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509部分

汉末皇戚-第509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其家族,除了汝南袁氏和刘姓宗亲的家族未被迁徙外,其他各参与谋逆的党人家族人等,无论近亲远支,全部被朝廷流放塞北长史部或者凉州边郡敦煌、酒泉、张掖等地屯田。

    让那些刘姓宗亲家族不迁徙,自然是因为大汉天子姓刘,对待族人自然要网开一面,否则,牵扯到那些刘汉皇室的宗族近支,那不是连天子都要牵扯进去吗?

    至于汝南袁氏,却是暂时还不到将其连根拔起的时候,终究这件谋逆事情涉事的除了袁绍、袁术兄弟,和其他几个当时在雒阳的袁氏近支远亲外,多数袁家人不在此列。而且,袁愧这个现任袁氏家主身份特殊,再加上天下之间袁氏门生故吏在地方为官者也很多,伏泉可不想没把这些人一一清理完,就对袁愧动手。

    否则,若是袁愧一死,那些袁氏门生故吏开始人人自危,这时候再来几个汝南袁氏的近支远亲族人登高一呼,说不得会来一次“诸侯讨伏”,伏泉不傻,绝对不会给人口实为乱的。

    所以,他故意留袁愧和其他汝南袁氏族人的性命,而只针对袁绍、袁术等参与谋逆的袁氏族人,就是要一点一点的把汝南袁氏给磨死。而且,一旦那几个袁氏子弟亲族尽死,伏泉知道,仅凭这个,也会令汝南袁氏元气大伤,日后再等他将汝南袁氏在地方上的门生故吏全部清除替换,那在整治袁氏,不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当然,伏泉的处罚也有令人看不懂之处,那就是按照汉室对待处决谋逆罪犯的一概处置,那些罪臣妻子亲族基本上都是要被灭族的,可是伏泉竟然放了他们性命,只是流放他们到边境,这实在是让有些朝臣看不懂。

    很快,便有一名一直在朝堂保持中立议郎出列,抗议此事道:“自古谋反大案,所犯事贼子,皆灭其族,今骠骑所治之罪,臣以为过轻,望太后、陛下三思,勿令逆贼家族有再行谋逆之机也!”

    这话得到很多人同意,不过他们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敢出列谏言,毕竟党人纵然元气大伤,但其所剩势力,依然不可小觑。而且,就是那些涉事治罪的党人,他们自己家族虽然毁了,但他们可还有姻亲家族在,若是那些和他们关系好的姻亲家族,怪罪他们多事,害得他们的姻亲子嗣灭亡,那也是祸事。

    好在,还是有人出来,说出了他们不好说的话,只是,对方的未来,却是让不少人担忧。

    对于有人阻止诏书,宋太后却是早有伏泉告知诏书内容是提醒,已有准备,因此很快回道:“卿之意,孤亦明也,然天子年幼,即位不过数月,多加杀戮,恐有不详,亦损名声,故放其等生路,以造福社稷!”

    宋太后这话彻底堵死了那议郎,毕竟,皇帝刚刚即位,若是因为这事情上任就多造杀戮,造成名声不好,的确也是大事,当下只能退下。

    伏泉见此,连忙起身出列道:“陛下仁德,赦免罪臣亲眷,大汉之幸!”

    一个小小的马屁,就这么拍了出来,很快,其他反应过来的百官公卿,也跟着出列附和。

    霎时间,整个崇德殿内,出现了一派歌功颂德之声,只把小皇帝刘崇听得飘了起来,脸上都像是乐开了一朵花一样,虽然他年纪尚幼,但不代表他听不懂这些人夸自己,而小孩子心性,也最爱别人夸自己。

    之后,侍中刘岱突然趁此时出列道:“启禀太后、陛下,逆贼袁绍妻乃臣族人,汉室宗亲女,不想所嫁非人,臣启奏,念其出身,免其死罪尔!”

    这话说得很是时候,小皇帝还在兴奋头上,而宋太后也刚刚免除了其他刘姓涉谋逆之事的党人家族迁徙,自然不会对这么一个宗室女过分在意,即使她是袁绍的妻子。

    当下,宋太后道:“准!”

    刘岱见此,大喜行礼道:“太后、陛下仁慈,谢太后、陛下隆恩!”

    对于一个女人生死,伏泉也不在意,更何况他记得袁绍后妻刘氏,可是在真实历史上,邺城被曹操破后,主动献出儿媳甄氏给曹丕只为求生的,这样无情的女人,真是除了嫉妒,和靠着男人争权夺利外,一无是处,放了也不足为惧。

    之后,见无人继续反对让那些罪臣家属流放边地,伏泉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他之所以没对那些人下手,自然是为了向边地移民做准备,而与不断号召中原百姓移民边地,给予各种优惠吸引他们移民相比,迁徙这些各地方的世族豪强去边境,才是最省力也有效的移民手段。

    毕竟,就算那些家族因为谋逆的事情,族人元气大伤,但他们在当地的势力还在,而一旦他们要被强制迁徙边地,自然要为了家族生存,在边地布置。

    这样的话,他们在当地的家仆宾客,还有一些依附他们的姻亲势力,都得跟着带到边地,而他们要在边地屯田,保证家族能重新昌盛,同样要召集许多人手,如此以他们在当地的名望,自然能号召出不少人去边地。

    如此,原本贫瘠、地多人少的边地,注定要多出不少人了,伏泉想着或许塞北长史和凉州边地的狭地都可以因此再向外拓展一番了。

    并且将这些世族豪强迁徙走,也是变相减轻中原的压力。毕竟那些地方世族豪强走,他们原本的土地必定被伏泉派人代表收回,其他豪族之人要是敢觊觎,伏泉不介意以此为罪,用军队强行把贪污的家族移动到边地,这样又可以多出一大片田地。

    而在这中原土地已经不满足于大汉人口的时代,这多出来的土地,伏泉再以朝廷命令,等地其他无地流民,也是可以缓解不少社会矛盾的,完全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第六百六十九章 扫定南匈奴屠各

    自蔡邕入主太尉以后,伏泉所行兵事变动皆与蔡邕报备,可是虽然蔡邕名为太尉,是中央掌控朝廷军事的最高长官,然而其所提修改伏泉军事部署的建议,皆被起诏的尚书台以各种理由驳回,唯有伏泉没有提出的建议,才被同意。

    一次两次被驳回,蔡邕或许看不出来,但是次数多了,蔡邕再傻也知道里面有猫腻,当下不甘受辱,往皇宫求见皇帝、太后,言明诸事。

    只是,小皇帝刘崇如今尚不管事,一切朝政军事,其实皆由宋太后所管,而对于兵事,只要不是涉及到其权利根本的事情,宋太后也根本不想得罪伏泉,所以对于蔡邕所告,仅以安抚为主。之后,诏伏泉入宫私聊,但见伏泉对此意向明确,不为所动,故而就此罢了,对于蔡邕所求,其实对他并无太多帮助。

    蔡邕苦等不少时日,期间更是连连进宫催促,但是涉及到伏泉所定军事行动依旧被用各种理由驳回,最终也是看出来是不可为,也就干脆不对伏泉所提军事行动有意见。

    而朝中其他人,也就此看出来这蔡邕作为太尉,其实根本压制不住伏泉这个骠骑将军,不少人暗中言语,伏泉不尊重蔡邕这个老丈人云云,但如马日磾等人却是看出了伏泉这一套迷魂眼的背后故事,因为北疆的高官已经在蔡邕吸引朝臣的时间里,被伏泉全部换成自己人了。

    这段时间里,天下州郡长官可谓变化极多,不说那些多数任职中原富庶地方的袁氏门生故吏,都被伏泉以各种理由,或平调贬谪凉州、益州,或直接罢免,比如兖州刺史乔瑁便被伏泉以在任无功罢免。

    凉州是伏泉经营老巢,至于益州,在原来益州刺史何苗被朝廷处死后,便被宋太后族人宋果接任,其跟随故车骑将军宋酆多年,无论是年龄资历都够担任一州刺史,去处理何苗曾经掌管的益州事情,也是合适人选。

    而那些袁氏门生故吏去这二处为官,明显没有再次为祸的机会,至于空出来的官位,除了用来提拔伏泉旧部外,便是提拔其他合适人选,以寒门士人为主。

    本来,这些任命自然没什么,毕竟清理逆贼亲朋,是正常之举,可是伏泉在对这些袁氏门生故吏清理的同时,也在对北疆并、幽、冀三州一点一点安插自己人。

    比如,并州刺史丁原,被征入朝中为少府,以九卿之位变相夺其兵权,其职则以长沙太守孙坚担任。

    度辽将军耿祉因久战南匈奴、屠各无功,罢官,贬为庶人,后以稳定北疆局势为由,以其麾下将领使匈奴中郎将关羽为度辽将军,至于关羽使匈奴中郎将之职,则被伏泉委任护乌桓校尉公孙瓒替之,以他在幽州闯出的名声,完全可以压制住关羽麾下那群凉州兵,而公孙瓒的护乌桓校尉之职则由吕布代替。

    作为并州诸将之首,伏泉将吕布提拔高位,自然是安抚并州兵将,好让他明显收拢丁原兵权,掌控并州时,不让那些并州兵有抵触。

    伏泉这般替换,没有其他意思,就是要对至今还在降叛不定的南匈奴、屠各进行毁灭性复仇,而换其他人他不放心,只有那些随他征讨胡族的旧部才值得信赖。

    后来,随着刘虞对幽州乌桓人不断散财散粮安抚的事情,伏泉又下令,将刘虞转任豫州刺史。原本的豫州刺史黄琬,虽然在袁绍谋逆时,没有出兵京师,但是以其党人身份,自然伏泉不会再信任,直接将其召入朝中担任执金吾,而刘虞既然这么喜欢发善心,那就不如让他去豫州那个党人重灾区,和那些被伏泉削弱得跟的党人家族,好好安抚谈话吧。

    至于幽州,伏泉左思右想,最终选择了黄忠为幽州刺史,其与关羽都是随伏泉征战多时的大将,功劳无数,如今关羽为度辽将军掌控北方边兵,自然伏泉也不能亏了黄忠。

    当朝臣从蔡邕被半架空之事上回过神来时,惊讶发现,北疆局势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似乎转眼之间,北疆除了冀州还算安稳外,大汉三边出产精兵的地方,似乎都成了伏泉的下属了。

    北疆高官已定,下面自然是决定向谁出兵了,一番抉择,伏泉最终决定出兵南匈奴、屠各,毕竟,对比在东北边郡塞外乌桓人,攻打内附的在并州和塞北长史府的南匈奴和屠各人,明显在后勤方面上,汉军压力会小一些。

    夏五月,朝会,骠骑将军伏泉上奏伐南匈奴、屠各,帝准奏。

    出兵的日子定了,兵力也定了,并州刺史孙坚出兵步骑三万,度辽将军关羽并使匈奴中郎将公孙瓒出骑兵两万,朝廷令新任偏将军李傕、张济出京师骑兵两千往援,三路兵马合计五万两千余人,尽皆为与胡人久战之精兵。

    至于粮草,则由这些年安稳下来,地方富庶,府库充盈的冀、兖二州准备,二州刺史皇甫嵩、王谋都是听命伏泉之人,对此并无异议。

    而汉军的出兵线路也很简单粗暴,那就是出雁门、定襄二郡,直捣南匈奴老巢美稷郡,除非南匈奴又会和他们先祖一样逃跑,否则,即使他们投降,接受伏泉密令的汉军将领们,也绝对不会让他们延续的。

    不过,在此之前,偏将军李傕、张济二人所率两千骑,和并州刺史孙坚派出的一万步骑,合力围攻盘踞在白波谷的太平道余孽郭太部,以及与白波军联合,在太原、河东等地劫掠,反叛汉室的南匈奴单于于夫罗。

    前番,自从汉军击败入侵并州的南匈奴、屠各联军后,按理来说于夫罗这个拥有正统继承权的羌渠单于的儿子,应该可以归国继位。

    可是,一来汉国不愿意再看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