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锋 >

第140部分

三国之兵锋-第140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胜闻报暗惊!急召徐庶道:“魏军若依此法进军,我军坐困武关矣!军师可有计应之?”

    徐庶沉思半晌后,叹声道:“文聘真乃将才矣!将军可先令关平回军,迟则恐其粮草不继。”

    赵胜不甘道:“或可令关平大掠南乡!”

    徐庶急止之道:“不可!若如此,我军与蛮夷何异?更毁却唐公半世英名!将军身为一军主将,还请慎言!”

    赵胜讪讪道:“本将受教了,只因一时气愤,故而胡言乱语,还请军师勿怪!”

    徐庶见说,挥手道:“将军言重了!为今之计,只能亦填壕而进,与文聘正面交锋!”

    赵胜闻言,奋然起身,扬声道:“本将自随唐公,若论正面对攻,从无一败!然若文聘闻知,坚守不战,我军填壕岂非无用之功?”

    徐庶笑道:“非也,若壕沟皆平,将军两万余铁骑在手,文聘何足为虑?”

    赵胜拍案道:“本将糊涂!”言毕,即遣人传令关平回军,再令擂鼓聚将,下令明日填壕进军!

    关外文聘闻知,暗道不妙,遂请荀攸商议道:“哨探来报,赵胜亦下令填壕,若如此,难免恶战一场!我军骑兵不足,恐难取胜,公达先生可有妙计?”

    荀攸见问,略作思虑后,出言道:“此不难为也,将军只需填平数丈,供大军通过即可,再下令一军立木壕内,将未平之壕沟布设成陷坑,待赵胜来攻时,稍战即退,届时唐军铁骑皆被坑杀矣!”

    文聘然之,连称妙计,笑道:“如此一来,赵胜无能为也!待魏公击破马孟起,本将再驱大兵猛攻武关!”

    荀攸却并无笑意,沉吟道:“数日之前,信使报说,魏公已得南郑,然阳平关、箕谷等险要之地皆被赵云拒守,恐一时难以攻破,待马超大军赶至,难免一场大战!”言毕,长叹一声,接着道:“马孟起素来惜恤士卒,从不肯正面决战,然公子彰却射杀法正,马超盛怒之下,定不惜伤亡,全力血战!即便魏公胜之,尚余兵力几何?若能擒斩马超,自然天下可定,如若不能,待其败归长安后,定尽起关中、河北之兵,猛攻宛洛、河南,届时鏖战连年,恐中原再无生机矣。。。”

    文聘闻言,面色一僵,沉声道:“若果如先生所言,魏公何故攻打汉中?若挥兵襄阳,如今已得荆州矣!”

    荀攸缓缓摇头道:“若如此,赵云必然兵进上庸,与赵胜夹击南阳,敢问将军如何当之?一旦南阳失守,荆州便孤悬于外,河洛亦难保全,届时马超大起三军,孙策率众渡江,中原尽失矣!”

    文聘闻之悚然,稍作思忖后,言道:“既然如此,我军何不固守上庸?”

    荀攸再次长叹,缓声道:“将军有所不知,马孟起治下百姓已逾千万,各仓廪屯粮外溢,退伍年限已降至三十岁,且兵甲之利远超我军!若坚守,固然可保一时无虞,但马超即得汉中,必然分兵取川,假以时日,我军何异于坐以待毙!”

    文聘见说,深思之,骇然跌坐,继而拍案而起,厉声道:“本将欲强攻武关!进而攻入关中!还请先生设谋!”

    荀攸闻言苦笑,喃喃道:“将军差矣,若魏公于汉中击溃唐军,则无需将军攻打,赵胜自然舍命来攻!反之,即便将军得以兵临长安,又能如何?”

    文聘语塞,呆坐半晌后,唤亲军吩咐道:“便依公达先生之计,传令各部填壕!”言毕,再转头问荀攸道:“依先生之见,汉中之战魏公胜算几成?”

    荀攸略作沉思,言道:“魏公已逼关立寨,唐军虽精锐略胜我军,然无法大举出关,鉴于此,胜负五五之数。但无论谁胜,皆须直面蜀将张任数万大军,正因如此,魏公方决意进兵汉中!”

    文聘皱眉思之,面露了然之色,接口道:“即便唐军获胜,亦无法立足,汉中必属刘璋,有蜀兵牵制,胜却张鲁多矣!届时马超必屯大军于陇西诸地拒守,数年之内,定然无暇动兵,宛洛、河南皆稳若泰山!”

    荀攸点头道:“将军一语中的!有此数年缓冲,我军将无惧天下!”

    文聘闻言,振奋莫名,扬声道:“魏公深谋远虑,何愁马超不灭?!”言毕,即领左右亲往军前巡视。

    魏军见主将亲至,士气大振,不顾严寒,奋力掘土伐木!

    许都城,侍中少府内院,密室之中,有三人同席而坐,皆面带愤恨之色。居中者为少府耿纪,乃大将军耿弇之后。左为司直韦晃,右为从事金祎也,乃武陵太守金旋之子,汉相金日磾之后。因切齿曹操专权,欺凌天子,故欲谋诛杀之,奈何不得其便,近日闻知汉中大战,遂再起图之之心,乃聚金祎、韦晃详议。

    耿纪首先出言道:“诸位,如今操贼统大军远在汉中,许都城内只余王必所部数千兵马,此乃千载难逢之机也!纪愿即刻面见陛下,求诛王必旨意,谋夺兵权后,即出城焚烧许县粮草!届时非但宛洛操兵皆冻饿而死,操贼于汉中亦必然粮尽兵败!”

    金祎然其计,沉声道:“公言是也!入宫请旨便是。至于王必,祎自有计除之!”

    耿、韦二人大喜,忙问何计?

    金祎道:“祎与王必交厚,知其好酒色,届时只需邀入府内饮酒,擒之易如反掌!”

    韦晃闻之,慨然道:“晃愿举兵相应!”

    三人又密谋良久,方才散去。

    次日,耿纪入宫面见天子,言称春寒将至,少府特制裘袍一件,并请天子试穿是否合身。言语时,却频频以目视左右近侍。

    天子会意,便令耿纪入偏殿随侍,左右宦官随行。略微试穿后,佯作大怒!一把扯下,喝令将出焚之!

    耿纪见状,忙顺势跪下,膝行向前,恳请天子息怒!

    天子见左右宦官步出偏殿,即低声问道:“卿家所为何事?”

    耿纪见问,贴身取出诏书,双手呈上,急声禀告道:“如今操贼远在汉中,臣欲诛除王必,接管御林军,如今万事俱备,还请陛下降旨!”

    天子闻奏失惊,本欲不准,忽忆起往日种种,虽身为至尊,却言行皆不由己!不由怒火大炽!遂取私玺印之,交予耿纪,执握其手,垂泪道:“若事不可为,卿可善保己身,勿以朕为念!”

    耿纪闻之,叩首流血,扯发一缕,正欲立誓,忽闻殿外脚步甚急,忙贴身隐匿圣旨,复又叩首求恳!

    天子假作余怒未消,一脚踹翻耿纪,转身拂袖而去!

    耿纪伏地大哭,扯住宦官,叩首道:“纪不明圣意,触怒天颜,还望二位黄门善言求告!”言毕,即奉上银钱。

    二人互视一眼,收好银钱后,阴阳怪气道:“耿少府宽心,咱家等定尽全力为少府美言!”

    耿纪千恩万谢,躬身辞出,径奔回府。

    两日后,诸事筹划已定,由金祎出面邀王必过府饮宴,同时耿纪赍圣旨前往御林军大营接收兵权,韦晃统千余兵丁随行。

    是日酉时许,王必收拾停当,正欲赴宴,忽报公子彰已入城。

    王必闻报,急取披挂,领众将出迎。

    原来曹彰、贾诩自离汉中,一路疾行,只二十日便赶至宛县。南阳太守李通设宴相待,并请二人歇息一晚,明日再赴许都不迟。曹彰欲从之,贾诩却道:“魏公不日将决战马超,若此时许都不稳,大事休矣!”李通然其言,遂调集精锐三千随行。曹彰称谢后,略用酒饭,便令大军起行。渡淯水,经阳人,直趋颍川,抵达许都时,已近酉时。。。

    王必将曹彰等迎入大营,传令摆宴,忽忆起金祎相邀之事,便唤亲军吩咐道:“去,前往金使君府上,如实相告,请其勿怪,改日本将设宴回请!”

    亲军领命,转身欲出。

    忽被贾诩唤住,谓王必道:“诩等并无公事,暂借将军大营歇息而已,且连日劳累,恐不宜饮酒,既将军有约,还请自便。”

    王必见说,连声道:“先生差矣!本将乃魏公家臣,如今公子驾到,敢不相陪?至于金祎,乃本将故交,并无大碍!”言毕,即邀众人入座。

    未曾安席,忽闻帐外一片嘈杂,片刻后,亲军飞报,言道少府耿纪入营宣旨!司直韦晃统兵随行!

    王必闻报,不由愕然,讶异道:“本将奉魏公令,镇守京畿,陛下怎会令耿纪前来宣旨?”

    忽贾诩变色,急声道:“此必矫诏!”

    曹彰闻之,即领帐内亲军十余人,扶剑出帐,厉声大喝道:“何人作死?胆敢假传圣旨?!”王必亦领数十亲卫紧随其后。

    耿纪骤见王必,大惊!心知不妙,然箭在弦上,遂强摄心神,擎旨朗声道:“圣旨在此,王必跪接!”

    王必无奈,即引众将下拜,正欲叩首,忽闻贾诩道:“且慢!既有圣旨,为何不见黄门?”

    耿纪厉声道:“此乃陛下密旨!何须黄门?!贾大夫意欲抗旨乎?”言毕,即喝令左右拿下!

    曹彰遽然掣剑,挡于贾诩身前,大喝道:“既无黄门,便系矫诏!”

    耿纪见此,先以目视韦晃,继而扬声道:“抗旨不尊,当诛九族!众将切勿自误!”

    话音一落,韦晃即喝令甲士上前,欲擒曹彰、贾诩!

    曹彰勃然大怒!挺剑立斩数人!乃厉声喝道:“耿纪谋反,其罪当诛!”

    王必回过神来,亦怒!遂大呼传令,紧闭营门,擒拿耿纪!

    耿纪、韦晃见势不妙,急令随行百余甲士围住一干人等,格杀勿论!

    曹彰暴怒,仗剑当先,所向披靡!王必亦领众将及亲军一拥而上。。。

    少时,尘埃落定,耿纪、韦晃双双被擒。

    贾诩上前拾起圣旨,览毕,后怕不已,递于曹彰后,谓王必道:“若将军前往金祎府上赴宴,其后果。。。”

    王必闻说悚然,继而脸色铁青,拱手谓曹彰道:“金祎谋反,待末将亲往擒之,营内之事,公子自行定夺!”

    次日,王必收耿纪、韦晃、金祎三族丁口二百余人,皆斩于市!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34章 阳平关两军对峙

    (全本小说网,。)

    成都,州牧府,刘璋据案高坐,闭目不语。堂下文武分列,先是低声谈论,或为言语不和,继而争执不下。

    文官中一人出列,拱手道:“使君,如今唐、魏争锋汉中,必为两败俱伤之局!此乃天赐之良机也!使君应速调大军前往剑阁,以取汉中!”

    众视其人,乃主簿黄权也,闻其言,中郎将吴懿、护军李严、从事王累等皆出列附议。

    刘璋闻之,不置可否,仍不言语。

    忽又一人出列道:“曹公统大军二十万,占据南郑,且已立寨阳平关前!虽唐将赵云凭关拒守,马超大军亦不日将至,但兵力远逊曹公,何言两败俱伤?又如何进取汉中?”

    刘璋视其人,乃议郎庞羲也,其女乃长子刘循之妻,闻其言,问之道:“诚如公言,如何应对?”

    庞羲道:“先调重兵拒守广元、巴西,即便曹公有入川之意,亦不敢轻动。再遣使结好马超,使其倾力攻打汉中,如此一来,益州稳若泰山矣!”

    话音一落,黄权即反驳道:“若魏军胜,岂会自剑阁进兵?若其出阳平关,经略阳,过阴平,自沓中进兵涪城,如之奈何?然若我军全取汉中,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