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远扬-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孝孺并没有给陈佳澜说话的机会,截口便言道:“如果你还把我当成父亲的话,那你什么都不用再说,这事就这样定了。要是你不再把我当父亲,我自然无法替你做主,我们之间算是各无恩情,今日之后便再无瓜葛。”
唐明本来听到着话应该觉得高兴才是,毕竟有陈佳澜这样的美女子做老婆,根本就无法挑剔。可为什么此刻就是高兴不起来,反而心里老是有种被算计的感觉。正绞尽脑汁思索着的时候,就见到陈佳澜投来祈求之意的眼神。
此时陈佳澜这样的眼神跟前世自己的那个温柔贤惠的老婆何其的相像,每次两人意见不合,谁都说服不了谁的时候,老婆都会使出这个大绝招。而他自己明明就不想屈服却每次到最后,都是以自己兵败而收场。(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1章 缘定终生
(全本小说网,。)
陈佳澜那祈求的眼神是什么意思,唐明心里明白。可要自己违心的拒绝眼前神态有些像自己前世老婆的女子,他总有那么一点不甘心,正在煎熬着的时候,方孝孺却先开口了。
“男子汉大丈夫,应当顶天立地,为何如今一点儿女情长便让你这般犹豫?难道是老夫看错你了吗?”方孝孺收起脸上的笑意,脸上已现怒容。
唐明被这话一激,血气上涌。心里瞬间暗暗惭愧,话说自己一个二十世纪的人,如今还真不如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来得豪爽。当即不再犹豫,拱手礼道:“大人教训的极是,小子对大人的安排并无异议,全凭大人安排即可。”
他也是豁出去了,面对自己动心的女子,还要去违心的拒绝,这不是唐明的作风。既然无法做一个伪君子,那么坦坦荡荡的做一个真小人有何不可。至于陈佳澜会怎么看待自己,那也是以后的事,现在吗?谁管得了那么多,说不定陈佳澜心里还真对自己有那么一点点想法也说不定啊!
“哈哈哈,孺子可教也!”
方孝儒闻言哈哈大笑起来,随摆手说道:“既然小友也同意,那么这事就这样说定了,老夫修书一封把你俩之事交代一下,小友自可拿与家师一观。现在收拾东西带着小女立刻出南京城,切勿多停留。”
“爹!”
陈佳澜千言万语到了嘴边,最后却变成一个‘爹’字,拜伏于地已然哭出声来。自古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自不敢违抗,尤其是在王公贵族或者朝廷大臣这些大家族里,体现得更为纯粹。
陈佳澜从小到大的教育并无法让她有勇气不认方孝孺这个父亲,所以此刻就算她有千万种不愿意,也只能咽在肚子里。为了报答养育之恩她连命都可以不要,又何谈一个小小的婚姻。
心里不舍的是方孝孺的恩情,难过的是自己的无能为力,陈佳澜伏地痛苦的声音渐渐变弱,待唐明看过去之时,却见其人早已昏倒在地上。
方孝孺在食篮里取出笔墨,奋笔驰书片刻便写好一封书信,交与唐明之后便挥手命其快走。
小叮几声叫喊,陈佳澜渐渐醒来,一步三回头不舍的告别了方孝孺。出得天牢自是和等候已久的小公公客气了一番,匆匆出了皇宫。
身边多了两个拖油瓶,唐明自然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骑马赶路,在方掌柜的安排下,坐上一辆马车向南京城外赶去。城门处有重兵把守,百姓只许进不许出,唐明有令牌在身还是被拦下,马车更是被翻了个底朝天。
好在两女是女扮男装,把关的人也顾忌到唐明的身份,不敢太过放肆,只是例行检查之后便放行。
唐明本想着先把陈佳澜安排到苏州大哥家里,可顾及到现在是战时,从南京到苏州虽不远,但走陆路似乎不太安全,随决定还是先去见姚广孝和郑和,把此次南京之行的结果上报,再请郑和用船送自己回去来得安全。
红彤彤的太阳在山头上露出一半,满头的霞光昭示着已是黄昏,郑和的帅船停靠在南京城十几里外的河道上。船上的水手正在轮换着吃晚饭,每人一碗热汤两个烙饼吃得很香。
帅船甲板上,一只小木桌摆着三道斋菜,郑和,姚广孝两人正在用餐。饭毕,各自端着一杯香茶,正讨论着龙江宝船厂扩建之事。
两年后就是郑和即将第一次远航的日期,宝船的制作按照目前的速度并并无法达到郑和的目的。为此朱棣批下扩建龙江宝船厂,用来专门赶制宝船,这也是郑和目前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
可无奈制作宝船的大型木材不够用,虽有长江上游源源不断的木材漂下来,但适合造宝船的木材还是太少了。郑和为这事也一直头疼着,正在请教姚广孝,希望能在他这里得到帮助。
姚广孝虽说饱读诗书,可对于这些匠造之事也是两眼一抹黑,知之甚少。不过他却想到了唐明,毕竟从小就跟随他的家师在外游览,或许能知道哪里有适合的木材也说不定。
郑和的时间并不充裕,在联想到唐明这小子鬼精灵的样子,一时间也把希望托付在他的身上。
郑和正念叨着的时候便有手下来报,说是唐明已从南京城赶回。郑和脸上一喜随命手下传其来见。
古时女子不得上战船,这个奇怪的规矩唐明还是懂的,只好把陈佳澜和小叮留在岸上的马车里,请守卫的军士代为照顾后,便匆匆来面见郑和。
得到通传唐明大步来到甲板上,见郑和,姚广孝都在,随跪下唱诺:“下官唐明,见过两位大人,南京一趟下官无法说服方大人,请大人恕罪。”
姚广孝闻之也只是微微皱了下眉头,轻叹一声言道:“起来吧,这事我也不敢抱有多大的希望。现在只希望陛下能够克制住心中的怒火,为天下留一个读书的种子。”
唐明刚站起身便听到这句话,撇了撇嘴,心里满是不屑。要说这事还真怪不了朱棣,他这个皇帝也算是礼贤下士了,要不是方孝孺激怒了朱棣,哪里会有被株十族,还牵连无数士林弟子的生命。
这事也就心里想想就好,唐明可不敢说出去,想起方孝孺还给姚广孝写了一封信,随从怀中拿出,递到其面前禀道:“大人,这是方大人要我转交于你的书信,请你阅览一番。”
姚广孝微微一愣,似乎不明白为何方孝孺竟然会给自己写信,心里好奇之余也期待着信里的内容。刚接过信封,却又听唐明禀道:“方大人还将其养女许配于我,这事应该在信里有提到,还请大人为小子解惑,似乎这里面并不止这么简单。”
这下更让姚广孝摸不着头脑了,拿起书信便自行走到一边,阅览起来。郑和见缝插针,笑呵呵的拉过唐明,把憋在心里的问题告知,然后一脸期待的等着他的回答。(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2章 拜师
(全本小说网,。)
唐明闻知郑和的事情后,并没有急着为其解说那里有适合的木材。以他后世的历史知识,那里有适合造船的木材当然知道。可他这样大的需求量,还是造的海船,再用木材就属下乘了。他心里有个更好的想法,只不过要亲自去实地考察后,才能有把握适不适合。
“义父莫急,造船的木材我确实知道哪里有,但我有一个更好的东西能代替木材来做龙骨。只是我现在还真不知道宝船的构造,如果可以的话,等我把陈小姐送回苏州家中安置好了,陪你到造船厂亲自考察一番。”唐明没有任何的隐瞒如实禀道。
郑和惊讶的同时,心里却美滋滋的,唐明没有让他失望,他感到很安慰。想他这两年为了招募造船厂的人才,花费了多少精力,要不是朱棣在背后为其撑腰全力支持,他想想都觉得汗颜。
求才若渴这就是郑和现在的真实写照,从建造船厂到造船的匠作,再到航海的人才,水手的培训。这些几乎包揽了整个社会体系的人才,郑和通通都要,就连航海图都从那些海外湖人那里买来了不少。
“哈哈哈。”
姚广孝看完信的时候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一脸喜色的招手要唐明过去,呵呵笑道:“你小子倒是艳福不浅,方孝孺这个养女可是全南京城的王公贵族,都想拉回家去做儿媳的。只不过老狐狸似乎都看不上那些世家子弟,有意要把养女送进宫去给建文做妃子。”
说到这里,这个老秃驴竟然少有的不正经言道:“也是活该建文没有这个福气,刚好这段时间连续出事,这才把这事搁置下来。现在看来倒是便宜了你这小子,不过这事还是不要过于张扬,你先把老狐狸的养女安置好,等陛下正式迁都北平的时候,再行良缘之礼。”
唐明眉头微皱,原来这里面还有这样的事情,但他还有一事未明,随拱手言道:“大人说得有理小子谨遵教诲。可方大人又为何会选上我呢?毕竟只要托我送陈佳澜小姐出了南京城,便可与她钟意的男子喜结良缘,根本就无需选中我这个未曾谋面之人啊?”
“哼哼!老狐狸做事当然不会那么简单,他会选上你是连我也算计上了。这老狐狸相信你真的是我的弟子,才把养女许配于你。为的是以防万一,要是那个陈佳澜的身份曝光了,陛下定不会轻易放过于她,老狐狸为了她这个养女也算真有心,竟然不顾身份,想借你这层关系到时至少可报那个丫头的性命无忧。”
姚广孝冷哼连连,不过脸上却始终带着笑意,停顿片刻续道:“你小子本来已经有师父,我本不该逾越才是,毕竟你的师父现在还生死未明,让你做我的关门弟子似乎有些不妥。好在三宝和你还有另一层关系‘义子’。三宝是你的义父,他又是我的弟子,所以算起来你也就是我的弟子,以后没旁人的时候称我为老师便可,也算做实了你我之间的关系。”
能够被堂堂黑衣宰相,当今太子少傅看上收为弟子,唐明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啥都不要说,当即跪下行个拜师礼,口称:“老师。”
其实姚广孝一直以来就对唐明很中意,也有收其为徒的打算,但挖人墙角的事他还做不出来。但有三宝这层关系在就不一样了,这样一来也就顺理成章,别人也没有理由拿这事来指责于他。
唐明的聪慧,心思之灵活都是上上之选,让其来继承自己的衣钵正是最佳人选。姚广孝毕生有两个梦想,其一便是成就一番,开国建业之抱负,现在这个梦想已基本落实。其二是自他出家以来都未曾动摇过的僧人身份。
就像现在一样,他已经可以称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中大臣的第一人,却未曾放弃过僧人的身份,还俗的话就更不用说了。大业已成的他最近早已有意退隐下来,好好的参佛修身。
姚广孝虽厌倦了官场上的尔儞我诈之事,有意退隐。可俗世中打拼下来的这一切就这样放弃又觉可惜,有心找一个衣钵传人却没有合适者,本来三宝就是他比较中意之人,可无奈他始终是太监的身份。
所以在他第一次听闻唐明的事迹后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才有接下来的这些考验和试探。
满意的扶起唐明,告诫其几句便让他先去苏州安排陈佳澜后,便去船厂帮三宝的忙。便自行离去,陛下把南京城里那些建文在位时的官员抓的抓杀的杀。明天也该是进城的时候,他这个谋士自然得在身边帮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