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闲臣风流 >

第7部分

闲臣风流-第7部分

小说: 闲臣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楠回头看了看,安慰道:“云娘勿要担忧,我不过是去县城走上一趟,晚间就回。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你自己在家等着吧。”他有故意皱了皱眉,喝道:“我回来这几日你哭了好几场,以后再不许如此。”

    “好的,我不哭,我不哭……”云娘哽咽着点了点头,将手捂在嘴上,身子不住抽噎。

    古人生活简单,娱乐半点也无,平日间就喜欢八卦。这是周家庄十年来出的唯二的大新闻,上一次是周楠周秀才杀人。现在,又是这个楠哥儿被他家兄弟给告了,说是冒名顶替的。

    于是,十多个乡民将地地的活儿扔给自家婆娘,簇拥着原告周杨、被告周楠和两个衙役,浩浩荡荡地朝县城走去。

    从周家庄到县城以后五十多里地,大家都是庄户汉子,行起路来当真是健步如飞。难得空闲,有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自然要大大地八卦一番。于是,大伙儿一边走一边聊,从东面村的小寡妇偷人,到河西村婆婆和媳妇打成一团,不亦乐乎。很快,周楠和两个公人也加入其中。

    周楠在现代社会迎来接往惯了,一通酒桌荤段子下去,直听得众人目瞪口呆:还有这样的事……这读书人唠起黄嗑来,别开生面别有气象啊!

    就连周杨也好几次想要插嘴,可最后却被周楠淡淡地扫了一眼,就下意识地闭上了嘴,竭力做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他心中也是憋屈,我可是原告啊,怎么弄成被告一样,被人嫌恶呢?

    还有,这贼子犯下如此杀头重罪,怎么一点也不担忧,似有依仗。不对劲,不对劲。

    一路欢歌笑语,如同过节一般。

    这是周楠第二次进安东县城,这个年代的安东城其实挺繁华的,和后世的涟水也差不了多少。毕竟,县城靠着淮河,东有大海,西有大运河,得水运之利,处南北交通要冲。

    据说,县城里有上万户人家,五六万人,这才全大明朝也算是上县。

    摆周楠的荤段子,两个衙役也放松了警惕。至于其他村民也被城中的繁华弄得耀眼欲花,好几次都有人走散,喊了半天才将人找到。

    这个时候,如果周楠愿意,撒腿就跑,说不定就能逃脱。不过,他却没有这个打算。就算今天逃了,没有身份没有路引,走不了几十里地就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被捉回来。没有经历过铁幕时代的人,无法想象正处于封建制度顶峰期的国家机器的严密和威力。

    与其如此,还不如勇敢面对,会有办法的,肯定有。

    实际这一路上周楠都在想着应对的法门,可是想了半天却没有丝毫眉目。

    县城颇大,都是木板壁房屋,纵横交错十几条街,脚下是干净的石板,古色古香,只是有点窄,有些巷子显得阴暗。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衙门口,远远就看到一片青砖房,门口立着石狮子和挺胸兜独的衙役,没错,那就是县衙。

    明朝县官审案并不禁止百姓旁听,因此,众人就呼啸一声进了仪门,涌到大堂外的空地上。

    在空地上同样挤着许多人,从空地上看去,大堂很昏暗,大案那头坐着一个身着大红袍服头戴乌纱帽的人正在说些什么,不用问这应该是安东县的县尊史知县正在判案。

    难得升堂一次,衙门里显得非常威严,两排身着青布衫子,头戴方帽,手执水火棍的衙役整齐拍在大堂两边,面上都带着腾腾杀气。

    原来,明朝的县官并不是每天都办案。偏远地区还好,像江南、淮安府和两京这种繁华地区,民间事务也多。若每天升堂视事,知县别的事也不用做了。

    因此,衙门每月逢三六九才开门让百姓告诉,谓之放牌。当然,不是这三天你要告状也可以去敲放在衙门口的那面大鼓,但得承受惊扰官衙的后果。

    今天正好逢九,难怪周杨没有下地插秧。原来这小子隐忍了几天,终于等到日子,跑县城里来递状纸。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一多,矛盾就出来了,安东县有三十多万人口,县城里有上万户人家,几日下来倒是积攒下不少案子。史知县就打点起精神,让衙役将人犯押上堂去,看过状纸,逐一判决。

    这还是周楠第一次看到古人判案,顿时来了兴致,就凑到堂下台阶处翘首朝里面看去,又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听了几场判决,心中却是大失所望。古代的社会几乎没有任何人口流动,一个人若不是读书游学天下,或者考取功名到外地做官。又或者家有资产,出门行商,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方圆百里地的范围之内。如此一来,街坊邻居谁不认识谁呀,就算平日间起了冲突也都是鸡毛蒜皮狗皮倒灶的事儿。比如,某人家的牛吃了某人的青苗;某人吃了酒将族兄打成重伤,伤者不依闹上公堂要求赔偿天价赔偿……实在是没意思的紧。

    里面的史知县又是个慢性子,判起案来也磨蹭得紧,一句话要想上半天,才字斟句酌吐出来。如此,案子也快不了。

    周楠刚开始的时候还兴致勃勃听得入神,可一个案子如此,两个案子也是如此,渐渐地就失去了兴趣。忍不住长长地打了个哈欠,眼睛里泛起了泪花。

    旁边,一个同村人笑道:“楠哥儿,这县尊大老爷倒是温吞水性子,叫人好生不耐。咱们在等下去,今日怕是赶不回村里去了。”

    周楠苦着脸:“谁说不是呢,地里还有活要干。我倒是无妨,你们若是在城里耽搁一夜,吃住要花钱且不说了,明日回家,怕是要被浑家扯着耳朵一通唾骂?”

    众人都小声地笑起来,憨厚地抓着头:“楠哥说得是,咱们偷了一日懒,若是明天再耽搁了,家中的母老虎还不翻脸,这日子可就难过了。”

    周杨突然冷笑地看着周楠,斜眼道:“好个贼子,你还想着回家。你犯下泼天也似的杀头大罪,大老爷明镜高悬,今夜怕是要住在大牢里了。”

    周楠摇头,叹息:“阿弟,你我血脉至亲,又何必说这种伤人心的话,为了家中的十亩地,你就要下这样的狠手吗,此事说出去要有人信才好。”

    周杨大怒,正要喝骂。外面的骚动早惊动了大堂中的史知县,他皱了一下眉头:“外面缘何如此喧哗?”

    凡事讲究一个先来后到,周杨一大早到县城告状,又带了衙役去村里拘周楠,一来一回上百里地,耽搁了大半天时辰。看身前还排了这么多告状的百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自己。心头焦急,就忍不住高声喊:“禀县尊老大人,周家庄周杨状告有人冒充自家兄长,霸占寡嫂。”

    这一声喊出当真是石破天惊,安东县地方平靖,最近几年几乎没有出过什么象样的大案要案,所有人目光都落到外面的周家庄众人身上。

    大堂中的史知县大吃一惊,大抽冷气。案情重大呀!冒充别人兄长,霸占寡嫂,国朝百年从未有如此诡异离奇之风月艳案。

    他回头问刑房的典史:“你们可接到此案,怎么不预先禀告?”

    刑房典吏小声说:“回大老爷的话,县尊操劳公务,明日要三更天才歇,午后才起。上午接到周家庄农户周杨的状纸之后,不忍心打搅,就先发了拘牌将人带来,恕罪恕罪。”

    原来,史知县今年四十出头,早年间家境贫寒,发奋读书,每夜都要挑等夜读,不到东方发白不上窗。也因为读书刻苦,上前年总算是高中三甲赐进士出身,放到安东县为官,算是得偿所愿。

    不过,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一下子也改不过来。史知县每天要睡到午后方起。若被人打搅,大老爷必然暴跳如雷。衙门里的人知道他的德性,也不敢轻易去打搅。

    老实说,史知县这已经是怠政了。没办法,他在朝中没有背景,又是赐进进士出身。外派做官又是在安东县这种繁华之地,政治上基本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加上一把年纪,估计也就是再干上两届就回家养老。

    “罢,恕你无罪,将人犯带上来吧。”

 第九章 一句话也听不懂

    那个刑房典吏就大声朝外面喝道:“其他案子先放一放,县尊命周家庄周杨,周……暂时叫周楠吧……上堂回话。”

    按说被人插了队,其他几个过来打官司的百姓应该大为不满才对。可这案子听起来好得劲儿的样子,大家也顾不得气恼,都将精彩的目光落到二人身上。

    周楠和周杨同时走入大堂,跪在一快大约三尺长宽,颜色也和别处不同的石板砖上。

    这砖很有讲究,比其他的石板要大些,下面乃是空心。如此,犯人一旦将头磕下去,回音阵阵甚是响亮,尽显官府的威严,也不知道是公门中那个混蛋东西发明的,这简直叫人无法克可说。

    周杨当即就将脑袋狠狠地再石板上撞了几下,哀声喊道:“小人乃是周家庄农户周杨,控告此贼冒充去世兄长,霸占寡嫂,还请青天大老爷为小人做主啊!”

    作为一个现代人,周楠自然不习惯给人磕头。但是,自己现在的身份乃是革除了功名的秀才,入乡随俗吧!他随意地意思了一下,朗声道:“周家庄前县学廪生开革生员周楠见过老父母。”开革生员四字咬得极重。

    古代的七品知县又被称之为父母官,所以普通人都称之为老父母。

    说罢,就抬起头朝上面看去。眼前是一个头戴乌纱帽,大约四十五六岁的中年人,面容显得有些苍白,眼皮也有点浮肿。国字脸,下颌有一丛短须,倒也生得相貌堂堂。

    这就是安东县知县史杰人,苏州府吴江县人士,看他模样果然有几分文采风流的味道。

    周楠在看史知县,史知县也在好奇地打量着冒充别人大哥霸占寡嫂的嫌犯。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古人断案也要察言观色,在古代的断案理论中,一个人是否正直或者刁滑奸诈,只需要看一看眼睛就足够了。心怀傥荡之人自然目光明亮,若是有鬼,自然闪烁游离。

    这事说起来唯心,但却是古代官员识人断事的不二法门。

    史知县这一眼看过去,只见周楠身着干净儒袍,皮肤健康有光泽,目光平静深邃,面部三庭均匀,活生生一副戏文里的正派角色,心中就起了好感,点点头:“原来是开革了功名的生员,本官看你模样也不是做奸犯科之人,又为何被剥了前程?”又想起自己当年在县学因为成绩一直吊车尾,好几次差点被开除。后来走了门子,好不容易保住秀才功名,这才有今日。

    看到这个没有功名的前县学廪生,史知县突然有种同病相怜之感,目光越发柔和。

    周楠:“回老父母的话,此乃十年前的旧事,不足为人道。”见史知县对自己态度和蔼,心中暗喜:猜对了,这史知县以前的学业和仕途果然坎坷。

    作为知县,本地最高的治民官,史知县自然是安东县第一名人。自来此为官,他是何方人氏,以前科举名次如何大家早就打听得清楚。逃到安东之后,周楠自然也动别人口中听说过史杰人的来历。

    明朝是个森严的等级社会,良籍百姓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其中士是第一等,也就是掌握着知识的,有功名的读书人。你一旦读了书,考取功名就可以得到国家税赋上面的减免,可以见官不跪,算是跨入了特权阶级。

    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