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之钢铁脊梁-第5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朱由校贵为天子,拥有后宫无数的佳丽。可天家的子嗣却十分的艰难,头两名皇子的夭折已经让流言满天飞。
好不容易皇帝陛下这一次有了三皇子,而且一出生就被封为太子。种种的一切说明皇帝对这个儿子的宠爱,可是锦衣卫偏偏与太子的死沾上了关系。
好死不死的还是他田尔耕亲自带的队,这就要了田尔耕的老命了。哪怕有一丝的牵扯都是不可饶恕的重罪,田尔耕在那一刻已经绝望了。
但他还是不甘放弃,想要拼死博一把。田尔耕没有第一时间去皇宫请罪,而是直接带人抄了霍管事的家,并且在霍管事的书房找到了重要的证据。
这是霍管事的一张认罪书和一本账册。认罪书上霍管事承认了将库房中的火药卖掉,再以次充好,甚至直接用黄沙代替火药发往军中的事实。
还承认了此次王恭厂大爆炸就是他亲自所为,并且说明了他是受到了成国公的胁迫不得不这么做。
而那本账册就是他在火药库房管事期间倒卖火药的记录,每一次火药被卖出,卖给了谁,得到的银钱如何分配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可以说有了霍管事的认罪书和账册,田尔耕就立于不败之地。他搜查王恭厂火药库房也就有了真凭实据,至于王恭厂库房为什么会爆炸?
那就是成国公等人丧心病狂,为了掩盖火药的缺额,胁迫霍管事点燃火药库。锦衣卫不但没有过错,还有一定的功劳。
这可是四五百的锦衣卫同时因公殉职,不管怎么说,朝廷也会给个说法。反正罪责肯定是轮不到锦衣卫的头上,至于谁会倒霉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京师中因为王恭厂大爆炸掀起了一场地震,成国公朱纯臣直接被拿下送进了诏狱,与此事有牵连的还有数十名官员也一同落马。
霍管事的儿子被判斩立决,其余人等直接流放琼州遇赦不赦。
而朝廷居然又一次的对定国公张斗下旨,催促其尽快进京谢恩领回丹书铁券。
第八百零二章 应对
明代一般授予公、侯、伯这三种爵位都会赐予相应的丹书铁券,丹书铁券即是爵位的证明,又是免死金牌。
丹书铁券最早出现在汉代,当时是用朱砂将铸在瓦片状的铁板上书写被封赏这得爵位,以及被封赏者的功绩。
到了唐代用镶金之法替代了朱砂书写,铁卷上的字也变成金灿灿的颜色。到了明代丹书铁券更加的完善,规定了免死的次数。
被赐予丹书铁券的爵位即使死后,爵位也会传给子孙。若是只是被封赏了爵位却没有赐予丹书铁券,那就每次传给子孙爵位就要递减一级。
比如说你是公爵,若是没有丹书铁券,那么爵位传给儿子的时候就变成了侯爵,再下一代就变成伯爵,一直到没有爵位时,朝廷就会收回爵位。
而有丹书铁券的就不一样了,你是什么爵位传给下一代还是什么爵位,只要不出现重大的罪责,爵位永远不会减小。
丹书铁券还有另一种用途,那就是免死。只要不是谋逆这样的重罪,丹书铁券都可以免除规定数量的死罪。
但这也要看皇帝的心情,大明开国之初的徐达被授予的丹书铁券可以有三次免死的机会。
但后来皇帝朱元璋一个不高兴,徐家差点被灭门。所以说丹书铁券并不能真正的免死,更多的就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大明还规定了非军功不得封爵,这就堵死了文官封爵之路。大明最大的一次封爵就是立国之初朱元璋一次性的封赏了大规模的爵位,第二次就是朱棣靖难时封赏了二十六个爵位。
其后大多的都是一些死后追封的爵位,那些都是根本不作数的存在。
而张斗若获得的爵位封赏就比较尴尬了,竟然一次丹书铁券都没有赐予。也就是说张斗之前的定辽伯和定辽候都不牢靠,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
但这次却不一样了,朝廷赐予丹书铁券那就是要承认张斗定国公的地位,有了丹书铁券张斗才能正式跻身进入大明的勋贵阶层。
被封为国公还有另外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受封者必须亲自前往京师谢恩。这个规定几乎是所有受封者的定理,所以张斗要想接受定国公这个封赏就必须进京谢恩。
但张斗会进京吗?长兴军与朝廷如今已经水火不容,就差撕破最后的脸皮兵戎相见了。张斗若是进京绝对没有好下场,最次也是被幽禁致死的结局。
朝廷居然在王恭厂大爆炸的乱局中下达了这么一道圣旨,其中的意味就值得让人深思了。
很明显天启皇帝朱由校已经对张斗失去了耐心,给张斗这个新晋定国公下达了最后通碟。
若不立刻进京,接下来将面临大明更加严厉的报复。接下来就要看张斗如何选择了,若是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与朝廷彻底的决裂。
张斗在接道暗影的密报时也犹豫起来,与朝廷撕破脸自己做好准备了吗?若是不进京,长兴军到底能不能承受朝廷接下来报复?
可以想象朝廷接下来可以对长兴军的报复,首先直接出兵攻打这一条直接被张斗排除在外。
目前长兴军没有与朝廷任何土地接壤,要想征伐长兴军朝廷必须要出动水师。提到水师张斗就只能呵呵了!
长兴军的任何一支舰队都有覆灭朝廷水师的实力,若是朝廷的报复真的这么简单,张斗反而不需要担心了。
就算朝廷水师有这种实力,朝廷还能再组建一支大军吗?关在的女真人就牵扯住了朝廷大部分的经历,西北的地震又有一批流民造反。
现在的朝廷根本就没有力量对付长兴军,也没有那么多的钱财来养活一支大军。
除去直接出兵还有刺杀一项,上次张斗遇刺完全是疏忽大意。只要他提高警惕,完全可以避免这种刺杀。
他本人能够免除刺杀,但他的手下能够躲过去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若是接二连三长兴军的重要人物被刺杀,对长兴军整体实力打击是巨大的。
除此之外朝廷还可以封锁长兴军,禁止长兴军的一切人员上岸。只要与长兴军有关系的人一律抓起来严办,这样就能孤立长兴军。
就像后世螨清禁海一样,彻底的孤立台元岛,迫使岛上的郑氏一族投降。可是现在的大明可不是后世的螨清,出海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
就算是朝廷一直以来的禁海令又有多少人遵守?江南的那些大家族哪一个不是与海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禁海领基本上就是形同虚设。
这么看来朝廷能够制裁长兴军还真不多,相反长兴军若是发狠,还真的能做到让大明片板不下海。
离开了海贸带来的白银,恐怕大明立刻就会出现银慌。到时大明手中空有各种货物,却没有足够的白银支撑,整个国家的经济立刻就会有崩溃的趋势。
这也是大明几乎不产白银,却要用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的悲哀。大明的白银主要靠海贸,倭国和西方人带来的白银才能支撑起大明这个庞大的帝国的运转。
现在的长兴军恰好控制住了倭国和西方进入大明的通道,任何一条西方的海船没有长兴军的允许,休想踏入东亚一步。
而长生银行的发现更是快捷无比,银元这个新型货币已经深入了各种交易之中。不仅在长兴军控制区域,就连大明境内也出现了银元的流通。
银元作为货币要比单纯的白银是在是方便太多了,百姓首先就省去了辨别白银成色这个麻烦。
也不用每次交易都要用天平来称重,更不用把银子分割成不等的散碎银两。还减少了再次熔铸时火耗的消耗,沿海的一些地区商人都已银元作为第一优先交易的货币。
现如今长生银行采用冲压法制造银元,成本大大的减少。济州岛铸币作坊每天十二个时辰全力开工,用不了多久就能让银元充斥整个大明。
到那时整个大明的经济命脉都会掌控在长兴军的手中,只要长兴军稍有动作就能让大明陷入经济危机之中。
第八百零三章 传旨见闻(求订阅)
既然如此张斗还有什么好怕朝廷的,即使撕破脸又如何?张斗从来就没有指望得到读书人的帮助。
指望他们治理国家,长兴军以后又会变成另外一个大明。那样的话,张斗做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还是要让华夏进入王超兴衰的怪圈吗?那样的话不过是让华夏晚些时间进入到被压迫的时代而已。
张斗要依靠的是长兴军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自从长兴军实行免费的教育来,六年的时间已经有数不清的孩子从学校毕业。
这些人才是长兴军的依靠,他们并没有学习圣人之言,之乎者也之类的诗词歌赋。更多学的是实用之学,四书五经八股文章只是稍有涉猎而已。
他们就是张斗播下的种子,当他们生根发芽时,长兴军将不会再为了打下土地没有人治理而烦恼。
那些学有所成的孩子以后会加入各行各业,整体提升华夏的整体水平。相信他们成长起来的一天,就是华夏全面超越西方的时刻。
而让百姓自行选举产生基层管理者,并且赋予他们监督官员的权利,这样才能使得政治相对的清明。
张斗考虑了许久终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前往京师谢恩并且领取自己的丹书铁券。
但张斗不会傻到一个人前往京师,他不会在做这么冒险的事情。身为定国公,随身带点家丁亲卫不过份吧!至于带多少人,肯定能给京师一个惊喜。
京师奉旨前往济州岛传旨的官员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自己在家就安排好了后世。并且带上了自己准备的棺材,做好了血溅济州岛的准备。
王元瑞乃是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与大名鼎鼎的周言儒同科。但人家那是一甲进士及第,而他只是三甲同进士。
身份相差天差地别,成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在京师苦熬多年也不过是一名督察组的御史言官而已,但王元瑞在言官中名声还是不错。
所以朝廷挑选去济州岛宣旨官员时就选中了名声颇为正直的王元瑞,这可不是第一次去济州岛夺权那样的美差。
反而是随时可能丢掉性命的差事。第一次在刺杀过后前往济州岛夺权失败,再次去很可能就是九死一生的结果。
在其他人都避之不及之时,王元瑞反而主动接过了这个差事。并且回家就开始打造棺材,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王元瑞都已经想的很清楚了,此次去济州岛宣旨。不论张斗是避而不见,还是拒接圣旨,他都要当场怒斥张斗的不臣之举。
而这么做的后果他也很清楚,那就是再也走不出济州岛。但王元瑞不怕,已经在官场多年也没有出人头地,这次就是个机会。
若是张斗没有杀他,那么他就能搏下一个不畏强权的名声。当官什么最重要?尤其是言官?
名声才是他们立足的根本,向他这样没有靠山没有后台的人,也只剩下这点名声了。
王元瑞好似打了鸡血一般,准备充分来到天津卫乘船前往济州岛。一路上他已经考虑了很多意外的情况,对每一种情况都做出了应对方案。
天津卫可没有开往济州岛的官船,王元瑞只能搭乘一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