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草根皇帝-第3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裁军的一开始,各种灾难就向刘病已扑面而来……
屯垦戍边在长久以来,一直是汉帝国巩固河西走廊,这条战略通道与经略西域的重中之重。
早在张骞出使西域时,孝武皇帝就已经意识到河西走廊的军事与经济价值,要确保走廊的安全,首要目标是实现军事移民。
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大汉帝国随即启动了屯垦移民。设置河西四郡后,陆续征调前往河西走廊屯田的官兵高达18万人。大批部队沿着河西走廊布防,他们“无事则耕,有事则战”,确保这条战略通道的稳定通畅。
按照汉家制度,天下男子自23岁起至56岁都要服兵役。一般成年兵丁一生服役两年:
第一年在本郡当正卒。按照特长与兵源地,分别编入步兵、骑士、水兵、车兵等军种。
第二年或到边郡作戍卒,或到京师作保卫宫殿,皇陵,宗庙的卫士。
在战事吃紧的西北边疆,边地郡县的制度是正卒、戍卒合一,连续戍边两年。有时由于兵员不足或者战火连年,军人延期戍边的事情多有发生。在两年的服役期过后,按照汉家制度,这些人还要随时响应征调。(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六十九章 狂野西部
(全本小说网,。)
屯田的战士来自全国二十五个郡国,占汉代行政区的四分之一。除去河西本地的士卒,来自内地的戍卒中,又以汝南,淮阳郡的兵源居多。在兵种方面,戍卒的主体是骑士,燧卒和田卒:
燧卒的工作最为繁重。他们要守望烽燧,时刻监视敌军动态。一般提到的戍卒就是他们。
为了缓解军粮紧张的局势,汉朝还从农业发达的内地郡县,征调了大量的屯田军……田卒。这些人平时从事修建农舍,开渠打井,维修防御工事的工作。到了战时,接到信号就要进入坞堡亭障,参与防御作战。
作为边疆作战主力的骑士地位最高,是从正卒中选出的精锐。汉军中的骑士和西欧中世纪的贵族有所不同,他们不是贵族,但其身份和待遇明显高于普通士兵。骑士不仅需要财力充足,而且有时需要马术娴熟。甚至在官马不足时,能自带马匹从军。
有的骑士会自带私从者作为仆役。最重要的是,正卒需要健壮捷急、超凡绝伦等才能,才有资格成为骑士。很多骑士是河西塞北的本地人。
除了以上三类兵种,戍卒中还包括各种勤务兵,工程兵和渠卒负责兴建水利:
河渠卒兴建水利工程。守榖卒负责保卫粮仓。望城卒负责守望城墙。除道卒负责卫生。养卒负责炊事等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各种坞堡燧寨里具备基本的生活物资,如水、药箱、炊具、燃料等等。
大规模屯垦戍边很快得到了报偿。渐渐地,在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上,环绕着绿洲出现了村庄,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垦出来,人工灌溉系统出现了。
河西走廊率先成为新兴的农业区,中原发达的农业技术发挥着积极作用,从中原来的士兵将祁连山两侧的绿洲打理得欣欣向荣、井井有条。
到刘病已执政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已是“人民炽盛,牛马布野”,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有效地支援了,从这里出发的中原王朝的部队。
此时的大汉帝国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沿着祁连山向西北发展的格局业已形成,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正式开通。
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政策是奏效的。汉帝国通过包括和亲、屯田、派驻官吏、经济馈赠、军事打击、以夷制夷等组合策略,正在赢得掌控西域的主动权。
中原的人们可以安心发展生产,南方的丝绸特产也有了输往域外的机会,丝绸贸易渐渐兴隆,漂亮华丽的丝绸汇集到洛阳,又从那里出发,沿着河西走廊输送到广袤的西域。
虽然屯垦戍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刘病已这一裁撤,使得矛盾浮现出来:
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闹饷。虽然戍边的地区土地普通比较肥沃,但为了充实边疆人口,推动边地开发,汉朝鼓励战士们把妻子家属带到边境,并给家属配发一定的给养口粮。这些带着家属长期戍边,以边塞为家、长期戍边的战士甚至有了一些职业军人的苗头。
为了解决没有家室的士兵的生理需要,当地也有不那么光彩的娱乐方式。比如浚稽山之战中,被李陵从军车中搜出来被斩的女子,可能就是被罚为军妓的刑徒家属。
这样一来,戍军吏卒、随军家属的经济压力很大。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时比较困难,加之河西四郡地处偏远,运输供给不便,致使军兵粮饷不能及时到位。吏卒薪俸不能按时发放,俸禄每月一发应为常制,但是常被拖欠两三个月,有的长达八九个月甚至两年之久。这也导致了边郡困乏,父子共犬羊之裘,食草莱之实,常恐不能自存。
汉代的河西走廊,实际上类似于后世好莱坞大片里的狂野西部,治安状况并不乐观。由于地形复杂,法外之徒容易藏匿。而且华夷杂处,本地人沾染胡气,民风彪悍,勇武好斗。一些羌人与匈奴人,也是降而复叛。因为地广人稀,治安力量有限,内地的游侠,杀人犯多选择藏匿于此。或者遁入戎狄,或者聚啸为盗。
汉律明文规定有的刑罚,可以用钱赎买或者用戍边抵罪,所以很多有人命在身者,被大量发到边境。这些戍边者本来就是“心狠手辣”之人,再加上汉代民间尚武、收藏兵器的风气盛行,所以军民间械斗伤亡在当时是家常便饭。一些因畏惧军法惩戒或不堪重负、压力甚大的士卒,也会裹挟武器财产出逃,成为乱军盗贼。
所以西部边陲不仅是对外最前沿,更是国内治安的最后界线。更何况,此地离中原几千里之遥,一旦中原有变,远在西域的汉人聚落就成了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解散部队容易,但退伍的大兵要怎么处理?大汉的国力从孝武皇帝朝的顶峰下滑,目前还在恢复,一下不可能安排这么多人,况且不是所有的兵都能“精忠报国”、“自食其力”的。
刘病已搞的军队裁撤,可是触及到了切身利益的,那些御敌无术、扰民有方的痞子就开始不淡定了,牵连着那些对军队有感情、又没啥手艺可以回家谋生的也不淡定了,底下的人都起来闹事,搞得边境上的郡守们也不淡定了,怨气四起,——真是皇帝动动嘴,底下的人跑断腿啊,您这不是给我们添麻烦么!
各种抱怨的文书,都传到了车骑将军张安世那里。老实说张安世也有些不淡定了,他再怎么说也是新任的军委头号人物,一直保持中立,做个“好好先生”,皇帝陛下事前连个招呼都不打,突然就被削了兵权,换了谁也不会乐意呢?
偏巧这时,有居心叵测的人给张安世写了一份密信,那意思就是让他小心“兔死狐悲”、“唇亡齿寒”,搞得张安世心神不宁。于是他称病回家,非暴力不合作。
这封信其实是出自霍氏集团之手,王家、许家的神奇崛起,不但令满朝文武感到“不可思议”,更让一向骄纵跋扈、“唯我独尊”的霍家气得跳脚。霍家现在危机重重,却没有一个救世主。(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七十章 陛下的时代
(全本小说网,。)
霍家所有人当中,数霍禹辈份最大,官职最高,能量也应该是最强的。但是他也什么没办法,只能采取消极反抗的招数,称病不去上朝。
霍禹原来的长史,现任太中大夫任宣,听说霍禹病了,上门探望。他问霍禹:“您得的什么病?“霍禹告诉他:“俺得的是心病,除了皇帝,谁的药都不管用。“任宣一听,不禁笑了起来。说道:“你呀,还是放宽心点。“
霍禹满腹牢骚,不禁一下子全抖了出来。他滔滔不绝地说道:“你叫我怎么放宽心?如果不是我父亲,陛下会有今天这位置吗?现在好了,人一阔就变脸,把我霍家的人全调往外郡,许家和史家子弟全安插到中央来。这摆明不是想搞我们霍家吗?如果让你碰上这事,你就能安得下心来?”
任宣叹息一声,说道:“霍兄,别怨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啊。过去,那是霍大将军的时代,想杀谁就杀谁,想让谁发达,就让谁发达。现在,是陛下的时代,人家想挪谁,想安插谁,不也挺正常的吗?你就认了吧。”
任宣这一番话,犹如一盆冷水从头上淋下来,霍禹一下子清醒了许多。好花不常开,好事不会总光临着你一个人。霍光走了,霍家就是过气家族了。在这个实力决定生存状态的发展长河中,任何伟大的势力,都会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霍家像那曾经盛开的一朵鲜花,注定于风中凋零。
霍禹连忙问道:“现在皇帝下诏书,要裁减我手里的军队,您可有主意教我。”
“君侯吩咐,敢不从命!”任宣脸上露出一个诡异的微笑,从杯里掏出来竹简一封:“君侯请看!我这里有写好书信,素闻君侯与张将军(张安世)家结为姻亲,君侯可将此信传递与张将军,他必有所动作!”
霍禹本来将信将疑,可是接过书信一看,再稍稍思考了下,顿时大喜,吩咐道:“来人呵,给我拿一百金出来,赠与先生!”
任宣的一封书信换了一百金,如何不“欣喜若狂”,忙不迭地向霍禹道谢!
霍禹慷然道:“先生‘神机妙算’,若能保得我家富贵平安,本君侯不吝钱财!”
…………………………………………
张彭祖看着父亲和皇帝陛下闹得很僵,心里不是滋味,有心化解其中的矛盾,但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于是来找张延寿商议,此时,张延寿正在给别人帮忙,张彭祖于是站在旁边观看。
原来张安世夫人家的远房亲戚,有个儿子去西域戌边,他因为思念家人,经常写书信回来。老人眼睛不太好,便经常拿起竹简来找张延寿,由他帮忙解读,并将老人的意思写好回复过去。
张彭祖在旁边听了两句,不禁突发灵感,对了,这也是一个办法,不妨试试。
于是,张彭祖把他的想法,说给张延寿和亲戚听,亲戚听到自己儿子写的家书,能帮到张彭祖,也能很高兴,大方地让他全部拿去。
说来也巧,此时,刘病已正好办人来宣张彭祖议事,于是张彭祖便将这些竹简带到宣室殿来了。
从中原出发,穿越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地,便进入广阔的西部地带。这条通道,不仅仅对于稳定与经营西域是至关重要的,更关乎中原帝国的生死存亡。
明末清初地缘政治学者顾祖禹对此总结道:“欲保秦陇,必稳固河西,欲固河西,必开拓西域。”
而历经两千年了的沧桑岁月后,通过河西走廊这条通道保障并形成的,”屯田戍边“的大汉帝国的国策,再一次深刻影响了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天朝开始在西北、东北、西南边疆部署了大量农垦部队。而步入二十一世纪后,”一带一路“,重建”丝绸之路“,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历史就这样构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重叠——刘病已作为穿越者,他太明白西域的重要性,为了西域的安全,刘病已甚至愿意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