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438部分

汉末皇戚-第438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凉州其他郡兵前来营救,所遇汉军较小,便利用骑兵优势,和汉军野战,如果遇到汉军较多,则率兵远遁,令得骑兵不多的汉军只能望而却步,担心追击之后,反而中了叛军埋伏。

    这也是前番左昌任凉州刺史时,被叛军围困冀县县城的原因,若非身处前线的盖勋,威胁汉阳郡从事辛曾、孔常出兵,恐怕那时候左昌就要身死在叛军围攻冀县战火之下了,也就等不到伏泉斩首其首级了。

    贾诩的计谋就是如此,叛军既然已经有过绕道汉军身后,奇袭围困冀县的例子,那么如果再有机会,肯定也不会放过,特别是知道汉军主将伏泉把麾下的一万五千名马步精锐,囤积在战事最前线的平襄县城时,更加会让叛军产生孤注一掷的冒险冲动。

    终究,叛军即使不打獂道县城,只需要过了獂道县城旁的那条渭水支流,途径落门聚,便可以直接攻打冀县县城了。到时候,就算伏泉得到消息,可是已经迟了,再加上汉军主力都在伏泉手上在,这样的话,叛军在时间上和兵力上的优势,都极其有可能的拿下冀县的。

    不过,叛军要拿下冀县的话,那就必须要过这条渭水支流,而这支流有几处河水较浅,可以供骑兵直接过河,这也是前番叛军能够快速围困冀县县城的原因。

    现在,伏泉在这渭水支流的上游建造起人工堤坝,等到水位高涨到一定程度后,只待叛军过河,便决堤放水。到时,数万叛军骑兵过河,必将被高涨的河流拦腰阻断,而后早就埋伏好的汉军步骑,从叛军前后杀出,那时候,刚刚被“从天而降”的滔天洪水冲刷懵了的叛军,如何会是叛军的对手,汉军必然会取胜,当然,至于能够杀死多少敌军,那也就只有天知道而已。

    当然,这一切也都是几率问题,如果叛军不上伏泉的当,那自然也没辙。因此,伏泉才会保守的留下吴懿,带着五千板楯蛮兵死守战事第一线平襄县城。另外,也通知汉阳郡诸县和凉州诸郡,整备兵马,以防开春之后,叛军继续进攻。

    所以,此番伏泉能投入的兵力,除了他瞒天过海带来的一万骑以外,和獂道和冀县二县的兵马,至于其他的,也就是在汉阳郡附近各县以及陇西郡抽调来的骑兵三千余人。

    这些抽调来的骑兵,是陇西郡和汉阳郡各县内原本的骑兵,以及当地招募的有马的游侠、恶少年,至于在汉阳郡各县抽调他们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那就是现在叛军骑兵多,汉军如果没有得到其他地方骑兵补给的话,也就只能固守各城池。至于出城和对方野战的话,一来叛军见到汉军兵阵,基本不和以前羌人一样死命进攻,汉军步卒的兵阵没了用处,反而要担心在行军途中会不会遭受叛军骑兵利用速度优势袭击;二来的话,如果汉军用人数明显不如叛军的兵马和叛军在野外浪战的话,那明显是送军功给叛军的,叛军用人数就能完全碾压那些汉军骑兵。

    因此,既然那些零散的汉军骑兵放在各郡县浪费,伏泉自然把他们征召过来,给自己这次设伏,增加战胜几率。当然,为了隐藏消息,伏泉也只是在靠近落门聚的汉阳郡和陇西郡暗中抽调的,并且就是抽调兵马,也是以平西将军的名义,抽调到冀县,名义上是身为州治、郡治的冀县空虚,抽调骑兵防守而已。

    整个调兵过程,一点儿没有说明有这场埋伏的事情,而那些抽调而来的兵将,也是到了落门聚这里,才知道他们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场完全做到保密的行动了,能不能成就看叛军会不会入瓮了。

    不过,说来唯一可惜的,那就是伏泉虽然快马给陇西郡调兵的命令,但因为时间上不够,调来的骑兵也就只有陇西郡靠近落门聚的一千余骑而已,否则,指不定还能再多出数千骑了。

    脸颊之上,一丝丝春雨缓缓滴落,伏泉仰望似乎即将有落下大雨的上天,大笑道:“天助吾也!”

    的确,雨都下了,那沙包堆积的人工堤坝,自然也会蓄满更多的水了,如果叛军还不来的话,老天爷无疑太浪费了自己的雨了吧?

 第六百零二章 韩遂疑窦变兵事

    灵武谷,位于凉州北地郡最北边的廉县境内,本来是大汉靠近边塞的一座景色不错的山谷,而现在,却已经为叛军所有。

    自从凉州叛军起事以来,凉州北面廉县、灵州县二县,皆为羌胡所破,唯有北地郡郡治富平县,因为北地百姓毗邻羌人,深知城破后他们所面对的险境,誓死和富平县的郡兵守城,方才守住,否则,恐怕这富平县这北地郡郡治都要为叛贼所有。

    当然,叛军围富平县城的时候,也没忘了多占一些便宜,他们派了数支羌胡骑兵,趁军围困富平县城,将北地郡大部兵力牵制之机,出兵绕道富平县城之后,劫掠了不少地方方才罢休。因此,如今提起叛军,北地受到迫害的军民,无不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带着麾下数千骑的韩遂,就是在此局势下,来到了灵武谷里,按照计划,他们将继续北上,道灵武谷以外的绝壁塞外处,而后绕过北地郡内部。

    到时候,无论是从后奇袭北地郡郡治富平县,还是深入敌后,劫掠其他北地郡南方数县,甚至进入三辅,都不是难事。当然,这一切也都得建立在北地郡的汉军,实力不是太强,否则仅仅凭着麾下这数千汉羌杂骑,韩遂可也没把握能够突入北地郡。

    不过,根据最新消息,那个汉朝名将伏泉,率领他带来的汉军平定太平道黄巾蛾贼的主力,已经进入汉阳郡地界,想来这北地郡里,汉军应该不会有什么精锐的援军部队了。

    只是,韩遂感觉,一切似乎都发生的太过寻常了,隐隐中透着一股不对劲,至于为何如此,他却是说不太清楚。

    简单来说,韩遂就是有一种直觉而已,毕竟,现在他们的对手,可不是前任凉州刺史左昌那个贪财的酒囊饭袋,而是汉朝的少年名将伏泉,他可不信这位年纪不大,却早已是久经沙场的汉朝平西将军,排兵布阵会这么普通,要知道他能有今天,可是和其他靠着关系成长的外戚,伏泉今天的地位,可是他一步一步在战场上打出来的,这不由不让韩遂怀疑汉军背后有什么恐怖的深意。

    “将军,时候不早,当出塞也。”韩遂的身后麹胜,见韩遂还在灵武谷内沉思,不由提醒道,因为按照计划,再不出塞的话,恐怕就配合不了汉阳郡那里的叛军主力的行动了,虽然麹胜对于北宫伯玉、李文侯他们不满,但并不代表他会在这种情况下故意撂摊子。

    闻言,韩遂却是摇头道:“不急!待斥候归军再言,此番战事,吾心中极为不安。”

    “可汉军戒备严密,吾军数路斥候,皆未返回,这一路斥候亦当难返也!”

    “约定时候未到,岂知其下落?”韩遂冷冷回道,他明白麹胜的意思,事先大军便已经派出数波斥候,潜伏进北地郡郡治富平县城内,查探军情,可是却是无一路按时返回,这就促使麹胜对着最后一路派出的斥候也不抱希望,即使现在离约定时间还没有到,但他却是已经等不了了。

    那些斥候都是军中各将领所挑选的心腹,而且又都是叛军,显然不会半路去做逃兵,那是嫌自己命长了。毕竟,这些逃兵显然不可能逃回叛军的掌控地,只能去汉军治下,可是他们若是被人认出来,无异于灭顶之灾,汉人可不会管他们是不是悔过自新,想隐姓埋名做顺民了,肯定是直接当做奸细抓了,好换取赏赐。而之所以那些斥候回来不了,能存在的原因对韩遂而言,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富平县城内,汉军防备极为森严,他麾下这些行踪可疑之人,全部都被人找出马脚了。

    “这……”被韩遂一番反驳,麹胜苦笑道,却不知如何回答,毕竟,韩遂说得有理,他根本无法反驳。

    而韩遂说完后,眼看尚有不少时间,便又往灵武谷谷中走去,只留下麹胜一脸尴尬的留在原地,而后待韩遂走远,这才紧紧跟上,他既然忠心于韩遂,自然不敢强求韩遂行动。

    走在这春天到来后,小草逐渐宽茂的山谷里,韩遂望着尚能看见的无数残桓断壁,心中凄凉,他知道面前这些被破坏的军事设施,都是当年段太尉在灵武谷里追击羌人,大破其军所留,如今虽历经十余年,然而当初战争所留下的痕迹气息依旧未变,现在尚能闻到无数血腥之气,如临其境。

    所谓段太尉,自然便是已死去的段颎,建宁元年,逢义之战时,段颎带兵万余人,携带十五日的粮草,从彭阳直往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大破其贼。而后,连续日夜追击溃羌数百里,不将羌人杀的灭种亡胆不罢休,其中在这灵武谷里,便有这一番追击战。

    当是时,羌人逃至灵武谷,紧急搭建守卫设施,段颎见此,并未退却,分别派骑司马田晏率五千人出其东面,假司马夏育带二千人绕其西面,羌兵分六七千人围攻田晏等,田晏等与其战斗,羌人溃散逃走。

    这一战后,羌人彻底亡胆,除少数负隅顽抗者,在凉州群山峻岭之间苟延残喘以外,其他羌人不是战死,就是丢盔弃甲投降,自此先零诸羌逐渐平定,直到后面段颎最终决战的射虎谷一战,汉军阵亡四百余人,斩首一万九千人,彻底平定羌乱。

    韩遂毕竟是凉州人,自然对“凉州三明”敬重不已,他们都是凉州的骄傲,可惜三人军功都大,对外战争皆有扬名异域之能。可惜,在政治上,三人却明显不行,明明都手握重兵,却不肯清君侧,扫灭宦官,甚至后来连段颎这名将都阿附宦官,这是韩遂极其鄙视之举。

    却不知,这今日的残桓断壁的破败场景,会不会是明日,他自己的下场?

    望着这大战之后的废墟,韩遂心中想着,段公,尔英明一世,最终却失晚节,阿附宦官,谋取富贵,此非吾韩遂所为。有朝一日,吾必要扫除阉宦,还大汉一个太平之世!

    身后“踢踏、踢踏”的马蹄声传来,韩遂循声望去,却见一名穿着普通汉人百姓衣服的青年,策马而来,随行的叛军将士却是并未拦截此人,因为那青年却是早先军中派出的斥候。

    那斥候到的韩遂身前处,便立即下马,行礼道:“见过将军。”

    不过,韩遂却不废话,直接问道:“北地郡内可有异常?”

    “回禀将军,小人潜伏至富平,探得数日以前,富平县内,汉将皇甫坚寿,率领关羽,并五百板楯蛮兵,入驻富平。”

    “五百板楯蛮兵?”韩遂疑惑问道,直觉告诉他,汉军这次投入在北地郡的兵力实在太少了,这和他们在北地郡内执行如此严格的戒备措施,显然不太符合。若是汉军真的认为北地郡不重要,那为什么要让皇甫坚寿和关羽二人为将前来?

    二人之中,前者出自安定将门皇甫氏,其叔祖皇甫规,父亲皇甫嵩都是名将之姿,更何况皇甫嵩还曾经担任过北地太守,让皇甫坚寿来北地,足可见汉军对于北地的重视。至于后者,不需多言,伏泉历次大战的主将,立得大功无数,猛将万人敌也,这两人入驻北地郡,却只带五百兵卒,难道伏泉是疯了,真以为叛军实力不行,只需要这点援军就够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