十年余年历史里翰林院词臣中最为惨烈。

    朱由校之所以派缪昌期前往缅挝省,他知道待缪昌期抵达缅挝省之时,孙云鹤的事情已经办得差不多了,正好让缪昌期来实施改土归流。

    果然在缪昌期抵达缅挝省的时候,孙云鹤已经启程回京师了。整个缅挝省百姓最少在表面上已经被孙云鹤杀得像羔羊一样温顺了。孟养、孟密两地的人口骤减,使得缪昌期一到缅挝省,就不得不请求从四川移民。

    孙云鹤走了,却给缪昌期留下一笔巨额的财富,这笔财富就是女人。这批女人原本是要发配到四川去的,但是孙云鹤在缅挝省所作所为,让云川两省的巡抚都不愿意配合,最后这批女人全部被留在了缅挝省。在这个男女比例已经失衡到令人发指的年代,女人的确比金银对男人更有诱惑力。这让缪昌期的移民计划实施得还算顺利。

    帕雅揽章也被孙云鹤的血腥举动给吓到了,在帕雅揽章的心中,大明帝国一直都是温文尔雅的,这是他第一次见识到大明帝国的雷霆手段。这使得孙传庭对老挝宣慰司的军队整改得到了他全力配合。帕雅揽章还亲自负责老挝宣慰司的改土归流。

    孙传庭在缅挝省组建了大明第一支十万人的山地军,军队千总及以上的官员都来源于乞活军,而军队的组成主要来源于缅挝、云南、四川三省的汉族及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了六成。提督一职由新军中成长起来的姚元军担任。

    天启八年四月十一日,南赣起义军夺天王,建号永兴元年,率众攻破安远县城,劫库放囚。巡抚洪瞻祖报闻。

    朱由校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是极其不爽的,明亡实际上就是亡于这些起义军的手里。他拼命的推行新政,就是想杜绝这类事件发生,可没想到最后还是发生了。

    “南赣贼人作乱之事,众位爱卿有什么看法?”朱由校问道。

    “南赣贼人作乱已经被巡抚洪瞻祖平息,此乃是芥藓之疾而已,不足为虑。”魏广微说道。

    “又是芥藓之疾,什么都是芥藓之疾?难道不知道芥藓之疾有时候也有要命的吗?”朱由校气愤地说道。

    “请陛下息怒,臣失语了。”魏广微没想到朱由校突然间会暴跳如雷,他跪倒在地说道。

    “起来吧!”朱由校冷声说道,“朕以为新政之事不能再拖了,尤其是削藩之事,不能再拖了。朕都主动缴税了,这些藩王到现在居然都没有一个主动缴税的,真是不知死活。”

    “陛下,臣以为此事需从长计议,此事实施不当,定会招致各地藩王的反弹,甚至可能会引起造反。”高攀龙站出来说道。

    “从长计议,又是从长计议!再计议下去,不是藩王造反,而是这天下的百姓要造反了。”朱由校气愤地说道。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两百一十九章 冲突

    (全本小说网,。)

    “陛下,南赣贼人作乱仅仅在攻占安远县城之后,就被洪抚台镇压了,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黄克缵说道。

    “此事看似事小,但却不得不让朕警惕,削藩势在必行,此事无须再议,其余新政,可以暂缓。”朱由校毋庸置疑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削藩之事需谨慎行事,切不可操之过急。”高攀龙不依不饶地说道。

    “陛下,此事一时难以分出对错,不如投票吧。”韩爌建议道。

    “这次朕不准备投票,这次朕要乾纲独断。”朱由校拒绝道。朱由校知道这次投票百分百是无法通过的。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内阁成员一起跪拜道。

    “你们是一定要跟朕作对吗?”朱由校冷声说道。削藩的命令是不可能发中旨,必须要得到内阁通过,否则的话,不但藩王甚至地方官都有可能会封还。明朝的皇权是各代王朝中受到最大限制的一代,其实在某些制度上已经接近君主立宪制。

    “陛下,臣等绝无此意,只是劝谏陛下是臣等的责任。”高攀龙说道。

    “责任?!”朱由校冷笑道,“各地藩王的情况不用朕说,你们应该比朕清楚,不知为何非要阻拦朕?”

    “陛下,削藩太过激进,臣以为应该循序渐进。陛下刚行宗室限禄法,现又削藩,各地藩王必定不肯罢休,甚至会引起天下大乱。”韩爌解释道。

    “朕等不了了,你们可不要把朕逼急了。”朱由校狠狠地说道。这次是朱由校与内阁分歧最大最严重的一次,朱由校也第一次有了解散内阁的想法。

    朱由校强硬的态度,让七位内阁成员有些诧异,双方已经到了要撕破脸的地步了。李起元见状,赶忙说道:“陛下,臣以为从古至今乱民造反的原因多种多样,绝非陛下说得这么简单,绝不是简单依靠削藩就能解决问题的。”

    “的确光靠削藩也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