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去捣乱 >

第247部分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247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去捣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敢不敢!”

    刘封害怕诸葛亮行礼,便连忙起身,诸葛亮微微一笑,请二人坐下,随即问道:“二位公子来此有何贵干?”

    刘封尚未说话,关平却是抢先问道:“在下听庞军师说,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通神遁甲之能;在下有不解之处,望先生解答!”

    “虽无庞士元所说夸张,但我可尽力而为。”诸葛亮笑道。

    刘封似乎面露不快,但还是暂时将心头的不爽咽了下去,似乎在后悔将关平带来。

    “家父亡故多年,某不曾憎恶于谁,只是关家血脉单薄,还望先生能够指点,我关家可有再兴之日?”

    关羽虽死,但还有两个儿子,加上义兄刘备的支持,几十年内想要复兴关家并不算困难。只是这种天命之事,谁又能够想到呢?

    诸葛亮早听说过关羽的名声,无奈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如今他的儿子有事请教,自己自然得帮上一帮。便见他闭目凝神,吐纳运气,朦胧间似有云雾溢散,似神入化,不由得令人屏住了呼吸。

    “真鬼神之才!”刘封、关平心中默道。

    如此情况持续了不知多久,二人都感觉快要睡着了;忽然,周遭的云烟不知怎的渐渐消失,诸葛亮伟岸的身影缓缓映现了出来,不由得让关平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关家复兴……在百载之后。”

    诸葛亮缓缓开口,但脸上却满是复杂之色。

    要说真话,真难!(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三十五回 诸葛妙计

    (全本小说网,。)

    诸葛亮并没有给关平说真话,因为他占卜了良久,却只看见眼前的一团血肉。血肉之中没有任何的生命表征,似乎已经完全说明,他关家没有任何的后代。

    这怎么可能?且不说关羽勇猛,如今尚且有两个儿子服侍其母,想要繁衍生息并不困难,为什么会是如此一个占卜结果?

    难道是自己占卜有误?

    诸葛亮倒希望是自己占卜有误,毕竟英雄后人,如果没有后代可繁衍,那这也太可惜了!

    所以诸葛亮只能暂时先安抚关平,万一事情有转机,自己也不枉说了一番空话。

    事实上,关羽也确实没有直系后人流传下来,当年成都为邓艾所破,大量蜀中官员及家眷被迁往洛阳。其中关羽的后人,则是被庞德的儿子庞会全数斩杀,一个不留。

    或许这便是天意。

    关平不知道诸葛亮是诓骗自己,只知道百年之后,自己断然不在了;是成是败,也只有看后人的能力了。

    此间事罢,诸葛亮再轻声叮嘱了几句,关平便缓缓退了下去。诸葛亮转眼望着刘封,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问道:“刘公子来此,又有何事需得相问?”

    刘封闻言,噗通一声跪下了带着哭腔说道:“先生救我,先生救我!”

    “公子快快请起,何事如此惊慌?”

    诸葛亮也有些慌神了,这刘封今日如此激动,也不知是有什么事情想要请教;再说了,他堂堂益州牧义子,还需得自己相救?

    “先生不答应,在下便不敢起身!”

    “这……唉!”

    诸葛亮无奈,却又不敢随便答应,便转眼看着关平;却不想关平也一脸疑惑的看着刘封,想来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屋中哭声不断,眼见着要惊扰到屋外的人了,诸葛亮连忙应道:“公子快些起来,若力所能及,在下自然鼎力相助!”

    刘封收住了哭声,到底还是刘备的儿子,这哭就是学他爸的,诸葛亮万般无奈只能暂且应下。

    “少主,你有何事可救,为何我从未听说过?”

    见关平发问,刘封苦涩的摇了摇头道:“汝乃二叔之后,二叔英年早逝,汝自然得义父关照,但某却不同。义父收我时,膝下无子,指望某继承其衣钵;却不想仅仅半年,夫人便有了身孕,产下长子刘禅。如今刘禅虽尚在襁褓,但某终究是个外人!若义父百年之后,我当处于何种地位?”

    关平从来没想过这么多,而且思来想后,刘封句句真理,让人无法反驳。只怕为了自己亲儿子的前途,刘备会将自己收到的这个义子亲手绞杀。

    诸葛亮默默点头,刘封的担忧确实在情理之中,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着实得其父真传。只是此事乃是刘备家事,自己又不是刘备臣子,怎么能胡乱的给这义子出谋划策?

    万一将他留下了,将来危害到刘备的统治,于讨伐曹操毫无裨益;绕如此,倒还不如将他早日扼杀。

    见诸葛亮已有迟疑,刘封心都碎了,但却连忙提出条件:“在下知道先生早已投身山水,不愿栖身于洪荒之中;今义父强留先生,于礼法不合。既如此,若先生为我献上脱身之计,我便想办法将先生送出城外!我虽不算储君,但作为将军,这点能力还是有的!”

    此话一出原本打算拒绝的诸葛亮瞬间收住了嘴。他现在确实迫切的需要找到逃出城的办法,不然就只能屈身于刘备之下。他虽然会缩地之术,但在城中这等秽乱之地,毫无自然可言,如何使用?

    刘封如要帮忙,正合他意!

    反正也只是帮帮义子而已,这算什么?再说了,除了孙策、刘备,荆北的荀罡也早有反曹操之意,三股力量就算损毁一股,也无伤大雅。

    诸葛亮点了点头,问道:“这本是益州家事,某不该掺和,但公子诚心诚意,在下自然得帮忙。只是不知公子是想要何种脱身?”

    “先生有哪几种方法?”

    “其一,遁入翠屏山,有紫虚上人可教授汝炼神入仙之术,辟谷长生之法,只是不可再入仕;

    其二,诈死辞官,归入山林之中,采农问桑,不理世事;其三,逃入别国,与益州为敌;其四,不争嫡位,疏远益州,让益州发配你至边缘地,令世子不再疑惑于你。”

    刘封似乎还在等着什么,但诸葛亮只说了四招言语便戛然而止。刘封愕然问道:“只此三招?”

    “三招?在下可说了四招。”诸葛亮轻笑道。

    “先生让在下投靠敌国之计自然不可,如何算得上招式?”刘封微怒道,他甚至感觉自己被骗了。

    再说了,如果自己承认这一招,就算关平和自己要好,只怕也会将此事告诉刘备。

    “那么公子便三选一吧!”诸葛亮毫不在乎道。

    “这……先生三计有两计便是让在下归隐,若在下依旧想建功立业,还有其他选择不成?”

    诸葛亮道:“李广镇守北疆,虽从未封侯,不得武帝喜爱,却威震匈奴,依旧名垂青史。若将军远离成都,自请缨南讨贼寇,建立一番功勋,何愁无名于史?”

    “便再无他法?”刘封有些失望。

    诸葛亮本给了他出世之法,但见他毫无兴趣,便只能说道:“自然是有的。”

    “先生请说!”

    “公子可知王翦之事?”

    “愿闻其详。”

    诸葛亮笑道:“秦有良将,白起、王翦等。为何白起为秦王所杀,而王翦安身立命?白起功高盖主,而王翦虽有大功,却一直向秦王索要奖赏,以示自己只爱钱财,不爱江山。秦王是聪明人,自然不再为难王翦,且秦王一统之业将半之时王翦便急流勇退,从而得以善终,公子可懂?”

    刘封大喜道:“先生之意,若在下效仿王翦之事,让义父以为在下无有夺嫡之心便可?”

    “然也。”

    “先生真神人也!”

    刘封原以为别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过高,却不想是有真才实学的,连连夸赞。而关平见此事圆满解决,既不背叛刘备,又能保住刘封性命,自然是松了口气。

    欢愉过后,刘封自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连忙行礼道:“先生既然帮了在下的忙,在下自然当助先生逃脱;只是不知先生可有什么计较?”

    诸葛亮深思片刻,说道:“明日你遣人送来一车蜀绣卖与驿站掌房;若掌房受之,则在送一车,如若不受,我则会翻墙而出,藏于蜀绣之中。你令人带着你的令牌将蜀绣运出城便可,守卫见是你家车辆,想必不会为难。”

    “先生妙计,只是……如何与义父汇报。”

    诸葛亮诡谲一笑:“我自有妙计!”(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三十六回 诸葛遁逃

    (全本小说网,。)

    “缩地术?世间真有如此奇妙的术法?”

    拿着手下呈上来的布帛,上面整齐划一的隶书,乃是诸葛亮的亲笔,竟直接写自己不好世俗之事,缩地而走,不再留只言片语。

    刘备并不是觉得诸葛亮在嘲讽自己,毕竟那日一见让刘备感触颇多,他谢谢诸葛亮都还来不及。只是这不声不响就溜了,还说是什么诡异的“缩地”术,刘备怎敢相信?

    庞统出列道:“主公,属下曾闻汝南人费长房夜得神助,有日行千里之能;诸葛亮自幼时便四处求学,若说他会缩地之术,属下并不稀奇。”

    刘备脸色微沉,他几乎是下了死命令不让诸葛亮跑,结果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打脸了!

    “主公,这诸葛亮究竟是什么人,为何我等从未听说过?”法正突然出列问道,脸上充满了疑惑,“我等且不论此人究竟是否会什么仙法道术,他为何会让主公如此在意?”

    众大臣纷纷称是,他们很难得看见刘备露出如此不快的模样。都说帝王喜怒不形于色,刘备平日都是面无表情,一副让人琢磨不透的模样;如今因为一个人的逃跑让他慌乱成如此模样,可谓闻所未闻,或者说,法正作为刘备的谋主,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感。

    “他是孟获的谋士,此番来与我等谈判的,我看他见识过人,便想强留他,却不想他依旧逃了!”

    刘备顿了顿,忽然坐正,看着堂下诸人,一脸深意的问道:“你们觉得……可能是你们之中有人帮他逃跑了吗?”

    “我等不敢!”

    众人慌张下跪,深怕被一口飞来横锅给扣着了。就在刘备以为所有的事情都会以缩地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顶替的时候,一个穿着整齐的人忽然走了出来。

    “刘封,你可有什么话说?”

    正经的会议期间,刘备自然不能称呼刘封的昵称;只见刘封拱手大拜,说道:“主公,这诸葛亮我等皆不知其才能有何长处,为何如此在意?与之相较,属下更在意孟获求和一事!”

    诸人纷纷点头,尤其以法正最盛;一个庞统他就挺难受的了,再来个莫名其妙的诸葛亮,他可受不了,于是连忙应和。

    刘备无奈,只能将诸葛亮的事情放到一边,毕竟孟获才是蜀中大患。但接下来或许还要向孟获解释诸葛亮消失的事情……

    刘封这时又想起了诸葛亮之前给他留下的话,连忙说道:“主公,得孟获相助之后,我等理应与孙策结盟,若只知当年愤恨,不过被曹贼个个击破罢了……”

    于是朝堂上又变成了与孙策结盟与否的辩论,最终,因为庞统、法正等人深知其中利害,此事便如此定了下来。

    成功的将刘备从这个话题引开之后,一路遁逃的诸葛亮便再没有任何的阻碍;没有通缉画像,没有孟获的阻挠,诸葛亮一路畅通无阻,在经历了一个月的漂泊后,成功逃出永安——刘备对他的最后防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