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汉末年-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潇洒飘逸。
又斗了十几个回合,董杏儿竟突然将手中软剑就地一扔,揉身向那人扑去,那人脸上始终带着笑,见董杏儿扑入怀中,他竟露出慈祥之色。
不出郭斌所料,董杏儿扑入那人怀中后,目中闪着泪光,口中叫道:“爹爹!”直到此时,郭斌方放下心来,便再次就地坐下,随即盘膝用起功来。
原来那人便是董杏儿的父亲,江湖上人称杏林圣手,以轻功与指法名动武林,以超绝的医术声震江湖的董奉。待问起他的行止,郭斌与董杏儿方知道,董奉竟一直在这士府之中。
董杏儿听了,以为乃父被士家囚禁,杏目圆睁,捡起地上的软剑便要去找王越的麻烦。
还是董奉拦住了她,只见他双手负在身后,傲然道:“若是爹爹想要走,天下间有谁能拦得住?”说着,瞥了一眼正在打坐运功的郭斌。
董杏儿拉着董奉的衣袖,蹦蹦跳跳地道:“那爹爹为何迟迟不回庐山?要呆在这破烂士府做什么?”这士府害得她见不到爹爹,原本豪华奢侈的名门高第,竟成了与乞丐容身的破庙草窠一般的破烂所在。
董奉没有答话,却是瞧着起身的郭斌,问道:“小子,想来你来之前也猜到了我的身份,你来说说,我却是为何不走?”
郭斌苦笑着道:“晚辈也是听了黄叙的话,方猜到你老人家的真正身份,至于您为何迟迟不去,想来不过慈悲二字。”
董奉奇道:“哦?慈悲?这说法倒是新鲜。”慈悲一词源自佛教,是彻头彻尾的外来语,在此时的中原尚未曾出现。
郭斌道:“晚辈曾听说,当今天下武功最强的几位高手,若说武功高低便只在锱铢之间。故此,若说是士燮老前辈幽禁了你老人家在此,晚辈是第一个不相信。只是晚辈自光和二年便着人四处打听前辈的消息,直到一个月前,得到了天南剑仙士老前辈身受重伤、竟而不治的消息。随即,便听说了前辈受士家子弟之邀,前往番禺为士老前辈疗病的事情。想来,这消息当是真的。”
董奉点点头,哼了一声。
只听郭斌继续道:“前辈为士老前辈疗伤的事情,神乎其神,早已轰动了整个番禺。晚辈一行来后,士家之中虽闭口不言此事,却实在是瞒不过人去。因此,你老人家来过番禺,当也是实情。只是王越此前曾说前辈早已离开交州北上,我们便以为你老人家真的已经离开了。直到今日里黄叙对我说起了前辈交代他的那番话,我方开始怀疑你老人家的身份。”
“既然不是被幽禁于此,那便只能是前辈在番禺尚有不得不做之事,被牵绊住了手脚。”郭斌道:“想来士家早就得了林邑国高手要北上挑衅的消息,便央求了前辈坐镇士府,以期在危急时刻出手相助,以救这满城老少。岂料那林邑国的所谓高手不争气,竟给我等打发了,自然便用不到你老人家出手了。”
顿了顿,郭斌道:“前辈此番引我来此,是要离开番禺了吗?”
听了郭斌一番话,董奉心中惊异,难得这小子说得头头是道,自己这一番行止竟被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不过看着目露崇拜之色的董杏儿,他心中的气儿还是不打一处来。按说,这也还真怨不得他。
如今世人都是重男轻女,男子可以当家立户,传承家业;可以仕宦为官,光耀门楣。而女子呢?女子养个十几年,就要嫁出去给别人家当牛做马,这还不算,还要陪送上一大笔财产做嫁妆。便是养个小猫小狗时间长了还有感情,何况是自己的女儿?因此嫁妆多是要从其出生就开始预备,还不能少了,少了的话既要受到婆家人笑话,自己过得也不舒坦。此时的法律对女子嫁妆的保护极为严格,因此经常会出现老婆去世后小舅子过来要嫁妆的事情。
而女儿嫁人之后,便不是自家人了,就连其死后都进不了自家祖坟。打个比方,若是王小姐嫁给李先生做媳妇,那她去世后是要被葬在李家祖坟之中的,墓碑上也要刻上“李王氏”。因此,在此时许多人看来,生个女儿就是不折不扣的赔钱货。
可是董奉的思想却与世人极不相同。董杏儿母亲去世得早,董奉便一个人带着她在庐山上生活,父女二人相依为命、感情极深。都说闺女是小棉袄,董奉这个做父亲的对董杏儿也极是骄纵,当真是拿在手心里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她不爱习武,他便也不加管教,可是山中蛇虫虎豹遍地皆是,一个人却又有危险,董奉便为她特意创了一套极简单易学,却偏偏又威力不小的“飞花神剑”剑法。每日里带着她观云海、赏天池风景,习武练功,好不欢畅。
如今短短一年多没见,却突然冒出郭斌这么个毛头小子来,倒似比这亲爹更亲近,这如何不让人窝火?就好像后世玩游戏一样,自从创立角色以来便又是冲会员,又是买装备,辛辛苦苦忙活了十几年,转眼就被盗号了,这找谁说理去?
因此,适才董奉将郭斌教训得极惨,却也是为了出一口胸中的恶气。至于郭斌借着这一通教训,于内劲的领悟上又上了一个台阶,却也让他暗暗惊异。董奉心想,这小子还真是个习武的材料啊!
只是打归打,却不能真的将郭斌打坏了,否则既于姑娘处没法交代,接下来的事情也颇需要费一番手脚。另外郭斌身为河朔神枪童渊的关门弟子,自己与童雄付素来交好,北枪一脉的面子还在呢,若是将他打成重伤,那不是以大欺小了么?
因此,董奉下手极有分寸,既能让郭斌受了疼,事后还一点儿也看不出来,你说这老爷子坏不坏。
第三百四十二章 交州之行(四十七)
见郭斌龇牙咧嘴,摇摇晃晃,一瘸一拐的样子,董杏儿忙上来搀住他,又不由埋怨董奉道:“爹爹你看你,斌哥哥让你打坏了可怎么办?”
这话一出,便是以董奉武功之高,亦是听得一头黑线。全本小说网https://。董杏儿自小便极是鬼灵精怪,董奉对其又很是娇惯,此时情郎被揍得这么惨,她心中自然不痛快了。在董杏儿心中,郭斌有担当,有头脑,武功好,心肠也好,更关键的是这人不但有趣,对自己还好。
当时董奉几个月不回庐山,董杏儿一人在山上,每日里虽有成群的灵猿戏耍,有大好的美景可看,却总是觉得无聊,更是不觉自苦。照说董奉经常进山采药,足迹踏遍了整个庐山的一个个山峰、峡谷,有时候更是会在突有感悟之时,在某个不知名的山涧或石洞中钻研武学。因此,对于董杏儿来说,这个经常玩消失的父亲,一个多月不见人影却也是常有的事。山中野果俯拾皆是,再加上董奉于山中自己种的一点蔬菜与那杏子交换而来的粮食,董杏儿倒也不至于饿肚子。
只是此次董奉突然不见踪迹后,竟是连续几个月没有回来,董杏儿便意识到事情不同寻常了。她忧心董奉安危,便带了火种、并拿了些干粮出门寻找董奉。可是她花了一个月时间,踏遍了整个庐山也没找到乃父踪迹,便索性下山寻父。
她虽是首次下山,却并非完全不懂人间世故,董奉闲暇之余教爱女读书,自也会说到山下情状,况且庐山附近的人家若有生病的,却也会上山拜访,董杏儿的童年生活却也并非全然与世隔绝。
只是董奉在山脚下自有一处坐馆的草庐,他会隔三差五带着董杏儿来此给人瞧病,是以众人都知道这处草庐,与山中居所的具体位置知道的人便几乎没有了,况且深山老林中野兽遍布,普通猎户便是晓得地方也轻易不敢进来。董杏儿当时自然也去这处草庐找过,可草庐中桌上落着厚厚的一层浮沉,显然是许久没有人光顾了。
就这样,她专挑人多的地方走,饿了便摘了树上的果子吃,或在河里捞几尾鲜鱼来烧烤。这样一路北上,便到了阳翟县。正是此次在阳翟县中,她恰巧遇到伏龙山庄正在城中招募流民,产生误会后与管亥动起手来,方与郭斌、关羽等人相识,并一同北上洛阳。
董奉对这个女儿虽极为宠爱,却总是个父亲。此时讲究个严父慈母,董奉便是与世人思想千差万别,却也并非是儿童教育专家,况且他也不是个能安安静静地教养女儿的人。
一位修道之人,要给人看病,又在武学上有极高的热情,在江湖上有着赫赫声名,生活哪里能清闲得了?因此,他对女儿虽疼爱万分,却总难表达得那么明白透彻。都说父亲的爱是深沉的,便是因为为人父的脸皮薄,不愿意在儿女面前表现出慈爱软弱的一面罢了。
因此,董杏儿从小到大,虽常年与灵猿嬉戏玩耍,却未曾有过真正的玩伴。
自从遇到郭斌这个只比她大了一两岁的玩伴之后,二人便形影不离。郭斌自接下伏龙山庄的担子后,天生地便担着许多人的生存重担,后来随着他的官位越来越高,这担子也越来越是沉重。要不说男人要有自己的事业呢,便是这份责任心和这份担当,便使得董杏儿被深深震撼。男人啊,不管是否有权有势,不管多么有钱,其专心致志于某项事业时最是焕发着光辉,真是那种胡天胡地,无所事事的富家公子,便是有女子因受不住荣华富贵的诱惑而沦陷,内心深处对其当也是瞧不起的吧。
后来面对唐周化身的青袍怪客袭击,郭斌奋不顾身,舍却性命也要救自己的行为,更是加深了二人的亲密感。缺失了父爱,心中又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董杏儿,此时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对郭斌有了一丝情愫。只是这丝情愫,便是两个当事人怕也并未察觉到。
郭斌毕竟是重生而来,自来到这东汉末年之后虽也受到了这个时代思想的影响,归根结底却还是那个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优秀”青年。也就是说,郭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早已形成,许多时候虽也会屈从于此时的习俗,在与亲近的人交流时,却总会不自觉地便流露出后世带来的一些看法。
董杏儿本便不谙世事,又是被从小溺爱,其父董奉在世人眼中更是一个怪人,因此她的思想也与此时的女性颇有点格格不入。郭斌与她接触时,感觉不似两千年前的古人,竟仿佛后世独立自主的女性一般。
就这样,两个说得上话又有共同语言的少男少女,便互生情愫,二人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间日益加深。在共同经历了一年多的苦难,几次出生入死后,两人虽未明言,心中却都极是清楚地知道,他们是谁都离不得谁了。
见了女儿的样子,董奉也是无奈。所谓知女莫若父,一看董杏儿的样子,便知她早已拿定了主意。况且对于郭斌他也是极看重的,否则那日初次相识时也不会与他言谈无忌。他是在林邑国高手吴栾于士府外闹事,董杏儿给小蜻蜓与徐万疗伤,方知晓她便在交州,只是当时多有不便,董奉方没有立即与她相认。
董奉混迹江湖之中,听得的消息自然极多,这一年多来颍川郭斌的事迹随着阳翟县中运行各地的行商的脚步,自然也传遍了天下。无论是江湖豪杰,还是各地豪族大户,对他大多是没口子的称颂之声。因此董奉对于郭斌也极为好奇,自古以来,江湖中还未曾出现过一个如郭斌一般黑白两道通吃,并且在黑白两道都极富威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