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汉献帝-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氏闻言微微点头,上前相劝,可见袁尚依旧痛哭不止,刘氏忍不住一巴掌落在了袁尚的脸上,还别说,这一下袁尚真的就不哭了,只是有些惊恐的望着母亲。
“哭,哭,哭,就知道哭。袁显甫,现在是你哭的时候吗?”刘氏恨铁不成钢的望着袁尚喝道。
“……母亲息怒,孩儿,孩儿不敢了。”
“你父不在了,你伤心难过情有可原,可就如审先生所说,正事要紧,大局为重。你父留下的基业还需要你来继承,你这样哭哭啼啼的,如何叫人放心?”
“是,母亲息怒,孩儿知错。”
见袁尚终于不再啼哭,审配连忙说道:“公子,夫人所言不错。眼下主公亡故,而你又是主公身前有意立下的继承人,此时你应该立刻继位,以免叫一些有心人趁乱钻了空子才是。”
一旁的许攸也点头附和道:“公子,审正南所言极是,眼下公子接任河北之主才是大事,若是这件事中途出错,岂不是叫主公去了也不能瞑目。”
“二位先生,袁尚此时六神无主,一切听从二位先生安排就是。”
听到袁尚这话,审配、许攸立刻分头行动,审配去控制邺城城防,四门紧闭,防止袁绍病故的消息过早走漏。许攸则是去通知邺城的文武百官,前来吊唁的同时将袁尚继承河北之主一事就此敲定。
袁绍早在未死之前就已经定下了袁尚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大部分人对袁尚继任并不表示反对,只是对袁绍忽然离世感到意外。
等到文武百官基本到齐,就见许攸一脸急色的跑了进来,一进大厅,举目四望,正等着许攸的审配见状,“子远,你在找谁?”
“正南,可看到郭图?”
“未曾见到,他不在家中?”
“不在,我以为他已经得到消息来了。”许攸摇头答道。
“公则?昨夜我倒是看到他了。”闻听袁绍身故,淳于琼也赶来了,听到许攸跟审配的对话后插嘴说道。
“昨夜?仲简,郭图昨夜何时离开?可曾说要去哪?”许攸一听连忙问道。
“昨夜差不多子时,倒是没说去哪,不过看样子挺着急的。”淳于琼闻言答道。
“……正南,你说那郭图为何要在昨夜匆匆离开?”许攸忽然压低声音问审配道。
“子远,你这是何意?”审配眉头一皱,低声反问道。
许攸见状将审配拉到一旁,“正南,此事蹊跷,方才我去郭图家时从郭家下人口中得知郭家昨夜死了一人。”
“……你是怀疑主公不是病故?”
“我不敢肯定,但此时郭图离开必有原由。”许攸摇头答道。
审配沉默片刻,开口说道:“主公新丧,而那郭图并未走远,可命人前去追赶,若是他回来,那就说明他与此事无关,可若是他不肯回来,那就说明他心里有鬼。”
“正南,郭图一向支持大公子,昨夜突然离去,依我估计,他恐怕是去了青州。一旦大公子知晓主公亡故,难保青州不会发生变故。这次派人去追郭图,不管那郭图愿不愿意,都必须把他‘请’回来。”
“唔……就依你。”审配点头同意了许攸的意见,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淳于琼,招手说道:“仲简。”
“正南,什么事?”淳于琼见状走过来问道。
“仲简,郭图昨夜才走,想必此时也未走远,不如由你带五百骑兵前去追赶,请他回转邺城。如何?”
“正南放心,某这就带人去。”
“仲简。”不等淳于琼转身离开,许攸又叫住淳于琼道:“不管那郭图如何推脱,你都务必要将其带回。只要你能将其带回邺城,三公子会感谢你。”
“……子远,莫不是这事还另有隐情?”淳于琼纳闷的问道。
“你我皆是老主公亲信,有些事也不必瞒你。主公属意三公子,但大公子却一直心有不服,而郭图却是心向大公子。如今主公不在,大公子若是知晓此事,必不甘心由三公子继位。到时兄弟阅墙,河北内乱,这恐怕绝非老主公在九泉之下愿意看到。”
“子远放心,那郭图肯随某回来便罢。若是不肯,就是绑也将他绑回来。”听明白的淳于琼向许攸打了保证,转身就走。
目送淳于琼离开,许攸和审配不约而同的来到停放袁绍遗体的灵堂,这丧事的办理自不需要许攸或者审配操心,自有专门懂行的大明白负责准备。灵堂的正中摆放着棺材,里面躺着袁绍的遗体。在棺材的旁边,则跪着披麻戴孝的刘氏母子。
见到审配、许攸进来,袁尚连忙起身相迎,“审先生,许先生,麻烦你们了。”
“公子莫说这种见外的话,我二人想再看看主公的遗容,还望公子允许。”审配开口对袁尚说道。
袁尚闻言一愣,随即点点头,领着审配、许攸来到棺材头前,低声说道:“父亲,打扰你休息,还请莫怪孩儿。”说完伸手拿去覆在袁绍脸上的白布。
审配和许攸一同上前观看,就见袁绍脸色发白,嘴唇乌紫,一看就不像是病亡。许攸看了一眼跪在一旁的刘氏,低声对袁尚说道:“公子,请随我来,某有话言讲。”
袁尚闻言点点头,随着许攸、审配来到内堂,就听许攸开口说道:“公子,主公之死,似乎有些蹊跷。”
“嗯,先生也发现了,母亲说父亲似是中毒而亡。”袁尚点头说道,惊得许攸和审配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袁尚却不管不顾,继续说道:“我本想下令让人追查,可母亲说眼下邺城不可混乱,让我找机会与两位先生商议过后再决定。”
“多亏夫人阻止,要不然此事还真不好处置。公子,不知你有何打算?”许攸微微点头,问袁尚道。
“我听两位先生的安排。”
“好,多谢公子信任。依某之见,此事暂时不要对外声张,暗中调查,待查明真相以后再行公布。当下要紧的,是公子尽快接任,避免河北因主公亡故而产生的动荡。”许攸点点头,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二十一章 河北三分
(全本小说网,。)
袁绍一死,有人高兴有人难过,比如刘协,他就挺高兴,虽然这时候高兴有点不道德,但袁绍一死,他就可以放心下令大军讨伐西羌,不必再担心这时候东面会有人来犯。而且只要尽快解决掉西羌,刘协甚至可以搂草打兔子去找曹操的麻烦。袁绍一死,河北必乱,刘协相信以曹操的性格,他是不可能坐等袁家诸子分出胜负以后再动手,一旦曹操插手河北,那他所控制的中原必将空虚,只要时间上能够赶得及,想要阻止曹操发展壮大也不是不可能,关键就是一个字,快。
刘协的大军终于开始行动,占据中原的曹操在得知袁绍身故之后,是既高兴又难过,高兴是他终于等到机会向河北下手了,而难过则是又一个至交好友离开了人世,能够可以被曹操视之为友的人又少了一个。
不过心里难过归难过,该干的事情曹操也是半点也没耽搁。他原本打算趁着袁谭杀入徐州的机会展开反攻,但却被郭嘉阻止。
“明公,河北如今袁尚与袁谭谁强谁弱?”郭嘉轻声问道。
“自是袁尚强,袁谭弱。”
“既如此,明公为何要助袁尚灭袁谭?二虎相争,必有一伤,袁尚强而袁谭弱,若是明公助袁尚攻袁谭,那袁谭能够支撑到几时?”
“奉孝的意思是攻打袁尚?”
“正是,河北袁家诸子,各有人马,袁尚虽然占了一个名分的便宜,但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明公,不如暂且观望,按兵不动。”
“唔……子敬,明日你前往河北,代我吊唁袁绍,顺便探听一下河北此时的现状。”曹操想了想,吩咐鲁肃道。
“孟德,不发兵了?”夏侯惇有些失望的看着曹操问道。
“暂不发兵,不过出兵的准备还是要的。”曹操点头对夏侯惇答道。
“元让,莫要失望,此时不出兵,只是为了让袁家诸子斗得更放心,更激烈一些,那样对我等日后收复河北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程昱安慰夏侯惇道。
“得,得,我不管什么时候出兵的事,我只管打仗,孟德,那我这就回徐州坐镇,关于攻入徐州的袁谭,我是不是可以带人将其赶回青州了?”
曹操闻言摇头道:“不必,你就是不赶他也要退走了。暂时先放他一马,让他替我们多消耗一点袁尚的兵力,你回徐州之后,整军备战就是。”
等倒事情商议的差不多了,就剩下郭嘉一人的时候,曹操问郭嘉道:“奉孝,你今日反对我出兵河北,是不是也在担心朝廷那边的反应?”
“是的,明公,当今天子不是善类,更兼如今手下人才济济,兵强马壮。袁绍独据河北,如今身死,他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唔……我也有这个担心,那你说万一朝廷出兵,我们该如何是好?”曹操点点头,问郭嘉道。
“明公,若是朝廷出兵,那我等就只能自青州袁谭那里进入河北,此外还要命人加强虎牢关与许都的戒备,防止朝廷兵进中原。至于河北的归属,那就只能看个人的手段,各凭本事了。”
“能不能想办法给朝廷找些麻烦?”
“这个,恐怕有些难度,眼下朝廷的周边势力,除我等外就只有一个刘表,要么就是羌人、匈奴还有南蛮等外族。且先看看吧,据嘉分析,此次朝廷要么会兵发并州,要么就是回头去解决西羌的彻里吉。”
“彻里吉?为什么?”
“这西羌彻里吉位于朝廷的身后,一直不服朝廷的管束,上次袁绍发兵,朝廷为了防备彻里吉趁机作乱,不得不在凉州留下重兵。而眼下东面无事,依当今天子的性格,他自然不会继续容忍背后再有西羌彻里吉给自己捣乱。明公,若是朝廷真的对西羌用兵,那咱们的行动就必须也要抓紧,嘉担心若是我等陷在了河北战事当中时,抢先解决了西羌的朝廷会向我们发难。”
“他有理由吗?”
“明公,他是朝廷呀。”郭嘉有些无奈的提醒曹操道。当初他向曹操提议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考虑的就是天子在手,代天子以讨不臣这个好处。没想到大汉气数未尽,让当今天子熬过了最难熬的阶段,以至于这个计划不得不宣布失败。若是此时天子在手,那征讨河北压根就不需要多费心思想理由,找借口。可是不行啊,天子好好的待在长安,他想打谁就打谁,而自己则要小心防范,免得让天子找到机会下手。
……
邺城
袁绍的丧事还在操办,作为袁绍继任者的袁尚也在审配、许攸的帮助下接任,大部分河北文官武将已经向袁尚表示了效忠,让袁尚心中大定的同时也感到一丝遗憾。冀州算是控制住了,可青州、幽州那边还没有回信。至于并州的高干,袁尚倒是最不担心的,高干是袁绍的外甥,河北的基业再怎么轮也轮不到他的头上,眼下自己继任了河北,他高干自然只会向自己效忠,更何况并州入不敷出,高干想要坐稳并州牧这个位置,也需要自己的接济,袁尚相信,高干那里是不会出现什么意外的。
让袁尚感到担心的是青州和幽州,尤其是青州,袁谭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