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贞观祸害 >

第23部分

贞观祸害-第23部分

小说: 贞观祸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七抹了把虚汗,解释道:“郎君,平康坊不光是有。。。。。。有那啥。。。。。。还有戏场的!”

    杜小妹小嘴一撇,知道小七是在避讳她,不屑道:“不就是妓院吗?有什么值得避讳的?某些正人君子又不是没去过。”

    杜构脸一黑,手一抬,给了杜小妹一个小脑瓜崩。“臭丫头,指桑骂槐,你堂哥我真没去过!”

    “切,俺不信!”

    “。。。。。。不信拉倒,我以前是真没去过!”杜构心里还加了一句。“去也不是我去的,不过,以后肯定会去的!”

    “咳咳,小七,说说戏场!”

    “好的。”一提到戏场小七就来了精神。“郎君有所不知,这长安城中,可供玩乐的地方不多,若论最热闹的地方,除了东西市、平康坊的那里,那就要数长安城内的大小寺院了!”

    “啥?哪儿?”杜构呆住了?寺院?这不是扯淡一样吗?

    但事实确实如此,唐朝的娱乐产业很不发达,像说书唱戏之类的娱乐场所根本找不到,要说相类似的,那就是各大小寺院了。

    长安城的寺院,每到节日时,会举办僧讲,也就是一帮和尚凑在一起讲经论坛,普度众生。按理说,这种这种僧讲很枯燥,感兴趣的人应该不多,但恰恰相反,在娱乐行业极其匮乏的唐朝,寺院里的僧讲受到了疯狂一把的热捧,想想后世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唐僧在长安城开谈论佛的情景就能想象到。

    究其原因,无外乎是这里热闹,每到僧讲之时,就会有无数的达官子弟、文人骚客、大家闺秀、游侠墨客等等各路人马汇聚如此,或者和僧人谈经论道,或者和几个文人朋友吟诗作对,更有甚者有人把这佛家清净之地当做了私会之所,不过不管如何,一到节日,这里都是长安城最热闹的地方。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寺院也只是在过节,也就是僧讲的时候有这般热闹。可是后来,每到僧讲之时,一些达官贵人或许为了显示自己的虔诚,打着“为亲人洗罪超度”的幌子,竟私自带了许多丝竹伎乐、百戏杂耍。这些人聚到僧院门口,或琵琶奏乐,或吟唱民间小调,或表演杂耍,就是类似顶竿、抛刀、走绳、相扑之类的。更甚至还有许多穿着暴露的女子大庭广众之下当街热舞。

    这下子就了不得了,这些热闹欢腾的娱乐活动,彻底调动了整个长安百姓的热情,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汇聚于此,由此,也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类似于卖小吃的摊贩、卖纪念品的货郎、卖金银首饰的豪商等等,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人越聚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本来就一天的僧讲有时候竟然会拖到五天、十天甚至半月。

    渐渐地,僧讲也失去了本来味道,各大小寺院的方丈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会在一起开了个小会,想出了一个办法,开办俗讲!

    所谓的俗讲,就是面向俗家百姓讲坛,讲的内容也不在只是佛经故事,还会讲一些民间寓言、历史传说、诗词歌赋什么的,最主要的是,俗讲不固定时间,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开讲,这就让各大寺院彻底火爆起来,成了长安百姓平时娱乐消遣的重要场所之一。

    至于戏场,就是俗讲的次数密集到了一定程度后,寺院就会在院中一块空地中搭建专门俗讲场地,说白了,就是雏形的戏园子。。。。。。

    长安城里,寺院最多的地方是西市附近,但要说最好的俗讲,平康坊普济寺绝对算一个。

    平康坊本来有整个长安城最大的风月场所,那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才子佳人、达官贵人。能出入那里的人,都不是普通人,所以,那里的俗讲虽不是最热闹的,但绝对是最贵的!

    杜构听了小七的介绍,顿时来了兴趣,二话不说,趋马来到普济寺。

    今天不是俗讲的日子,但是这里平时也有些伎乐、百戏上演,赚些糊口钱。

    因为不是俗讲,所以人不多,杜构等人花了些钱,不一会便找到了普济寺的戏场。

    只见戏场正前方,一个高高的台子上,几个卖艺的正在高台上吟唱着什么。

    小七很兴奋,听得很入迷。

    小丫头似乎也很喜欢,进了戏场之后,也不避讳什么,直接喊着,让杜构抱着她,让她看得清楚些。

    杜构呵呵一笑,抱起小丫头,也跟着看。

    不过他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现在的戏曲,还处于萌芽状态,以后的像什么京剧、昆曲、黄梅戏什么的根本找不到。

    杜构听了半天,发现这所谓的百戏,除了一些杂耍之外,就是一些及其单调的曲艺,例如低配版二人转、低配版对口相声,这种双人表演被称为参军。还有一种被称为“傀儡”的低配版木偶剧等等,反正所有的戏曲在杜构看来,都无聊到爆,甚至尴尬的不忍直视。这种节目,在后世连垃圾广告都比不上,但是在现在,却是受到了大唐百姓的疯狂追捧。

    杜构看着满面春风的小七,兴奋地小脸通红的杜小妹,一群看的如痴如醉的群众百姓。杜构不禁感叹:贫穷落后限制了他们想象啊!他甚至还听说某个出家的世家娘子,俗讲当天恰巧赶上小叔子生病,这位娘子身为嫂子,居然不管卧病在床小叔子,偷偷跑来看戏,据说回家被好一顿胖揍,就这还依旧乐此不疲。

    杜构心里暗叹,好在是他穿越过来了,这要是郭大师穿越过来了,恐怕整个长安百姓都得陷入无限的疯狂,或许,没准郭大师真就能在唐朝证道,封禅国师!

    想到这,杜构突然一愣,郭大师虽然没来,但是他来了啊?他可是有着超强记忆的,或许。。。。。。

    想着想着,杜构眼睛瞪时亮了,思路如泉涌,各种各样的想法不断在脑海中碰撞。杜构眼睛越来越亮,最后甚至忍不住咧嘴笑了。

    “杜构,杜构。。。。。。”

    突然,杜构耳边传来一个有些奶气的声音。

    杜构猛然惊醒。

    “啊?啊!什么?”

    “完事了,咱们该回家了!”杜小妹被杜构抱在怀里,满脸嫌弃。“不就是一个参军戏吗?至于入迷成这样吗?没见过世面。”

    杜构没好气的刮了刮杜小妹的鼻子,旋即呵呵一乐,他今天性情好,不与这小丫头计较了。

    有了主意,杜构也不愿意在这停留,招呼小七,转身离开普济寺,往回走去。

    然而,就在几人刚刚出了平康坊,就发现家里的仆役都在急吼吼的找他,杜构一现身,就被一个仆役抓住。

    “郎君,快。。。。。。快回府。。。。。。阿郎醒了!”

 第34章 你做的很好!

    杜构回府的时候,何管家早就等在门口,一看到杜构,二话不说就拉着杜构往后院跑。(全本小说网,https://。)

    边跑边道:“郎君,老奴失礼了。不过阿郎醒来后,得知了这几天的事,急着要见你。”

    杜构闻言,心中一突。“何叔,我爹他知道这几天的事了?”

    “嗯。阿郎醒来后,便询问了府里的事,娘子已经事无巨细的和阿郎说了,阿郎对你很满意。”

    杜构心里有些忐忑。

    要见老爹了?还是千古名相?这个不好搞啊!

    之前杜如晦昏迷在床,杜构还没什么感觉。但是现在杜如晦醒了,这就不一样了。

    杜构自知,他是冒牌货,他这个冒牌货能轻易糊弄别人,但是却很难糊弄亲生爹娘,娘那边差点就起了疑心,这次换成老爹,还是当宰相的老爹,那眼力肯定是一般的厉害,这一个不好,他就可能露馅啊。

    杜构一边跟着管家跑,一边想着对策,心里愁的不行。

    饶过正堂,穿过中门,便来了后院正房。

    此时,后院正房已经戒严,所有丫鬟杂役皆是闭口不言,孙道长有令,阿郎受不得吵闹。

    来到正房门口,杜构心里跳得厉害。伸出要推门,却犹豫着又缩了回来,如此反复,杜构始终没勇气推开门。

    “郎君?”何管家疑惑地看了看杜构。

    杜构咬了咬牙,深吸几口气,下了决心。

    左右逃不过这一关,过了从此万事大吉。不过也没什么,他现在就是杜构,任谁也找不出什么破绽,最坏的结果就是家人不和,但是这种结果几乎是微乎其微,毕竟是亲生骨肉,哪有不相信一说?杜构怕的,只是心里那份对陌生亲人的焦躁不安以及不自信!

    揉了把脸,杜构眼神一定,慢慢的推开了门。

    房内,只有三人,老娘、叔叔杜楚客以及孙道长。

    当然,还有躺在病床上杜如晦。

    听到推门声,众人回头看去,一见杜构,顿时脸现喜色。

    杜夫人脸上瞬间露出笑脸。“构儿,快过来,你爹要见你。”

    “哎!”

    杜构答应一声,快步走了过去。

    路过孙道长,这老神仙却正在闭目养神,谁也不理。

    叔叔杜楚客倒是对杜构很满意,看杜构走过来,上前拍了拍杜构的肩膀,欣慰道:“好小子,是咱杜家的种。”

    杜构点点头,越过杜楚客,终于来到塌边,看到了面色苍白、眼神却依旧锃亮有神的宰相老爹——杜如晦。

    老杜刚醒,身子还有些虚,看到杜构,没有任何反应。

    “爹!”

    杜构定了定神,开口叫道。

    老杜盯着杜构看了好久,把杜构看得直发毛,老杜虽然病重在床,但是那双眼睛却依旧如鹰般锋利,房谋杜断,老杜可是以刚毅果断出名,如此人物,可想而知老杜的眼神、气场有多强大。

    “把你这几天做的事,说说!”

    杜构不敢隐瞒,把从他开始急救老杜开始,到接过家里财权,拉兄弟上车,赔礼道歉,进宫面圣以及成立商盟所有的事,全都一一道出,当然,人工呼吸的事他没说,商盟的事也只是提了一嘴,有关于他的计划也是一字未说。

    老杜一直面无表情地听着。

    其他人却已经是听得目瞪口呆。

    他们只知道杜构这几天为了杜府的事忙里忙外操了不少心,却不知道杜构居然搞出了这么大的阵仗。

    给宰相送礼、给陛下送礼、成立商盟。。。。。。这几件事单论哪一件事都够吓人的了,杜构却不声不响的都做了,而且看样子结果很不错。

    杜夫人倒没什么,只是觉得儿子出息了,他这做娘的,很欣慰。

    杜楚客就不一样了,他官拜给事中,对官场上的是自然比杜夫人懂得多,凭寥寥数言,他就能知道,杜构这几天做的事,绝对不是茶余饭后闲谈几句就能绕过去的普通事。这次,他对自己这个侄子,彻底刮目相看了。

    那一边,杜构说完,有些忐忑的看着老杜。

    老杜沉默一会,又是断断续续的说了一句。“说说。。。。。。曲辕犁和。。。。。马蹄铁。”

    杜构看了眼周围的人,都是可信之人,遂没有隐瞒,把曲辕犁和马蹄铁详细的介绍了一番。

    一旁,杜楚客越听越心惊,最后都呆愣住了。

    曲辕犁。。。。。。马蹄铁。。。。。。

    我的天,自己这个侄儿到底是什么妖孽?这种足以名垂史册的神器,他是怎么发明的?一军一农,有这两种神器在,可以说,军政两方大臣都得记杜构的好,以后,他们要找杜构的麻烦,必须得有真凭实据,也就说,杜构现在相当于有了一座金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