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100部分

大明1624-第100部分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北多是朕的庄园,就好动一些吗?”朱由校微笑着问道。

    “陛下乃有为的明君,自然不同于各地藩王。”杨涟也笑着说道。

    “帝国现在不需要阉党,不要浙党,更不需要东林党,如果需要的话,那也只需要皇党,朕需要的是帝国上下一条心,只有这样才能渡过帝国最艰难的时刻,你明白吗?”朱由校严肃地说道。

    “臣明白。”杨涟说道。

    “杨爱卿,让你出任督察院左都御史,朕是寄予了厚望,朕希望督察院能真正还朕一个吏治清明的帝国。”朱由校说道。

    “臣绝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杨涟说道。

    “朕对你是完全相信的,朕怕的下面御史台和地方官府勾搭成奸,使得御史台失去本来的作用。”朱由校说道。

    “臣会在督察院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确保每一个人能按律办事。”杨涟保证道。

    “这条路会很长,也很难走。”朱由校感叹地说道。

    “臣知道,那怕前路荆棘满地,臣也一定会披荆斩棘,为帝国的吏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杨涟说道。

    “记住山东之事切不可心慈手软,否则新政寸步难行。如果需要朕支持,可以随时来找朕,那怕调大军进入山东,朕也要将山东之事办好。”朱由校最后叮嘱道。

    “臣领旨。”杨涟恭敬地回答道。

    ……

    而就在大地震刚发生之后没几日,定妃就生了,为朱由校生了个儿子,这个孩子后来被取名为朱慈熚,朱由校的这个儿子在原本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朱慈熚的出生,让朱由校觉得他真的改变了历史。

    皇室人丁兴旺,是帝国喜闻乐见的事情。朱由校这段时间,也就是在后宫照顾妻儿,这个时代,婴儿夭折率极高,那怕在皇室也一样,朱由校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做这件事情。

    而朱由校接连对西南用兵,使得东吁的阿那华隆胆战心惊,就在乞活军平定孟密和孟养之后,他决定遣使到大明朝贡,现在东吁势力大不如前,根本无力跟大明全面开战。

    两场大战之后,大明重新威慑整个中南半岛,老挝宣慰司的帕雅揽章也决定再次向上大明朝贡。老挝宣慰司是六慰中朝贡最勤的,和大明联系最紧密的。在嘉靖时,老挝曾经也被东吁吞并,在万历末,东吁衰落,老挝又重新来朝贡,直到1612年才彻底与大明断了联系。

    老挝宣慰司距离京师太过遥远,老挝宣慰司前几次的朝贡都只是到了云南就完成了朝贡。这次刚好孟养和孟密的土司都要去京师,帕雅揽章也请求随同一起前往京师朝贡。对于这个要求,魏大中也是同意的。朱由校接连对西南用兵就是要收复六慰,现在老挝宣慰司主动请求内附,避免大明对老挝宣慰司再次用兵,也减轻了云南一地的负担。

    七月一日,常州苏州等府遭受风灾水灾,“大风自靖江东北起,怒号振地,屋瓦横飞,合拱之木立仆,江水为之大涨,城堞楼橹颠没于惊涛巨浸中,浮尸相属。大水八日乃退。号泣而诉者数千人,庐舍漂覆者十且九,老稚死伤甚多。禾黍糜烂,民令艰难,尽剥榆皮而食,榆皮尽及野菜,野菜尽及麦叶。有丐于四方者,有赴沟壑死者,有阖户自经死者,有斩木揭竿而起者,但抚按官漠不以闻。”

    三个月之内,大明就经受了三场大灾,死伤无数,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而且开始有流民造反的消息出现。反而在京师发生的大爆炸,虽然影响是最大的,但是受到灾害却是最轻的。

    “吴爱卿,此次恐怕又要麻烦你去一趟了。”朱由校说道。朱由校知道吴有性才刚刚回到京师。

    “此事是臣的本份,臣明日便启程前往灾区。”吴有性说道。

    “京师距离灾区太远,而且此次情况比上次更严重,朕怕爱卿还未到灾区,瘟疫已经爆发。”朱由校担忧地说道。

    “臣听闻此消息之后,已经连夜派人将救灾防疫手册送往灾区了。”吴有性回答道。

    “如此甚好。”朱由校这才稍微安心。

    朱由校是知道吴有性的救灾防疫手册的,在手册上,有许多内容都是朱由校提出来的。朱由校上辈子是经历过大洪水,经历过非典的,对救灾防疫还是有点认识的。而且这些知识在吴有性这样专业的人士手中完全得到了发挥。

    朱由校此时意识到要支持吴有性建立《瘟疫学》就必须借助于工具。自从荷兰人给朱由校送来了玻璃制造工艺之后,王徵果然没有辜负朱由校期盼,不但建立起了大型玻璃作坊,而且还成功复制出了制袜机。朱由校决定去一趟作坊见见王徵。

    “陛下,这就是制袜机。”王徵首先带着朱由校参观是制袜机,对于机械制造,王徵算是这个时代的专家。

    “朕如果要大量生产这种制袜机,可以吗?”朱由校问道。其实朱由校自从引进制袜机之后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引进的制袜机好像是一个鸡肋,在实际应用中感觉用不上,真丝没有弹性,这个时候又无法生产化纤,所有的一切变得都变得索然无味了。

    “可以。这里的工匠基本上都掌握了。”王徵说道。

    “带朕去看看玻璃生产吧。”朱由校最关心的是玻璃生产。相对于制袜机,玻璃生产关系到未来帝国的科学发展和朱由校的赚钱计划。

    “诺。”

    当朱由校进入玻璃作坊之后,发现玻璃作坊已经生产了大量的产品,包括用玻璃制作的实用品和工艺品,朱由校陡然间觉得将王徵放到这里真的是屈才了。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九十三章 钦褒天学

    (全本小说网,。)

    “玻璃镜子?!这谁制造出来的?”朱由校惊讶地说道。朱由校不知道玻璃镜子其实在16世纪就已经出现了。

    “荷兰人送来的工匠制作出来的,臣要求他们将所知道的所有的产品都制作出来,这玻璃镜就是其中之一,使用的方法是锡汞齐法。”王徵回答道。

    “能不能制造大块的玻璃镜子?”朱由校问道。

    “暂时不能。”王徵说道。

    “如果有人能制造出来,朕会用一千两购买他的技术,也可以他只负责生产,朕出钱负责销售,所得利润我七他三。”朱由校说道。

    “诺,臣会通知这些工匠的。”王徵虽好奇为什么朱由校这么希望做生意,但他终于还是没有问。

    “用玻璃制作眼镜,知道吗?”朱由校问道。

    “知道,这些工匠也制作了一些。”王徵说道。

    “朕需要玻璃作坊制作出显微镜。”朱由校说道。

    “显微镜?”王徵疑惑地说道。

    “此镜能看到我们用眼睛看不到微小事物,跟放大镜的原理类似。”朱由校解释道。

    “显微镜,臣也是第一次听说,待臣去问一问工匠中可有精通此道之人?”对于放大镜,王徵是知道的,放大镜毕竟已经出现几百年了,但是显微镜他真的还是第一次听说。

    “显微镜最关键的就是镜片的研磨,做到极致可以放大数百倍。”朱由校解释道。朱由校知道再过几十年,荷兰有个叫列文虎克的商人偶尔研磨出了可以放大720倍的单镜片。

    “陛下……”这时,跟在朱由校身边的一个小太监躬身说道。

    “何事?”朱由校问道。

    “陛下,小的知道哪里有人精通研磨镜片?”小太监躬身说道。

    “谁?人现在在哪里?”朱由校高兴地问道。

    “苏州有一人,名叫孙云球,此人精通研磨镜片,在苏州一地颇有名气。”小太监回答道。

    “传旨,召孙云球即可进京。”朱由校下令道。

    果然大明到处都是人才,只是大多都被埋没了。孙云球,字文玉,又字泗滨,原籍吴江,他在这方面真的是个天才,他发明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而且还掌握了验光技术,可以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配境。

    而且孙云球发明研制了不同用途的光学镜头,只是此人名声不显于后世,才被朱由校给遗忘了。

    “如果事成,朕定有重赏。”朱由校对小太监说道。

    “谢陛下。”小太监高兴地说道。

    “朕觉得将在你放在这里实在是太屈才了,朕准备成立一家帝国机械研制局,让你出任局正一职。”朱由校说道。

    “臣惶恐,臣恐怕难以担此重任。”王徵恭敬地说道。

    “帝国之内,你是最适合的,你就不用谦虚了。”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臣领旨谢恩!”见朱由校心意已决,王徵也不再谦虚了。

    “中兴帝国,不但需要新理学,也需要科技。”朱由校说道。

    “臣明白,只是何谓新理学?”王徵疑惑地问道。

    朱由校笑笑,并没有回答王徵。

    ……

    而天主教在得到朱由校的“钦褒天学”的匾额之后,在中国的传教速度明显在加快。相应地关于排除天主教的奏章也开始增多。

    朱由校真正需要的是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而按照天主教的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很可能会再次发生“南京教案”这样的事情。朱由校决定召见中国教区的会长龙华民及其在中国有名的传教士,另外还一个人就是李之藻。

    “朕这里有些关于天主教的奏章,你们可以看看。”朱由校将要求排除天主教的奏章全部整理了出来。

    一看到这些奏章,龙华民等人脸色大变。李之藻抢先说道:“陛下,这些奏章全是无稽之谈。”

    “陛下,我等绝无颠覆大明之心……”龙华民也赶忙说道。

    “龙华民,朕知道你是反对祀孔祭祖的,甚至严禁教徒崇奉中国典礼,对吗?”朱由校打断龙华民的话说道。

    “这……”龙华民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

    朱由校没等龙华民回答,他又继续说道:“利玛窦其实做得很好,朕不知道你们为什么会突然变得如此激进?南京教案,你们天主教徒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等知错。”众人回答道。

    “朕赐予天主教‘钦褒天学’的匾额并不是让你们在帝国境内肆意妄为的,朕只需要一道口谕便可令帝国境内的天主教一夜之间尽灭。”朱由校冷声说道。

    朱由校的话语让众人噤若寒蝉,所有人都不敢说话。

    “朕对天主教有三个要求,第一,帝国教区之内的会长任命必须经过朕,朕同意才算是帝国教区的会长,否则的话,朕不会准许其踏入帝国国土一步;第二,不得以任何形式宣扬颠覆帝国统治的思想;第三,不得干涉帝国的政治。众位可听明白?”朱由校问道。

    “陛下,可是会长一职现在已经是我在担任了。”龙华民说道。

    “此事朕知道,以前的事朕不管,从你的下一任起,任命起必须由经过帝国的允许。”朱由校说道。

    “诺。”龙华民率先回答道,其他的人也跟着一起回答道。这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如果龙华民不低头,朱由校马上就会驱逐龙华民。

    “朕准备修正历法。”朱由校看了一眼在座的人,接着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