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去捣乱 >

第158部分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158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去捣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听他胡言,公明,汝乃智勇双全之将,某早该向你请教。”杨奉并不理会董承,毕竟这人只不过是个好权的庸夫罢了,反倒是安抚起了徐晃,“说罢,你有什么意见,若能救我军……不,救陛下于危难之间,便是国之功臣!”

    徐晃闻言不敢怠慢,忙说道:“将军乃白波之后,理应知晓白波黄巾不过是无饭可吃的流民,并无害国之心。如今河南之地渐渐稳定,想必他们也想返乡为民,只是苦无门路。如今若是派使者前去陈述利害,让他们率兵来救陛下,他们必然视自己为功臣。届时不仅陛下得救,白波黄巾亦能平定。”

    杨奉深知自己原来“同事”的内心,徐晃说的倒是极其有道理,但杨奉怕的就是那些白波贼救下皇帝之后居功自傲、拥兵自重。若是如此,说不得又是一个个比李傕郭汜还要残暴的权臣!

    似是看出了杨奉心中的忧虑,徐晃又是进言道:“如今白波黄巾尚在河东郡以北,我等莫要急切,缓缓商议。末将认识一人,乃是河东襄陵人,现任河东郡吏。此人善用兵,亦善奇谋,如将军愿意,某愿引荐于将军,想必他会有更好的办法。”

    杨奉闻言,不得不佩服徐晃内心的谨慎;而且此人还愿意引荐贤才,绝不居功至傲,倒是一员难得的良将。与之相比,那董承的面目反倒是显得极其可憎。

    众人在此地休息到了天明,至今没有收到斥候的报信,想必身后还是暂时安全的,不然早在前半夜杨奉就叫全军起寨了。不过杨奉这次并没有朝东方的弘农走去,而是一路朝东北进发,前往河东郡。

    他的这番举措引来了刘协的不解,后者将杨奉叫来询问,杨奉说道:“陛下,微臣心想李傕的军队应该已经从长安城出发了,若他们循着我等足迹前来,我等必然难以对敌。河东如今乃是白波黄巾的地盘,臣与白波首领有旧,希望能够与之交涉,唤他们前来勤王!”

    刘协闻言大惊,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不朝自己通报,真是岂有此理!但自己要依靠杨奉的军队撤离,也不能现在就撕破脸皮,刘协便忍了,问道:“白波黄巾乃凶残之辈,屠戮我大汉黎民无算,岂不会暗害于朕?”

    “山贼落草皆有因果,自中平年来白波黄巾不降反增,即便有多路人马讨伐亦是如此。陛下久居深宫,想必不知天下之乱的缘由;非贪官则无乱民,非昏君则无贼寇……啊,臣并非说陛下昏庸,只是山贼自有山贼的苦,谁又想背井离乡,祸害天下黔首,不都是被那些贪官污吏给祸害的吗?”

    杨奉当过山贼,自然深有体会,而刘协久居深宫不谙世事,他也怪不得他。不过刘协听了杨奉的话后,反倒是有些理解那些山贼了。毕竟如果不是朝政昏庸,外戚宦官夺权,贪官横生,这天下岂会有如此多的乱民?

    “罢了,一切随你吧!”刘协终于是放了口,并且暂时让杨奉便宜行事,毕竟在这种情况下,刘协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臣遵旨!”

    一番行进之后,众人在正午时分抵达了河东安邑。安邑乃是河东郡府,目前暂时还处于大汉隶属,只不过安邑城中只有数百残兵弱将,对于抵御李傕郭汜似乎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杨奉刚刚将皇帝安置好,徐晃便走上前来汇报道:“将军,末将有事汇报。”

    “何事?”

    “末将昨夜所说的河东郡吏,如今便是在这安邑城中,不知将军是否愿意一见?”

    杨奉闻言大喜,示意徐晃带路,徐晃悠悠的找到安邑太守,询问一人的所在,在那名太守的指引之下,众人来到了安邑城中的一个普通宅邸面前。

    这宅邸与周遭民房并无二样,单单从那破败的窗户就可以看出此地年代久远;屋顶上的瓦片似乎少了几块,下雨天必然漏水。但就是在这么一个破烂的地方,里面却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徐晃敲了敲门,读书声便应声停下,未几房门大开,走出来一名年轻的官吏:身上穿着破落布衣,手中握着的竹简似乎都断了线;他面容平静,望着徐晃的眼神微有动容,笑道:“公明何时来的?只可惜在下房屋破落,无法招待阁下。”

    徐晃说明来意,那年轻人似乎显得无比震惊,连忙朝徐晃身后的杨奉行礼道:“下官贾逵,见过杨将军!”

    贾逵,字梁道,本出身士族家庭,但无奈家贫少孤,日子过得颇为清苦,有些时候连穿的衣服都没有;所幸祖父家中尚有背景,给他了一份河东郡吏的位子,免得他饿死在荒野之中。

    杨奉微微弯身,看着这个寒门子弟,眼中倒也没有显示出什么不屑,只是不愿多言,径直问道:“公明说你有计策掩护陛下,可有此事?”

    “不敢当不敢当,略有小计,还望将军过目。”贾逵极其谦恭地说道。

    还真有?杨奉似乎有些不相信,眼前这个年轻人看上去不过二十岁的模样,比自己小了不知道多少;就这么一个年轻人,能够解决自己目前还解决不了的难题?

    “你且说说。”

    贾逵将二人迎进屋内,却也没有什么茶水可以招待,单刀直入道:“据公明所说,将军是想要护送陛下前往洛阳,只是畏惧李傕郭汜追兵。而公明提议让白波黄巾前来勤王,但将军担忧白波军居功自傲,拥兵自重,可是如此?”

    杨奉点了点头。

    “这事好办!”贾逵微微一笑,反倒是让杨奉徐晃有些纳闷,“将军可知南匈奴单于于夫罗离开兖州,经并州驻扎之事?”

    “为何说起此事?”杨奉皱了皱眉头。

    “实不相瞒,于夫罗近来新死,其弟呼厨泉继任匈奴单于位,恰逢上党太守张杨驱逐,现今便驻扎在河东郡内。”

    杨奉闻言瞳孔微缩,他似乎已经知道了贾逵的打算:“你是说……”

    “没错,同时请求白波黄巾以及呼厨泉的救援!”贾逵似乎信心十足,“南匈奴世代奉大汉为宗主,必不会推辞,只要有了他们的牵制,想必白波黄巾也不敢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不仅如此,上党太守张杨乃大汉肱骨,屡次为我大汉讨伐贼兵;我等亦可请他前来相助,届时三军汇聚于此,他们岂敢放肆?”

    互相牵制的计策吗?

    不得不说,贾逵的计策看上去似乎很有作用,只是不知道行使起来又是如何,而且万一他们都不来救援又怎么办?但事已至此,杨奉似乎也没得选择了。他咬了咬牙,立刻吩咐道:“公明,你即刻派使者前去这三方,求取他们的支援!”(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一十回 救驾

    (全本小说网,。)

    杨奉派出三名使者,分别朝南匈奴呼厨泉、上党太守张杨以及白波黄巾首领郭太发布密信……亦或是圣谕更为恰当。果然,三方见到密信立刻起兵,连想都没有想过。

    呼厨泉本乃南匈奴后人,当初就是因为帮助中原解除叛乱才深入中原腹地,以至于现在有家难回,帮助大汉天子脱离反贼的队伍,似乎也是他们的分内之事。不过呼厨泉暂时安置在平阳郡,此地距离南匈奴较近,也可以时时关注家乡的动态,他便派自己的叔叔去卑领五千匈奴兵,前来支援汉帝。

    上党太守张杨本来是丁原的手下,丁原被吕布杀了之后便依旧率领旧部安置在上党地区;董卓为了安抚张杨,便给了他一个上党太守的职位。不过张杨依旧参加了讨董联盟,以表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不过如今并州地区少数民族时常叛乱,更有贼寇,张杨也不敢带兵太多,便只领了五千南下河内,意图自函谷关接应汉帝。

    白波贼的郭太更是直接,因为有了从良甚至说是名扬天下的机会,立马将所有的兵马全部用来接应汉帝;怎奈当了山贼的人心中都有贼胆,部下韩暹见此乃名扬天下的机会,当即起兵造反,杀死郭太,并将郭太的部下全数斩杀,收拢了所有的白波黄巾,然后来救汉帝。

    刘协在安邑驻扎了三日,渐渐城中粮尽,就连他本人都得跟着饿肚子。毕竟安邑虽然是河东郡府,但久经战乱,百姓易子相食,那里还来的粮食来安置汉帝与杨奉手下那三千多人?

    不过勤王兵马迟迟未到,汉帝也不敢随便起驾。终于,在这日清晨,杨奉紧急来见,跪在地上叩道:“陛下,南匈奴单于着去卑前来救驾,如今已在门外!”

    刘协闻言大喜,急忙诏去卑觐见,后者当即跪下,说道:“匈奴单于帐下去卑救驾来迟,望陛下赎罪!”

    刘协连忙起身安抚,并让一旁的董承写下诏令,擢升南匈奴单于呼厨泉为大单于,去卑为大汉抚夷将军。虽然汉帝如今的情况并不理想,这些东西就好比空头支票一样,但汉帝的威严依旧在此,去卑连忙叩谢皇恩。

    既然已经有了五千的援军,这安邑也不能待下去了,不然刘协迟早都会被饿死。他着令杨奉准备起兵东归洛阳,毕竟李傕的部队离这里应该也不远了。

    杨奉一面将部队安置妥当,随时准备起兵,一面将徐晃与贾逵引荐给皇帝;哪知皇帝还没有说话,董承看见徐晃和一个布衣之后反倒是怒了,当即喝骂道:“杨将军,此二人不过一介莽夫,汝岂能将这两村夫引荐给陛下?”

    董承如此针对二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身份的缘故,更主要的原因是徐晃的计策奏效了,他作为徐晃的上司感觉脸皮子发烫。凭什么自己没有想出来的计策,让他想了出来?这不行,必须打压打压他!

    董承此人不仅眼光狭隘,还嫉贤妒能,自己不过是个小小的安国将军,竟然如此嚣张跋扈,自然引来了汉帝的不满。汉帝当即斥责道:“董承,此二人有功于我汉室,岂能因官职大小论高低?若我愿意,将二人封为大将军大司马又有何不可?切莫复言!”

    刘协的言论也颇为不妥,毕竟君无戏言,他如果不封二人为大将军大司马岂不是戏言?不过在场之人并无人敢指出来,就连徐晃本人也不敢有此奢望。不过汉帝能够亲自打董承的脸,他已经很满足了。

    “董承,你即刻拟一封诏书,封徐晃为荡寇将军,擢升为都亭侯;贾逵……”

    话音未落,却见贾逵走了出来,拜了拜道:“陛下,微臣并不奢求能够借此升官富贵,微臣只不过是个小小的郡吏,出了点小计罢了。微臣更希望能够游走于黎民之中,为陛下排忧解难!”

    不居功自傲,刘协很是喜欢,便准备让董承封他为并州刺史;哪知话还没出来,贾逵又是说道:“臣只愿为一县令!”

    刘协惊了,杨奉惊了,就连徐晃也惊了。要知道没有他的计策,只怕走了李傕还会有另一人霸占朝廷;但他不仅不要汉帝封他的官职,两个地方大员的爵位也不要,竟然只要一个小小的县令!

    不过贾逵也自有计较,他知道现在的洛阳已经成了一片废墟,跟着皇帝当所谓的“京官”不过是给自己找罪受罢了。而他也知道自己不过才二十岁,当不得地方大员,与天下诸侯纷争;所以当一个县令,暂时隐遁起来,也不失一个良策。

    贾逵执意如此,刘协也没有办法,只能擢升贾逵为平阳郡绛县县令;如果让天下人知道自己如此对待功臣,会不会寒心……

    封赏暂时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