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挑战赛-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曹大人,白将军,咱们这一次乃是直奔金国东京路的苏州,我和文大人准备突袭金国腹地!”
东京路的苏州,也就是后世的大连市一带。此地在辽东半岛的鼻尖之上,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这个目标是李天俊从历史书上看来的,跟张青商议时,才发现历史上张青选择此处登陆,也是经过细致考虑的。
一则,此处有个绝好的天然良港,便于海军行动;二则此地归属辽国统治时,就属于汉人居住区,实行的一直是汉法,因此在此地容易得到百姓的支持;三则是金国水军都集中在山东半岛,此处已经军力空虚。
上次张青奉命送完颜昌回归时,就送到了东京府。所以这个时空李天俊又多了一个理由,在东京府打击金军、引发混乱、削弱地方统治能力的举动,都将有助于帮助完颜昌东山再起。
听了张青的介绍,曹成大喜过望,白安时忧心忡忡。李天俊提醒他们:“咱们这次是看客,就在船上看,如果顺利还可以到地上看,其他事情都由张将军处置,不得给他添乱。”
行船一日,到了符合牵星图指示的某处,船队落锚休整。到了晚上,月亮还只是个新牙,海面黑黝黝的,除了近处船队上的火把,其他什么都看不到。
张青让人用火把传令,带船向东北方进发,悄悄靠近海港。'这张青好像夜袭搞习惯了,现在又来这一手。'
曹成送来的物资已经通过孔大车的仓库,私下全数交给了张青。他这次跟上次攻击海盗据点类似,先是悄悄靠近港口,然后利用步兵砲的射程优势,偷偷发射了不少储油的罐子。只是当时是八月十五前后,部队行动看得分明。这次夜色灰暗,如果不是张青卖力解说,只怕谁也看不清楚。港口好像并未发现险情,还是一片寂静,港口上的火把也是丝毫未动。
“发射火种。”张青再次下令。船上准备就绪的步兵砲立刻发射了一批燃烧的油罐过去,港口四处燃起了大火。港口终于有了动静,开始有火把摇动,有人的喊叫声传来。
这一下,着火的港口成了黑夜里最明显的目标。张青见状,让众船隐了火把,继续靠近海港。海港中的火势吸引了港中驻留士卒的注意力,张青领着船队溜了海港时,驻军竟然没有发出任何警报。
已经靠的足够近了,在船上甚至能看到岸边四处奔走救火的金军士卒,这些士卒应该也能勉强看到船队的身影了。张青悄悄下令,让各船众人悄无声息地对着岸边士卒射击!
李天俊没听到己方的一句呐喊,只听到嗖嗖嗖的漫天的弓弩声,很快码头传来一片惨叫。射过几轮后,张青下令,各船立刻高举火把,向码头冲去。
士卒们见港内猛然间升起一条火龙,身边不断有人被射中惨叫,当即也没了多少战意,顾不得救火,也顾不得列队迎敌,而是争相向不远处的苏州城奔逃。这个时候,“敌袭”的喊声才从四面传来。
冲向码头的士卒显然并未遭遇太多的抵抗,很快上了岸,跟随在溃逃的金军士卒身后,趁着夜色向北掩杀。张青也亲自上阵,带着士卒上了岸边。李天俊执意要求,跟着上了码头。
张青也顾不得许多了,留了一小队人保护落在后方的李天俊。自己则忙着指挥士卒,把船中运载的一件秘密武器运到了岸上——这是一辆田茗心花了大心思才搞来的高架攻城车。
此时,苏州城城门大闭,就是奔逃的士卒赶到城下时,苏州城也未开门收人。城墙上反而开弓射箭,让众人速速离开。只是箭矢零散,显然守城一方准备不足,城中没有多少军力。奔逃的士卒们咒骂着,气急的甚至与城头对射,大部分则选择绕城而走。
张青的士卒随后杀到,一方面仗着人多压制住城头的弓弩,一方面让人把高架车推到了城门口。
李天俊几人紧紧跟在部队的后面,这一下看得清清楚楚。高架车的攻击平台比城门还要高出一丈。张青让士卒拿着喷火枪站在车上,一声令下,突然间几条火龙一起喷向城楼,那里瞬间变成了一边火海。
“好!爽快!”曹成拍手叫道:“下面就要看张将军如何破城了!”
04…75。投其所好殷勤待客
04…76。攻其不备夜袭苏州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73章 04…77。军无力难阻民思变
(全本小说网,。)
由于没有事先在城门楼上喷油料,因此火势来得快,去的也快。几条火龙过后,门楼上几处燃起了大火,但火的气势显然弱了许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门楼的守军应该是全完了。
事实上,由于金军准备不足,守城兵力有限,这几条火龙完全大材小用了,没杀死多少金军军卒。不过城门楼的情况显然对守城士卒的信心打击很大,城墙的反击越来越弱,士卒大概都奔逃了。
张青让人赶紧把宝贝的高架车撤回来。与此同时,又命令后方准备好的士卒,带着云梯强攻。士卒们大喊一声,带着云梯冲到了城下。城内显然已经失去了抵抗之心,士卒上了城墙,又开了城门,城内也没有什么反击。
一些士卒赶着把南城门楼的火势灭掉,正在这时有一群人被士卒围着,向城外走来,领头一人一边走一边喊:“我是苏州知州,我们投降了!”
问了才知道,原来苏州水军军力全数被调往了山东半岛的登州,陆军军力也因呼沙呼北攻蒙古,而被抽走了大部,轮到北边东京府协防去了。现在苏州城内留守的是一个谋克,手下真正的金军士卒不过一百来人而已。
这谋克倒是负责,金军士卒主力都放在军港协防,自己在夜间还要不断上城视察。攻破陆军负责的海军防线,这是张青能带船偷袭进入海港还不被发现的重要原因。海港被突破后,谋克手下的主力就丢失了。偏偏他夜间正在视察的城门楼又被喷火枪清扫了一遍,这一下残余军力也失去了指挥官。
苏州一直是汉人区,用汉法,心中原本就向往中原文化。这一年金国又不断加重税赋,导致这种倾向愈发严重。城中金国征召的“签军”不少,但在痛恨金国统治者的大环境下,这些留守的汉辽军队根本没有一点战意。
签军,也就是金国强行抽调的汉人和辽人丁壮组成的军队。签军装备差,士气低迷,属于炮灰部队。有金军正规军压阵时,为了多活一阵时间,还能勉强一战,但是此时张青他们夜袭,误打误撞把留守的金军和指挥官给消灭了个干净,分散在四处协防的签军立刻就瓦解了,所以张青领兵攻城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签军无战意,领头的军官带人去把城内的汉人知州给找了出来,让他想办法。这知州一家原本出身江南,因战乱流落此地。尽管服饰类似海贼,来攻的众人但都说宋语,明显可知乃是同族之人。知州十分踌躇,思来想去,想到两点:一则是若抵抗不力被俘,只怕损伤更大;二则是到底是一族人,怎么也不至于比金军的侵扰更厉害吧。时间紧迫,知州也来不及细细权衡,就索性带着人投降了。
进了城,张青按照事先的约定,派人占住城门、府衙、府库等关键地带,并极力约束手下不要扰民。那个签军的军官也很上道,已经领着人排着队交出了兵刃,几十人一队分别围坐在校场上。
入城后,李天俊也不出面,一切皆由张青出面处理。曹成却有点兴奋过度,自告奋勇要隐瞒身份,并仿照顺昌府的制度,对降卒进行简单整编,负责城内和港内的日常治安。张青见李天俊不反对,就拨出了二十个精干手下算作曹成的亲军,跟他一起去进行整编。
知州则在张青的要求下,交出了本地的户籍和土地等账目,同时安抚各大小官员坚守岗位,配合海贼的入侵。这次“海大王”张青抄了府库,也不收城中居民的钱,反而拿出来些物资安民。另外,又发了告示,愿意重归大宋者或愿意脱离金国控制者,可到府城报名,张青愿意提供帮助。
两三天内,府城和海港都很平静,按照李天俊的要求,张青后续派来了大批的运输船。不过,用这些运输船用来运府库中的物资显然有些大材小用了,张青提醒过,李天俊却坚持己见。
另一处不足是,现在还没有什么人要跟着张青脱离此地。想想也正常,虽然金国统治残暴,但是张青他们是海贼,一样不是好归处。虽然这次表现得非常客气,但谁知道到了海上会不会变脸?
李天俊也不着急,这次过来他与人有秘密的约定,此时离约定的时期还有些日子,可以耐心等等。
这一天中午,突然从城北过来二百来人的流亡队伍。张青的士卒全副武装,在关键的隘口守着,负责前去交涉、迎接、安置流民的是曹成刚刚组成了保伍队伍。这些人还没有兵刃,手里都拿着趁手的木头棒子暂且当作武器。
把这些人在城北安置下来。不一会,曹成自己跑过来汇报:这些人是有组织而来的,都说要投奔义士张青。再细细问,这些人却说不出到底是谁组织的。张青在一旁听了也是纳闷,只有李天俊笑了笑,屏退左右,又把两人叫道跟前:“来前我与金国金紫光禄大夫宇文虚中已经商量好了,我们负责占领此城,他负责派人尽力聚拢东北的豪杰,投奔于此。”
“大人,您是说您跟金国的重臣已经商量好了,要在此地会合?”“贤弟,照你这么说,这宇文虚中虽是金国的大官,但却是我大宋廷的忠臣?”两人听了也是一惊。
“是啊,所以不要见了金国官员就打打杀杀。很多人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能为大宋所用的!”李天俊喝了口水:“把这些人简单收拢一下,然后立刻用船运到耽罗岛去。我估计这只是个小分队,后面还会有大批的人员过来。你们继续去忙吧,注意保密,另外把前哨再往北派些。万一有事,我们也好接应。”
张青和曹成二人领命退下。宇文虚中的事情可以保密,但苏州城中来了二百来人可是纸里包不住火,给城中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原本众人对张青疑虑颇深,后来参与接应的保丁爆出,这二百多人是专程从外地赶来投奔的。特别是,这二百人中,有人与城中人相熟,更进一步证实了这个消息。因此府城中陆续出现了报名的人,要跟随船队离开苏州。这时,知州以下大小官员,才真正忙碌起来。
又过了两天,张青带着探子急急来报,说发现八十里外有一支三千多人的民间队伍,看样子也是投奔的,只是这些人身后二十里,有几百金军骑兵遥遥坠着,不知道意欲何为。
04…77。军无力难阻民思变
04…78。势可用更助战意足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74章 04…78。势可用更助战意足
(全本小说网,。)
李天俊听了报告,又赶忙问行进的速度。探子说来的队伍老弱都有,速度并不快,大约要明日才能到城下。金军都是骑兵,看装束类似传说中的金军骑兵主力“拐子马”。这批骑兵明明一个冲刺就可以杀入前方的队伍,但他们却偏偏选择在队伍后面遥遥坠着,隐忍不发,很是奇怪。
拐子马是宋人对金军主力两翼骑兵的称呼,它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