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去捣乱 >

第139部分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139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去捣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队展开正面交战。

    黄巾军一路拖家带口,三十万兵马,七十万家眷,如动物迁徙一般,进兵到距离济北城五十里外的平原之上。

    曹操收到了消息,立马带着亲信前往荀罡大寨,哪知荀罡的消息来的更快,已经展开军议了。正好曹操来了,军议就一起商讨破军之策吧。

    曹操荀罡并坐,后者朗声道:“青州黄巾屯扎兖州已有数月,对兖州黎民损害巨大,令人痛惜。如今贼寇率军来袭,诸位可有何计策?”

    兖州别驾王彧道:“黄巾猖獗甚久,此番决计不可再放虎归山,必须得一战绞杀!只是这三十万贼寇……恕在下直言,我双方兵力加起来不过五万有余,只怕难以大胜!”

    “说了当放屁!”

    曹操直接爆了一句粗口,因为那王彧名义上可是他的手下,荀罡张口的时候他去应答,岂不是拂自己的脸面?

    王彧被逼的脸色胀红,愤然退下。曹操又是说道:“黄巾军虽是流寇,却多次掠夺,久经战阵,已经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一只精锐部队。他们士气低落,我们就要表现的士气高昂,一定能够胜之!”

    鼓舞士气也是兵法中的一门功课,用以增加军队凝合力与战斗力,不可或缺。不过曹操这句话却引得满场狐疑,单单鼓舞士气,真的能够大胜敌军?

    “曹府君,我有一个建议,”荀罡忽然开口道,“我二人兵分两路,诱使敌人也分两拨兵马迎敌,虽然我等无法集中优势兵力,但十五万……对阁下而言不算难事吧!”

    于是,这场统合军议议出来的最终结果,就是让双方分开行事……也不知道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一切似乎正如荀罡预料的一般,黄巾虽然战斗力剽悍,但却没有能够担当参谋职责的谋臣。荀罡与曹操分两路出兵,包夹黄巾;而黄巾军也是仗着自己的兵力优势,将队伍均分对敌。

    荀罡的兵马一路南下,行了三十里地,正巧遇到由岳才亲自统领的黄巾兵马。双方在原野之上摆开阵势,大眼瞪小眼,似乎谁都不打算先进攻;而岳才占着七倍的兵力优势,俯瞰之下真人令人畏惧。

    似乎实在等不了了,岳才一马当先,冲到阵前大喝道:“某乃大贤良师帐下观风将军岳才是也!劝汝等速速归降!”

    神她妈观风将军……这是什么鬼名字?张角如果换到现在,一定是个重度中二病!

    荀罡亲自出阵,因为他并不想大动干戈,他想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将敌人说的拱手来降。

    “岳才将军,久仰大名!”

    荀罡言语极其平淡,但岳才见是一个六岁的少年,当即怒了:“兖州刺史府可是无人了?竟是让一个三岁小儿与我叫阵!”

    岳才很愤怒,因为他感觉到了巨大的羞辱!

    “壮士息怒,我乃当朝豫州牧荀罡是也。”

    “荀……荀罡?”听到这个名字,岳才脸上的表情瞬间从震怒变成了惊喜,“你就是那个四岁掌州权的‘少善人’荀罡?”

    什么少善人?这又是个什么鬼绰号?

    “我就是荀罡,怎么,你认识我?”

    岳才当即下马,跪在地上遥遥叩头道:“尊驾姓名,我天下黄巾谁人不知?尊驾治理豫州之时,几乎未曾杀害黄巾,全数通过招安策略使他们归还田野!当今诸侯乱世,所有人恨不得杀黄巾绝后患,唯有尊驾贤名远播啊!”

    荀罡愣了,自己什么时候有这么大的名声了?而且还天下黄巾谁人不知?自己不过就是招安了几支流寇,怎么还成了一个大善人?

    荀罡轻咳一声,淡然问道:“岳才将军,我并不愿与贵军交战,只是希望阁下能够随我返回豫州,解甲归田;若有意者,可随军做卒,将来功名显赫,封侯拜将……”

    “我等愿意归降!”

    “若是不愿,休怪……恩?”

    啥玩意儿?这就投降了?这就20了?你让我把剩下的台词说完啊!

    看着渐渐跪下的十五万大军,荀罡在风中……凌乱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八十二回 加封

    (全本小说网,。)

    望着对面一个个伏跪在地上的黄巾军,荀罡凌乱了。因为他实在搞不明白,占着兵力优势的黄巾军,为何就如此轻易地投降了?

    “岳才,你统领黄巾余党多年,为何今日如此轻易地就投降了?”

    见荀罡询问,岳才立马答道:“实不相瞒,我等早已受够了此等流浪生活,只是无奈无人收容。如今少善人心存仁厚,我等岂能恩将仇报,再生事端?”

    荀罡没有当过起义军,自然不明白这些人的难处;不过事到如今,所有事情能够和平解决,那是再好不过了。

    荀罡又问道:“你手下可有不服从之人?”

    只听对面所以士兵朗声答道:“此生只愿做一个良民!”

    面对乱世,他们不起来反抗,就只能饿死在荒野之中,他们不得不选择这条不归路。如今有一条改过归正的机会,他们何乐而不为?

    “既然如此,岳才,你派往另一边的十五万兵马去叫停战斗吧,免得横生更多伤亡!”

    众人行到另一块战场的时候,战争已经开始好些时候了,但令人惊讶的是,曹操的三万部队竟然将那十五万黄巾军压的节节败退。若不是荀罡来得及时,只怕再过一会儿,战斗就快要接近尾声了。

    曹操得知黄巾军愿意投降,心中懊悔不已,早知如此,自己何必如此费心费力?直接派一个使者去说服不就行了吗?这下好了,荀罡这小子捞了个便宜,不仅未损失一兵一卒,只怕还会向自己提出什么让人感觉不妙的条件。

    不过令曹操深感差异的是,荀罡不仅没有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甚至提出要帮助自己处理俘虏,天底下竟会有如此便宜的事情?

    要知道兖州经历战乱,满目疮痍,突然增加一百万人口,对曹操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虽然他现在兵力不足,极其眼馋那三十万兵马,但自己也要量力而行啊!

    次日,双方在济北议事厅中商议此事,荀罡即刻说道:“我军不战而胜敌军,为贵军降低了许多的伤亡,我军要求俘虏分半,双方各五十万。”

    荀罡简直是坐地起价,他一开始只打算要十万人口,但这几年的治理下,豫州极其富裕,五十万人口的开销他也是支撑的起的。而且五十万人口的潜在实力不容小觑,要知道整个豫州的人口也不过才二百七十万有余!

    而反观曹操,临危受命,入主兖州连半年都没有,还来不及收拾上届刺史刘岱的烂摊子,能够分担的人口决计不多……

    荀罡本来信心满满,哪知曹操手下程昱突然发难,极其强硬的说道:“我军损失惨重,就连济北相鲍信也死于乱军之中。贵军初来乍到,如此要价,只怕不合情理吧?”

    郭嘉知道程昱,此人乃极其难对付的对手,只怕荀罡会在其手上吃亏,便主动起身道:“依阁下之见,多少为适?”

    “十万!”程昱说出了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数字,直接降了四十万下来。

    郭嘉不怒,因为这是在意料之中的:“我想阁下应当不是不懂外交规矩的人,如此过分的降调要求,实在不合情理……不如双方各退一步,我军只要三十万。”说罢,郭嘉朝荀罡使了个眼色,荀罡点头,因为这么多已经是足够了。

    “不行……”

    程昱话说一半,却不曹操按了下来。曹操现在并不想因为这件事和荀罡撕破脸,毕竟自己初治兖州,暂时不能再树立一个敌人。要知道南方陶谦与袁术,对自己可一直虎视眈眈。

    他虽然想要所有人口,但就怕蛇吞象,到时候自己撑死!

    “就三十万!”

    外交很成功,荀罡得到了预料数据三倍的人口,在豫州的经济支持下,这三十万人的安置根本不成问题。

    他带着三十二万人回到陈留,将其中十万安置于陈留,并将陈留事务全权交付梁习治理。之后他返回豫州,将余下二十万安置在各个郡县,分配妥当后,便回到谯县过安稳日子去了。

    哪知回到谯县,忽有士兵来报:“京中有使者驾到,已经等候主公多时!”

    京中竟然有使者来?奇了!难不成是王允派来的使者,让自己入主长安的?

    “他们等候多久了?”

    “已有两月!”

    还真能等……

    对待京中的使者可不能怠慢,荀罡立即沐浴更衣,着装干净,前往馆舍拜会京中使者。

    哪知进入馆舍,就看见荀彧正在与另一人说笑;那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侄儿荀攸荀公达!荀罡大吃一惊,急忙上前与之见礼。

    荀攸亦是行礼,调笑道:“荀罡,我在这里等你等的好苦!”

    “公达所来何为?”

    荀攸道:“两月之前,王允派我来豫州求援,李傕郭汜强攻长安,连吕布都不是其对手。哪知你竟然带兵去兖州平定战乱,已经失了时间,长安陷落,王司徒一死殉国,吕温侯东投张杨,长安陷于李傕等逆贼之手!”

    荀罡大惊失色,竟是完全不知道有此事!如果知道长安求援,自己岂会自作多情前往兖州平叛?这下好了,好不容易被救出来的刘协,如今又落于逆贼之手!

    “貂蝉……公达你可知道貂蝉?”

    听荀罡提起貂蝉,荀攸不知道他们的感情,只是淡然说道:“貂蝉救国有功,已经嫁与吕温侯,如今与他一同逃到张扬手下。怎么?你和她有旧?”

    见果是如此结局,荀罡只能敷衍应答:“只不过去长安时见过罢了。”

    荀攸并不愿纠缠此事,又是说道:“此番出来有皇帝诏书与你,将此诏书给你,我便可以离开了。”

    荀罡大惊,忙问道:“公达莫非要回李傕手下?若是如此,不如与文若一同辅佐与我!”

    荀攸苦笑一声:“我已向朝廷申报蜀郡太守一职,只怕不能旧留了;毕竟我荀家,一切以王命为重!何况文若之才十倍于我,有他足矣!”

    荀罡见留不住他,将目光移到一旁的荀彧身上,荀彧却是耸了耸肩,似乎在说:“我说了,但他不听啊!”

    荀罡虽然不想放过自己的侄儿,但这也实在是无奈之举,谁让荀攸如此固执?

    荀攸感谢荀罡的理解,拿出皇命诏书:“豫州牧荀罡领旨听封!”

    荀罡与荀彧纷纷下跪,却听荀攸诵道:“帝诏曰:自古贤良隐遁,奸佞仕出,然朕观之,实不尽然。豫州牧荀罡忠贞贤良,乃大汉廷柱,今诏封荀罡为谯县侯,食禄八千户,罢讨逆将军号,领前将军之职;豫州牧任上可便宜行事,皆有皇帝名号,无需奏折,以示皇恩浩荡,钦此!”

    “微臣叩谢皇恩!”

    礼毕,荀罡接过圣旨,苦笑道:“这升前将军就算了,亭侯变县侯也罢了。但这便宜行事,一切有皇帝名号是何意思?我可不记得历代先皇谁有如此圣旨!”

    荀攸解惑道:“皇上之意,是你随便做什么都师出有名,是皇帝默许的!也就是说在诸侯之中,你比他们多一个名分,名正言顺!这比假节的权势更为强大!”

    王允这厮……难道看到我是皇帝义兄弟,就如此毫不知底线地加封不成?就不怕自己成众矢之的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