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大帝-第4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让我们故意发现?”
一旁的手下点点头,应道:“将军分析的有理。”
就着这个时候,另外一个人忽然说道:“将军快看,那人过来了!”
王鸾仔细一看,那人果然骑着马朝他们来了。
“都准备好!”王鸾对手下吩咐道。
一声令下,所有人刀剑出鞘,几个弓箭手也准备开弓搭箭。那人不紧不慢的骑着马朝王鸾等人走来,直到他走到近处,王鸾才勉强认出来人是谁。
“王将军!这几日可好?”老大说道。
王鸾没好气的答道:“呵呵,托你的福,老子的三万兵马,如今只剩下几千人!”
老大看了看四周刀剑相向的士卒,对王鸾说道:“将军,还是让你的人把家伙收起来吧!这可不是他们该有的态度。”
王鸾微微抬手示意,对老大斥责道:“不是说王世成和李昌已经死了吗!你们这都是什么狗屁消息?害得老子折损了折磨多人马!”
老大微微皱眉,问道:“倒霉的可不止你一人!事到如今,王将军难道还要怪罪我们宁王殿下不成?”
王鸾有些不屑的说道:“下官可不敢怪罪宁王殿下!”
老大微微皱眉,看着王鸾。王鸾又问道:“宁王殿下那边怎么样了?石闵死了没有?”
“石闵命大!让他多活几日。”
听到这个消息,王鸾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便说道:“也就说说,宁王殿下败了?”
“不!与西华侯府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已,怎么能说我们殿下败了?”
“哈哈哈哈哈!行了,败了就是败了!说那么多做什么?”
听了王鸾这话,老大十分不悦,斥责道:“殿下的计划原本天衣无缝,若非你没能拦住李昌,让他带着援军赶到,我们殿下早就取了石闵的项上人头!归根结底,问题就在你这里!”
王鸾冷着脸,讥讽道:“若非你们提供了假的消息,老子岂会被人伏击?你们不是正邯郸有卧底吗?人呢?怎么屁用都没有?现在倒来怪我们了!”
若是按照老大以往的脾气,此刻他非得和王鸾拼命不可,但是他不能坏了石鉴的大事,于是只能忍耐着说道:“事到如今,咱们就不必再追究是谁的责任了!殿下叫我来也不是来责怪将军的!”
“呸!”王鸾吐了一口口水,说道:“这他娘的还算是句人话!”
看到王鸾趾高气昂的模样,老大不由得握紧了拳头,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顿,但是他还是忍住了。
“既然宁王殿下败了,那殿下现在在何处?千万不要告诉我,宁王殿下做了石闵的阶下囚,你是来叫老子去救宁王的!”
“当然不是!宁王殿下好的很!”老大冷哼一声,说道:“邺城如今已经被石闵占领,殿下的意思是,我们得另寻容身之地,特派在下来寻将军,与殿下共商大事!”
“宁王殿下现在在哪里?”
“此刻应该已经和彭城的兵马汇合,离此地大约三百多里!”
“宁王殿下有没有什么建议?”
“将军在朝中人脉极广,在这个时候,殿下自然是仰仗将军您了!”
“好说!我准备带着我的这些弟兄去襄国,投靠我的义兄刘显!襄国城高池深,兵精粮足,是个好去处!”
“如此也好,那不如将军随我一同去找殿下,将这个计划与殿下好好商议一番。”
王鸾摆摆手,说道:“派去襄国的人还没回来报信,我尚且不知道我这位义兄到底是什么态度!”
“那怎么办?”老大焦急的问道。
“怎么办?当然是等消息了!”王鸾说着,转身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老大别无他法,只能下马等候消息。一直等到天黑,从襄国送信的人终于回来了。
来回两日马不停蹄的奔波,让那个人几乎丢了半条命,他将刘显的回信递给王鸾之后,便直接累瘫在地。
“将军,信上怎么说?”老大焦急的问道。
“别急,我看看再说!”王鸾一边拆信一边说道。
老大心急如焚,王鸾看了好一会儿,这才缓缓说道:“刘显答应收留我,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他这回信上,没有提到其他人!毕竟我带着弟兄们突围以后,没想着回邺城,也不知道宁王殿下那边情况如何。我义兄只说收留我们这几千人马。”
“那宁王殿下怎么办?事到如今,我们可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百零一章
(全本小说网,。)
“呵呵,你容我想想!”王鸾似笑非笑,看了老大一眼。
“王将军,如今宁王府已经和西华侯府翻脸,若是宁王殿下有个万一,石闵也不可能放过你!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度过难关!”
王鸾也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自从他领兵北上的那一刻起,他的生死便已经和宁王府牵扯不清了,事到如今,想要置身事外,自然是不可能的。
“这个道理我当然懂!我王鸾也不是那种悖主之人。”王鸾说着,站了起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说道:“天已经黑了!走吧!前面带路,去跟宁王殿下汇合!”
。。。。。。
成功夺取邺城之后,邯郸方面陆续调拨了一部分兵马抵达,协助石闵守卫邺城。于此同时,新帝被火烧死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便了整个赵国。虽然这件事的起因,宁王府占绝大多数的责任,但是终究因为石闵是汉人,所以丝毫没有出乎意料的是,新帝之死的传闻,很快就被定罪只石闵的身上,一时间,羯族人与汉人的矛盾愈演愈烈,整个中原变得风声鹤唳。
“小闵,听说了吗?昨日城中汉人和羯族人之间又发生了多次争斗,还死了十几个人!”
“大致听说了!”石闵丢下手里的石块,看着一片废墟的西华侯府,说道:“大理寺也不管管?”
“现在的邺城乱成一团,咱们虽然拿下了邺城,但是拿下个大官贵族,真没几个把咱们当回事!当年西华侯府有石虎撑着,那些人多少给些面子,如今赵国无人称帝,他们都不知道主子是谁,哪还管得了那么许多?”
“少主!您现在有何打算?”秦怀山问道。
“先生又要催我自立了吧?”
“正是!”秦怀山点点头。
石闵看了一眼秦怀山,说道:“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但是这几日我仔细想了想,此时自立,似乎早了点。”
“您若是不自立为王,如何号召这中原百姓?”
“先生的话确实有道理,但是就如您所说的,咱们现在的力量还不够,整个中原地区,大多还是掌握在羯族人的手里,我若是此刻称王,定会成为众矢之的!还是稍微缓一缓吧!”
“哎。。。。。。”秦怀山叹了口气,微微摇头。
“库里台走了吧?”石闵转头问张沐风。
“已经走了!就在今天早上!”张沐风应道。
石闵微微点头,又问道:“木都病重的消息有没有告诉他?”
“说了,但是那小子好像没什么反应!”
“这个随他去!我们已经做了我们该做的,接下来他能不能夺得首领之位,就看他自己的了!”
“为了能让这小子平安抵达加洛山,老子还给他派了几个人护送他!”李昌撑着腰在一旁说道。
石闵笑着拍了拍李昌的肩膀,说道:“还是二叔想的周到。”
“那是!你二叔打了一辈子仗,这点头脑还是有的!”李昌颇为得意的说道。
石闵笑了笑,又问道:“二叔,有没有石鉴的消息?”
“说到这个,我差点忘了告诉你!我们派出去的探马来报,石鉴似乎已经和王鸾汇合,一同去了襄国。”
“襄国?”石闵有些吃惊,问道:“当日他逃走的时候,走的是东门,沿途留下的痕迹也是朝东去了,我以为他会去彭城,怎么会是去了襄国?”
“这个并不稀奇!”秦怀山微微皱眉,说道:“听说那王鸾与刘显是结义兄弟,如今王鸾效命于石鉴,到了这个时候,王鸾自然也不可能扔下石鉴不管!至于他不去彭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彭城这个地方,不适合做他的根据地。那里无险可守,一马平川,以西华侯府的精兵强将,若是猛攻,想要拿下彭城,不是多大的难事!而襄国就不一样了!那里地势险要,城高池深,易守难攻,而且刘显那里兵精粮足,对于石鉴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去躲灾了!”
“老子真后悔,当日怎么就没要了王鸾的小命!”李昌后悔莫及。
“哎。。。。。。或许天意如此吧!”石闵叹了口气,说道:“石鉴命不该绝!我们与宁王府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已!”
张沐风在一旁说道:“将军,末将认为,不管怎么样,如今我们必须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此外,还应该囤积粮草,以备随时可能出现的战事!”
“你这句话说的没错!此事三叔昨日来信说,已经从邯郸的难民里,挑选了三万精壮入伍!如今我们的兵马,已经有十万之众!”
听到石闵这么说,众人无不乐呵呵的,但是只有秦怀山丝毫没有激动。
石闵问道:“怎么了先生?”
“少主,咱们兵马人数虽然多了,看上去是好事,但是仔细想想,咱们面临的问题也不少!”秦怀山一本正经的说道。
“我知道!想要上阵杀敌,无往不胜,这些将士必须要经历千锤百炼。”
“现在的情况是,胡人未必会给我们充足的时间去操练兵马,当然,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个问题,这三万人马的甲胄,武器,马匹,去何处寻得?据老朽在邯郸对于咱们营中府库的了解,以上所提的三点,咱们都无法解决!另外,中原随时可能爆发大战,咱们的箭矢,勉强只有十万支,就这么点,恐怕一场大战便可消耗掉,如今已经不能指望朝廷给了,什么都得靠咱们自己!”
秦怀山的话,提醒了石闵,他沉思了片刻,说道:“眼下的这个情况,咱们不能主动挑起战事,得养精蓄锐。”
“内黄安阳一带,水灾刚过,黄河的淤泥泛滥,土力肥沃,恰好这个地方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中,得抓住机会,把这个地方的农耕发展起来!这样一来,粮草问题多多少少可以得到一些缓解。”
“先生说的没错,可以把原先那几十万难民迁回内黄和安阳,也就是他们的老家。如今的邯郸人满为患,除了几万守军和几十万原来的百姓以外,还收容了几十万的难民。走在大街上,几乎连转身都嫌困难!长期以往,总归不是个办法!”
石闵微微皱眉,问道:“水灾过后,那里早已是一片废墟,就算是种地,也要重新开垦土地,百姓们没有更牛农具,总不能徒手吧?”
“咱们的手里没有,羯族人手里有!”秦怀山说道。
“找羯族人要耕牛和农具?秦先生,他们怎么可能给?”
“邯郸和邺城的羯族人有七八万户,只要咱们想取,凑足需要的农具和耕牛,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如何让他们拿出来!”石闵接过了秦怀山的话。
“公子说的是!但是老朽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