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望族风流 >

第97部分

望族风流-第97部分

小说: 望族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哇——”众人见状,不禁惊叹起来。

    区区一个篝火会,竟动用黄色神祝之光的祭文,而且是用大篆书写的祭文!

    不愧是崇王府啊!

    众人不禁在心底感叹起来。

    黄色的神祝之光笼罩山顶片刻,然后逐渐淡去。

    接下,纪宁感到山风完全停下来,所有的火苗不再跳动,耳边不再有呼呼响的风声,连秋雾也停止降落,气温不冷不热,刚好合适。

    祭文生效,中年文士把手中的香插进供桌上的香炉里,然后转身走近赵元启几步,向赵元启拱手作揖一下:“禀报世子殿下,祭文已生效,神祝效果将持续到次日辰时。”

    “很好。退下吧。”赵元启露出他崇王世子应有的威仪说道。

    “诺!”中年文士行行礼应道,恭敬地后退两步,然后转身向左边走出中央区域,再绕道走回赵元启身后。

    神祝之光生效后,赵元启举起酒杯向在场所有人说了今晚篝火会的开场白,然后所有人共庆地饮了一杯美酒。

    放下酒杯,赵元启朗声说道:“虽然是篝火会,但是在座都是高雅之士,不能无丝竹之声和舞蹈之姿。本世子为大家准备了一支舞。”

    说罢,他拍拍手,立即从他身后两边有序地款步走出一支二十人的年轻貌美、身材窈窕性感的舞姬和几位有名的乐师。

    原来,紫金山毕竟离金陵城不过是十几二十里,相当的近。

    早上出游时,赵元启虽没带上舞姬乐师,但在下午时,舞姬、乐师等相关人从崇王府从发,陆续到位。

    不仅如此,篝火会上,所有人都有案几坐垫,并配备有美酒香茗水果点心,这些都是从崇王府送过来的。

    所以,这场篝火会一点也不比正规的宴席差。

    大半柱香后,舞蹈结束。

    舞姬乐师退下后,紧接着登台献艺的是柳如是。

    只见绝美的俏脸上蒙着白色轻纱的柳如是一袭素雅的白色长裙款款地从女眷区域走出来,她身后跟着抱着名贵古琴的小娟。

    柳如是分别走到赵元启和赵元轩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退后两小步,转身走到摆放好名贵古琴的案几前跪坐下。

    嫩白如霜的悄悄玉手抚动着琴弦,柳如是声音空灵地唱起来: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55章 第156张 妒火让人疯狂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随着柳如是打开嗓音演唱起来,在座大部分人都不禁惊讶起来。

    因为,柳如是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压根不是他们熟识的《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的曲调,而是完全陌生的曲调。

    不仅如此,柳如是唱的曲调完全区别于时下的唱法,很是标新立异,偏偏非常动听,比之原来的曲调好听许多。

    众人惊奇的倾听着,不知不觉完全沉浸与柳如是的琴音歌声里,哪里还记得区别曲调有什么不同?

    原来,虽然昨晚柳如是已经献唱过一次,但是仅一天时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新唱法还没传开。曲调不比诗词那么容易迅速传播。

    不过,经此一次献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新曲调注定要在金陵城传播开了,甚至将会传播到京城乃至全天下。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柳如是把《明月几时有》唱完,看见所有人仍沉浸歌声里不能自拔,便稍稍休息地坐了片刻,然后才站前来,分别向崇王世子和怀珠郡主行礼,最后再向众人行礼致谢。

    众人终于回过神来,一片叫好掌声响起。

    掌声渐落,赵元启高兴地说道:“唱得好!柳如是姑娘,你的琴艺和歌声在金陵城已是屈指可数。”

    “谢谢世子殿下夸奖。”柳如是娇躯微蹲行礼拜谢道。

    赵元启又道:“不过,最让本世子惊喜的是你革新了《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的曲调。新的曲调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更能畅意表达情感。很好,非常好。本世子大大有赏!哈哈哈……”

    其他人听着,无不衷心赞同。

    君子习六艺,其中有一艺便是乐。在座的所有人基本出身名门望族,对音律这一项,多少有涉猎,有相当的音乐鉴赏能力。

    不过,此间有人脸色很难看。

    张临武脸色阴沉地连喝了两三杯酒,心里既妒又恨:唱什么曲不好,偏偏唱纪宁那小子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分明是存心助纪宁扬名!

    “多谢世子殿下赏赐。”只见柳如是向赵元启行礼说道,“但民女愧不敢当。此曲调非民女革新,而是另有其人。”

    “哦?”赵元启闻言,不由一讶,好奇地问道了,“是谁?哪位音律大家?快告诉本世子!”

    其他还不知道的人也是很好奇。

    柳如是扬声说道:“此人就坐在您的右下首,纪公子是也。”

    赵元启更是震惊了,他转脸向纪宁看见,纪宁有些无奈地向赵元启拱了拱手。

    其他人也是震惊不已。

    李秀儿既震惊又是芳心压抑不住地欣喜,要不是场合的限制,她恐怕早已惊喜地跳起来。

    一向淡定的苏蒹葭此刻也不禁露出两分惊讶之色,多看纪宁一眼。

    至于赵元轩,虽然绝美的俏脸上蒙着轻纱,无法看起神情变化,但她的一双凤目分明睁得圆大,既震惊又气恼。

    她本意借此次秋游寻找纪宁在才学上的弱项,没想到却多发现了纪宁一项才华。

    过了片刻,赵元启突然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好!好!好!纪宁,没想到你如此才华横溢,不仅诗词做得好,连音乐也有如此高的造诣!君子六艺,你还有哪样不精通的?”

    “世子殿下,永宁惭愧。”纪宁不得不站起来,面向赵元启拱手说道,“永宁在音律上并无造诣。此曲调是当初梦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一起的,非永宁之功。”

    赵元启却不以为然,摆手笑道:“你休得谦虚。今日本世子与你交谈一日,收益颇多,早已知你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你再在本世子面前谦虚,便是欺瞒!”

    “哈哈,本世子说过有赏,一定不会吝啬!”赵元启又立即说道,不再给纪宁辩解谦虚的机会。

    纪宁只好拱手作揖说道:“谢世子殿下。”

    重新坐回案几前,纪宁表面上平淡自若,心里却早已叫苦不已。

    今晚之后,他被逼冠上音律大家的名头。

    然而,他在音律上确实没什么造诣,甚至说仅仅流于勉强会唱简谱和五线谱。

    至于弹琴吹箫等等乐器,他根本不懂。

    但是,今晚之后,没有人相信他不懂音乐,他是百嘴难辩。

    乐,是君子六艺之一,孔圣人对乐很推崇。

    《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就是说孔圣人认为一个人的修养从诗开始,自立于学礼,完善于乐。音乐是人生修养的最后完成阶段。

    作为儒道门徒,岂能大声宣称自己不懂乐?

    所以,今晚之后,他必须抽时间学习音律。

    为适应这个世界,他的学习任务又加重了。

    好在他在穿越前,就偏爱古风古韵的歌曲,譬如邓丽君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等歌曲。

    这些歌曲应该能让他蒙混好些时日。

    赵元启对纪宁说完,转脸对柳如是说道:“当然,本世子也会重赏你。若不是你今晚献艺演唱了纪宁的曲和词,纪宁的音乐才华不知要隐藏到什么时候呢!”

    “谢世子殿下。”柳如是拜谢道。

    赵元启颔首一下,不再说话。

    柳如是知趣地分别向赵元启和赵元轩行了一礼,然后退出篝火会场中央。

    柳如是退下后,赵元启朗声说道:“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刚才想必在座诸位倾听柳如是姑娘的琴音歌声都听得如痴如醉吧。不若,今晚就以柳如是的琴音歌声为题,做诗词一首,以此共乐。如何?”

    “诺。”众人向赵元启拱手应道。

    篝火会上,由赵元启命题作诗词,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众人一点也不意外。

    这种即兴命题作诗词最考较才学和急智,不过在座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才子,即兴作一首诗词难不倒他们。他们苦恼的是如何作出一首惊艳全场、独占鳌头的好诗词。

    随着赵元启正式命题作诗词,今晚的篝火会的好戏终于真正开始了。

    (还是那句话:求月票了!求月票了!求月票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56章 郡主发飙

    却说赵元启即兴确定今晚篝火会吟诗作对的第一个命题后,所有人立即聚精会神地作诗词。

    纪宁不紧不慢地端起茶盏,一边品茶,一边微微深思,在脑海里筛选关于音乐的诗词。

    关于宴席聚会场合的诗词堪称无数,其中不乏传世的名作,譬如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等等。

    与音乐有关的诗词也很多,纪宁能轻易筛选到合适的诗词。

    不过,他不打算使用太好的诗词,只用中等偏下的诗词。

    如今他如流星一般崛起已经很让人侧目,再高调下去,恐怕就真的令人怀疑他是妖孽,届时就要乐极生悲了。

    所以,必须自晦一下。

    不到半盏茶功夫,已经有人做出诗词来了!

    篝火会不是正式的诗会,不讲究表面和谐,不是等到大部分人做好了诗词,然后各自根据自己的定位分先后念出自己的诗词,而是更强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先做出诗词的先当众念出来,才思迟钝的,对不起,基本没有说话的机会。

    不到半盏茶功夫便做出一首诗词来,堪称文思如泉涌,让人惊叹。

    不过,真正让人震惊的是,这个人竟是谁都没想到的张临武!

    要知道,张临武能参加此次秋游不是因为他真的才学过人,而是因为他是三品大员转运使的公子。

    只见张临武一脸故作矜持地站起来,分别向赵元启和赵元轩拱手,然后再向众人拱手朗声说道:“世子殿下、郡主殿下,在座的诸位,在下张临武不才,福至心灵偶得一首诗。姑且先献丑念出来让大家斧正,以做抛砖引玉之用。”

    感受到全场所有目光吃惊看过来,张临武压抑不住地飘飘然。

    他特意用眼角余光偷看柳如是一眼,发现柳如是果然也像其他人一样吃惊地看过来,心里更是得意非凡。

    “哈哈,张公子,您太谦虚了。”吴备立即对张临武拱手地朗声恭维道,“您能在不到半盏茶功夫便作出一首诗词,仅这份才思敏捷、文思如泉涌就已经是我等望尘莫及的了!莫要谦虚,快些念出来,让我等从中启发启发。”

    张临武有多少才学他比较清楚,断然不可能这么快就作出一首诗词来。当然,他对张临武将要念出来的诗词比较有信心。

    如果他没猜错,张临武将要念出来的诗词是事先准备好的。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