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草根皇帝-第4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武贤说要用战马背负三十日粮草远袭千里,这是什么概念?老会计赵充国帮他算了算:一人一马所用之三十日粮草,也就是72公斤米和240公斤麦子,再加上衣装兵器等其他辎重,估计有三百五十公斤不算多吧,最后再加上人的重量那就是四百公斤。
这负担是有多重?又会有多少战马在途中累死?好,就算这些战马能顺利抵达,但速度肯定快不了,等你慢腾腾追到人老家,人早躲到山沟子里跟你打游击了,哪还能扬短避长、傻乎乎的跟你在平原上打骑兵战?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羌人可是山地游击战的老祖宗,又以逸待劳,兼地形熟悉,我军疲兵再战,必有伤危之忧。此为夷狄所笑,是我汉家千载也洗刷不掉的屈辱。
其次,匈奴一直对河西虎视眈眈,且跟西羌早有预谋,如果将骑兵都派到青海打羌人去,那么匈奴必趁虚而入,占据要塞,切断张掖酒泉等郡通往西域的道路,如此则汉军首尾难顾,是赔掉夫人又折兵了。
还有,最先叛乱的羌人是先零部落,其他部落都是被他们威逼利诱的。所以赵充国认为,我军还是必须坚决执行“首恶必究,胁从不问”的政策,赦免亲汉的羌人部落之罪,集中力量先灭掉先零,杀鸡给猴看,让猴子们可以悔过向善。然后再选一个通晓边事的良吏对其善加抚慰,这才是全师保胜安边之良策。
皇帝看完赵充国的奏书,什么话也没说,直接发下去给群臣们看,叫大家讨论讨论,研究研究。
大家讨论研究了一番,一致认为:赵充国有些“依老卖老”了,总以为自己最正确,别人都不正确。这种态度不好。如今先零兵势如此强大,都是因为罕、幵等其他部落在助纣为虐,如果我们不打“胁从”,以剪其羽翼、灭其气焰,“首恶”又怎么可能乖乖授首呢?
先弱后强,避实击虚,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军事准则。赵充国白白打了几十年仗,竟然连这都不懂,还要逗留不进,劳师糜饷,祸国害民,这是国宝吗?活宝还差不多!
朝中一面倒的支持辛武贤反对赵充国,那皇帝自然也没啥好说的。于是,他立刻下诏提拔了两个人去贯彻执行朝廷的决议,协助赵充国早日平叛。
第一个人,自然就是始作俑者酒泉太守辛武贤,皇帝提拔他做破羌将军,指挥一路兵马单独行动,俨然已与赵充国平起平坐了。
第二个人也是我们的老熟人,许延寿既是皇后许平君的叔叔,又先后参与过常惠、刘病已的两次远征。皇帝铲除霍氏后,因功让他做了侍中光禄大夫,后又封乐成侯,对其宠信之极,现在又提拔他做个强弩将军。
你看看这两个人,一个是做梦都想封侯的将领,一个皇帝亲信外戚,一个比一个不好管,一个比一个让人头大。这不是助赵充国早日平叛,这简直就是在给赵充国添乱!
但是最让赵充国头大心乱的还不是这两个人,而是皇帝回复给他的一道诏书。这道诏书的措辞非常严厉,与刘病已平日对待赵充国那谦恭和气的态度简直天壤之别,这要是换个胆小的人早就吓死了,但赵充国只是面色平静的看完,然后转手就给了旁边的董通年。董通年一看诏书,立刻脸色大变。
诏书中先说了一句客套话,言:“皇帝问后将军,甚苦曝露。”然后突地话锋一转,质问赵充国,说将军你知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就因为要支撑前线你打仗,后方的粮价已经由去年的一石五钱,涨到了现在的一百多钱,足足二十多倍!
咱们好不容易去年大丰收,粮价降到大汉开国以来最低值(“文景之治”时也不过十余钱),多好的局面,全被该死的羌人给毁了!你现在还想拖,拖到冬天再来打,等冬天的时候羌人早收好麦子躲进山里了。到时他们粮草充足坚守不出,我军却要天寒地冻的去攻打他们,这到底对谁更有利?你就知道拖泥带水,却不知道花国家的钱心疼。小小的羌贼,还要花数年的时间去平定!好哇你这个将军,当的可真是轻松快活!
皇帝骂的倒确实有道理,他也有他的难处。据后世贾捐之(贾谊曾孙)言,平羌之战,前后不到一年,兵出不逾千里,竟费钱四十多亿,相当于帝国一年所征之赋税!搞得大司农最后实在拿不出钱,只好奏请从皇帝的小金库中取“少府禁钱”来抵用军费。可见打仗是个多么花钱的东西。关键关陇至河西一路崇山峻岭,交通不便,转运费用太大。
骂完赵充国后,皇帝诏书中接着又下达了新的作战方案:让破羌将军辛武贤等人率领一万两千余骑,带上三十天的粮草,从酒泉出发,向南八百里到达鲜水北岸,于七月二十二日对羌人罕部发动进攻。将军你必须立刻准备出发,引兵向西推进一千二百里也到达鲜水,与辛武贤等人两面夹击,大破羌人,不得有误!同时晓谕士卒,阵却敌者,赐钱十万。
诏书最后皇帝又用非常坚决的口气说道:“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金星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将军急行装,因天时,诛不义,万无一失,勿复有疑!”(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九十三章 陈兵利害
(全本小说网,。)
刘病已不愧是有”真材实学“,”知识渊博“的皇帝,在这篇诏书中,他从经济民生、天时气候、星相占卜三个方面把赵充国的方案批了个”体无完肤“,整篇诏书的言辞犀利如刀剑,看的董通年是“心惊肉跳“,“战战惊惊”,他抬起头来,畏畏缩缩的看着赵充国,说将军要不我们就妥协了吧,就按陛下的指示干得了!
可赵充国沉思良久,没有同意,他觉得自己不能妥协!还记得以前提过的车师之议么,那一次他到最后都没能坚持己见,那一则是为了文武大臣间的团结,二则是因为赵充国也要尊重皇帝的意见。
可是这一次的情况不同,赵充国兵权在手,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将军自可便宜行事!当年周亚夫不就抗命了吗?我赵充国也要抗命一次!
客观来说,赵充国的“实事求是”是难能可贵的,否则大汉西北的形势危矣!
当然,抗命也要讲究策略,周亚夫就是不讲策略最后吃了大亏。赵充国吸取了他的教训,他有两个策略,一个策略是拖,另一个策略是辩,因为真理越辩越明,刘病已并非不通情理之人,只是一时没有明白过来,只要上书谢罪陈明利害,皇帝最后一定会支持自己的,赵充国有信心。
在这道著名的上书中,赵充国用他的毕生才学与实地考察,给远在长安、“纸上谈兵”、“因循守旧“、片面短视的朝堂夫子们,好好上了堂古文写作课与军事理论课。
其文条理明备,线索清晰,分析深刻,干练通达,史称《上书谢罪因陈兵利害》,为后人士大夫为官者必读范本,后世的苏东坡与曾国藩甚至说要学古文,赵充国的奏章为必读之篇,可见其价值。这里我就不引全篇了,诸位有兴趣可以自己搜来看。这里只述及大意。
首先,赵充国不忙着辩解,而是给刘病已戴了顶高帽子,说他前次遣使(义渠安国)至羌人罕部对其加以抚慰,此恩泽甚厚,非臣下所能及。臣正是佩服陛下盛德无量、妙计无穷,所以才在羌人部落中大力宣扬天子的盛德与英明,以此来分化瓦解西羌联盟。
接着,赵充国话锋一转,开始分析敌人的情势:如今羌人的“首恶”先零部落只有九千人,但如果加上罕、幵二部的“胁从”则有两万余精兵。如果我们先打“胁从”,那么“首恶”害怕“胁从”向我们投降,必引兵前来救援,那么原本与先零”同床异梦“、且有旧怨的罕、幵二部心怀感恩,必然反与先零结成更加紧密的联盟。
以此联盟两万多的精兵再去胁迫其他西羌小部落,那么我们要对付的羌人就会越来越多,最终不可收拾。如此平羌便不是一两年的问题了,恐怕”劳民伤财“、兵连祸结十数年也难搞定。所以,必须先打“首恶”先零,此兵法所谓“上兵伐交。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也。”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分析完敌人的情势后,赵充国又开始分析汉军,重申河西汉军万万不可轻动:如今酒泉和敦煌两郡的兵马甚少,正是兵法所谓“攻不足者守有余”。他们就该守在那里”以逸待劳“,而不是劳师远袭去主动进攻敌人,因为兵法又说:“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也。”善战者要会调动敌人,而不要让敌人调动自己。
分析完敌我两方的情势后,赵充国又表忠心、明决心道:“臣得蒙天子厚恩,父子俱为显列。臣位至上卿,爵为列侯,犬马之齿七十六,为明诏填沟壑,死骨不朽,无所顾念,但为国家计也。”最后又表示,如今羌虏马肥,粮食方饶,实在不宜进攻。最好还是等到冬天再去打先零,如果搞定先零,罕、幵二部还不归降,那就等到来年初春,再去收拾他们。这样既合用兵之道,又合用兵之时,善之善也,望陛下裁察。
最终,刘病已又部分同意了赵充国的建议,决定河西的兵暂时不发了,而且也先打先零部落,但要立即打,不能拖到冬天,因为他是皇帝,还要为国计民生多方面考虑。
赵充国发出奏书的时间是六月二十八日,皇帝收到奏书并下诏批复的时间是七月六日,长安与金城远隔一千四百五十里,往返就是两千九百里,再加上群臣商量还有皇帝下诏等所有时间,一整套下来竟然仅仅花了七天,由此可见汉朝人驿传之速、行政效率之高。
《汉旧仪》有云:“驿三骑行,日夜千里为程。”以当年之硬件条件,比于现代化之今日,其效率若此,今人汗颜矣。
赵充国收到诏书后,细致的考虑了一下,觉得自己也该理解皇帝的难处。如今汉军之存粮毕竟已不多,靠关东转运耗费巨大。皇帝因此迫切的想结束这一战。既然这样那不如就先试一试,或许不能取得完胜,但至少也能震慑敌胆,将局势稍微缓和一些,完了再从容想办法,让羌人彻底臣服,永绝后患。
于是赵充国带上西部都尉府所有骑兵,向先零发动了突然进攻。
兵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也”。汉军多日坚守,好吃好喝,士气正在无从发泄,今得一战,自然勇不可挡。而先零人之前见汉军按兵不动,早已放松了警惕,一旦望见赵充国大军压来,毫无防备之下顿时”魂飞魄散“、士气崩溃,纷纷”丢盔弃甲“欲南渡湟水逃回青海。
好在时值盛夏,河水尚浅,不过及胸口,故虽河水湍急,但只要水性稍好些,且撤退的再有组织性些,全师保渡问题不大,他们依旧可以”卷土重来“。
可赵充国似乎一点不着急,只率兵在后慢腾腾的追赶。
他不急,有人急。将士们立功心切,好不容易打了胜仗还不赶紧追,这不犯傻嘛!
这时赵充国又说了一段经典的话:“此穷寇,不可迫。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
这句话可厉害了,大家平常总说“穷寇勿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